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意书法大师程绍辉先生纪实
月光如水照缁衣

05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陈东胜近年来在庐州书坛可谓崭露头角。
论资历,他并不属于前辈名宿,但他的书法风格却是地道的老派名士之风,这让我眼中的他多了几分沉稳和儒雅。
他以超逸的笔法外取万物于毫巅,内抒十思于笔下,使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古雅浑厚,又具现代生活洒脱的浪漫情怀,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及艺术魅力。
陈东胜行草不泥陈规,写来十分随意,乍一看是野路子,处处不合规矩,仔细观摩方知其闲云野鹤之真味。
欣赏过其书法的人,会在这恣意纵横的笔墨中追寻其跌宕起伏,感悟人生中一波三折的意蕴。
源于自身审美取向与性格使然,我个人对行草很喜欢,它讲究一气呵成与天然风致,它比楷书放纵流动,又比草书端正从容,是清平的文字,陈东胜深得三昧。
“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词是好词,字是好字,这幅尺牍小字,书于洁白熟宣,清秀如明人的小品,尽显陈东胜的才情。
它结体遒丽、用笔流畅,线条飘逸灵动,有翩若惊鸿的美。
字与字之间偶然有一点牵连,细若游丝,令人遐想。
点画以露锋入纸居多,欤侧回环,牵丝顾盼,意随笔动。
“风”与“信”二南去雁声远,北来风信渐,月上东山,人倚西栏,一湾秋水谁相伴?春回花姿妍,夏至雨缀枝,日坠秋江,雪映冬窗,数朵腊梅为君开。
陈东胜/作 053月光如水照缁衣|张 玉字俯仰勾连,说不尽秋风动水、月色生凉,天地有情照人归。
《无题》是鲁迅先生的杰作:“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春日本应阳光明媚、心旷神怡,然而流离战乱却使人生离死别。
暗夜茫茫,长路漫漫,有多少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动荡于城头变幻的王旗之下。
唯有月光如水,千年不变,照耀诗人的缁衣。
全诗五十六字,陈东胜写来有风雷之感,瘦劲苍翠,淋漓尽致。
在这里他一扫上一幅小笺的秀丽流转,摇身一变而冷然凝绝。
浮生适意即为乐

浮生适意即为乐作者:***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46期齐玉红,山东济南人,号澐轩主人,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济南市属国有企业。
书法尤擅甲骨文和行草书,先后入清华美院顾亚龙书法工作室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学岭导师工作室学习深造。
作品多次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山东省书协等主办的展览,比如,“孔子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赵孟頫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展、第二和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展、“古河州杯”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精忠杯”书法大赛金奖、第二届“西柏坡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山东省首届国展精英展、山东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世纪城杯”山东省书法作品展和山东省首届女子书法展等。
曾参与组织和参加书法下乡、书法入企、书法进军营等公益活动20余次,为各类牌匾、景区和工艺品等题字10余处。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不可能越过前面的坎,但当你回头时才发现,很多事一旦坚持了,其实只不过是两滴汗水而已。
我的书法求学之路,似乎也并无二致。
小时候看到大人写春联,自己很是羡慕,也学着写,不管写得怎样,父亲都鼓励我。
记得有一次,我用钢笔写了一幅 32 K大小的《沁园春·雪》,父亲用小木棍作轴制成一幅“竖轴作品”,在老家堂屋挂了若干年,这可谓是我最初与“书法”结缘。
参加工作后,一直钟情于硬笔书法,工作之余,相继抄写了《孙子兵法》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
15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一个成人书法培训班,由师从欧阳中石先生的部传河先生执教。
这次偶遇,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自此以后,我便投身其中,按照部先生的指点,从研习甲骨文入手,开启了漫长的学书之旅。
久而久之,书法便成了我的一种精神寄托,行之愈远,钻之弥坚,情之更切。
为开阔眼界,增长技艺,我先后多次赴上海、浙江、北京、河南等地观看展览,参加各种形式的书法学习班、研讨班、报告会,其间得到了傅舟、沈浪泳、吴行、云平、张学群、张青山等专家老师的指点。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陈春辉男,(别署江月九方,喜署“九”),1976年2月出生于温州,2004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后干书法着时尤深,兼修当代艺术与国画。
大二时临米芾张于壁,视之白若空,自觉入门,同年于客兄处见张芝诸贴,恍兮若道,影响至今。
毕业初期临羲之尺牍两年,习得悬肘发力,知落笔当若排海。
后于张芝临五年。
困于落笔以及生活的心念常趋于未来,遂习祭侄稿(兼平复帖)三年。
曾于禅书惑然、不以为然,多数当为伪或初禅。
后遇有一之师一竖豁然开朗。
途漫漫,期然,不期然。
春辉是我相知多年的老友,他的憨痴中有一股倔强,有一些魔性,所幸他把这些喷发到艺术上,其中用力最多的是书法,值得敬佩的是他累计多年的努力,在探寻书写的古法与本相上深有所得,运笔霍霍有法有力,类似于苦修之后的一超直入,使得身边庸庸辈相形见绌。
他学书历程迥异时人,大学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之后基本上一个人思考、一个人磨练,居然学成了。
就好像是一个隐士,于寂寞深山中练就了上乘内功,精光乍现已使人惊骇愕然。
春辉不谙世事,固其书法也少套路,这样的坏处在于作品时常不完整、不体面,表现出控制力量和尺度的不稳定,我们再给他一些时间,毕竟他前进的道路没有可参照的榜样,他都得自己打通。
——王客陈明之原名伟,安徽宿松人。
师从陈忠康、梅墨生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副秘书长,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书法作品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最高奖、并授予“书法十杰”,第三、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最高奖(兰亨七子),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最高奖(优秀奖),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最高奖(优秀奖),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最高奖(优秀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最高奖(优秀奖),等,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性书法展二十余次。
编辑出版: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青少年书法通用培训教材、温州书法百家百集——陈明之书法作品集、“新峰计划”浙江青年二十家——陈明之书法作品集。
笔墨丹青——走进程相昭的书法艺术世界

走 凤
自 古到今 ,书法以它独特的 放 。他敏锐地将极具个性 的明清 形 式与 魅力 ,令 无数 的 习 书人 为 一 路 的行 草 书 法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之倾注一生的心血。而程相昭先 在真 、草 、隶 、篆之中,草书最 生,就是这样一位为了追求书法 能传达书者的生命冲动和书法 的
习书”这是程相昭先生的作人准 上 ,敢于挑战 自己。他苦心研习 则 。他在 书 法艺术 的道 路 上 ,也 草 书 ,这远 不止 是为 了掌 握一 种
同 样 是 认 真 而 严 谨 、大 胆 而 奔 书体 ,而是 在实 践 中去发 现 ,去
维普资讯
说 草 书是 书法 艺 术笔 法 、墨 法 、
多年 来 ,程相 昭在不 断 的努 构 图的集 大成者 ,是书 法艺 术节 力 、勤奋 中学习 、挖掘 、继 承 、发 奏 、韵律 ,表 意 的最高层 次 。 因 扬 着 我 国 的传 统 文 化 书 法 艺 术 , 而 行 草 书 的难 度 是 显 而 易见 的 ,
工作 后 ,不 断临摹 名家碑 贴 。尤 家 在 书 写 草 书 时 ,那 种 成 竹 在
.
( 当时任山东省委书记 ) ,对舒 后 同那种 道劲 豪放 的书法 艺 术产 生 了极 大 的 兴 趣 ,从 此 转 为 主 攻 “ 舒体 ” 。他 积极 收集 资料 ,勤奋
临摹 。尤其是在 2 0世纪 8 0年代 , 他 如 获 至 宝 地 得到 了舒 同 的楷 、
并在继承传统 、舒 同书法艺术的 它是表现其书的艺术功力 、审美 同时 ,乐 此不 疲地 寻求 着属 于 自 修养 、文化底蕴 的充分体现 。它不 己的艺术 语 言及艺 术风 格 ,并 在 是轻描淡写 ,而是表现笔墨功力 、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2016年8月3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式结束,展览组委会共计收到各地有效投稿作品1206幅,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9月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征集作品评选工作于盛世丹青美术馆圆满结束。
全体专家评审组委会依据《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评选办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对投稿的1206幅书画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审议筛选,通过初评、复评,共评选出优秀入展书画作品157幅。
专家评审从表现主题、笔墨章法、传承创新、风格取向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量,力求呈现当代书画艺术家优秀文艺创作新成果。
即日起,我们将在盛世丹青书画网微信公众平台按作品投稿先后次序分期展出,欢迎大家指导交流!绘画作品吴山石溪山清韵136*68 吴山石,1963年生于山东夏津。
先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
现为中国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豪雪山春晖138*35 徐豪,1963生,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蚌埠市书画院院长,蚌埠市美协副主席。
曹福强山水137*69 山水137*69 曹福强,河北昌黎人。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学硕士。
曾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工作室、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书画学精英班龙瑞山水工作室。
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画系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三秋国画140*70 朱三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200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进修于北京现代工笔画画院首届高研班,2012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修班。
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

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
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
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传,公元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南少林之谜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
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
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
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
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
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
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
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
(编导:蔡佳利)《南少林之谜》第一集解说词隋末“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河南嵩山少林寺以禅宗和绝世武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此后,嵩山少林寺派僧人南下福建兴建少林分寺,南北少林遥相呼应。
据说,福建这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它与祖庭嵩山少林寺一样是禅武同修。
南少林的僧人,将北少林的功夫糅合进南方拳术的特点,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拳。
此后,南北两少林并驾齐驱驰骋在中国的佛教界和武术界,世称“南少林”和“北少林”。
审美·技法·创作

反复品味它的迷人之处。 这种在Fra bibliotek帖中的畅游 很 像作 家余 华 阅读 名之 为 “ 他 温暖 的旅 程 ” , 我 深 有 同感 。 样 的 临 习是 间断 不 完 整 的 , 这 显 得 松 散而 不规 范 。 因 为喜 爱 , 帖 和 字 在我 但 字 心 中 是活 的 , 习就 有 了实 际 的 意 义 , 是机 临 不
宁囝窗剪 ・ 诗书画印
CH I E E A l 1 G ‘ CA LLG RAPI N S P N1 N I
审美 ・ 技法 ・ 创作
◇ 张 国辉
我 的翰 墨之 缘 始于 兴 趣和 爱 好。 当碑 帖 中 字 的 形 态 和神 气 吸 引了 我 , 心追 手 摹 , 开始 就 了书法 的实 践 。 十多 年来沉 浸笔 墨, 对美的 感受 和追 求 始 终 是 动 力之 源 。 此 , 到我 的书 法 因 谈
钤 释 张 印 文 国
: :榉
汲取。 审美 是在学 习中成长 开拓 的。 听说 过有一
些 人专门到音 乐学院 进 修, 只是 为了学 会欣赏 , 这 是明 智与 自知之 举 。 过去 我 对典 雅俊 美 的 法 帖 作 品 关注 很 少。后来 开 始 逐 渐 沉 迷 历代 法 帖, 临习起 王羲 之 和 米 芾 及明 清 人 墨迹 , 上 走 碑 帖结 合 道 路 。 从审 美 出发 , 书法 的 创 作 和 我 学习, 不觉 暗合了 “ 采为上 , 神 形质次之 ” 训。 古
颂 》中的 线 条稍 微 变 化而 出 。 件 作 品 中有 许 这 多笔 散开 的 线条 , 然锋散 仍是 中锋用 笔。 虽
这 些线 条 不 同 于传 统 , 认 为 , 我 一方 面 展 厅 中 的大 字作 品 不 同 于古人小 手 札 , 笔尖 不能 象 写 手 札 那 样 写 出滋 润 精妙 的 变 化 。 另一 方 面 , 锋
抄茶经,程少凡的敬神情操

抄茶经,程少凡的敬神情操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人》 2018年第12期时常有这念想,往书法里逃生,方可昂首再上路,找回原先的敬神情操。
程少凡携手抄的一部《茶经》去湖北,路过长兴,让我尝鲜,目睹了大作风采。
我说留给长兴贡茶院吧。
他说已经答应存与湖北天门陆羽塔了。
此部书法巨制,是我见过的当今手书者的最好作品,放在陆羽的老家竟陵城下,当属正道。
去年我到访天门陆羽塔,接待方取出少凡先生的作品让我点评,我说的确合了这巍峨的高塔。
少凡老先生的字,不是书家格调,但圈内圈外人见了,都有些云窗春迟的惆怅,当今难写的是成人童话,字如此,做人的气度不致琐碎。
阅历饱满才能于用情处泛起厢房里疏影,民国身板穿休闲装,迎来一片惊呼。
年近八旬,动辄大杯拼酒,撩人低徊,乃性灵作派。
啼笑时代,作者横了心任由一生的辛劳自甘苍茫,钻了书法的空当,那是世道的不屑,贵族没落了,平民的衣袖不屑一挥,这字成文人相,够了。
我向来认定大师无师,大家不尚偶像。
那一手字,带骨见肉,幽婉有致,有人说他奴颜媚骨。
这清气着实服了一些人。
我不介意胸装高贵,人生从清贫走来,总想生活得暖和些,装点出来的贵气,总不踏实,做人要脱俗不容易。
少凡兄的老师沈尹默在重庆时弹劾宋子文,官司打到委员长那儿,一身傲骨。
委员长看了文稿,扔下一句:娘希匹,字倒蛮像腔。
躲过一劫。
第一次与少凡先生见面,他送我“无心到处禅”,后来又送我“积健为雄”,我做成匾额,至今放在我的茶室陪饮,我对那个“禅”和“雄”字,极爱。
后来他又让词家杜使恩带来他的“桃花源记”,我把它当散文来读,跃出的文字密码、隐约的思维风范、游动的文化线条,尽是君子行为。
文中的生死观、长短寿、悲喜事、隐逸谈,用流水贯穿,化为图腾,游历之今。
欣赏,逗留在文字,《茶经》的昂贵,接近不朽,这就跟“供”有关了。
少凡书《茶经》,屡有神来之笔,一开始就触及书法质,并非不作探险,抵达顶峰,是因为这个大家遍布的时代的文字无人照看,需靠耐力供养情操,一辈子不急于赶路,不借人家的道走完自己的人生,逆风逆雨方遇正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禅意书法大师程绍辉先生纪实
作者:彭健森
来源:《商业文化》2015年第08期
何为禅?禅的精髓是智慧,禅的实质是智慧,禅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
感悟机缘,通晓禅意,醒顿心灵者,是为大机缘,大智慧之人。
一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是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畿子如鉴,开悟出世空灵大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书法,白纸宣墨之间,靠着手中毫笔的运动,灵活多变地展现着艺术的丰富性。
这时,水与墨完美的结合,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呈现出寓意深远的黑白构成,此时,书法的构成艺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书法也被称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和无声的乐。
书法与禅意的结合就形成了著名的禅意书法!禅意书法,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著名书法家,字鉴月居士、号磨石斋主的石鉴月大师。
其重自然,忌造作;重清净,忌火燥;重纯真,忌媚俗的宗旨设定,充分体现了禅意书法将佛教禅学理义、禅学趣境,与现代派书法艺术相融合的深刻含义,禅意通渠,影响深远。
会临夏季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应采访之邀,笔者与杂志社采编副主任程石江先生共同拜访了著名的禅意书法大师——程绍辉先生。
与众多书法爱好者类似,程先生之大名,笔者与主编亦早有耳闻,大师秉承鉴月先生之意志,继承禅意书法之精髓,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禅意书法风貌。
其对于禅意书法之理解,使得如今很多爱好者们只能高山仰止,望其项背。
而他对于禅意书法流派之贡献,不敢说居功至伟,却也令不少人津津乐道,推崇备至。
笔者与主编程石江先生亦是大师的忠实粉丝之一,早欲一睹大师真容,却恨不得时机。
如今时机一到,一切便水到渠成,正如大师言传身教的那般:“不是不到,时候未到!”万法皆缘,如因缘,如机缘,缘分到了,自然便会结出因果。
此言大道至简,却深合禅理。
大师指点迷津,让人警醒。
虽然仰慕至深,但是会面之前,笔者和程石江先生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程绍辉大师乃禅意书法名家,名人皆有傲气,不知大师又是怎样的性情呢?是否会配合我们工作?然而闻名不如见面,当真正与大师会面之后,我们才明白什么是大家风范。
没有丝毫的庸俗与孤傲之气,大师无形之间流露出的那股洒脱与平易近人,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
程绍辉大师与主编程石江先生同姓程,虽然初次见面,却有些惺惺相惜。
程主编仰慕程绍辉大师久矣,却一直没有机会蒙面,今日一见,心中难免有些激动。
似乎感受到了那一丝情绪的波动,程绍辉大师亲切的握住程主编的手,抚掌笑道:“天下程姓本一家!我们都姓程,也算是一家人嘛!既然是一家人,就别那么拘谨了,自家人说说自家话吧,呵呵——”
大师亲切而幽默的话语,瞬间便将初次见面时的那一丝陌生与拘谨消弥于无形。
之后我们更是相谈甚欢,宾主皆乐。
在交谈的过程中,从大师那朴实简单却带有浓浓禅意的话语间,我们能感受到大师的睿智与善解人意,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要程大师配合拍一些照片,大师全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厌烦之气,反而面露微笑,很耐心地一一满足我们的要求,单是这份涵养就令人钦佩不已。
当然,我们此行目的除了拜访一下程绍辉大师之外,还想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禅意书法,大师欣然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创作讲究身心清净,只有身心清净了,才能够感悟到冥冥之中的禅意。
而禅意对于禅意书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从其名字就可看出一二。
从这个角度来说,禅意有点类似于写作中的灵感,当灵感迸发于一线,情感走心,寄寓其中,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不会太差!”言笑品茗,程大师悠闲地为我们讲解禅意书法的一些关窍和内涵,丝毫没有隐晦或藏拙的意思,他跟我们说,大道理谁都会说,关键是看怎么做。
创作之前,程大师先是净了手,然后恭恭敬敬点起了一支佛香,插在了案上的香炉之中。
佛香轻烟袅袅,如若梵音醒人心脾。
笔者问大师:“为何要点香?”
大师说:“唯心诚尔!”只有心底里拥有对禅意,对书法的敬畏与虔诚之心,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禅意书法的佳作来,不然也只是徒具其形而已。
或许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心诚则无敌。
这时,笔者忽然想起了武侠世界中的白衣剑客——西门吹雪,一生修习剑道,在他的眼中只有
剑。
剑道之意境似与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剑,洗剑自有其独特的一番仪式。
书法的目的
是传承文化,感悟人生,而剑的目的则是杀人,因为剑本质就是一种武器,真正的剑客在杀人之前会沐浴焚香,祭剑洗剑,这既是出于对剑道的一种虔诚,亦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世间万法,三千大道,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种伟大的哲学思想。
铺陈磨墨,轻蘸提笔,大师落笔如山,行走如蛇,白纸宣墨间勾勒出一幅寓意生动的水墨“画卷”。
一个“福”字,寓意着福至心灵,福贵无双。
一个“寿”字,寓意着松乔之寿,寿满天年。
“福”“寿”双至,正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美好的寓意在程绍辉大师禅意书法的诠释下,更加福寿绵绵,吉祥如意。
这时,笔者忽然注意到大师手中的毫笔,笔身短小而粗,通体漆黑如墨,造型普通,看似一根普通的书法用笔,但在大师手中却写意挥毫,十分灵动,不觉问道:“程师傅,您用的是什么笔?”刚说完,笔者便觉得有些后悔了。
纵然鄙人是外行人,却也知道书法一道,讲究用心以专。
笔者这一出言干扰,会否影响到大师的书法创作,若真的影响到了,泯灭了一幅即将面世的佳作,那笔者就成了罪人了。
不过大师似乎并不在意,亦或者是沉浸在玄妙的禅意之中,物我两相忘,并不容易受到外物的影响。
墨笔挥毫已毕,收势如蜻蜓点水,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简单净了净手,大师淡笑道:“这不过是一根普通的笔,只是用的时间久了而已。
许多人认为,能写出好的字,一定用的是好的笔,其实不然,相同的一根笔,在一般人手中是一般的笔,在神笔马良的手中,那就是神笔,笔是同一根笔,只是用的人不同而已。
”一番带有浓浓禅意的梵音妙论,振聋发聩,让我们瞬间明白了很多东西。
现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以前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轻易便可实现,这就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带来的好处。
当然,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党英明
的领导。
怀着这样的心情,程大师继续着他的创作,在洁白的宣纸上一气呵成,书写下了三个字“中国梦”。
值得一提的是每写完一笔,大师都会用纸将笔墨按拭一番,让原本的水墨构象更加丰富,立体,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美感。
这算是大师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但他却毫不吝啬地向我们展示出来。
大师那专心致志的工作状态,让我们瞬间感觉到一股莫名的禅意,仿佛大师写的不是字,而是一种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同时一股敬意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这一刻,我们真的明白了很多东西,当真是受益匪浅。
最后大师笔走龙蛇,书下了最后四个字“龙行天下”,以此来结束这一天的创作工作,同时也为我们此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师现场创作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字字珠玑,每个字都包含着大师的心血以及他想表达的丰富内涵。
也许正如大师所说:“禅意书法,先有禅意,再有书法。
”只有通晓禅意了,书法才能贯彻通渠,尽显真谛。
泼墨通禅,尘缘似梦,挥毫书尽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