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
[2005年][高考真题][安徽卷][语文][答案]
![[2005年][高考真题][安徽卷][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300c15fbfc77da269b181.png)
10.2005年全国卷(1)逐题详解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海南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第1 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共有十六个词或短语。
A 项中“蜚然成章”的“蜚”应为“斐”。
“蜚”有二义,一指蝗虫一类的昆虫,二相当于“飞”,无论哪个义项,都不能用来修饰文章。
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采的样子”。
C 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
“燥”指缺少水分,与人的心理活动没有关系。
“躁”指性急、不冷静。
D 项中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中的“负”应为“副”。
本词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实际能力与名声不相符合。
“负”没有符合的意思,“副”才有。
B 项没有错字,答案为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第2 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级。
本题要求挑选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答案为A。
“百里挑一”的意思是从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本项的意思是“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而“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极其缺乏”。
“百里挑一”的意思显然不适合语境。
它与“极其缺乏”无法并列。
B 项的“精彩纷呈”不是一个固定成语。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
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第Ⅱ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8分)
四、(18分)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2005年全国高考各地语文试卷病句题

2005年全国高考各地语文试卷病句题1、(2005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2、(2005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的标志。
D.如何体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主要课题。
3、(2005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4、(2005北京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连贯、得体(含答案和解析)

【答案】18.
①将惊悉改为获悉;②将造访改为探望;
③将阁下改为您老;④将馈赠改为敬献。
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2008年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连贯、得体
时间
真题
答案和解析
2005年
20.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②③④⑤⑥
18.答案:之所以;因为;所以;也;尽管;但是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示例如下:
请柬
尊敬的伯父、伯母:
我们准备为家父过生日,请您二老6月16日中午12点光临阳光饭店一起用餐。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第20题考查对常见应用文体的运用。本题要求写一份请柬,而写请柬的要求是:称呼要得体,用词要准确,说明具体的时间、地点,邀请的原因。
2006年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高中语文真题:高中语文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Ⅰ)

高中语文真题:高中语文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Ⅰ)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江西)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江西卷)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悖(bâi)谬翎(lín)毛赧(nǎn)然咬文嚼(jiáo)字B.脉(mî)脉提(dī)防吮(shǔn)吸模棱(lãng)两可C.福祉(zhǐ) 重(zhîng)听怔(zhâng)怔虚与委蛇(shã)D.游说(suì) 破绽(zhàn) 斡(wî)旋少不更(gēng)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禅让震撼针砭惩前毖后 B.荟萃蕴籍屠戮天花乱坠C.糟塌疲惫寒暄标新立异 D.怄气伫立痉孪远见卓识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晓华外语能力和攻关能力很强,被学校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②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
A.委任不管推却 B.委派尽管推却 C.委任尽管推诿 D.委派不管推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05年语文高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试卷中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
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声旁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惊恐不安固步自封死有余辜B、谆谆告诫大相径庭肆无忌惮C、锲而不舍原形毕露坦荡如砥D、栉风沐雨抛砖引玉翻来覆去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查,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B、在湖的尽头,两道白色的堤坎犹如两扇门扉,挡住了一湖绿波荡漾的春水。
C、当你在坐飞机上,看看我们无边无际的象复盖上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无限的遐想。
D、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付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3、依次填入句子中()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记者穿梭于该市的大街小巷,耳闻目睹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并()专访房管、环卫、规划以及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了解情况。
②百线热线值班电话铃声不断,()发稿之日,接电话已达1200余次。
③干部下基层,()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联系,()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A、陆续截止密切沟通B、陆续截止沟通密切C、连续截止密切沟通D、连续截止沟通密切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句是A、“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其帮助。
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的战斗…...”B、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显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C、女足世界杯赛因为有了中国女足而备受瞩目;女足世界杯赛的转播也因为有了中国队的出色表现而变得不再平常。
D、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始终也没有弄清楚。
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D 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
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
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
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
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
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
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河北、河南等地区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蠢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季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得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家务事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
从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
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
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看来夏朝的地城,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
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锢矿,中条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
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
不过,从进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同,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则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找你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
因为夏朝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
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
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5.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两面。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先生之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
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鸟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
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鸟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侠曰:”既食人椂,宁以妻子易图也?“遵从入关。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菲不怀之。
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又有了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岁时既积,马遂成群。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为世规矩。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
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转工部中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责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闻之,许其自首。
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堂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
”所苦因此而瘳。
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期勤属也?”又司空许公字文贵、小司空北体系公中徽并来倏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等还,言之于帝。
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枭粮粟莫不备足。
缙绅成以为荥。
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注]①:揭发。
②瘳(chou):病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户不相同的一组是A.举手指之而言 B。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吏人莫不怀之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C.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 D.并收庸为市官马所居第屋,不免霜露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懾作用”的一组是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B。
宁以妻子易图也?侠闻之,许其自首李贵乃于府中悲泣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D. 所苦因此而瘳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
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
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
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
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讯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 裴侠危笃若此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读,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计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
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江南好,_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____________。
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秋》)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天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晨,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联系实际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猩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面上的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吹的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是残花败;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
七分憎嫌。
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春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