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考试重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两者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土地利用形态是产生城市交通的源泉,决定城市交通的发生、吸引及方式选择,从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及供给模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又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产生反作用,交通会改变城市地区的可达性,从而对城市用地的规模、强度及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中的土地开发会使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量增加,两者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反馈。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

1.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布局与城市土地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布局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的集约程度和人口密度分布。

3.城市交通系统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极大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狭义上的基础设施常常接近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市政公用设施,如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环卫等,适当放宽则可以经常地包括水利、交通、环保、防灾等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公用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特性:服务的公共性、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效益的外部性与间接性;自然垄断性与使用的低边际成本;建设的超前性与使用的耐久性;供给的门槛性与连续性;运行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影响因素: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科技发展水平

具有地方公共物品性质和外部性的城市基础设施,一般由政府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道路、桥梁及场站设施,城市环境系统中的环境保护系统、园林绿化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设施。

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一般由企业提供,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城市邮电及通信设施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收费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条件:体制市场化、投入资本化、经营主体的企业化、产品的商品化、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政策:政企分离、领域开放、允许竞争、消费有偿、合理定价、财政支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的规划与布局提供基础、城市规划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未来容

量与规模、积极通过调节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来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集聚效应:城市集聚效应的显现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需要经由城市的集聚发展来获取回报。首先,长期来看,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状况会影响到城市的集聚规模效应。这种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区位条件的改造来实现的。其次,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发展,还往往由于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上的集中投入而明显改变既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再次,任何城市集聚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统一性,除非特殊情况,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入,最终总要通过因投入而促进的发展中获取收益并最终填补此前的投入。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相对狭义的是指城市所在区域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自然现象(如气候、地质、水文、植被、土壤等)所构成的空间状态。

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1.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2.由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与经济相关性

城市环境是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城市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的基础

经济快速无序发展是产生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

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是对立的统一体。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难题

1.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市场失灵(其一,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其二,产权不明和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的定价难题。其三,不确定性和短时计划。)

2.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即政府的行动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市场失灵,甚至反而会把市场进一步扭曲,使得城市环境资源的利用不能更加不公平和缺乏效率。)

3.环境污染的难逆性与治理的艰巨性(其一,环境污染的最大特征就是难逆性,其二,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成

本难题。其三,环境污染治理具有极大的艰巨性。)

4.环境污染的短期地方性和主题流动性。

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制定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政府重要的环境控制措施之一。主要形式有: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规划、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分项规划。横向缺乏联系,纵向没有形成体系。

宏观:首先,注重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重点解决江河流域、上下风向地区之间的环境污染问题,把”外部成本“放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来”内部化“;其次,在宏观政策上要为污染控制的开发和投资导向,加快有关标准的制定并严格实施,综合性地利用法规、行政和市场手段,引导投资,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更有益环境保护的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和服务产业;其次,引导消费者转向更清洁、更绿色、更环保的消费品。

微观:注重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与布局引导,将具有严重污染或者污染隐患的经济活动迁置于专门区域,避免对城市生活和服务、优良景观和生态环境资源地区的潜在破坏。

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