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

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练习题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 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

A.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 D )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保护产权

B.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C.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D.以上全对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定理

②收入(income)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

--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 complements ) PA↑→ QA↓→ QB↓

-替代品( substitutes ) PA↓→ QA↑→ QB↓

④爱好(偏好)( preference )。⑤预

期(预测)( expectation )。

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⑦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的定义: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供给定理

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的变动。

④厂商的预期。

⑤政府政策。

⑥卖者的数量。

(三)均衡的形成及变化(分析)

①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反之反是。

②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反之反是。

③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

变动。

(四)价格政策

1、价格下限( price floor):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特点:高于均衡价格

意义:农产品支持价格- 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但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财政负担。

最低工资 - 维护低收入者利益,但会增加失业。

2、价格上限( price ceiling):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特点:低于均衡价格

意义:有利于社会平等和社会安定,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黑市交易。

(五)需求价格弹性及影响因素

1、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生活必需品 - 弹性小

奢侈品 - 弹性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替代品多 - 弹性大

替代品少 - 弹性小

3.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比例大 - 弹性大

比例小 - 弹性小

4.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的时间的长短(时期)

时间长 - 弹性大

时间短 - 弹性小

(六)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

“薄利多销”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

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动

“谷贱伤农”

总结:

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思考:

当前政府提倡节约型社会,所以节约水资源十分重要。你知道有哪几种方法可以减少水的需求量呢?

1、政策:限水措施。

2、价格:提高水的价格。

案例分析:

汽车是如何进入家庭的?

根据统计资料, 2009 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达1300 万辆,位居世界首位。汽车正成为寻常百姓的消费品,中国也由自行车大国变为

汽车大国。

2001年以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近10% 的速度增加,随之人民的收入也

大大提高了。

随着人们年收入的大大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加剧了。从1983年到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由 1.82:1 提高到 3.31:1 。在 2000年到 2006 年间,城镇收入差距由 3.36:1 扩大到 5.56:1 ,农村收入差距由 6.47:1 扩大到 7.17:1 。

另外,与 2000 年左右相比,汽车的价格也下降了。当年捷达、桑塔纳这样的中档车,价格都在14 万-15 万元,而如今下降了一半左右,何况还有大量 4 万元左右的低档车上市,QQ 满地走,吉利处处可见。

请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分析汽车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和由此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分析: 1 、购买能力。收入大幅度增加,购买力大大提高。

2、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收入差距扩大对奢侈品的消费有好处。高收入者的收入提高的快,他们消费奢侈品的能力提高。汽车属于奢

侈品,高收入者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汽车购买能力的提高。

3、价格。价格下降提高了购买汽车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汽车的普及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剧了环境污染。

案例:

如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这些地方的房价之高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北京四环之内的房子的价格都在每平方米 4 万元以上,即使你是一个月收入 1 万元的高收入者,在扣税之后,一年的劳动所得连一个卫生间也买不了。

房价之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供求关系。房价高的都有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而这些地方可供盖房子的土地是极为

有限的。价格上升不能增加这些地方土地的供给,也就难于增加住房的供给。这在全世界的大城市,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都

是普遍的现象。

另外,从需求来看,在这些地方买房子的都是富人。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富人的收入增长速度也较快。按世界通用的标准,有可投资资产(可投资资产不包括已有的房地产和消费品)100 万美元以上的人成为富人。按公开的统计数字,中国这种富人已达63万人,位居世界第四。实际上谁都知道,中国有许多“隐形富人”。“显形富人”和“隐形富人”就是这种高价房子的需求者。这类富

人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在不断增加,高价房子何愁没人买?

这些天文数字房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从全国来看,在未来若干年内,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入城市,因此

对住房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因此,房价上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府采取的各种政策不能改变供求关系,所以

只能在短期内抑制房价上升过快的势头,而不能改变房价上升的总趋势。

请用图形表示上述分析过程。

考虑家用旅行车市场。根据下面所列的事件,分别指出哪一种需求或供给的决定因素将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是增加

了,还是减少了。然后画图说明该事件对家用旅行车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2、钢铁工人罢工,致使钢铁价格上涨

3、工程师开发出用于家用旅行车生产的新的自动化机器

4、运动型多功能车价格上升

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

在下列每一对物品中,你认为哪一种物品的需求更富有弹性?为什么?

指定教科书或神秘小说

贝多芬音乐唱片或一般古典音乐唱片

在未来 6 个月内乘坐地铁的人数或在未来 5 年内乘坐地铁的人数

清凉饮料或水

计算:

1、假定电视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当价格为500 元时,销售量为100 台,当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0% 时,总收益变为多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假定面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0.5。当价格为0.2 元时,销售量为100 千克,当面粉的价格下降10% 时,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矛盾吗?请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

考虑针对吸烟的公共政策。

1、研究表明,香烟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约是0.4 。如果现在每盒香烟为 2 美元,政府想减少20% 的吸烟量,应该将香烟价格提高多少?

2、如果政府永久性地提高香烟价格,这项政策对从现在起 1 年内吸烟量的影响更大,还是对从现在起 5 年内吸烟量的影响更大?

3、研究还发现,青少年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成年人。为什么这可能是正确的?

a. 即政府应该将价格提高 1.5 美元。

b .这项政策对从现在起 5 年内吸烟量的影响更大。因为短期内人们的习惯不易改变;而在长期内,因为吸烟的支出太大,一些吸烟

者会改变吸烟的习惯,选择少吸烟或者不吸烟。

c.青少年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成年人,因为青少年的收入一般低于成年人,他们对香烟价格的变化更敏感,而成年人可能已经吸烟成

瘾,也就是说,成年吸烟者对烟的偏好可能更强,烟对他们而言更像必需品。

练习题:

1、电影票和DVD 是替代品。如果DVD 的价格上升,电影票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D )

A.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新的大油田的发现将使汽油的()曲线移动,引起均衡价格()。(B)

A.供给,上升

B.供给,下降

C.需求,上升

D.需求,下降

3、如果经济进入衰退而且收入下降,低档商品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A )

A.价格和数量都提高

B.价格和数量都下降

C.价格提高,数量下降

D.价格下降,数量提高

4、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果酱的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C)

A.作为果酱互补品的花生酱的价格上升

B.作为果酱替代品的棉花软糖的价格上升

C.作为果酱投入品的葡萄的价格上升

D.在果酱作为正常商品时,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5、当政府设置价格下限时,它会引起(D)

A.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物品短缺

D.物品过剩

6、上个月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而销售量没变。 5 个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提出了一种解释:

Tom :需求增加了,但供给完全无弹性。

Dick :需求增加了,但需求完全无弹性。

Harry :需求增加了,但供给同时减少。

Larry :供给减少了,但需求是单位弹性。

Mary :供给减少了,但需求是完全无弹性。

谁可能是正确的?

Tom Harry Mary

第三讲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 Total Utility---T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是商品消费量的函数。

2、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MU):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MU=△ TU/△Q

(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上升MU>0 , TU↑

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为最大MU=0 ,TU 达到最大

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下降MU<0 , TU↓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把握一定时间、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连续消费某商品。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消

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效用最大化

假设某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将8 元钱全部用于商品 1 和商品 2 的购买,两商品的价格都是 1 元,那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购买组合是什么?

(商品 1)2个+(商品 2) 6 个

(三)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密集性,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四)消费可能线/ 预算线

1、含义: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能够购买到的两种商品各种数量组合的连线。

2、经济含义

预算空间以内的点

收入尚未用完,资源尚未充分利用,X1 、X2 未达到最大

预算空间以外的点

在收入约束下,无法实现的消费组合

预算线上的点

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X1 与 X2 的最大数量

(五)序数效用论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均衡的条件:

文字表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之点所决定的X1 和 X2 的购买量为最优购买组合。

几何意义: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上,实现消费者均衡。

1、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 )

A.边际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最大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正

2、已知 X 商品的价格为 5 美元,Y 商品的价格为 2 美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 Y 边际效用为30 ,那么此时 X 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D )

A.60

B.45

C.150

D.75

判断

1、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下降。F

2、作为消费者的合理选择,哪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最大就应当选择哪一种商品。F

3、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大小(C)

A.取决于它们的价值

D.无法比较

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5、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B)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判断

1、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F

2、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F

第四讲生产理论

第四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当两种要素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若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变动,随着该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减少。

注意几点:

第一,技术与其他要素投入不变;

第二,连续、等量投入某可变要素;

第三,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

第四,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他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第五,原因:最佳的要素组合比例被打破。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与表述:

总产量(total product):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用TPL表示。

TPL=Q=f(L)

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用APL表示。

APL =TPL/L

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用MPL表示。

MPL = ? TPL/ ?L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四)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1、定义:

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不经济 :规模收益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确定适度规模要考虑的因素

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能源供给、原料供给、政府政策等

区分不同国家

技术进步

(五)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只分析两种要素的简单情况

MPL/PL=MPK/PK

花费在每一要素上的最后一元支出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MPL/PL>MPK/PK

更多使用劳动,减少使用资本;相反则更多使用资本

(六)等产量线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实现生产者均衡。

(七)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①大规模生产使专业分工成为可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②大规模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

③大规模生产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④大规模生产可以使厂商对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形成一定价格垄断。

⑤由多种经营引起的企业规模的经济性。

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①大规模生产造成管理效率降低。

②使成本可能增加。

③规模过大,对市场形势变化反应迟钝。

A )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判断

2、短期生产的第II 阶段开始于(),止于()(B)

A. APL=0 ,MPL=0

B. APL=MPL , MPL=0

C. APL=MPL ,MPL<0

D. APL>0 ,MPL=0

3、在长期中,如果非常小的工厂扩大其生产规模,最初它很可能经历( A )

A.规模经济

B.规模收益不变

C.规模不经济

D.平均总成本增加

判断:

1、如果一个企业在同等规模的工厂内雇用更多工人,它最终会经历边际产量递减。(√)

2、在长期中,随着企业扩大其生产设备,它通常先经历规模不经济,然后规模收益不变,最后是规模经济。(×)

3、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思考:

你的朋友有一个大花园,并种植了水果和蔬菜,以便在当地的农产品市场上出卖。你的朋友评论说:“我雇了一个休暑假的大学生在这个夏天帮助我,我的生产翻了一番还多。明年夏天,我想,我将雇佣两三个帮手,那样,我的产量就会增加三四倍还多。”

1、如果所有生产过程最终都表现出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你的朋友雇用 1 个帮手(工人数量翻一番),他的产量就翻一番还多,这可能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2、他雇用更多的工人,并在产量上获得更大比例的增长,这可能吗?

3、在长期中,如果你的朋友想继续雇用工人,并想使这些工人引起产量的同比例增长,他该怎么做?试解释之。

答: 1 、是的,许多生产过程首先表现出可变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是工人)的边际产量递增。这种结果可能由于劳动专业化而发生。

在雇用第二个工人之后,一个工人可以专门从事除草,而另一个工人可以专门从事浇水。

2、不可能。如果任何一种投入(比如说花园的规模)是固定的,在某一点时,企业将经历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这就是说,在某

一点时,花园将变得拥挤,而且,增加工人所增加的产量越来越少。

3、很可能是花园如此之小,以至于如果通过扩大花园规模并雇用更多工人来扩大经营规模,企业会经历规模经济。你的朋友不能无限

地扩大他的经营规模,因为在某一点时,企业变得如此之大,以致产生协调问题,从而企业会经历规模不经济。

第五讲成本理论

第五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1、显性成本( explicit cost):是指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2、隐性成本( implicit cost):是指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厂商自己拥有且被用于本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价格。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 隐形成本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二)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economic profit)是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 accounting profit)是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三)经济学意义上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由此对应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

(四)短期成本分类及变动规律

1、总成本( TC-total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2、总固定成本(TFC-total fixed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3、总可变成本(TVC-total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TC=TFC+TVC

4、平均总成本( ATC-average total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TC=TC/Q 。

5、平均固定成本( AFC-average fixed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

6、平均可变成本( AVC-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

ATC=AFC+AVC

7、边际成本( MC )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MC=△ TC/ △ Q。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MC 与 AC 相交于 AC 的最低点:

MC

MC>AC , AC↑

MC=AC , AC 达到最小

MC 与 AVC 之间的关系:

MC

MC>AVC , AVC↑

MC=AVC , AVC 达到最小

(五)长期总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与规模经济

无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长期总成本( LTC-long-run total cost)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平均成本(LAC-long-run average cost)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

3、长期边际成本(LMC-long-run marginal cost)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4、LAC 曲线的U 形特征是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生产规模所引起

的。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应用题: Joe 有一个小造船厂。他可以每年制造10 艘船,并以每艘 2.5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船。建造10 艘船的原料(玻璃纤维、

木头、油漆等)价值是 15万美元。Joe 已经在生产船所必需的工厂和设备上投资了40 万美元:其中20 万美元来自他自己的储蓄,20 万美元是以 10% 的利息借入(假设Joe 也可以以 10% 的利息把他的钱贷出去)。 Joe 可以在与之竞争的船厂工作,每年收入7 万美元。

1、 Joe 在一年中可以赚到的总收益是多少? 2.5 ×10=25 万美元

2、在生产 10 艘船时, Joe 引起的显性成本是多少?15+20 ×0.1=17 万美元

3、 Joe 生产 10 艘船的总机会成本(显性与隐性)是多少?15+40 ×0.1+7=26万美元

4、 Joe 的会计利润值是多少?15+40×0.1+7=26万美元

5、 Joe 的经济利润值是多少?25-26=-1万美元

6、 Joe 经营他的船厂真的有利可图吗?解释之。

无利可图。 Joe 如果到竞争对手的工厂工作而不经营自己的工厂,他可以赚到7 万美元加他20 万美元金融资本 10% 的利息共计9 万美元,而他的工厂每年只赚到8 万美元会计利润,因此他为经营自己的工厂要付出 1 万美元的代价(经济亏损)。

案例:日本的二手车市场很多,每个市场周围都插满彩旗,里面摆放着一辆辆的二手车,每辆车挡风玻璃上都标明了价格和已行驶公

里数。这些二手车都很便宜,花几万日元(相当于 1 万左右人民币)就能买到一辆才开了几年的丰田汽车,不少打工者和留学生就买这种

车上下班和周末带上家人去旅游。这种七八成新的车还很好,为什么车主就把它这么便宜的卖了呢?

1、如果波音公司每个月生产9 架喷气式客机,它的长期总成本是每月900 万美元。如果每个月生产10 架客机,它的长期总成本是

950万美元。那么,波音公司表现出的是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为他的长期总成本呈上升趋势。

2、给规模经济下定义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答 : (1) 规模经济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规模经济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

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

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索得到充分的利用。

(2)规模不经济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规模不经济指企业或行业产量扩大的倍数小于由此造成的成本扩大的倍数。

导致规模不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模过大,造成管理人员信息沟逦缓慢、内部官僚主义、决策火误及要索边际生产力递减等

现象,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长期平均成本的上升。

练习题:

1、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C)

A.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

C.隐性与显性成本之和

D.可变成本

2、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产被视为( D )。A.经济利润

B.会计成本

C.显成本

D.隐成本

3、下面哪个最可能是厂商选择的短期调整(C)。

A.建立新工厂

B.扩大已存在的工厂规模

C.雇用工人以加长工作时间

D.关闭生产设备

4、以下哪一项是短期中的可变成本( A )

A.向工厂工人支付的工资

B.工厂设备的租金

C.工厂的租金

D.为借贷资本支付的利息

E.向高层管理人员支付的薪水

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D )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6、当产量增加时,LAC 下降,这是由于( A )。

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递减

C.边际报酬递增

D.边际报酬递减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形状,是由( A )决定的。

A.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B.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C.规模经济

D.外在经济

8、外在不经济将引起LAC 曲线( A )

A.向上移动

B.向左移动

C.沿 LAC 曲线下移

D.不发生变化

第六讲市场理论

第六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短期:部分生产要素可变,所以企业的数目是确定的。长期:利润水平影响该行业中企业的进入和退出。

(三)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

1、定义: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2、价格歧视的实行条件

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如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其他的原因;

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

第三,不同市场或市场各部分间能有效地分割,如地区封锁或限制贸易等。

3、类型:按价格差异程度分类

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对每一单位产品均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出售产品。

第二,二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购买量规定不同价格,其实就是相当于数量折扣。

第三,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价格。

4、意义:第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第二,企业可以利用价格歧视将竞争者驱逐出局。

(四)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存在实际产品差别- 创新

无实际产品差别- 广告

品牌的好处:

1、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前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

2、品牌向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

(五)寡头市场的特征

1、厂商数目:几家、大规模。

2、产品差别:有或无--- 差别寡头与纯粹寡头。

3、行业内厂商之间的相互勾结。

4、存在进入壁垒。

(六)垄断市场上的单一定价

由于是垄断企业所以在短期中是可以通过自行调整价格高低(剔除政府因素)

当边际收益 = 短期边际成本时,需求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相交的交点可以确定短期的均衡产量。

此时确定的平均成本与价格的高低可以确认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

此时垄断企业控制产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及实现亏损最小化。

在长期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其他因素始终保持超额利润。

题目 :

思考:在美国一些地区,沃尔玛商场和一些大型超市一年365 天、一天 24 小时开业是普遍的。

1、你在凌晨两点与朋友走进沃尔玛商场买一些VCR 碟。你的朋友说:“我不认为这些商场应该整夜开业。15 个出口中只有 1 个开放。在这个商场里不会有超过10 名购物者。整夜开业对这家商场没有什么意义。”向你的朋友解释,为了使整夜开业对沃尔玛有利,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

2、当沃尔玛做出夜晚是否开业的决策时,租金、设备、货架的成本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是相关的吗?

3、如果沃尔玛白天的顾客人数和你观察到的夜间人数一样多,你认为它应该继续经营吗?试解释之。

1、答:对于沃尔玛来说,要整个晚上保持开业(并不暂时停止营业),他夜晚的收益必须等于或大于其增加开业时间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电力、夜班工人的工资等)

2、答:是不相关的。这些成本是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 即使沃尔玛选择夜晚不开业,这些成本也得不到弥补。

3、答:不应该继续经营,这是因为暂时停止营业决策(夜晚仍然开业)取决于总收益是否等于或大于可变成本,但长期中留在市场上

的决策取决于总收益是否等于或大于总成本。晚上赚到的收益弥补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不大可能的。

练习题:

1、完全竞争厂商不能控制(B)

A.产量

D.生产技术

2、下列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B)

A.飞机

B.水稻

C.汽车

D.日用品

3、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该企业(B)

A.应该增加其产量

B.应该减少其产量

C.必然获得经济利润

D.必然处于亏损状态

4、假定厂商短期均衡时,ARAVC ,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5、一个杂货店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该在晚上关门?(C)

A.仍然开业的总成本大于仍然开业带来的总收益

B.仍然开业的总成本小于仍然开业带来的总收益

C.仍然开业的可变成本大于仍然开业带来的总收益

D.仍然开业的可变成本小于仍然开业带来的总收益

6、在长期中,如果用于销售的物品的价格低于(D)时,一些企业就将退出市场。

A.边际收益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收益

D.平均总成本

7、西南公司是生产你的教科书的一个垄断者,因为(C)

A.西南公司拥有教科书生产的关键资源。

B.西南公司是一个自然垄断。

C.政府赋予西南公司排他性地生产这种教科书的权利。

D.西南公司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

判断:

1、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市场价格所决定,故其完全缺乏弹性。(×)

2、垄断厂商可以任意制定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时就不可能出现亏损。(×)

4、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就不可能出现亏损。(√)

5、自然垄断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垄断。(×)

6、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1、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D)

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 A )

A.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广告开支不同

C.产品差别程度不同

D.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

3、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通常将引起(B)

A.高价格和高产量

B.高价格和低产量

C.低价格和低产量

D.低价格和高产量

4、以下哪一项不是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D )

A.存在许多卖者

B.有差别的产品

C.长期经济利润

D.自由进入与退出

判断:

1、当寡头勾结并形成一个卡特尔时,市场的结果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引起的结果。(×)

2、囚徒困境证明了为什么即使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也难以维持。(√)

3、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相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也可以无限制的进入和退出市场,因此,长期中利润趋向零。(√)

1、在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中,你如何给下列每一种饮料的市场分类?

自来水(完全垄断)

瓶装水(垄断竞争)

可乐(寡头垄断)

啤酒(寡头垄断)

第七讲市场失灵及微观经济政策

第七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指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

非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准公共物品,有一些物品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得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路

俱乐部物品

公共资源 - 湖泊,具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

3、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因此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公共物品。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会产生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的问题。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1、外部性

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它们并未因此支付相应成本或得到相应报酬,经济学称作存在

外部性,也称外在性或外部影响

负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是负外部性。(私人成本正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 社会成本)

(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三)垄断与市场失灵

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存在不一致。

(四)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有些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准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经济中的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基础教育、市政建设、社会保障等要由政府来提供。为此政府向公民征税,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资金。

支付能力论:根据收入多少不同征税,收入高者多缴,收入低者少缴。

受益论:根据从公共物品中得到好处的大小纳税,受益大者多缴,受益少者少缴。

2、政府对垄断的消除:

1、价格管制。

-边际成本定价

-平均成本定价

-确定合理的资本回报率

2、实施反托拉斯法。

3、国有化。

第一,利用市场信号。

第二,建立信誉。

第三,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

(五)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信息的占有量是不相同的。

(六)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

市场失灵:

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贷市场:银行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劳动市场: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题目:

1、市场失灵是指(C)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一家生产企业因排放污水而污染了河流,这种行为属于(B)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市场不能向公众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D)

A.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B.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搭便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

第八讲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八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 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 ,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 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 指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 GDP 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

7. GDP 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理解要点:谁购买?各支出多少?)

(1)消费( consumption) C 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

(2)投资( investment)I,是指私人国内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产的支出。总投资= 净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3)政府购买( government )G,政府购买是指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净出口:表示进出口的差额,净出口= 出口 - 进口( export-import) =X-M 。

GDP 的计算公式为:GDP=C+I+G+(X-M)

题目 :

思考题

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下列哪些项目应该计入,哪些项目不应该计入,为什么:

工程经济学复习提纲

工程经济学复习提纲 试卷结构 : 1、单项选择题 12 题*1.5=18 2、多项选择题 6 题*2=12 3、名词解释 4 题*3=12 4、简答题 5 题*4=20 5、计算题 4题 38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诸如版权、专利权、特许使用权及商标权这样的资产,称之为( D ) A 固定资产 B 流动资产 C 递延资产 D 无形资产 2.价值工程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 D ) A 功能 B 质量 C 性能 D 价值 3?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 A=F (A/F , i , n )中的F 应发生在( B ) A 在第一期等额支付的前一期 B 与最后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C 与第一期等额支付时刻相同 D 任意时刻 4?今天拟在银行存入 500元,存期为5年,以下哪种选择收益最好( B )。 A 年利率为 12%,按年计息 B 年利率为 11.75%,按半年计息 C 年利息为 11.5%,按季度计息 D 年利息为 11.25%,按季度计息 5 ?技术方案在整个寿命期内,每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用一个给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 率)折算成现值之 和称为( A )。 A 净现值 B 费用现值 C 年费用现值 D 年值 6. 三个投资方案 A 、 B 、C,其投资额KA>KB>K C 差额投资回收期分别为 TA-B=3.4年,TB-C=4.5 年,TA-C=2年,若基准投资 回收期为 5年,则方案从优到劣的顺序为( A )o A A-B-C B B-C-A C C-B-A D 不能确定 7. 某建设项目,当i1为20%时,净现值为78.70万元;当i2为23%时,净现值为-60.54万 元,则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 B )。 8 .( A )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 维修费、 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费用。 A 20.85% C 22.45% B 21.75% D 22.75%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11个问题提示进行认真复习。 K 简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经济发展思想的区别。 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人口、分工、资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强调分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三、强调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四、强调必须为促进财富的增长和发展,创造经济自由的社会条件; “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充分的自由。总体来说,斯密的思想是乐观的。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但李嘉图更进一步的指出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其劳动的牛产效率增大。他认为资木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对外面贸易上,李嘉图也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发展了大卫的绝对成本优势。但是李嘉图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他根据报酬渐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发展理论观点是悲观的。 2、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保护关税学说思想,对当今发 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有何启示? 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吋期、农工业吋期、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他认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 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关税保护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政策。而关税保护的企业必须是具有自力前途优势的产业;保护关税的目的是使保护的对象提高竞争能力;保护关税的时期不能是无限度,只要保护到能与別国同行业产品竞争时, 即可取消保护关税政策。李斯特反对盲目的保护主义,正如反对盲目的自由贸易一样。 3、简析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熊彼特在经济史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所谓的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力量來自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止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的新组合引入生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一、名词解释 1、固定资产折旧 答: 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2、现金流量 答: 现金流量是在整个计算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流入和流出,简称现金流。 3、沉没成本 答: 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成本支出,是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前已经花费的,在目前的决策中无法改变的成本。 三、简答题

1、资金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 答: 1)劳动创造价值; 2)通货膨胀; 3)风险。 2、构成一个决策问题通常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 1)存在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如收益较大或损失较小; 2)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3)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4)在各自然状态下,不同方案的结果-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5)各自然状态出现是不确定的 3、简述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工作程序。 答: 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 2)项目筹建单位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3)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规范化和标准化

4)可行研究报告必须经签证和审批 答: 农业政策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而要进行价值判断,就必须有价值准则即评估标准。农业政策评估标准是衡量农业政策优劣的尺度,对农业政策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同一项农业政策,如果评估标准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有二个,一是生产力标准,二是社会福利标准。 (一)生产力标准。农业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党为农业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指南,其主要目标是发展特定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因而我们可以将农业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一项农业政策优劣的基本标准,这就是农业政策评估的生产力标准。衡量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劳动生率、农业增加值、农产品产量等。 (二)社会福利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及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即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而我们也可以将农业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水平作 为判断一项农业政策优劣的另一基本标准,这就是农业政策评估的社会福利标准。对社会福利不能用效用之类的主观价值标准加以衡量,而只能用实实在在的客观标准来测定。对于作为评估农业政策基本标准的社会福利标准来说,只能是农民及全体居民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工程经济学经典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五方面内容,它们是:现金流量、投资、成本费用及其构成。本章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各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并能够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和总成本费用。 一、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的概念:它是以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反映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实际收入(收益)和实际支出(费用)的现金活动。它只计算现金收支(包括现钞,转账支票等结算凭证。 2、现金流量图的绘制:绘制中要注意的是,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费用或收益均在年末发生。 二、投资 1、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在这里,工程项目总投资可以理解为建设项目的投入和维持生产投入的周转资金的总和。投资后形成资产,我们看: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使用时,以折旧的形式分批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等。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 2、投资的估算。 我国通常采用工程概算法。投资估算分为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方面。

这几种估算方法应该掌握,特别是生产规模指数法和分项类比估算法,可以参照教材例题。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三、成本费用及其构成 这一节也是要掌握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成本费用的概念,另一个是总成本费用的估算。首先来看概念,如下图: 1、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2、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上图中除去红框部分) 3、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可变成本。 4、产品成本指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点评:按教材说明,这里的"制造费用"又包括了"管理费用",这和"总成本费用"中的"管理费用"是否交叉? 不是的,制造费用中的管理费用是指生产单位也就相当于车间进行生产管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 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 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 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收入不平等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发展比经济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它包括生存、自尊和选择的自由。 6、GN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缺陷是什么 第一,每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包括在GNP中。第二,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都是存在的。地下经济的存在使得GNP比实际国民产品小。第三,GNP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7)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宏观经济学知识重点总结

金融市场 三、期货(Futures) 1. 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锁定未来价格(降低亏损风险) 2.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四、证券价格: 证券价格主要包括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 股票发行价格方式 1.平价2溢价3折价(后两者即场外市场) 场外市场特点:无固定交易场所、价格商议达成、管制少。 场内市场即股票交易所 债券价格确定的基础是本金和利息。在此基础上根据收益资本化理论和现值理论确定,但由于受市场利率预期和还本付息方式的影响,因此,其价格确定方法有多种多样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调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六、我国资本发展现状: 一是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 二是资本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三是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四是机构投资者的队伍逐渐壮大。 五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日益明朗。 六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已初步形成 七、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1)金融资产证券化 (2)金融市场国际化 (3)金融活动自由化(减少各种壁垒是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开放金融市场,减少或取消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壁垒 放松或消除外汇管制,给外国投融资者以国民待遇 放宽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实行业务交叉 放宽或取消对银行的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 九、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 一、净资产(底子)二、盈利水平(当下) 三、发展潜力(预期)四、发行数量(交易量) 五、行业特点(风险性、企业特殊性)六、股市状态(整体行业动态) 商业银行 十、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服务流程电子化转账系统自动化 网络银行发展扩大海外业务 十一、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连接资金供应者和资金消费者,优化经济结构 支付中介:转账、兑换货币等 信用创造 信息中介:规避个人交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十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建立原则 竞争原则促进改善服务,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稳健原则为防范金融为机 适度原则合理规模,服务最优,最大利润

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被称为工程经济学之父的是(C ) A.惠灵顿 B.戈尔德曼 C.格兰特 D.里格斯 ★考核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参见P3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1930年,格兰特(Eugene L. Grant)教授的《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工程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系统化的学科。他提出的工程经济评价的理论与原则,初步建立了工程经济学的体系,得到了社会公认,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建设投资的是(C ) A.设备购置费 B.土地使用费 C.应收及预付款 D.涨价预备费 ★考核知识点: 投资的构成,参见P12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按形成资产法,建设投资由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和预备费四部分组成。具体P13图2-1所示。 3.某设备原值为11000,估计可使用5年,预计5年后残值为1000元,若采用直线折旧,则年折旧额为( A ) A.2000 B.1800 C.1500 D.2200 ★考核知识点: 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参见P21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折旧法,是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0005 100011000-=-==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额 4.以下属于现金流入的是(D ) A.固定资产投资 B.经营成本 C.税金 D.销售收入 ★考核知识点: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概念,参见P28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某一具体工程项目而言,现金流入是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垫支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5.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2%,按月复利计息,则实际利率为(C )。 A.12% B.13% C.12.68% D.10% ★考核知识点: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参见P33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际利率是指当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在采用复利计息方式的情况下,将各种不同计息期的利率换算成以年为计息期的利率。计算公式: %68.121)12/%121(1)/1(12=-+=-+=m m r i 6.某投资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年,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该方案( A )。 A.可行 B.不可行 C.无法确定 D.以上答案均不对 ★考核知识点: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准则,参见P62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将计算所得到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与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及投资者意愿等确定的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当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动态投资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 7. 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两个方案之间是(A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非相关性 D.互不相容 ★考核知识点:方案的相关性,参见P75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正相关性是指一个方案的采纳将提高另一方案的经济利益,例如建设住宅小区与改善该住宅小区周边环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8.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找到项目(B ),据此分析项目承担的风险大小的一种( )方法。

《发展经济学》复习大纲2013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题型介绍】·单选题(15题30分)·判断题(5题10分)·简答题(3题18分) ·论述题(2题24分)·材料题(18分) 一、重要概念 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 2.二元经济:传统农村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并存。 3.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莫里斯·D·莫里斯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5.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是微观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体现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是社会伦理的客观要求-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切入点。 7.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 8.贫困差距比率: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但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9.起飞: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临界努力。 10.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这场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11.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 12.无限劳动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13.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4.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代表着本期生产能力,并同其它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因此大部分物质资本具有耐用性,从而有折旧问题。 15.人口转折理论: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 16.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17.教育过度:发展中国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一些即使是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也只能找到低一级的工作,而雇主们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更高的劳动者从事本来可以由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就称为“教育过度”。 18.知识失业: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劳动者的就业矛盾,而是导致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这种由于教育的扩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失业就称为“知识失业”。 19.技术进步: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 20.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的过程。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全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

工程经济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工程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方案比较是工程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涉及时间因素的可比条件时应满足:① 相同,②考虑,③考虑整体效益。 2.衡量资金时间价值大小有两个尺度,即和。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按性质可分为时间性指标、指标和指标。 4.投资收益率是衡量投资方案获利水平的静态评价指标,它是投资方案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年份的与方案的的比率。 5.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大,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异就越大。 6.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和资金现值影响因素。 7.资产负债率是和之比,它是反映企业各个时刻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 8.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的提高和的降低而决定的。 9.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是由成本和成本组成。 10.资产负债率是和之比,它是反映企业各个时刻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及偿债能力的指标。 11.比较寿命期不等的互斥型(排他型)方案,应当对寿命期作适当处理,以保证时间上的可比性,通常的处理方法有方案重复法、法和法。 12.生产成本费用是指项目生产运营支出的各种费用。案成本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按财务评价的特定要求分为和。 13.决策树一般由决策点、机会点、和等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流入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入,流出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出,()之差称为该系统的净现金流量。A.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 B.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 C.现金流量与现金流动 D.现金流动与现金流量 2.若名义利率一定,年有效利率与一年中计算周期数m的关系为()。 A.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不变 B.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减小 C.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增加 C.计息周期减小,年有效利率增加 3.作为净现值的辅助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果的指标,净现值率是指()的比值。 A.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B.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C.项目净收益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D.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额 4.价值工程中的功能一般是指产品的()功能。 A.基本 B.使用C.主要 D.必要 5.价值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B.必要功能、生产成本和使用价值 C.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 D.基本功能、辅助更能和必要功能 6.进行对象的选择是价值工程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适用于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方法是()。 A.香蕉曲线法 B.经验分析法 C.目标管理法 D.决策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