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城市经济学 试卷及答案 共2套AB

城市经济学    试卷及答案  共2套AB

城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号:课序号:开课系: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题分1040102020100得分评阅人一、选择题(根据每小题题干和所给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城市人工环境的本质是城市的:()A.经济本质 B. 自然本质 C. 两者都不对 D. 两者都对2. 城市化的内涵和关键是:()A.城市设施“亮丽” B.非农产业大力发展 C.城市人口数上升 D.城市空间规模扩大3.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经济增长概念的最大区别是强调:()A城市社会产品增多和生产能力提高 B 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结构高级化C 城市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土地收益D 市民城市精神和素质程度4.城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表现为:()A.范围经济B.集聚经济C. 关联经济D.分工经济5. 作为城市化阶段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为()时,城市化开始加速A.10% B.30% C. 50% D.70%6. 反映产业集群外部性效益的城市经济概念是:()A 城市化经济B 地方化经济C 二者都对D 二者都不对7.由于国家或企业在地块上进行投资使土地增值形成的地租称为:()A. 绝对地租B. 级差地租ⅠC. 级差地租ⅡD.三者都不是8. 包括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幼儿园等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称为:()A.技术性基础设施 B.社会性基础设施 C.传统性基础设施 D.发展型基础设施9.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存性需要的住宅经济属性是:()A.保值增值性 B. 基本功能性 C.装饰观赏性 D. 区位便利性10. 根据城市引力模型,城市间的引力()A. 与城市规模成反比,与城市间距离成正比B. 与城市规模成反比,与城市间距离没有比例关系C. 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D. 与城市规模没有比例关系,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二、案例和观点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我国城市住房投资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数据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相比,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是比较接近的。

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考试真题

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考试真题

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考试真题1、单选(江南博哥)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指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区域结构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

A.起飞准备、起飞、降落B.起飞准备、起飞、稳定C.起飞准备、起飞、成熟D.滑行、起飞、降落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对区域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了经典的理论概括。

他指出了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区域结构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即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2、多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是()。

A.城市的生态化和人本化B.大分散、小集中C.多样化、多中心布局D.空间分异日趋明显本题答案:A,B,C,D本题解析: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信息技术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正成为新的热点。

受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再区位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将发生急剧的变化:(1)城市的生态化和人本化在"人类中心主义"文化观的支配下,城市在不断进步的同时,遭受着严重的生态破坏,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要求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精神上的享受,于是需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相适应。

(2)大分散、小集中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由分散化转变成集中化,信息革命将再次打破集中化的生产方式,使集中与分散的趋势并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聚集效应中交通成本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外部性的影响也降低。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中心,也是信息和知识创新的中心,因此,作为知识中心的城市自身蕴含了聚集的要求。

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往往围绕某个名牌大学或科研机构集中布局,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新型科技园。

另外,不同阶层、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城市居民,会不自觉地聚集在某一特定功能区域,形成各种类型的社区。

(3)多样化、多中心布局纵观城市的发展过程,多呈单中心集中扩展的形态。

大学考试试卷《城市经济学》及答案3套

大学考试试卷《城市经济学》及答案3套

大学考试试卷《城市经济学》及答案3套2011年12月考试城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A. 城市土地利用B. 城市化问题C. 城市交通D. 城市就业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有()A. 大气污染B. 水体污染C. 酸雨D. 热岛效应3. 以下哪一项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A. 城市化进程缓慢B. 发展中国家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C. 大城市发展滞后D. 城市带相继崛起4. 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不包括()。

A. 规模经济效益B. 优位经济效益C. 外部经济效益D. 循环经济效益5.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代表观点的是:()A. 增长极限论B. 发展轴理论C. 贫困恶性循论D. 梯度理论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征收的原则的是()。

A. 按不同城市征收B. 按不同地区征收C. 按不同性质征收D. 统一标准征收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是()A. 环境收费B. 财政补贴C. 强制刺激D. 指令性管理8. 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外力才能维持,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功能C. 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D.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城市环境保护的政策的是()A. 收费B. 分区制C. 综合治理D. 指令性管理10. 以下哪一项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A. 经济区 B. 城市化问题 C. 城镇体系 D. 城市就业11.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个层次A. 一B. 二C. 三D. 四12. 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不包括()A. 水体污染B. 热岛效应C. 酸雨D. 固体废弃物13. 以下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有(?)A. 环境收费B. 押金制度C. 指令性管理D. 强制刺激14. 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下列哪个城市属于帝国主义控制的。

城市经济学考题最终版

城市经济学考题最终版

城市经济学考题最终版城市经济学一、城市化的表现1、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人口。

2、农村地区逐步演化成城市地区。

3、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城市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5、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量到质的转变6、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发展二、城市化是否越快越好,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还是下降?1.城市化速度应保持适中,如果发展过快,城市配套设施无法建立完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无法达到预期水平。

2.城市化水平增长过快的现象被称:过度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一)人口膨胀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二)交通拥堵。

(三)环境污染。

(四)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

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

(五)城市贫困。

由此看来,过城市化现象,非但没有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反而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

三、城市经济结构:“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1.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北京功能。

天津功能。

冀北功能2. 统筹规划环境整治,确保“大北京”生态安全3. 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 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四、流动人口利弊分析1、流动人口的利(1)流动人口提供了城市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

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促进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流动人口通过参与城市的就业竞争促使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刺激经济的发展。

(2)、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人口增长B. 经济发展C. 土地利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什么现象?A. 房价上涨B. 交通拥堵C. 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现象答案:D3. 城市经济中的“集聚效应”指的是什么?A. 企业聚集带来的成本降低B. 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增加C. 信息聚集带来的创新促进D. 所有以上效应答案:D4. 城市中的“外部性”通常表现为?A. 正外部性B. 负外部性C. 正负外部性并存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哪些问题?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紧张D. 所有以上问题答案:D6.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更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旧城改造B. 基础设施升级C. 产业升级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7.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有哪些?A. 地理位置B. 土地用途C. 土地供需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交通拥堵C. 降低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目标答案:D9.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 能源消耗增加C. 污染物排放增加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D10.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哪些因素?A. 经济实力B. 科技创新C. 人才集聚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哪些?A. 技术创新B. 资本积累C. 人口流动D. 政策支持答案:ABCD2.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经济活动分布B. 交通网络C. 土地价格D. 城市规划答案:ABCD3.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增长B. 产业结构变化D. 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ABCD4.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教育水平提高B. 医疗条件改善C. 社会阶层分化D. 社会服务需求增加答案:ABCD5.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态系统破坏B. 资源消耗增加C. 污染排放增加D. 气候变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规模经济效应。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状况(⼏个主要阶段)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最原始的乡村城堡阶段(以城为主)1、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奴⾪社会(夏朝初期)的过渡时期,部落联盟阶段。

2、《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造五城。

”《吕⽒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3、作⽤: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

4、特点:与⼀般的村落有某些区别,但其⽣产与⽣活状况⼜与乡村⽆明显的差异。

⼆、城、市分离(发展)阶段1、时间:始于夏,迄于西周前期。

2、城:对外具有防御性作⽤,对内具有政治中⼼职能。

市:固定的⽣产物的交换场所。

3、特点:“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单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其性质、功能等相互有别。

三、城、市合⼀阶段1、时间:西周⾄春秋时期。

2、《周礼·地官》:“⼤市,⽇昃⽽市。

”《韩⾮⼦·爱⾂》:“⼤⾂之禄虽⼤,不得藉威城市;党⽻虽众,不得⾂⼠卒”。

3、作⽤: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化的相对中⼼。

4、特点:a.⾏政、⽣产、⽂化、居住、交通等系统开始在空间统⼀。

b.城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肆之⼈”c.政区的划分与管理等⽅⾯表现出新的特点。

d.构成了⼀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活⽅式。

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1.城市是社会发展到⼀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统治阶级⽤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种⼯具。

” ----傅筑夫2.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与“市”从各⾃独⽴、分离的个体发展成的复合体。

3.城市是⼀个⼈⼝集中、⾮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化的中⼼。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

4.城市代表⼀种不同于乡村⽣活⽅式的经济⽣活。

2)美国城市发展特点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型性和典型性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很少受外来的、不确定的因素的⼲扰。

城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城市环境问题B. 城市交通问题C. 城市人口问题D. 城市经济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答案:D2.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好B. 城市交通方便C. 城市就业机会多D. 城市文化氛围浓厚答案:C3. 城市土地价格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呈正相关?A. 土地面积B. 土地位置C. 土地用途D. 土地所有权答案:B二、多选题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A. 工业化B. 农业机械化C. 信息技术的发展D. 政策导向答案:ABCD2. 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交通条件B. 土地价格C. 人口密度D. 政府规划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城市问题的出现。

答案:错误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心的地价通常会高于郊区。

答案:正确3. 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病”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案:城市病是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主要表现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社会安全问题等。

2. 论述城市规模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产出增加的现象。

它对城市发展有积极影响,如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等。

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城市病、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

五、论述题1.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答案: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是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污染排放;三是推广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四是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五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城市规模的扩张B. 城市人口的增长C. 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D.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答案:C2. 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A. 工业化B. 农业现代化C.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D. 环境保护政策答案:D二、填空题1. 城市经济学中的“集聚效应”指的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集中,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的现象。

答案:人口;产业2.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经济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三、简答题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交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行为给第三方带来好处,而负外部性则是指行为给第三方带来损害。

例如,一个工厂的污染排放可能给周边居民带来健康问题,这是负外部性;而一个大学的存在可能提高周边地区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正外部性。

2. 阐述城市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出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现象。

规模不经济则是指城市规模过大时,由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

城市规模经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而规模不经济则可能导致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和资源浪费。

四、论述题1. 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解决策略包括: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推广绿色建筑和公共交通,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城市绿化等。

2. 分析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现象,并提出改善措施。

答案:“城市病”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犯罪率上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单考)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假设由你主持编写供研究生使用的《城市经济学》一书,请你提供一份编写提纲。

(列出二级标题即可)
2.简述“当斯定律”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二、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每小题字数均不得少于600字)
1.请联系实际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2.2007年6月4日《新快报》报道: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持续上涨的房价不但没有出现下降,而且继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在6.0%左右波动,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而且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请你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并预测城市房价的未来走势。

3.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在发展沿京九线城市带和沿浙赣线城市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城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大力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

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我省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


假设邀请你出席由省委政策研究室等单位主办的“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理论研讨会,请你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4.在“中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国际论坛”上,有关专家公布了一组数据:农民进入城市,每人需要“支付个人成本”1.45万元,“支付公共成本”1.05万元,也就是说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平均每人需支付社会总成本2.5万元。

不过,并非所有的城市发展付出的成本都一样。

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综合发展成本,是人口少于10万人以下小城市的1/6到1/8,即小城市每吸纳1个人所付出的成本,如果同样投入到人口超出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则可以吸纳6至8人。

请问,你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城市化方面的启示?
《城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影响城市交通需求的因素及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2.简要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及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措施。

3. 简要分析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字数均不得少于600字)
1.2007年6月4日《新快报》报道: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持续上涨的房价不但没有出现下降,而且继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涨幅在6.0%左右波动,其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而且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请你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并预测城市房价的未来走势。

2. 有人认为城市的规模必须有所控制;有人认为城市的规模无法控制,也不必控制。

请你运用城市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并联系实际谈谈关于城市规模问题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题(30分,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材料一:塞纳河横贯巴黎市区,河上桥梁密布,市区平均500米便有一桥跨越塞纳河,两岸来往极为方便,已真正融为一体。

(摘自“知识在线网”/classlist/10015/10008/110.asp)
材料二:“隔河千里远,相邻犹天涯”。

材料三: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为构建城市“一江两岸”格局于2002 年开发建设的新城区。

红谷滩新区地处昌北赣江之滨,与昌南中心城隔江相望。

由红谷滩中心区、凤凰洲、红角洲三大片区组成,区域面积约45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0余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余万。

目前红谷滩新区范围内的道路纵横成网,水、电、通讯、网络管线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备,但与差不多同一时期开发的南昌市城东新区相比显得“人气”不旺,商品房入住率不高。

请问:你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关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