经济学 (1)重点

合集下载

曼昆微观经济学1-9单元重点习题答案整理

曼昆微观经济学1-9单元重点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问题与应用2.你正想决定是否去度假。

度假的大部分成本(机票、旅馆、放弃的工资)都用美元来衡量,但度假的收益是心理的。

你将如何比较收益与成本呢??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

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

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

你可以选择现在花掉它或在利率为5%的银行中存一年。

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6.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打扫房间比你的室友快。

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打扫工作,那么你所要花费的时间比你们平均分摊两种家务时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两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

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工作比我们平均分摊两种家务时,我要花费的时间少了,因为娴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假设A 国比B 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 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 国高,如果A 国专门生产丝绸,B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会使两种商品的生产率提高,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

这样,A、B 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7.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的动机是关注平等还是关注效率。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国际经济学 课后重点及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 课后重点及课后答案
10,当生产率的增长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时,一国的制造商在一种特定产品的比较优势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最 终消失。在国外市场上失去比较优势会减少国内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国内工人的工作机会和工资。
11,当两国生产多种商品时,比较优势的运作要求将商品按照比较成本的高低分成等级。每个国家都会出口 比较优势最强的商品,同时进口比较优势最弱的商品。当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时,本国可能会发现参与多 边贸易是有利的。
6,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条件? 需求和供给决定了贸易基础和贸易方向。需求同样有助于确定国际贸易条件,也就是商品在国与国之间 交换的相对价格。 7,为什么两个国家的国内成本比率限定了均衡贸易条件的范围? 因为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收益,贸易后的消费点必须至少位于它的国内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任何可接受的国际贸易条件必须与国内价格线定义的比率相等或比它更有利。因此,两个国家的成本比 率决定了互惠贸易区的边界。 8,商品贸易条件如何衡量贸易收益的方向? 商品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上升。 9,在试图对商品贸易条件进行解释时,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5,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解释比较优势,说明档所有投入要素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 各种数量组合。该曲线反映了一个国家可能的最大产出水平。 生产可能性曲线通过边际转换率MPT,即该曲线的斜率来说明比较成本,代表了要想使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 个单位,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6,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成本不变或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是指不管将产量组合转换成其间的任何一种,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都将保持不变。 成本不变有两个原因:生产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和一种给定要素的所有单位都是同质的。 机会成本递增是指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会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成凸状),产生原因是投 入要素之间完全替代。

城市经济学 重点

城市经济学 重点

绪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城市经济学要研究两大类相互作用的内容;一类是将城市作为点,研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其产生和发晨的规律,研究如何使点不断增加,点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建立点与点之间合理的经济社会联系,即城市化和城镇体系问题;—类是将城市作为面,研究其中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尽可能地提供完备公共服务,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中国城市经济学框架与西方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差别及原因(1)差别应该包括两大部分:宏观城市经济学——城市化的理论与方法;微观城市经济学——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的合理蛆织与发展。

西方大部分城市经济学教科书的框架都以微观层面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为主,对于城市化及城市体系问题涉及得比较少.(2)原因:英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于1976年学框架来源于西方当时城市发展的实践需要。

中国面临城市问题和西方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国家城市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西方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的篇幅在增加。

西方城市经济学很少涉及城市化的原因:西方城市经济学产生与西方城市化之后,城市化已经不是问题,而城市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才成为他们的研究重点。

比如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住宅乃至于城市的教育问题、犯罪问题等等西方城市经济学流派西方城市经济学概括为3大流派;主流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主流经济学派麦克唐纳认为大多数城市经济学家都属于主流经济学派.(1)城市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派首要任务是理解城市经济的运行规律。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社会成员效用水平最大化。

他们认为;由于几乎所有城市的发展都受到土地、资本、和(最主要)社会成员的工作时间稀缺性的制约,要实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就必须使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人的效用损失.(2)市场会失灵,在—定时候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收益大于成本。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1.经济系统:了解不同的经济系统,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理解每种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优势和局限性。

2.需求与供给:学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掌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画法及其解读。

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3.价格与成本:研究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包括供给、需求、成本等。

学习成本的基本类型和分类,例如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了解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4.市场结构:学习市场结构的分类,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等。

了解每种市场结构的特点、产出和价格决策、效率和福利等方面的区别。

5.政府干预: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干预方式,例如征税、补贴、价格管制和监管等。

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方法和效果。

讨论政府干预的利弊以及应该如何权衡。

6.国际贸易: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形式和利益。

了解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以及关税、配额和汇率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探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争议。

7.劳动力市场:学习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了解工资决定的因素,包括需求和供给、劳动力的技能、工会和最低工资法规等。

讨论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重点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义和课堂笔记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和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还可以参考相关经济学教材和参考书籍,寻找更多相关案例和实证研究,来拓宽视野和加深理解。

最后,复习过程中要做好时间规划和调整,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并且进行适当的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调整。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动力,有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共同解决。

祝你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经济学供求理论重点

经济学供求理论重点

经济学供求理论重点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的是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价格。

供求理论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也是政策制定者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理解供应和需求的定义。

供应是指在一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在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是供求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

供应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供应量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供应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而需求曲线则表示的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下降,消费者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相等。

当市场均衡时,价格将不再变动,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

供求理论还涉及到弹性概念。

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时,供应或需求的数量如何变化。

弹性有两种类型:供应弹性和需求弹性。

供应弹性是指供应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而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求理论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供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价格是如何在市场中决定的,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的运行。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工具。

通过掌握供求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如何在市场中决定,以及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经济活动。

西方经济学重点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或有限需求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实现经济效率目标的科学。

2、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3、选择即消费者按自己的偏好,从可利用的物品与劳务的集合中挑选出某一量的物品与劳务,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4、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5.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共同决定,是一国过剩供 给曲线与另一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相 对价格水平,并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 水平之间。 6.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1)贸易利益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 效用水平来衡量,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 前的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 位置就越偏上,贸易利益也就越大。注意:贸易 虽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每个 国民都能从中受益。 (2)交换(消费)利益、专业化(生产)利益 7.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两国相对价格 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八章 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1.进口关税:小国、大国 (1)局部均衡分析(重点):生产扭曲、消费扭曲含义 (2)一般均衡分析:提供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理解关税负担、有效保护与关税结构 2 2.进口配额:小国局部均衡分析 许可证分配方式的不同对进口配额实施国的福利影响 3.出口补贴:小国、大国局部均衡分析 大国福利损失要大于小国 4.商品倾销 (1)倾销及其判断依据 (2)长期性倾销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十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特定优势、交易 内部化、区位优势(重点)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重点) 2.企业国际化的方式:出口、直接投资、 对外发放许可证 企业海外扩张过程(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 期理论) 3.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了解)
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调整
理解四种国际收支调整方法的含义 1.弹性论(重点) (1)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B= PX·X — e ·PM*·M 不确定,由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决定。 (2)马歇尔—勒纳条件 (3)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J曲线的含义及原因 2.吸收论 (1)基本原理:B=Y-A 充分就业与非充分就业时 改善国际收支的方法。 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2)d(B)=dY—dA=(1-a)dY-dA0>0时,货币贬 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吸收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