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冀少版

合集下载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导学案-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导学案-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课题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
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教学重点对性状、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说出亲代的性状是怎样传给后代的。

教学过程着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自主学习
1.性状:
生物体的特征和特征。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大拇指等。

2.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和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
子一代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是。

4..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是存在的,人的体细胞内含对染色体,蝗虫的染色体对.玉米的染色体对.狗的染色体对. 蚕豆的染色体是对. 果蝇的染色体对.
三、班级展示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综合检测.(8分钟)
1.下列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玉米的粒色
B.皮肤的黄或棕
C.西瓜的颜色
D.衣服的颜色
2.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目的传递规律为( )
A. 2n—2n—2n
B. n—n—n—2n
C. n—2n—2n
D. 2n—n—2n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B.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C.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D.水稻的直叶和小麦的卷叶
4.下列各组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B.人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D.豌豆植株的高茎和矮茎
课后反思:。

冀少版生物八下6.2.1《遗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实录

冀少版生物八下6.2.1《遗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实录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能力目标:1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三、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从简单的生物学现象入手。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呈现动物不同的性状。

生:看到花色,鹦鹉的羽色的不同。

师生:这些指的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师:哪位同学来给性状下个定义?
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

合作探究与交流生物的性状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在小组内相互观察对方的这些明显的性状
师:通过观察你有哪些发现呢?
生:我们小组有三个人是单眼皮,一个人是双眼皮;有二个人不会卷舌,二个人会卷舌;有一个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三个人不能弯曲;有一个人有耳垂,三个人没有耳垂。

师: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师:像这样,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谁来总结什么是相对性状?生: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生:说出自己不同的类型。

五、课堂小结
性状和相对性状
六、当堂练
七、板书
性状:生物体的这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5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5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导学案月日班级学生
答案:
1. C
2. C
3. A
4. 1.×
2.√
3.×
4.×
1.D
2.C
解析:发型是理发师做的头发的造型,不是人本身的属性,不是性状。

3.A 解析:子代的性状和亲代的性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4.C
5.D
6.B
7.B
8.C
解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9.C
10.D
解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对,因此在从1个到1014个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始终是23对。

11.C
解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46条。

因此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23、46、46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 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 案

第一节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
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
续现象。

一、导入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有何异同?
二、新授
性状:生物体的这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与思考
⑴观察P29图中几种生物性状。

⑵同学间观察下列性状
①有无耳垂
②单双眼皮
③舌能否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④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⑴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知自身所有性状?
⑵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解析:⑴性状可通过观察、测量得知,有些测用仪器测定。

⑵性状指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讨论:这些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什么?怎样用
名称来区分它们?
3.照片欣赏并讨论:为何我们有些像爸爸,又有些像妈妈?
①讨论: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这些性状是怎么传递给后代的?
②引入染色体并介绍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③介绍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
④总结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四、小结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定义。

遗传的定义,性状的传递方式和流程。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1节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中第一节遗传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紧接上一章生物的繁衍和发展,既涉及到上一章生殖的内容,又为本章学习遗传和变异打下概念基础,为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从书本、网络、媒体上了解过很多与遗传变异相关的词汇,如“染色体”、“基因”等,但是对遗传的现象和本质缺少全面的理解认识,需要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将学生脑中混乱的遗传学内容进行纠正和梳理。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活动和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和生成生物学重要概念。

设计思路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基于此,我按照活动探究的方式安排各种资源,首先播放《等着我》片段,让学生在好奇中进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中,并告诫学生保护自己人身安全,通过四个活动学习每个知识块的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较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参与学习整节课的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过程方法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价值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讨论法、探究法,主要是启发式。

教学重点对性状、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性状的传递过程的掌握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2.制作导学案;3.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1课时)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视频《等着我》选段,边观看边讲解。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设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设计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能力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老师想对同学们有所了解,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2)展示问题:1.同位之间相互观察一下,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展示图片:单双眼皮、有无耳垂、能否卷舌等。

)2.请双眼皮的同学站起来。

3.在站着的同学中,不能卷舌的请坐下,请无耳垂的同学再坐下。

师:大家看,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同学!可见,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你也是最棒的!刚才我们调查的这些人体特征叫生物的性状,大家想一想,你的哪些特征与父亲的相似?哪些特征与母亲的相似? 为什么你与父母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那么父母的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性状的遗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调查活动。

并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以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

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3)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外部形态特征,父母还可以遗传给子女一些什么呢?2.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也能遗传给后代吗?谁能举例说明?归纳总结:大家列举的人的身高、眼睛、肤色、花的颜色、叶的形状、动物的毛色等都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而血型、免疫力等属于生理特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运动等属于行为方式,我们把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1遗传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1遗传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遗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4.说出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科学的解释生男生女的责任不全在于女性,而在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类型.【教学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3.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教学过程】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二、遗传的物质基础1.学生自学、讨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1)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如存在的位置、组成、生物体中的数目等).(3)尝试描述基因(如存在的位置、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形式及功能等).(4)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六个概念的概念图.2.染色体生物体的遗传现象与遗传物质有关.提问: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价.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存在的位置,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教师提示学生从染色体的概念、存在的位置、组成、在生物体中的数目和存在形式等思考.学生描述后,教师归纳总结:(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2)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在体细胞中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展示几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让学生观察发现: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成对存在);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教师强调:子代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展示人体生殖时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在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形成受精卵时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3.DNA和基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于图片,学生观察,强化学生对染色体、DNA 分子链和基因的感性认识.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拇指弯曲与直伸两组相对性状,学生思考:这些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师生一起归纳小结:(1)生物体的细胞核上有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DNA和基因.(2)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学生思考:基因、DNA分子和染色体三者的数目存在什么关系?师生归纳:(1)基因的数目大于DNA分子数目.(2)DNA分子数目大于或等于染色体数目.学生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六个概念的概念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六个概念存在着什么关系?(包含关系),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或图示)表达这种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纠正,最后给出建议图示.三、人的性别决定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观察目的是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区分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异同,各个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师生进行小结: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明确方向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提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进入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课前准备
1、学生带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找出自己与父母的异同点。

2、准备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性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对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性状表现。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生物的性状
(学习要求: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
....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2、什么是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
1、下列所述不属于性状的是()。

A、皮肤的颜色
B、人的血型
C、耳垂的有无
D、衣服的颜色
2、有些同学认为,“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都可以看作是相对性状。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性状的遗传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再组内探究。


1、请结合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黄色黄色
紫色白色
紫色
黄色蓝色
(1)豌豆和鹦鹉的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
(2)亲代和后代中各表现出哪些性状?
三、展示交流(各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并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性状的遗传。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性状的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问题近年来更是频繁出现。

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