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耕山
芜湖站附近景点

芜湖站附近景点
芜湖站附近的景点有鸠兹广场、赭山公园、中山路步行街、雨耕山文化园、滨江公园和芜湖古城等。
1.鸠兹广场: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广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城市风光。
2.赭山公园:公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还有动物园和广济寺,可以体验到城
市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3.中山路步行街:是芜湖市的商业中心,有很多购物和美食的地方。
4.雨耕山文化园:园内有多个景点,可以了解到芜湖的历史和文化。
5.滨江公园:在此可看日落,坐轮渡,附近还有许多可爱的狗狗。
6.芜湖古城:古城内有许多小吃和特色商品,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一堂课作文600字 受益匪浅的一堂课

一堂课作文600字受益匪浅的一堂课上个星期六,真是晴朗啊!我踏着兴高采烈的脚步,到达目的地雨耕山内思剧院。
我们将进行芜湖历史大讲堂的讲座。
到了讲台,心情十分激动。
哇!人好多啊,咦,那不是我同学嘛!嗯,没错,终于不紧张了!开始了!一位叔叔给我们讲座,我们听的的津津有味。
一听才知道:芜湖历史悠久,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据相传春秋干将铸剑于神山赤铸山,工艺流传,冶炼、锻铸业由此连绵发展,遂有工艺精湛的三刀(剪刀、菜刀、剃刀)驰名于世。
芜湖不仅仅三刀有名,更有享誉三百余年独秀艺坛的是铁画,它具有江南传统艺术风格的建筑,有三国吴赤乌二年建筑的城隍庙、唐乾宁年间的广济寺、宋治平二年建成的赭山塔、明万历四十六始建、清康熙八年竣工的中江塔,书法瑰宝有唐李阳冰铁线篆书谦卦碑和宋米芾芜湖县学记碑,80年代先后抢救清理的自战国至明清各代古墓葬中的出土文物。
无不展示出芜湖古代文化的发达水平!芜湖山水锺秀,人才辈出。
历史文化名人有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姑孰画派创始人肖云从,铁画创始艺人汤天池,诗人黄钺,音乐家缪阗,戏曲家王墅,文学家阿英(钱杏村),艺术家王莹等,是芜湖文化史廊的璀灿明星。
唐杜牧、温庭筠;宋沈括、苏轼、黄庭坚、陆游、林逋、梅尧臣;明吴敬梓;清汤显祖、袁昶、王士桢;近代陈独秀、蒋光慈、胡适、郭沫若等文化巨擘,都在芜湖留下行踪,游览山水,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
宋黄庭坚贬官宣州不赴任而流寓芜湖赭山广济寺桧轩(后更名滴翠轩)读书;明吴敬梓名作《儒林外史》中部分街景人物取材于芜湖;清汤显祖名剧《牡丹亭》创作于芜湖雅积楼等,为芜湖文化史增添光采!听了这堂讲座,我受益匪浅芜湖不愧是:鸠兹俯瞰,凤凰磐涅。
天门山上以观沧海,长江之畔歌以咏志.镜湖水面菱歌泛夜,滨江公园曲径通幽,赭山坐落宝塔晴岚,菊花绽放月季幽香啊!。
夏天的舜耕山作文

夏天的舜耕山作文
《夏天的舜耕山》
嘿呀,要说这夏天的舜耕山啊,那可真是个好玩的地儿。
在这大热天里,我溜达着就上了舜耕山。
一走进山,哎呀妈呀,感觉那热气一下子就被隔开了似的。
沿着小路往上走,两旁的树可真多,那树叶都绿油油的,看着就特别舒服。
走着走着,我就瞧见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嘿,这家伙还挺机灵呢,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特别好玩。
再往上爬了一会儿,我累得不行了,就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来歇歇。
这一坐可不要紧,我发现石头旁边的草丛里居然有好多小野花。
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紫色的,五颜六色的可好看啦!我就蹲在那,仔细地看着这些小野花,它们开得可精神呢,每朵花都像是在冲着我笑。
我心想,这些小花可真厉害呀,在这大太阳底下还能开得这么灿烂。
等歇够了,我又继续往上走。
到了山顶,哇,那景色可太美啦!能看到远处的城市,还有那些高楼大厦,都变得小小的。
这时候来了一阵风,那叫一个凉爽,一下子就把我身上的汗水都给吹跑了。
下山的时候,我还在想着那只小松鼠和那些小野花呢,这夏天的舜耕山啊,真是让我难忘。
我下次还得来,好好再瞧瞧这山上的美景!。
芜湖 旅游景点

芜湖旅游景点
芜湖的旅游景点包括天门山、鸠兹古镇、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马仁山、红色山水涧风景区、鸠兹古镇风景区、雨耕山文化旅游景区、陶辛水韵、翠明园、应天齐美术馆、马义兴等。
以上景点各有特色,如天门山适合观赏江景和体验漂流;鸠兹古镇展现了徽派建筑风格;大白鲸海洋公园适合亲子游;马仁山则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红色山水涧风景区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雨耕山文化旅游景区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方。
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游览,同时注意安全,保护环境。
1。
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15篇)

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15篇)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精选15篇)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篇1今天是星期六,我闲着没事干,就让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去河边玩。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南沙河。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开始捉鱼。
我站在水边的石头上,俯下身子寻找“猎物”。
任何一样东西都逃不过我的双眼,包括像蚂蚁一样的小鱼苗。
我瞅准目标,把手轻轻的放入水中,看见一群小鱼游了过来,就猛的一捧,可还是什么也没捉到。
我有些性急了,无意间发现河边有一条被人抛弃的渔网,立刻兴高采烈,拾起渔网,往河里一撒,就悠闲自在地捉起蜻蜓来。
我一条蜻蜓也没捉到,想起了我撒下的渔网。
我向河里一看,河面上什么也没有,原来是河水太急,把渔网给冲跑了,于是我很扫兴,只好在河边捡了些石头回家了。
今天我虽然什么也没捉到,但我收获了快乐。
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篇2今天是星期六,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起床了。
因为爸爸要带我去打预防针和学跳中国舞。
吃了早餐爸爸先带我去了医院,可是今天打预防针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们等了半天终于轮到我了,我挽起袖子很勇敢的把手伸给医生。
针打完医生告诉我不能做剧烈运动还要多喝水。
可是我还要学舞蹈,爸爸就对我说:“没关系我们去看看老师今天教什么动作,去看看到时回家在练练就好。
”到了学舞蹈的地方老师已经在上课了,我想:今天我一定没有奖励卡拿了。
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练习劈腿,老师就叫我站边上看看,到了复习上节课的《娃娃的手、娃娃的脚》我终于可以跟着跳了。
跳了没多久就下课了,小朋友们拉着手站成一排老师开始发奖励卡了,发到我的时候老师也给了我一张,我好开心啊,因为我不仅迟到了,而且好多动作也不能跟着做,谢谢老师给我的奖励。
快乐的星期六优秀周记篇3今天是星期六,本想舒舒服服地多睡会儿,我正甜甜地睡着,妈妈的手机却不适时宜地响起来。
是奶奶打来的,说是哥哥回来了,让我快去奶奶家吃饭。
一听说哥哥回来了,我睡意全消,我已刘翔的速度向奶奶家跑去。
芜湖英驻芜领事署考古调查报告

复问人间兴废事,百年相遇且抒怀----12历史赴英驻芜领事官邸探访报告修缮之前的英驻芜领事官邸约翰·罗斯金说每一个好的建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它必须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第二,它必须能够和我们说话,说所有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需要经常提醒我们、能够唤起记忆的东西。
而对于历史建筑来说,它们更是我们思想的展现,是自身、社会、遗产以及价值的骨架。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作为“历史骨架”的重要性,我们特地选择了英驻无领事官邸作为探访和调查的对象,以此来“复问人间兴废事”,邂逅百年前的历史建筑,追忆百年前的国史风云。
前期准备在前往雨耕山英驻芜领事官邸之前,我们小组也做了充分的调查准备,以网页搜查和阅读芜湖地方新闻杂志及其他大事件记载作为主要的了解形式,认真查找目的地及周边地图,了解了建筑本身及其背后的大历史背景,使得我们能够在正式行动之前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以下是我们对寻得的资料的总结概括:(一)百年风云芜湖位于长江南岸,历史悠久,物产富饶,素有“千年江城”之誉。
1876年9月13日,芜湖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
1877年4月1日,芜湖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
芜湖海关既是帝国主义在安徽扩张侵略势力打开的重要缺口,又是安徽近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
同时,英驻芜领事署与领事官邸也建造起来,这源于条约中“外国人可以拥有土地房屋并在那里居住”的规定。
(二)官邸概述驻芜领事官邸,始建于1887年,为当时英国驻芜领事司格达的官邸。
位于芜湖雨耕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雨耕山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一部分。
官邸占地面积356平方米,建筑面积713平方米,平面方正,立面雄浑。
园内保存具有浓郁欧式风格的文保建筑,其中有建于1887年的原英国领事馆初进园门官邸、建于1912年的神甫楼、建于1935年的内思楼,在园区西入口处,还有建于1887年华东地区第二大天主教堂。
园区文保建筑总面积20000余平方米,为安徽省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西洋近代建筑群。
大学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应用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Digital archives 数字档案111摘 要:大学校史文化底蕴深厚、价值不朽。
对大学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应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
安徽工程大学重视校史文化的传承,不断寻求校史文化应用新视野,在丰富大学文化内涵、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增强大学文化自信、推进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面进行着新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史文化;大学文化;传承;应用大学校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源泉和内核。
在建构大学文化、形塑大学特色文化方面,校史文化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
安徽工程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院校,其前身是1935年创办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后历经安徽省芜湖工业学校、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的沿革,于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安工程”),八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孕育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史文化。
重视对校史文化的传承,拓宽校史文化应用的路径,不仅是学校建设省级文明校园的得力举措,也是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探索文化育人的重大实践。
一、大学校史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一)保证大学文化的代序延展大学校史文化是记录、反映一所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不断变迁和发展的体系性文化,它是了解和研究大学文化的基础。
从大学发展的具体办学阶段而言,校史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坚定性;从大学整个历史沿革长线来看,校史文化又具有承接性、延续性。
传承校史文化,是对一代代学校人呕心沥血办学治学成果的尊重,是对大学学术传统基因的继承,是对大学文化永续性研究的接力。
安工程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为振兴民族工业、培养民族工业所需人才而诞生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
由此,“工科办学、实业报国”成为学校校史文化的缘起,在此后的历史沿革中,以“工科传统、工匠精神”为核心理念的校史文化一直被延续和传承着。
芜湖荆山最新规划方案

近日,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芜湖市镜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公示,其中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作出了明确定位,涉及人们关心的教育、交通、未来发展规划等各个方面。
发展定位长三角产业互联网示范区。
依托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及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把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和G60科创走廊建设契机,进一步提升首位产业地位,推动互联网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完善“一院多园”(镜湖区首位产业发展布局,“一院”即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多园”即芜湖人力资本产业园、高效物流产业园、新零售产业园等区内各类产业园区。
)载体功能和产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智慧物流、人力资本、新零售等优势,上下延伸拓展产业链,探索产业互联网高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并形成示范。
长江经济带服务业现代化创新区。
把握区位改善和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契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全产业融合发展大势,围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不断探索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传统服务业创新赋能、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互补融合等方面创新先试,提升镜湖区在长江经济带的影响力。
安徽绿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围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坚持将生态优先理念落实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探索高开发密度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品质城区建设与美丽长江保护互促共进,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创新经济,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彰显中心城区绿色发展特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幸福和生态良好协同。
长三角基层治理现代化引领区。
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依托镜湖区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基础,围绕“网格化、智能化、网络化”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改革和创新。
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引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走出一条创新特色鲜明的基层社会治理镜湖新路径。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营造开放包容友善的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功能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家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芜湖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雨耕山介绍
雨耕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吉和广场对面,自1887年起,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在此兴建了大量西洋建筑,特别是英国驻芜湖领事官邸在雨耕山顶修建,自此,雨耕山进入了芜湖人的视野。
1935年,芜湖天主教第二任主教蒲卢从国外募捐,在雨耕山旁建立了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业学校,从此雨耕山与文化教育有了很深的历史渊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北校区、台湾国立内思工业学校等都是从雨耕山分列而设。
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目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安徽省特色文化街区,国内较大的酒文化产业链服务平台。
园区占地面积55亩,地上拥有近2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4幢西洋古建筑群;地下拥有1.5万平方米、50多年历史的老防空洞,经过国际团队创意设计,蝶变为雨耕山酒窖,并斩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园区将西洋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葡萄酒文化与时尚创意生活相结合,地上地下互为联动,形成雨耕山独有的文化旅游特色,成为芜湖市旅游休闲新地标,文化产业新高地。
2012年,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芜湖市雨耕山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将雨耕山老城区地块打造为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并列为芜湖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历时2年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于2014年10月正式建成开放。
雨耕山主要景点:英国领事官邸旧址、内思剧院、礼堂、天主教堂、雨耕山酒窖、西洋文化长廊、葡萄酒国家馆、西凤酒文化馆、安徽非遗文化馆、美术馆。
二、雨耕山发展历程
1.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业学校
芜湖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位居芜湖市区雨耕山顶,由西班牙修士蒲庐设计并
监造,动工于1934年,竣工于1935年。
平面布局呈“日”字形,包括礼拜堂、教
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实习车间等,是当时安徽省最大的工业职业专科学
校。
2.文化产业园区
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原因;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