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9
ch9安全用电技术

×
触电急救
ch9 安全用电技术
§9.3
教学目标:
安全用电
1.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用电隐患,树立安全用 电理念。 2.强化建立健全各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 重要性。 3.掌握一些安全用电防护措施和漏电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健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和漏电保护措施。 教学学时:2学时
触电急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2 触
电
四、触电急救
1. 急救方法 (2) 紧急救护 ☺轻症患者,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存在者。让伤员 就地平卧,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同时给予严密观察。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 尽早在现场使用AED进行心脏电除颤。
触电急救
§9.2 触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人体触电情况。 教学难点:简单的触电急救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内容要求
§9.2 触
电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触电: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承受过高的电压而导致死亡 或局部受伤的现象。触电依伤害程度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 伤两种。 电击:指电流触及人体而使内部器官受到损害,它是 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当电流通过人体时, 轻者使人体肌肉 痉挛,产生麻电感觉,重者会造成呼吸困难,心脏麻痹, 甚至导致死亡。 电击多发生在对地电压为220V的低压线 路或带电设备上,因为这些带电体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 中易接触到的。 电伤: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 在电流的作用下使熔化或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 使皮肤局部发红、起泡、烧焦或组织破坏,严重时更能危 及人命。电伤多发生在1000V及1000V以上的高压带电体上。
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
应用光学课件:ch9 望远镜和显微镜

常用折射式望远物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
• 摄远物镜
• 系统的总长度小于物镜的焦距,可缩短仪器的外形 尺寸
• 能增加视场 • 相对孔径较小
反射式望远物镜
大口径望远镜均采用反射式物镜。
• 优点:
• 完全没有色差 • 可以在紫外到红外很大波长范围内工作 • 反射镜的材料比透镜的材料容易制造,特别对大
9-2 望远镜的物镜
物镜的光学特性:焦距、相对孔径和视场
• 焦距
f物' f物 ' f目' f目'
• 相对孔径
D D'
• 视场
tan' tan
D D' tan tan'
常用望远镜物镜的种类
• 折射式望远物镜
两片镜组、三片镜组、摄远物镜等
• 反射式望远物镜
牛顿系统、格里高里系统、卡塞格林系统等
出曈直径 – D’
和出曈直径直接相关的是仪器的主观量度
仪器的出曈直径应该不小于人眼的瞳孔直径。
出曈直径还间接与仪器的衍射分辨率有关
140''
D
D
D'
D
D'
e
D 2.3
仪器使用条件对出曈直径有要求。
出曈距离 – lz’ 一般的仪器出曈距离不小于6mm 军用仪器出曈距离不小于20mm 武器上的瞄准镜,出曈距离可达数十毫米。
• 系统采用几个透镜组,成像关系,各光学零件的大 体位置
• 相对出曈距离 目镜的出曈距离和目镜焦距之比。
lz ' lF ' 1 f目' f目'
目镜的相对出曈距离直接影响仪器的外形尺寸。 目镜的相对出曈距离影响目镜的结构。 一般目镜的相对出曈距离为0.5~0.8。
ch9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

ch9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第一部分氧化还原平衡一.是非题1.电极反应Cu2+ + 2e⇔Cu和Fe3+ + e⇔Fe2+中的离子浓度减小一半时,E(Cu2+/Cu)和E(Fe3+/Fe)的值都不变。
2.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氧化剂,若它们都能被某一还原剂还原,一般说来,电极电势差值越大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越先反应,反应也进行得越完全。
3.在电极反应Ag+ + e⇔Ag中,加入少量NaI(s),则Ag的还原性增强。
4.电极电势大的氧化态物质氧化能力大,其还原态物质还原能力小。
5.电对的E和Eθ的值的大小都与电极反应式的写法无关。
Cl2+e =Cl-时6.电极反应为Cl2+2e =2Cl-的电对Cl2/Cl-的Eθ=1.36V;电极反应为12 Eθ(Cl2/Cl-)=1/2×1.36=0.68V。
7.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方式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
8.电对MnO4-/Mn2+和Cr2O7/Cr3+的电极电势随着溶液pH值减小而增大。
9.在一定温度下,电动势εθ只取决于原电池的两个电极,而与电池中各物质的浓度无关。
10.同一元素有多种氧化态时,不同氧化态组成的电对的Eθ值不同。
11.在设计原电池时,Eθ值大的电对应是正极,而Eθ值小的电对应为负极。
二.选择题1.已知Sn4++2e=Sn2+Eθ=0.15V Sn2++2e=Sn Eθ=-0.14VFe2++2e=Fe Eθ=-0.41V Fe3++e=Fe2+ Eθ=0.77V则下列离子各1mol/l不能共存的是A.Fe3+Sn4+B.Fe3+Sn2+C.Fe2+Sn4+D.Fe2+Sn2+2.原电池(-)Fe∣Fe2+‖Cu2+∣Cu(+)的电动势将随下列哪种变化而增加A.增大Fe2+离子浓度, 减小Cu2+离子浓度B. 减少Fe2+离子浓度, 增大Cu2+离子浓度C.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增加D. Fe2+离子和Cu2+离子浓度同倍减少3.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εθ1和εθ2,(1) 12H2 +12Cl2 =HCl ;(2)2HCl=H2+Cl2 ,则εθ1和εθ2的关系为A. εθ2=2εθ1B. εθ2= -εθ1C. εθ2= -2εθ1D. εθ1=εθ24.已知Eθ(MnO4-/Mn2+)=1.51V,计算当pH=2及pH=4时电对MnO4-/Mn2+的电势各为多少,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A.1.51V 1.51V,氢离子浓度对电势没有影响B.1.13V,1.32V,pH越高,电位越大C.1.13V,1.10V,氢离子浓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D.1.32V,1.13V,酸度越高,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5.半反应CuS + H2O→SO42- + H+ + Cu2 ++e 的配平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A. 1,4,1,8,1,1,B. 1,2,2,3,4,2C. 1,4,1,8,1,8,D. 2,8,2,16,2,86.反应MnO4-+ SO32-→ MnO42- + SO42-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式配平后。
水文学原理 CH9 流域产流

第Ⅰ类
第Ⅱ类
Rs+Rint+Rg
第Ⅲ类
Rs
第Ⅳ类
冲积平原
Rsat+Rg
流量过程线上的主要尖峰都是由槽面降水形 成的直接径流(Rs) ,或者由逐步扩大的 饱和地面径流(Rsat)所造成的,而过程线 总量则主要是由壤中水径流(Rint)组成 的。
第三节 流域产流特征分析
一个大流域是由许多小流域构成的,而小流域又是由更 小的集水单元(山坡流域)所组成的。由于流域内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包气带厚度、地下水埋 深、土壤湿度及降雨等存在差异,所以流域各点的产流特征 必然存在差异。流域产流的特点: 流域产流由不同的产流模式组成; 流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产流模式决定了流域产流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非主导产流模式可以转化为主导型产流模 式。
A1 A2 A3
A6
A5
A4
三、水源划分 前面所求的为总径流量R:R=Rs+Rg 。这里所 讲的是两水源划分方法。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相同的。 因此,由已知 PE 求得径流量 R 后,还需再分成地 面和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 按照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 量已经满足,产流量 R 按稳定下渗率 fc 下渗,下 渗的水量形成地下径流 Rg ,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 分形成地面径流 Rs 。(只有在产流面积上才有地 下径流产生)
流域产流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流域的气候及下垫面特征
长年气候干燥的流域,常以超渗模式产流; 长年气候湿润的流域,常以蓄满模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细小、结构密实、植被差,地下水埋 深大,则常以超渗方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较粗、结构疏松、植被好,地下水位 高,则常以蓄满方式产流; 我国长江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蓄满产流 区;西北干旱地区的一些内陆河流,属典型的超渗产流 区;其余地区属于混合产流区。
CH9 多式联运经营人及其责任

第九章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及其责任、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一、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1.定义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其本人或通过其代表与发货人订多式联运合同的任何人代表与发货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任何人,他是事主,而不是发货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也不是参加多式联运的承运人的代理人或代不是参加多式联的承人的代人或代表,并且负有履行合同的责任。
2.多式联运经营人的类型1)船舶运输经营者为多式联运经营人VO-MTO (Vessel Operating MTO)2)无船承运人为多式联运经营人NVO-MTO(1)除海上承运人以外的运输经营人(2)不拥有或不经营任何运输工具的货运代理人、报关经纪人以及仓储装卸公司。
(3)专门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专业多式联运公司。
二集装箱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类型二、集装箱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类型承运人责任类型全程运输责任制分段运输责任制网状责任制统一责任制1.分段责任制是指在运输全程中,承运人只对由是指在运输全程中承运人只对由自己履行的运输区段中所发生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担责任的责任类型2. . 全程责任制是指在运输全程中,由签发单据的经营人就全程运输对货主承担责任的责任类型。
1)统一责任制(同一责任制)在全程责任制条件下,由作为合同当事人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按同样的责任内容对货主承担全程责任的责任制度2)网状责任制(混合责任制)在全程责任制条件下,各个运输区段中所承担的责任内容并不相同,必须根据各个运输区段适用的法规所规定的责任来确定。
①在赔偿责任限制方面与分段责任制相同;②在责任范围方面与统一责任制相同;3) 修正统一责任制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损的责任, 不管是否能确定造成货损的实际运输区段,都将适用本公约的规定; 如果货物的灭失或损坏发生于多式联运的某一特定区段,而这一区段适用的国际公约或强制性国家法律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高于本公约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则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这种灭失、损坏的赔偿,应按照该国际公约或强制灭失损坏的赔偿应按照该国际公约或强制性国际法律予以确定。
常见物流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实例

FR UV W
M 3~
KM2 KM1 SQu SQd KAd
KA3 KA3 KA2 SQ1-1 SQ2-1 SQ3-1 KT KAu
KAu KAd
KM1 KM2
KAu KAd KA1 KA2 KA3 KM3 KT
图9-1 三层货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原理图
HLp HLu HLd HL1 HL2 HL3
CH9 常见物流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实例
9.1 货运电梯控制系统
L1 L2 L3
QS FU1
KM1
SB
KAu FU2
FR
SBu
SB1 KA1 SB2 KA2 SB3 KA3
1
KM3 V
4
2
W
3
KM1 24V SBd
KAd
KA2 KA1 KA1 KM2 KM2
KAu KAd
KA1 KA2 KA3 SQ1-2 SQ2-2 SQ3-2
图9-3是升降电动机控制逻辑程序,即第1支路,表示X000的常开触点保证在急 停按钮动作时,第1支路以下的程序均不能执行;第2支路表达了升降电动机M升 降控制的工作逻辑;
图9-4是升降选择逻辑程序即第3、4支路,表示升降选择逻辑,分别通过上升 按钮、下降按钮及其互锁实现辅助继电器自锁;
CH9 常见物流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实例
根据图9-1的控制系统I/O口的数量,可选择三菱FX2N32MR型PLC。
输出元件分为两个电压等级:一个是交流接触器使用的 220V交流电;另一个是信号灯使用的24V交流电,该交流电仍 由变压器T的一组输出提供。
CH9 常见物流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实例
CH9 常见物流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实例
9.1.3梯形图编程
《民航机场地面服务》CH9特殊旅客服务

无陪儿童旅客
ª 定义:年龄满五周岁至十二周岁以下的无成人陪 伴、单独乘机的旅客;
ª 年龄在五周岁以下的无成人陪伴儿童,原则上不 予承运岁以下的无成人陪伴儿童,一般按适 用成人票价的50%购买儿童票。也有个别航空公司按适用成 人票价购票。
Ø 如无成人陪伴儿童在航班衔接站雇用当地服务人员照料时, 根据证实电报所需的金额收取服务费。
无陪儿童旅客的交接
Ø 航班当日儿童家长提前2:30携带机票到值班柜台联系。 Ø 航空公司人员将替孩子办理乘机手续,并引导孩子登机交
重要旅客
二、重要旅客的分类
(一)最重要的旅客 VVIP——VERY VERY IMPORTANT PERSON
(二)一般重要旅客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 (三)工商界重要旅客 CIP——COMMERCIALLY IMPORTANT PERSON
重要旅客
三、重要旅客的接待
申请时间: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60分 钟前 • 不适合运输: Ø 年龄< 5周岁单独乘机 Ø 年龄< 12周岁的病残儿童单独乘机 Ø 在非公司或未授权的售票处出票者 Ø 中转联程航班 Ø 无成人陪伴儿童的运输,不同航空
公司的不同航线、不同航班,对票 价、每个航班的限制接受人数、年 龄等均有差别 。
无陪儿童旅客运输条件
字和医疗单位盖章; Ø 5. 怀孕超过9个月的孕妇,一般不接受运输。
病残旅客
病残旅客的范围
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或病态,在航空旅行中,或不 能自行照料自己的旅途生活,或需由他人帮助照料的旅客, 称为病残旅客。
CH9DMA控制器的编程结构及编程

DMAC成为总线主控者
7
9.1 DMA控制器概要
4. 数据传送阶段
►DMA控制器获得总线的控制权,向外设发送 应答信号DACK,通知外设可以进行DMA传输 了。
►DMA控制器送出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实现 外设与内存的数据传输。
外部设备 DACK
DMAC
地址信号
读写信号
存储器
8
9.1 DMA控制器概要
CPU响应DMA 放弃总线
作 方 式
✓ CPU在每个DMA周期结 束后立即控制总线。对系 统影响不大。
DMAC控制 传一个字节
块结束否?
DMA
N
放
弃
✓ CPU和DMAC轮流控制系
Y
总
统总线,传输效率低。
线 放弃总线中断请求
21
9.3 8237A的工作方式和方式寄存器
8237A
1. 8237A的工作方式和方式寄存器
结
构
地 址
和
A8~A15
译
外
码 器
部
A4~A7
连
当前字节计数器 基字节寄存器
CS
同上
通道1
A4~A7
同上
通道2
接
A0~A3
A0~A3
同上
通道3
DREQ0 DACK0
DREQ1 DACK1 DREQ2 DACK2 DREQ3 DACK3
14
9.2 DMA控制器8237A的原理
2. 8237A的外部信号
CPU响应DMA放弃总线
Y
DMA请求?
N
放弃总线
DMAC控制传一个字节
N
块结束?
Y
放弃总线中断请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5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Demand Paging Example
Memory access time = 200 nanoseconds Average page-fault service time = 8 milliseconds EAT = (1 – p) x 200 + p (8 milliseconds) = (1 – p x 200 + p x 8,000,000 = 200 + p x 7,999,800 If one access out of 1,000 causes a page fault, then EAT = 8.2 microseconds. This is a slowdown by a factor of 40!!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8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Transfer of a Paged Memory to Contiguous Disk Space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Shared Library Using Virtual Mem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7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Demand Paging
Bring a page into memory only when it is needed Less I/O needed Less memory needed Faster response More users Page is needed ⇒ reference to it invalid reference ⇒ abort not-in-memory ⇒ bring to memory Lazy swapper – never swaps a page into memory unless page will be needed Swapper that deals with pages is a pager
If there is a reference to a page, first reference to that page will trap to operating system: page fault
1. Operating system looks at another table to decide:
9.9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Valid-Invalid Bit
With each page table entry a valid–invalid bit is associated (v ⇒ in-memory, i ⇒ not-in-memory) Initially valid–invalid bit is set to i on all entries Example of a page table snapshot:
9.19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After Process 1 Modifies Page C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20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4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Virtual Memory That is Larger Than Physical Memory
⇒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Invalid reference ⇒ abort Just not in memory
2. Get empty frame 3. Swap page into frame 4. Reset tables 5. Set validation bit = v 6. Restart the instruction that caused the page fault
Page Table When Some Pages Are Not in Main Mem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1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Page Fault
9.14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Performance of Demand Paging
Page Fault Rate 0 ≤ p ≤ 1.0 if p = 0 no page faults if p = 1, every reference is a fault Effective Access Time (EAT) EAT = (1 – p) x memory access + p (page fault overhead + swap page out + swap page in + restart overhead )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7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Copy-on-Write
Copy-on-Write (COW) allows both parent and child processes to initially share the same pages in memory If either process modifies a shared page, only then is the page copied COW allows more efficient process creation as only modified pages are copied Free pages are allocated from a pool of zeroed-out pages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2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Page Fault (Cont.)
Restart instruction block move
auto increment/decrement location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6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Process Creation
Virtual memory allows other benefits during process creation: - Copy-on-Write - Memory-Mapped Files (later)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13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Steps in Handling a Page Fault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Chapter 9: Virtual Memory
Chapter 9: Virtual Memory
Background Demand Paging Copy-on-Write Page Replacement Allocation of Frames Thrashing Memory-Mapped Files Allocating Kernel Memory Other Considerations Operating-System Examples
9.5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Virtual-address Space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6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Galvin and Gagne ©2005
Before Process 1 Modifies Page C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7th Edition, Feb 22, 2005
9.2
Silberschatz, Galvin and Gagn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