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诱惑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学会自我控制》,详细内容为第二章《拒绝诱惑》。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诱惑类型,认识到诱惑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各种诱惑,了解诱惑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力。

3.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良诱惑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不良诱惑,并运用所学方法拒绝。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拒绝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明抵制诱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诱惑的认识和思考。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拒绝诱惑的方法。

(1)诱惑种类:物质诱惑、精神诱惑、行为诱惑等。

(2)诱惑危害:影响身心健康、损害人际关系、阻碍个人成长等。

(3)拒绝诱惑方法:提高自控力、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力、坚定信念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诱惑的情景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不良诱惑,并讨论如何拒绝。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拒绝诱惑》2. 板书内容:(1)诱惑种类:物质诱惑、精神诱惑、行为诱惑(2)诱惑危害: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个人成长(3)拒绝诱惑方法:提高自控力、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力、坚定信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生活中遇到过的不良诱惑,并分析其危害。

(2)请举例说明你是如何成功拒绝不良诱惑的。

2. 答案:(1)例:沉迷网络游戏,危害:影响学习、损害视力、消耗金钱等。

(2)例:当同学邀请我抽烟时,我坚定地拒绝,并告诉他们抽烟的危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拒绝诱惑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拒绝诱惑》教案3

《拒绝诱惑》教案3

《拒绝诱惑》教案3教案名称:《拒绝诱惑》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第11课《拒绝诱惑》。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诱惑,学会辨别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诱惑的种类及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难点:培养学生抵制诱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诱惑场景,如网络游戏、垃圾食品、吸烟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诱惑无处不在。

2.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不良诱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如遇到网络游戏、垃圾食品等诱惑时,如何拒绝并保持自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

六、板书设计:1. 诱惑的种类及危害2. 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 诱惑的种类有哪些?(2) 不良诱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哪些?(3) 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 实践作业:以“我眼中的诱惑”为主题,绘制一幅画作,展示自己对诱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学会了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仍存在理解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法制副校长或警察蜀黍来校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治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拒绝诱惑》,主要围绕如何识别和抵制生活中各种不良诱惑进行讲解。

内容包括:认识诱惑、诱惑的类型、诱惑的危害、如何拒绝诱惑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诱惑的种类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并拒绝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了解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拒绝诱惑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明抵制诱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诱惑的思考。

2. 讲解:结合PPT,讲解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拒绝诱惑的方法。

(1)诱惑的种类:物质诱惑、精神诱惑、行为诱惑等。

(2)诱惑的危害:影响身心健康、学业下滑、人际关系紧张等。

(3)拒绝诱惑的方法:坚定信念、寻求帮助、避开诱惑等。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小华抵制游戏诱惑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拒绝诱惑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遇到的诱惑,并讨论如何拒绝这些诱惑。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拒绝诱惑》2. 主要内容:诱惑的种类诱惑的危害拒绝诱惑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抵制诱惑的作文。

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真实,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心理讲座、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诱惑。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拒绝诱惑》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拒绝诱惑》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拒绝诱惑》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的观察,家长的反应,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生活中的诱惑丰富多彩的动画品,韩剧,引人入胜的漫画书,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小零食,惊险刺激的电子游戏,包罗万象的互联网都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诱惑,极大地妨碍着学生专注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本课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抗拒诱惑,提高上课、看书、做作业的注意力和生活中做事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1.体会面对诱惑的心理冲突,认识不良诱惑对个人健康成长的危害。

2.体会、认识到对待诱惑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3.初步形成对诱惑的辨识力,初步建立自觉抵制诱惑的心理品质。

4.学习抗拒诱惑的有效方法,初步培养坚毅自制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1.初步形成对诱惑的辨识力,初步建立自觉抵制诱惑的心理品质。

2.学习抗拒诱惑的有效方法,初步培养坚毅自制的意志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上有秒表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阶段(5分钟)导入课题《看看谁是木头人》在今天上课的开始,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题目就叫做:“看看谁是木头人。

”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做木头人,一个同学当活动开始后,用各种方式引诱同伴笑或动,谁笑或动了,就变成了小狗。

等老师领着大家说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动叫谁做小狗。

”后,大家都变成了木头人,就不能再动了。

老师打开秒表,时间三分钟,看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

开始活动。

老师:有人笑了,游戏就破了哦,那在刚才的游戏中,有的人很快就动了,就笑了,成为不了木头人,那是什么原因呢?过渡:我们做游戏会受别人的影响而失败,那完成作业的小强又是怎样的呢?二、导入活动阶段(5-10分钟)(一)看小强的故事谈感受:1.昨天晚上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了家庭作业,咱们来看看小强都做了些什么呀?2.他被电视吸引了,看电视去了。

你猜结果会怎么样?3.如果经常这样下去,小强会怎么样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诱惑,像我们刚做的木头人游戏中同学的各种引诱,小强做作业时遇到的诱惑是电视节目,你又遇到过哪些诱惑呢?(二)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板书:我们身边的诱惑:零食、玩具、电脑游戏、电视、手机、漫画书等……老师过渡: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样去抵制呢?三、主题活动阶段(20—25分钟)1.再玩木头人游戏,寻找抵制的方法。

8.3拒绝诱惑教案

8.3拒绝诱惑教案

8.3 拒绝诱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第三节“拒绝诱惑”。

内容包括:认识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诱惑的种类,认识到不良诱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如何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诱惑的种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诱惑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讲解知识点(1)不良诱惑的种类及危害。

a. 赌博、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b. 网络成瘾、早恋等心理问题。

c. 违法犯罪、等严重社会问题。

(2)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a.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b.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c. 学会拒绝,勇于说“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个关于抵制不良诱惑的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选择一道关于抵制不良诱惑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中心:拒绝诱惑2. 副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 内容:(1)不良诱惑的种类及危害(2)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身边的不良诱惑,并说明其危害。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不良诱惑现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拒绝诱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学会拒绝》,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诱惑的种类及危害,学习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诱惑的种类,认识到不良诱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技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明的生日聚会,面对蛋糕、游戏等诱惑,小明该如何选择?引导学生讨论,引入课题。

2. 认识诱惑(1)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诱惑。

(2)讨论诱惑的种类及危害。

3. 学会拒绝(1)讲解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

(2)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模拟拒绝不良诱惑的场景。

(2)强调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拒绝诱惑2. 内容:(1)诱惑的种类及危害(2)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诱惑,并分析其危害。

(2)运用所学方法,设计一个拒绝不良诱惑的场景。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拒绝不良诱惑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拒绝不良诱惑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4.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题目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拒绝诱惑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拒绝诱惑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拒绝诱惑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拒绝诱惑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各种诱惑,学会拒绝不好的诱惑。

2. 培养学生拒绝糖果、零食等不良诱惑的勇气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抵抗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诱惑。

2. 学会拒绝不好的诱惑。

教学难点:1.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抵抗力。

2. 如何让学生正确处理拒绝别人的问题。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走进各种诱惑的场景。

2. 互动式探究法,让学生在互动中自我探究、交流和学习。

3. 角色扮演法,帮助学生模拟各种诱惑情境和拒绝反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老师进行活动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请学生组一组,同时向别人提出一个要求,然后模拟对方是如何回应的,最后同学们探讨要如何做好拒绝和应对。

Step 2:呈现问题教师可以用不同寿的糖果纵欲,或将糖果和零食放在桌面上,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消费者购买糖果和零食时会面临的诱惑。

Step 3: 探究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让他们模拟不同的诱惑场景,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法和拒绝策略。

Step 4:角色扮演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反馈讨论,同时你可以加入角色扮演辅助某些问题。

Step 5:总结老师让学生自我总结,给出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模拟的诱惑场景中最难拒绝的是什么?你是如何成功拒绝的?Homework:请学生将拒绝不好的诱惑记录在记录本中,成立活动日程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监督。

教学资源:1. 糖果和零食2. 各种情境图片3. 海报或PPT4. 拒绝诱惑小组讨论指南5. 拒绝策略手册Step 1: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购物、美食、网络游戏、手机等。

而作为学生,他们经常会面临糖果、零食等方面的诱惑。

这些小小的诱惑可能不起眼,但却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造成影响。

拒绝诱惑幼儿园教案中班

拒绝诱惑幼儿园教案中班

拒绝诱惑幼儿园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社会》第五章节“拒绝诱惑”,主要内容有:1. 理解诱惑的概念,认识不同形式的诱惑;2.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诱惑,了解诱惑的危害;2. 培养幼儿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我控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培养幼儿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我控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小奖品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幼儿遇到诱惑的情景故事,引发幼儿对诱惑的思考。

如:小兔子遇到糖果诱惑的故事。

2. 概念讲解(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诱惑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到诱惑的存在和危害。

3. 案例分析(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形式的诱惑,如:网络游戏、垃圾食品、公共场所的的危险等,让幼儿学会辨别和拒绝。

4. 方法技巧学习(5分钟):讲解和示范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如:心理暗示法、寻求帮助法、转移注意力法等。

5. 实践演练(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诱惑的场景,让幼儿学会运用方法和技巧拒绝诱惑。

7. 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拒绝诱惑的作业,如:画一幅自己拒绝诱惑的画、写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小故事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诱惑的概念、诱惑的危害、拒绝诱惑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拒绝诱惑的画。

答案:画出幼儿面对诱惑时,用方法和技巧拒绝的场景。

2. 写一篇关于拒绝诱惑的小故事。

答案:故事内容要有幼儿面对诱惑,学会拒绝的过程和经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2.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效果;4. 对幼儿的反馈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2课时 拒绝诱惑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包括四个层次,介绍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第一层次:使学生认识远离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做到理性思考,远离滋生不良诱惑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所。第二层次:要做到远离不良诱惑,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第三层次: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冲动和需要,严于自律。引导学生归纳抵制不良诱惑、拒绝不良诱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第四层次:借助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由于抵制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极易在诱惑面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对他们端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次,抵制不良诱惑是远离违法犯罪的必要条件。如今青少年犯罪率急剧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受到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有利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教师讲故事《奥德赛船长》。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奥德赛船长,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船只顺利渡过海峡?”教师讲完故事结局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个事例中,能否找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学会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 方式二:青蛙实验的感悟。思考“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不良诱惑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要增强识别能力、抵制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才能避免步入歧途。 2.第一层次:理智拒绝不良诱惑 方式一:“故事续写或续演”。 放学路上,小明受到不良诱惑(如好朋友极力邀请他去网吧玩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学生续写或续演小明的态度、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不良诱惑的危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懂得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分角色表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续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式二:利用上节课资料“毒贩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学生讨论“拒绝毒品诱惑的方式”并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拒绝毒品诱惑?”或先播放有关禁毒的宣传片,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不良诱惑危害的认识,能够理智拒绝。 3.第二层次:拒绝不良诱惑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方式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一则或几则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设问“案例中主人公沉迷网络游戏,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如果你周围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让学生懂得远离不良诱惑的办法之二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第二步:课件展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让学生体会国家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场所而做出的努力,号召学生及时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方式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思考教材82页漫画《远离不良诱惑》带来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交流“可以培养哪些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如踢球、游泳、集邮、绘画、唱歌等。)使学生明确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能涉足容易滋生“黄、赌、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 第二步同上。 4.第三层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方式一:情境创设法。设计几个情境(如朋友请抽烟、向你兜售黄色书刊、上课时想翻阅书包里的娱乐杂志等)或出示图片“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表”。思考“情境中事物是否具有诱惑力?”、“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在这一环节学生还可能想出其他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如主动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等) 方式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观察教材83页漫画《拒绝诱惑》,思考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抵制不良诱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理智的中学生。 第二步:课堂活动“测测你的自控力”。通过心理测试题,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意志品质,抑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5.第四层次: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方式一:推理教育法。列举某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推理这些不良行为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如: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容易养成弄虚作假、欺骗讹诈的恶习;厌恶劳动、追求享受——容易出现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沉湎于“三室一厅”等现象;不讲公德、为所欲为——容易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再让学生讨论感悟。在推理后果和讨论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自己,使学生能够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方式二:案例分析法。出示一个中学生从违反校规校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案例,学生思考“主人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对自己的启示”。 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拒绝不良诱惑,还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6.课堂活动及课外实践: 方式一:“抗拒诱惑计划书”——我曾受到的不良诱惑是什么、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抗拒诱惑的具体措施、能够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的激励措施、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的惩罚措施、监督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懂得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方式二:“倡议书”。以班级为单位向全校同学发一份“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的倡议书。写倡议书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总结本课内容的过程。 方式三:“名人名言启示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并相互交流有关增强自制力、有利于拒绝不良诱惑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做为座右铭,时刻用它来提醒自己,抵抗诱惑,走向成功。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故事猜想”《奥德赛船长》。或介绍青蛙实验的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懂得面对种种诱惑,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

拒绝丑恶、接纳善良;拒绝虚假、接纳真诚。 2.“故事续写”:放学路上,小明受到某种不良诱惑,续写小明的做法和最终导致的结果。 3.播放有关禁毒的宣传片。展示毒贩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常见手段。 课件使用目的:认识到“黄、赌、毒”和邪教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

但如果受到这些诱惑的影响,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从而能够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4.出示一则或几则青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而严重影响学习、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或教材82页漫画《远离不良诱惑》。 课件使用目的:在讨论从材料、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或应吸取什么教训中,使学

生懂得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 6.关于健康兴趣爱好、娱乐方式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知道政府的规定和措施,既能引起学生对“不能进入不适宜未成

年人活动的场所”的重视,又能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图片从正面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端正生活态度、生活作风。 7.列举遇到不良诱惑的情境,或图片“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表”。或教材83页漫画《拒绝诱惑》。 8.心理测试题“测测你的自控力”。 课件使用目的:学生针对情境,讨论自己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心理测试题有助

于学生客观审视自己的自控能力。达到让学生自觉控制欲望和冲动,能作出正确判断,不为不良诱惑所动的目的。 9.列举某些不良行为,学生推理这些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或出示某中学生从违反校规校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案例,学生谈启示。 课件使用目的:因为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所

以要使学生自己体会到违反校规、违反道德的“小事”会演变成“大恶”的道理,改变其对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无所谓的态度,养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10.抗拒诱惑计划书,或倡议书,或名人名言启示录。 课件使用目的:既能达到知识小结的目的,又能起到导行的作用。 三、教学资料要求 1.《奥德赛船长》: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员,使他们的船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奥德赛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奥德赛船长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船只。他又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结果,船只顺利地渡过了海峡。 2.“青蛙实验”: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实验研究人员精心策划了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滚滚的油锅,安然逃生。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使用一个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