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最新中考物理总复习素养全练1声现象试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物体不一定发声( )(2)只要物体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3)“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运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道理( )(6)掩耳盗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2.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唢呐发音嘹亮主要指唢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关于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气体可以传声C.用力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使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声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笛管振动产生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怕得鱼惊不应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5.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水瓶琴。
她轻轻地吹响水瓶琴,主要是(选填“瓶和瓶中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日前,铁路部门在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乘客乘坐静音车厢需要遵守多项规定,包括不聊天、不外放音乐等,这可以减小车厢内噪声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A.水花溅起能使音叉发声B.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真空不能传声3.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浸其中。
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4.古筝,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弹奏古筝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B.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C.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D.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5.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制作的“宫、商、角、徵、羽”五音排箫,“五音”是指乐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节拍6.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路边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调琴时绷紧琴弦是为了在演奏时增大声音的响度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污垢,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7.超声波驱鼠器是一种能够产生20kHz﹣55kHz超声波的一种装置,该装置所产生出的超声波能够在50米的范围内有效刺激并能够导致鼠类感觉到威胁及不安,迫使他们自动迁移,无法在防治区范围内繁殖生长,达到根除老鼠、害虫的目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练习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练习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A.音色B.频率C.音调D.响度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4.生活生产中很多地方利用到声波,下列实例中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利用“B超”观察母体中的胎儿D.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南宁市的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南宁享得利眼镜店员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区医院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6.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
“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产生D.以上都不符合7.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8.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就越高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填空题9.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10.如图,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训练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提升训练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大钟的回声B.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仍在振动3.下列关于噪声,不属于噪声的是()A.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喧闹声B.老师讲课时,同学们在窃窃私语C.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正在聆听老师弹奏钢琴D.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个别人的说话声和嬉笑声4.某校于2018年10月16日举行了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演讲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讲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演讲声一定不是噪音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演讲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二、填空题7.噪声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某建筑工地上一工人正在用电锯切割木料,电锯的转速由慢变快过程中,声音的音调逐渐(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8.对于正在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属于(选填“噪音”或“乐音”),所以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基本都有如图所示的标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处控制声音。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演奏者不停地在琴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社区居民关闭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B.固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真空可以传声3.秋高九月,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故里举行了“建国70周年”快闪庆典活动。
场面壮观,人山人海,红旗飘扬,人们齐声欢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对国民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唱的是一位小姑娘,并由小提琴伴奏,随后是四位资深本土歌手领唱。
人们能够区分小姑娘、小提琴和歌手的声音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是噪音B.乙丙的音调相同C.甲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音色不同5.如图所示是小朋友玩的竹“哨子”。
用嘴吹管的左端,同时推拉右端的铁丝,使管中的活塞左右移动,这样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果吹奏时将铁丝往右拉,则能使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6.古代行军打仗,侦察兵经常将耳朵贴在地面上,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视力不及的地方、敌军是步兵还是骑兵、军队规模等,以便提前做好防备.这里判断是骑兵还是步兵,是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振幅D.音调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无关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Hz二、填空题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涛声、鸟语、琴声……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10.汽车“倒车雷达”工作时,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时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1.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那么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或等于)s,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现代社会,宠物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宠物伤人事故也常有发生。
如图,是一款超声驱狗器。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关于“人什么也没听见”的分析正确的是()A.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D.它发出的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如图中的应用均与声音有联系。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运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道理C.演奏的箫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响度不同的声音D.发声的音叉使水花四溅说明发声体在振动4.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5.下列事例中声的利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6.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停课不停学,利用手机或电脑在家中进行网络课堂学习,在网上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如图所示。
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脑播放的声音不需要振动也能产生B.手机按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听到电脑播放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手机播放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8.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9.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队不能进入B.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道路转弯注意安全10.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二、填空题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说话声、鸟语、琴声……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减弱噪声。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B.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4.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2.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13.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 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17.下列关于声现象 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D. 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响度变小
C. 音调变高
D. 音调变低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高低称为响度,通常以分贝为单位C.声速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在校园周围植树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B.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D.共鸣现象可以在真空中出现3.长沙交响乐团演奏湖南民歌《浏阳河》,献礼建党100周年。
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钢琴、竹笛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D.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内乘客会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噪声,如发动机噪声、胎噪、风噪等等,高档汽车采取加装隔音棉、安装隔音玻璃的降噪措施,这是()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多种降噪法并举5.如图所示的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哈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B.“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吓退敌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是增大了声音的振动频率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7.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8.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全练1声现象基础夯实1.(2018·安徽合肥包河一模)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自2018年1月1日起,合肥市区正式实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爆竹产生的噪音主要是由其爆炸时引起周围空气的产生的。
答案:振动解析:燃放爆竹产生的噪音主要是由其爆炸时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2.(2018·安徽淮南潘集模拟)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这种做法用来改变声音的(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答案:音调解析: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
3.(2018·安徽霍邱一模)小华奶奶最近的听觉下降了很多,小华与她交谈时,必须提高嗓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答案:响度让奶奶听得清楚。
4.一歌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若某个观众距离歌手17 m远,则歌声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5.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
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信息响度解析: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6.(2018·安徽二模)“声音越大,听力越差,耳朵经不起狂轰乱炸”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广告词,这则广告词告诉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故广告词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7.(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大器之弦音,醉人美如画”是网友对某品牌高保真音响的评价,所谓“高保真”是指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高保真”是指通过音响播放的声音与原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相同。
答案:音色解析:音响可以通过音量旋钮控制响度大小,所以高保真保持的不是响度;根据生活经验,保真效果好的音响,发出声音的品质音色保持得好,所以高保真是指音色。
8.(2018·安徽蚌埠禹会区二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了。
答案:音调解析:增加试管中的水量,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变短,吹气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变高。
9.(2018·安徽合肥蜀山区一模)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响度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的振幅不同,所以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
10.(2018·安徽铜陵一模)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
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
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答案:真空不能传声解析: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是错误的。
11.(2018·安徽霍邱二模)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白鳍豚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频率很高的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
遗憾的是,2011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白鳍豚。
答案:超声波解析:白鳍豚能自身发出频率很高的超声波讯号,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
12.(2018·安徽合肥蜀山区二模)2018年4月6日,我省芜湖市境内发生了3.6级地震。
地震时会产生(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次声波解析: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对建筑物、人的器官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不能直接听到。
13.(2018·安徽合肥一模)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导学号97404000〛答案:B解析: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
14.(2018·四川达州中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答案:D解析: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15.(2018·海南琼海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A解析: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正确;“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故B错误;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16.(2017·安徽颍上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速的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B.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能听到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D.植树种草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答案:A解析: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故选项A正确;由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定义可知,它们都不是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波,故选项B错误;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选项C错误;植树种草,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项D错误。
17.(2017·安徽庐江期末)以下几个关于声的小实验中,目的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因素的是()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将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放在鼓面上的米粒跳起的高度不同D.用小锤敲打音叉,靠在旁边的乒乓球跳动起来答案:C解析: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米粒跳动高度不同,即说明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因此是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用小锤敲打音叉,靠在旁边的乒乓球跳动,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18.(2018·山东禹城期末)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水、钢铁B.水、钢铁、空气C.钢铁、水、空气D.钢铁、空气、水答案:A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水)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19.(2017·安徽巢湖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答案:C解析: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不到声音,但响铃的闹钟在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符合题意;吹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20.(2017·安徽颍上期末)如图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声能、声速、频率和响度随离开声源距离而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导学号97404001〛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后,传播过程中,声能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变,而图中声速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故B错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高低保持不变,故C正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故D错误。
能力提升2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4)转换法,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
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22.(2018·河北张家口二模)利用一把钢尺来证明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1)操作方法:①;②。
(2)实验结论:决定着音调的高低,发声体,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答案:(1)①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②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频率频率越高解析: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等,并用同一把钢尺。
(1)①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②尺子伸出桌面较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比较两种情况,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创新拓展23.(2018·吉林汪清期末)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 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
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
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应如何改进:。
答案:小林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使用能浸没在水中且不沉底的发声体解析: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题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通过液体传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容器壁传来的,因此得出水能够传声的结论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