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问答_15_(暖通-张锡虎)
工程设计问答_4_

工程设计问答(4)问题1:由于汽车数量增加迅猛,大中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都需要在地下室设置汽车停车库。
而根据调查了解,汽车停车库虽然设置了机械通风系统,但实际上很少运行,设计时应该如何合理处置?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J 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第6.3. 4条有如下规定:“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
其风量应按允许的废气标准量计算,且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其排风机宜选用变速风机。
”条文说明作了如下解释:“……据经验应每小时换气达6次以上。
但汽车出入不频繁时,实际换气量可以减少,故宜选用变速风机以作调整。
”可以理解为“汽车出入不频繁时实际换气量可以减少”,因此“宜选用变速风机”,但是机械通风系统应按6h-1换气的风量配置。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1998版),提出了对上述“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的质疑:1)停车库通风,主要是为稀释汽车排气中CO气体的平均浓度达到规定标准,而汽车的CO气体排放量,取决于停车库额定停车数、出入频度和汽车在停车库内的平均运行时间,与建筑体积无直接关系。
2)单位建筑面积的额定停车数,与规模和布置方式有关,一般每辆汽车约30~40m2,但也有较大的变化幅度。
3)汽车出入频度,即1h内出入车数与额定停车数之比,因停车库的使用性质不同会有很大的区别,变化幅度为0.35~1.5,相差4倍以上。
4)在停车库内,汽车的平均运行时间也因停车库的规模和布置方式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幅度,一般为2~6mi n,相差3倍。
因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1998版)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年和2009年版)对用于单层停放的汽车库通风量,都作了以下相同的表达:1)汽车出入较频繁的商业类等建筑,按6h-1换气选取;2)汽车出入频率一般的普通建筑,按5h-1换气选取;3)出入频率较小的住宅类等建筑,按4h-1换气选取;4)当层高<3m时,应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3m时,可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工程设计问答_3_

工程设计问答(3)问题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4.8.9条规定:!机械循环系统双管热水采暖系统和分层布置的水平单管热水采暖系统,应对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而产生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什么是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呢?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受节能设计标准的影响和制约,双管系统已经成为供暖系统制式的!主旋律∀。
而能否正确处理好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是双管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1)双管系统的立管一般有三种典型形式,即下分双管异程式、上分双管同程式和下分三管同程式。
当首层地面下具备设置管沟或地下室顶板下具备敷设供回水干管的条件时,下分双管异程式系统(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形式。
此种系统形式的特点是异程式布置,其主要缺陷是需要在顶层散热器的上端排除空气。
图1 下分双管异程式系统示意当顶层顶板下具备敷设供水干管的条件时,也有采用上分双管同程式系统(如图2所示)的。
此种系统形式的特点是同程式布置,似乎具备了水力平衡的有利条件。
但其主要优点,其实只是可以在上行供水干管上集中排除空气。
当顶层顶板下不具备敷设供水干管的条件时,有时为了采用对水力平衡似乎有利的同程式系统,不惜刻意增设一根回流管,成为下分三管同程式系图2 上分双管同程式系统示意统(如图3所示)。
图3 下分三管同程式系统示意此种烦琐的系统形式,在传统的双管系统中很少见,只是在计量供暖住宅的系统中才较多出现,甚至成为了少数地方规定的系统形式。
其实,这是因为对自然作用压力的忽视而形成的对水力平衡理念的一种误解,得到的只会是对水力平衡不利的后果。
供热部门对室外系统比较熟悉,而水平的室外管网一般不存在自然作用压力问题,在计量供暖住宅室内系统研究过程中产生这种误解是可以谅解的,但模糊的理念应加以纠正。
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第4.9.5条中提到,!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54∃工程设计问答 暖通空调HV&AC 2010年第40卷第3期系统形式∀。
工程设计问答_16_

工程设计问答暖通空调HV&AC 2011年第41卷第4期39 工程设计问答(16)问题1:循环水泵在运行中发生电动机过载的原因是什么?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循环水泵在运行中电动机过载的现象经常发生。
水泵的铭牌扬程和流量,有时用一个点(或三个点)来表示。
其实应该是一根特性曲线所涵盖的范围。
水泵的实际工作点,并不是铭牌上的一个点,而是在h-G特性曲线图上系统特性曲线与水泵特性曲线的交点。
当系统实际阻力损失小于循环水泵铭牌扬程时,水泵工作点的流量大于、扬程小于水泵铭牌参数。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8.10条规定:“采暖系统计算压力损失的附加值宜采用10%”。
也就是说,设计选用循环水泵所依据的系统压力损失,应为实际计算值的1.1倍。
如果再加上设计的其他保守因素,水泵特性曲线与系统特性曲线的交点,总是会偏向右下方向,因此,流量会大于、扬程会小于水泵铭牌参数。
水泵轴功率N的主体构成因素是流量与扬程的乘积:N=ρGh102η(1)式中 ρ为水在工作温度下的密度,kg/L;G为水泵工作点的流量,L/s;h为水泵工作点的扬程,m;η为水泵样本提供的工作点的效率。
向右下方向偏移后的水泵实际工作点流量与扬程的乘积,会大于铭牌流量与扬程的乘积,特性曲线平坦的水泵更为明显,而且该点所对应的效率常会低于铭牌工作点的效率。
这是水泵电动机过载的主要原因。
问题2:在实际运行时怎样来判断水泵的实际工作点工况?解答专家:水泵的实际工作点工况包括进出口的压差、流量和电动机电流值,最好能通过仪表直接进行测量。
一般情况下,水泵进出口的压差最容易得到。
进出口压差基本上可以反映实际工作点的扬程,根据进出口压差和水泵说明书给出的技术参数,可以粗略估算出实际工作点的流量,并可用电动机电流值校核。
沿水流方向,水泵的进口侧常设有蝶阀和管道过滤器,水泵的出口侧常设有止回阀和蝶阀。
工程设计问答_14_(暖通-张锡虎)

工程设计问答暖通空调HV&AC 2011年第41卷第2期51工程设计问答(14)问题1:燃气锅炉房的通风设计,应该执行哪些规定?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首先应该执行GB50041 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的规定。
锅炉房设计规范!中与通风有关的条文主要有两条。
15.3.2条:锅炉间、凝结水箱间、水泵间和油泵间等房间的余热,宜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排除。
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15.3.7条: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通风装置应防爆,新风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锅炉房设置在首层时,∀∀对采用燃气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2锅炉房设置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时,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3锅炉房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时,其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4送入锅炉房的新风总量,必须大于锅炉房3次的换气量。
注: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所需空气量。
我对上述两条规定的理解为:第一,独立建造或贴邻民用建筑布置的地上锅炉房,可以采用自然通风,但应该是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第二,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或虽然是独立建造或贴邻民用建筑布置的地下和半地下燃油、燃气锅炉房,都不能采用自然通风,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
同时,应该执行GB50028 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与通风有关的条文主要也有两条。
10.5.7条所规定的商业用户中燃气锅炉和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安全技术措施中,包括#应有可靠的排烟设施和通风设施∃和#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地上密闭房间内时应符合10.5.3条要求∃。
而10.5.3条对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地上密闭房间通风的要求是,#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对通风量有下列要求:1)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2)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3)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
暖通空调设计及规范的若干问题

(9)制冷机房、锅炉房与换热机房;
8.10.4直燃溴化锂制冷机房应设置泄压口,泄 压口面积应不小于机房占地面积的10%(泄压 的概念引自《锅炉房设计规范》。包括燃煤锅 炉在内的锅炉房泄压,是针对炉内工质爆炸的 危险性。但本规范6.3.7条的条文说明中又 说:“吸收式制冷机在运行中属真空设备,无 爆炸可能性”?)
一、暖通设计规范中的新 技术或新理念 ⑴ 毛细管网辐射系统; ⑵ 温湿度独立控制; ⑶ 蒸发冷却;
⑷ 户式燃气炉
北京地区节能65%住宅的建筑物采 暖耗热量指标是14.65 W/m2,无论采 用何种能源和供暖方式,全采暖季 必须为单位建筑面积提供达到最低 采暖标准的以下有效总热量:
14.65×125× 24 1000
JGJ1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 程》表B.1.1-3,平均水温取45℃,室 温18℃,加热管间距300mm,木地板,单 位地面面积热量:
向上供热量86.9W/m2, 向下传热量29.5 W/m2,为向上有效 供热量的34%。
(12)第3章“室内空气设计参 数”,理念方面有新的深化和 发展。
其他地区采用户式燃气炉供暖 的可行性,可参照上述方法, 根据当地的建筑物采暖耗热量 指标、采暖期天数、天然气价 格及集中供暖的热价等因素计 算权衡。
(5)复合通风;
不同时刻或不同季节,在满 足热舒适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前 提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交替 或联合运行的通风系统。
复合通风的三种主要形式: ※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交替运 行; ※ 辅助风机的自然通风; ※ 热压/风压强化的机械通风。
⑹ 低温供暖和高温供冷的理念 5.3.1条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 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征 求意见稿曾提出“散热器集中供暖系 统宜按热媒温度60/45℃连续供暖进 行设计”)。
工程设计问答_12_

工程设计问答(12)问题1:空调房间在哪些情况下冬季会发生冷负荷?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内区空调房间由于没有外围护结构向室外散热,而只有内部人员、照明和设备等向室内散热,冷负荷是常年发生的。
即使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在外区空调房间中,太阳辐射得热大于外围护结构散热,或者是人员密集和内部发热量较大,外围护结构散热小于内部发热量时,冬季也可能发生冷负荷,外围护结构特别是窗的热工性能逐步改善之后,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
例如,通常采用的12mm空气间隔层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外窗的传热系数约为2.8 W/(m2 K),当室内外温差为30 时,传热损失为84W/m2,而太阳辐射得热形成的负荷会远大于传热损失。
在窗墙面积比很大、可开启面积很小、且有较多内部发热量的情况下,许多大型公共建筑的外区空调房间,在冬季的某些时段即使不供暖也会过热,以致冬季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运行检查时,发现某些建筑室温超标而实际并未供暖的现象。
但是,外区空调房间冬季冷负荷是得热量和外围护结构散热量的差额,具有不规则的特点,既与房间朝向、窗墙面积比和外围护结构传热性能等固定因素有关,更受室外温度、日射时间等瞬变因素影响,冷负荷不是全日的,会与热负荷交替出现。
问题2:冬季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有什么特点?解答专家:对于一般舒适性空调,冬季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有两个特点。
1)用于确定所需供冷量的室内计算温度取值宜高于冬季供暖房间的设计温度。
节能设计标准和能源管理制度对于空调房间冬季供暖温度作了严格的限制。
如果提高需要供暖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虽然可以改善热舒适度,但是要增加供暖热量。
而提高需要供冷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可以减少供冷量,同时又改善了热舒适度。
有资料认为,冬季需要供冷房间的设计计算温度,办公类用房可取24 ,商场类用房可取22 ,即可比冬季供暖房间的设计温度高5~6 。
即使是对于外区,由于提高了室内计算温度,外围护结构散热量增大,与太阳辐射得热量和内部发热量的差额减小,仍可降低所需供冷量。
关于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热媒设计温度的商榷

刊于《暖通空调》2006年11期关于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热媒设计温度的商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提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热媒设计温度的规定,涉及到采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参数,也涉及到对塑料类管道耐热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针对这些规定,提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以供讨论。
关键词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热媒设计温度商榷国家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其“征求意见稿”的5.3.6条提出:采用散热器的集中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严寒地区采用金属管道输送热水时,t ≤ 95℃;供回水温差△t≥25℃;2 严寒/寒冷地区采用铝塑(PE-X或PE-RT)复合管输送热水时,t ≤ 90℃;供回水温差△t≥25℃;3 严寒/寒冷地区采用热塑性塑料管输送热水时,t ≤ 80℃;供回水温差△t≥20℃;4 寒冷地区采用金属管材输送热水时,t ≤ 90℃;供回水温差△t≥25℃;5 夏热冬冷地区,t ≤ 80℃;供回水温差△t≥20℃。
对于上述规定,该征求意见稿的“条文说明”作如下解释:“对于不同气候和不同材料管道,提出不同的设计供水温度。
对于以热水锅炉作为直接供暖的热源设备来说,降低供水温度对于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传热温差具有较好的影响,使得锅炉的热效率得以提高。
采用换热器作为采暖热源时,降低换热器二次水供水温度可以在保证同样的换热量情况下减少换热面积,节省投资。
由于目前的一些建筑存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的情况,因此本标准规定采暖工会水温差不应小于20℃。
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设计时应尽量提高设计温差。
”上述规定涉及到采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参数,也涉及到对塑料类管道耐热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以下需要商榷的问题:1 对建筑节能的综合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论证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热媒设计温度,应根据热舒适度要求、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原则确定。
供水温度不超过95℃,可确保热媒在常压条件下不发生汽化;适当降低热媒温度,则有利于提高舒适度,但要相应增加散热器数量。
工程设计问答_11_(暖通-张锡虎)

工程设计问答(11)问题1:有一些住宅或公共建筑采用了冷暖辐射的供冷和供暖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房间的热舒适性并非单一与干球温度有关。
GB50019 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了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1!PMV!1)和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27%),而P M V和PP D与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等因素有关。
例如,当上述各因素取表1所示值时,PM V 和PP D指标如表2所示。
表1∀各因素取值夏季∀∀∀∀冬季∀∀∀∀风速/(m/s)0.250.15相对湿度/%6040平均辐射温度比室温高4#与室温相等服装热阻/clo0.7(单衣)0.9(厚运动衫、毛线衫)新陈代谢率/m et 1.0 1.0表2∀PMV和PP D指标级别夏季冬季PPD/%干球温度/#PM V干球温度/#PM V 一级2402405二级250.3723-0.378三级250.5722-0.5712四级260.7222-0.7216∀∀请特别注意表1取值中的∃平均辐射温度%,即房间各表面的加权平均温度,夏季取比室温高4 #,冬季取与室温相等。
冬季采用辐射供暖可以提高房间的平均辐射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每提高1#引起的平均热感觉指数变化,大约相当于室内干球温度提高1#引起的平均热感觉指数变化。
这已经体现在地面辐射供暖的设计原理中。
夏季采用辐射供冷可以降低房间的平均辐射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每降低1#引起的平均热感觉指数变化,大约相当于室内干球温度降低1#引起的平均热感觉指数变化。
这也已经在许多实际工程的效果中得到初步印证。
因此,采用辐射供冷或辐射供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节能和改善房间热舒适性的效果。
问题2:辐射供暖和辐射供冷有哪些局限性?解答专家:同任何事物一样,辐射供暖特别是辐射供冷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冷辐射要严格控制冷表面的结露,板面温度应不低于室内设计工况的露点温度,因此只能负担空调房间夏季空调的部分显热负荷,主要适合于负荷密度特别是冷负荷密度比较小的节能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 工程设计问答(15)工程设计问答
工程设计问答(15)
问题1:一个换热站为两栋住宅楼供暖,根据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85 /60 二次水系统的循环水泵采用了变频调速控制,当将其中的一栋楼入口的阀门关闭后,结果水泵运行频率比定频工况只能降低2H z ,这是为什么?
解答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下同):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经过对具体工程的深入调试和分析,发现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水泵特性曲线形状的影响
循环水泵的实际工作点是水泵特性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
当系统中的某些环路进行调节或被关闭时,管网特性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
管网特性曲线方程为
h =SG 2
(1)
式中 h 为管网的总阻力;S 为管网的综合阻力特性系数(或称总阻抗);G 为管网的流量。
而管网的综合阻力特性系数是由各并联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构成的,即
1S =1S 1+1S 2+ +1S n
(2) 可见,当某些环路进行调节或被关闭时,管网的综合阻力特性系数会变大,在h G 坐标图上,管网特性曲线会变陡,从而使水泵特性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的交点向左移动,
如图1所示。
图1 水泵和管网的特性曲线示意图
变频调速控制的依据一般是系统的供回水压差,如果循环水泵的特性曲线比较陡,交点向左移动
后会对应较高的水泵工作扬程,会使系统供回水压
差显著增大,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所感知,通过变频调速控制可以使水泵新的特性曲线对应于较低的水泵工作扬程,从而回归到设定的供回水压差。
而如果循环水泵的特性曲线比较平坦,交点向左移动后对应的水泵工作扬程增加很少,不会使系统供回水压差显著增大,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甚至难以感知到,即使进行变频调速控制,水泵新的特性曲线对应的水泵工作扬程也可能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变频调速控制应配置特性曲线比较陡的循环水泵。
但是现有的适合于作为循环水泵的水泵产品中,特性曲线比较陡的水泵很少。
许多常用水泵的h G 特性曲线都比较平坦。
例如,号称!世界上最节能水泵之一∀的某型号水泵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某型号水泵的性能参数
流量/(m 3/h)
扬程/m 52.3
398738105
37
2)控制点配置位置的影响
我曾针对某系统的实际配置作过以下粗略计算。
系统循环阻力的分配为:冷(热)源10m ,最远供回水干管10m,末端设备(或环路)10m ,循环水泵扬程30m 。
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示意图
#控制点设于系统末端(C 点)时,设定压差为10m 。
如系统流量变为50%,维持末端压差为10m,循环水泵扬程仅约需15m ;如系统流量变为70%,维持末端压差为10m,循环水泵扬程仅约需
20m,说明可变频调速控制的幅度较大。
∃控制点设于机房供回水干管出口处(B 点)时,设定压差应为20m 。
如系统流量变为50%,维持此处压差为20m ,循环水泵扬程仅约需22.5
2011(3)工程设计问答(15)119
m;如系统流量变为70%,维持此处压差为20m,
循环水泵扬程仅约需25m,说明还可以有一定的
变频调速控制幅度。
%控制点设于循环水泵进出口处(A点)时,
设定压差应为30m。
不论系统流量如何变化,循
环水泵扬程都需要30m。
只是由于流量变化引起
管网特性曲线变化使循环水泵工作点左移后,循环
水泵出口压力略有上升,可变频的幅度很小。
因此,控制点宜尽量靠近系统末端,即使只能
在冷(热)源站房内配置,也宜尽量远离循环水泵。
3)控制点压差设定值占系统总阻力比例的影响
水泵转速n、流量G和扬程h之间的关系式如
下:
n1 n2=
G1
G2
=
h1
h2
(3)
末端设备(或环路)阻力较大时,控制点压差设定值就需要比较高,水泵变频调速控制的节能效果显著变差。
因为即使系统需要的流量很小,控制点压差也不能随之而变小。
例如,系统的定压补水装置流行采用变频泵。
从粗浅的概念上讲,定压补水泵的转速可以根据补水流量的需求而改变,但是,即使当系统的补水量需求很小时,定压补水泵工作点的扬程,即补水的起点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以低于定压值的。
对于高层建筑的高静压水系统,这个问题更显突出,变频调速控制的范围十分有限,基本上在定频工况下运行。
何况,定压补水装置采用变频泵,但不配置适当有效调节容积的气压罐时,仍不能保证系统的连续不间断补水,会导致运行故障的发生。
而如果配置了适当有效调节容积的气压罐,变频调速控制的必要性就似乎不大了。
因此,在设计时不能以为只要在设备明细表中写上变频泵就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了。
正如J 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5.2.12条的条文说明所指出的那样,!需要设计人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成熟、可靠的控制方案∀。
问题2:如何全面评价水泵变频调速控制的节能效果?
解答专家:
一般认为,流量减少为原来的1/2,阻力可以减少为原来的1/4,功率则可以减少为原来的1/ 8,所以变频调速控制很节能。
我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接受变频调速控制的。
之后,在实际工程中逐步认识到,这个所谓!流量1/2、扬程1/4、功率1/8∀的概念,是基于单一串联系统而言的。
而实际上,任何系统都是很多个并联和串联系统的复杂组合。
其变流量特性,在采用多台并联泵改变运行台数或采用变频泵时,虽都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逼近,但都不能完全适合这一概念。
不仅水系统如此,风系统也与此相类似。
所以在进行变流量系统设计时,应该进行深入地分析,尽量采用简洁、实用和有效的调节控制方式,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努力达到预期的节能效益。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模拟题(
(2011版)征订启事
为配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暖通空调(杂志社特邀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根据∋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2版)、2009年复习大纲和相关规范(包括新增加的标准规范),在2010年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模拟题(的基础上,编写2011版∋模拟题((补充了部分新题,删减、修改了一些不完善的题目)。
∋暖通空调(杂志社连续几年出版了∋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模拟题(,考生反响效果非常好。
2010年案例考试考出82分高分的考生(网名tsunamiy)在帖子中说:!暖通空调出版社的题目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案例只要搞定这一本和历年的真题就好,勤于做笔记,不断总结规律,熟能生巧,看多了似乎连考试经常考的题目都能提前知道,虽然比较贵,但值!∀(http:)bbs. ehvacr.co m/thr ead 38832 1 1.html)。
这反映出杂志社出版的模拟题水平较高,对于考试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2011年版∋模拟题(预计2011年6月初正式出版。
模拟题拟定价180元/册。
欲订购者请与∋暖通空调(杂志社金庆平联系,电话:(010)68362755。
(本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