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辅料总结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

常用药用辅料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填充剂:主要用于增加片剂的重量,如淀粉、糊精、甘露醇等。
黏合剂:主要用于将药物粉末黏合在一起,如明胶、聚维酮、蔗糖等。
崩解剂:主要用于帮助片剂在体内崩解,如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润滑剂:主要用于降低药物与生产设备之间的摩擦力,如硬脂酸镁、滑石粉等。
助流剂:主要用于改善药物的流动性,如微粉硅胶等。
润湿剂:主要用于帮助药物被水溶解或分散,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泡腾剂:主要用于使片剂遇水后快速崩解,如枸橼酸、酒石酸等。
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药物的外观颜色,如柠檬黄等。
药剂学辅料总结

药剂学辅料总结第二章辅料总结一、章节顺序表1名称辅料填充剂或稀释剂淀粉类、糖类、糊精、乳糖、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甘露醇结合剂湿润剂蒸馏水、乙醇黏合剂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5%~20%明胶溶液、50%~70%蔗糖溶液续表名称辅料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泡腾崩解剂润滑剂疏水性硬脂酸镁—不宜用于乙酰水杨酸助流剂微粉硅胶—直接压片、滑石粉水溶性聚乙二醇类(4000和6000)、月桂醇硫酸镁氢化植物油表2 糖衣的材料与工序工艺材料目的隔离层10%玉米朊、10%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虫胶乙醇液、明胶浆、阿拉伯胶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浸入片芯粉衣层糖浆、滑石粉消除片剂的棱角糖衣层稍稀的糖浆使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有色糖衣层食用色素为了片剂的美观和便于识别打光川蜡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表3 薄膜衣胃溶型①羟丙基甲基纤维(HPMC)②羟丙基纤维素(HPC)③聚乙烯吡咯烷酮(PVP)④丙烯酸树脂Ⅵ号(Eudragit E)肠溶型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②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③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④聚乙烯马来酸共聚物⑤丙烯酸树脂Ⅰ号、Ⅱ号、Ⅲ号(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Eudragit L)水不溶型①乙基纤维素、②醋酸纤维素增塑剂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遮光剂二氧化钛食用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表4 栓剂常用基质与附加剂基质油脂性①可可豆脂、②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半合成椰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脂、半合成棕榈酸脂)水溶性和亲水性①甘油明胶、②聚乙二醇类、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类<s-40>、泊洛沙姆)表5 软膏剂的基质油脂性烃类:凡士林、石蜡、液体石蜡油脂类类脂类:羊毛脂,蜂蜡与鲸蜡硅酮水溶性甘油明胶、纤维素衍生物(MC、CMC-Na)、PEG类乳状型①常用油相: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醇②稠度调节剂:液体石蜡、凡士林、植物油③O/W型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5%~20%)④防腐剂:羟苯酯类、氯甲酚、三氯叔丁醇续表常用乳化剂①肥皂类:一价皂(O/W):硬脂酸钠、硬脂酸三乙醇胺多价皂(W / O):硬脂酸镁、硬脂酸钙②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酯类:十六醇、十八醇,十二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O/W型)③多元醇酯: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酯(司盘类)、聚山梨酯类(吐温类)④聚氧乙烯醚类:平平加O、乳化剂OP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眼膏剂的基质黄凡士林:液体石蜡:羊毛脂=8:1:1表6 滴丸剂常用基质:水溶性PEG类(PEG4000、6000)、泊洛沙姆、明胶常用冷凝液:液状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脂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常用冷凝液:水表7 膜剂—可供内服、口含、舌下和黏膜给药成膜材料天然的高分子材料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糊精聚乙烯醇(PVA)05-88表示平均聚合度500~600,醇解度88%±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表8 注射剂的附加剂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用的较多的是聚山梨酯80(吐温80)。
药剂学常用辅料

1.防腐剂:⑴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羟苯甲酯类/尼泊金类:酸性、中性有效。
⑵苯甲酸及其盐类:酸性有效⑶山梨酸及其盐类:酸性有效⑷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性、碱性稳定⑸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广谱2.矫味剂:⑴甜味剂①天然:蔗糖、单糖浆、果汁糖浆、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甜菊苷②合成:糖精钠、阿司帕坦/蛋白糖/天冬甜精⑵芳香剂①天然:柠檬、薄荷挥发油②人造:苹果香精、香蕉香精⑶胶浆剂: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明胶、甲基纤维素、胶浆⑷泡腾剂:有机酸+碳酸氢钠3.着色剂:⑴内服: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胭脂蓝、日落黄⑵外用:伊红、美篮、品红、苏丹黄G4.助悬剂:⑴低分子助悬剂:甘油、蔗糖⑵高分子助悬剂:①天然高分子助悬剂:树胶类、植物多糖类②合成和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③硅藻土④触变胶5.润湿剂:HLB7~11:表面活性剂,乙醇、甘油6.乳化剂:⑴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磷脂、杏树胶O/W⑵表面活性剂⑶固体微粒乳化剂:氢氧化镁、铝、钙、锌、皂土、二氧化硅等W/O7.PH调节剂:盐酸、乳酸、氢氧化钠8.抗氧剂:碳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硫脲9.抑菌剂:苯酚、甲酚、氯甲酚、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硫柳汞10.止痛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11.粉针填充剂: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12.稀释剂:淀粉、糊精、糖粉、乳糖、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甘露醇13.润湿剂:水、乙醇14.粘合剂: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明胶、蔗糖15.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纤维素钠16.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月桂醇硫酸钠17.普通衣料: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维酮18.缓释衣料: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基纤维素19.肠溶衣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丙烯酸树脂类20.滴丸剂常用水溶性机制:聚乙二醇类、肥皂类、硬脂酸钠、甘油明胶21.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22.软膏剂基质:⑴油溶性基质:①烃类:凡士林、石蜡与液体石蜡②类脂类:羊毛脂、蜂蜡与鲸蜡、二甲硅油(硅酮)⑵乳剂性基质:①皂类:一价皂、多价皂②脂肪醇硫酸(酯)钠类③高级脂肪酸及多元醇脂类④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平平加O、乳化剂OP⑶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23.抗氧剂:维生素E、没食子酸烷酯、丁羟基茴香醚(BHA)、丁羟基甲苯(BHT)、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亚硫酸盐、枸橼酸、酒石酸24.栓剂基质:⑴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椰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脂、半合成棕榈油脂、硬脂酸丙二醇酯⑵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泊洛沙姆25.硬化剂:白蜡、鲸蜡醇、硬脂酸、巴西棕蜡26.增稠剂: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铝27.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氮酮28.水性凝胶基质: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29.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表面活性剂类:泊洛沙姆、聚氧乙烯、尿素、有机酸类、糖类和醇类30.难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聚丙烯酸树脂类31.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类。
最新药剂学辅料完美归纳

5%1%~20%的明胶溶液;50%~70%的蔗糖溶液;3%~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或醇溶液。
③崩解剂
干淀粉
含水量在8%以下,吸水性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而对易溶性的崩解作用较差。①外加法②内加法③内外加法。崩解剂总量一般为片重的5%~20%;崩解率186%
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可至原来的300倍。常用量一般为1%~6%
低取代基羟丙基纤维素L-HPC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吸水膨胀率为500%—700%,用量一般为2%~5%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
在水中迅速溶胀并且不会出现高黏度的凝胶层,因而崩解性能十分优越。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乳糖
CRH高,吸水性弱,压缩成型性好,所压制的片剂外观美、溶出度好,既适用于湿法压片,也适用于干法粉末直接压片;价格昂贵,外国常用。
硫酸钙、磷酸氢钙、轻质氧化镁、碳酸钙、淀粉、干燥氢氧化铝
糖醇类
beadorks公司成功地创造了这样一种气氛:商店和顾客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营业员只是起着参谋的作用,顾客成为商品或者说是作品的作参与者,营业员和顾客互相交流切磋,成为一个共同的创作体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具有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因此较适用于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400-500元1326%无机盐类
药剂学辅料总结大全

药剂学辅料总结大全药剂学辅料是指在制药、生物技术等领域中用于辅助药物生产和制备过程的各种原料和物质。
这些辅料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吸收性等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剂学辅料,供您参考和总结。
一、溶剂类辅料1. 无水乙醇:常用于溶解和稀释药物原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2. 水:作为常用的无害溶剂,可用于溶解和稀释药物原料,适用于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
二、增稠类辅料1. 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吸湿性,可用于制备眼药水、凝胶等药物。
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具有较好的粘度和稠化作用,常用于制备软膏、凝胶等制剂。
三、分散剂类辅料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乳化性,可用于制备悬浮液和乳剂。
2. 卡拉胶:通过与水结合形成胶体,可以使药物均匀分散,适用于制备口服悬浮液。
四、乳化剂类辅料1. 辛酸酯类:常用于制备乳剂和乳膏,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稳定性。
2. 阿维麦斯:用于乳化和稳定油水相,适用于制备乳剂和乳膏。
五、防腐剂类辅料1. 苯甲酸:常用于防腐制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 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霉菌作用,常用于口腔制剂和外用制剂。
六、稳定剂类辅料1. 山梨酸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稳定氧化物和避光反应。
2. 大豆卵磷脂: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适用于制备注射液和微乳剂。
七、pH调节剂类辅料1. 枸橼酸: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可使药物呈酸性或碱性。
2. 磷酸二氢钠:具有良好的缓冲性,可用于调节溶液的pH值。
八、甜味剂类辅料1. 甘草酸二钾:常用于调节药物的味道,使口服制剂更易口服。
2. 阿斯巴甜:具有良好的甜味,常用于制备口服液体制剂。
九、色素类辅料1. 洋红:常用于制备口服液体制剂,可以使药物呈现艳丽的颜色。
2. 氧化铁颜料:适用于制备片剂和胶囊制剂,具有稳定的颜色和较好的着色效果。
总结:药剂学辅料在药物制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需要使用不同的辅料来达到理想的品质和性能。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种剂型辅料汇总)

片剂的常用辅料常用辅料分成四大类: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 填充剂①淀粉常用玉米淀粉。
可压性较差。
另作崩解剂,淀粉浆作黏合剂。
②糖粉口含片和可溶性片剂中多用(矫味作用)。
③糊精与糖粉合用为宜(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
④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
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⑤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有崩解作用。
⑥微晶纤维素(MCC)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⑦无机盐类⑧甘露醇流动性差,价格贵。
较适于制备咀嚼片。
2 湿润剂和粘合剂①蒸馏水②乙醇一般为30%-70%。
③淀粉浆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以10%最为常用。
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一般为1%-2%,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⑤羟丙基纤维素(HpC)既可做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⑥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在胃肠液中不溶解,常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中(骨架型或膜控释型)。
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
⑧其它粘合剂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3 崩解剂①干淀粉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先干燥,含水量<8%.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膨胀显著,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
用量1%-6%.③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用量2%-5%.④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亦称交联pVp)在水中迅速膨胀。
⑤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遇水而膨胀。
⑥泡腾崩解剂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崩解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溶出速率: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4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
①硬脂酸镁用量过大片剂不易崩解或溶出。
不宜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的片剂。
药剂学辅料总结

药剂学辅料药剂学辅料是药品生产中所需要的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填充剂、分散剂、粘合剂、乳化剂和增稠剂等。
药剂学辅料的品质对制药过程和药品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的一些常见的药剂学辅料及其特点。
溶剂药品中的活性成分通常需要溶解在溶剂中才能够被人体吸收。
常用的药剂学溶剂包括水、甘油、乙醇等。
它们的选择要考虑药品的性质和作用,比如溶剂的挥发性和稳定性等。
添加溶剂的剂量、稀释方式以及稀释程度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药品情况来决定。
填充剂填充剂是为了让药品更容易制成制剂而加入的。
它们在药品制剂中起到填充容器、增加体积等作用。
常见的填充剂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等。
填充剂的选择要结合具体的制剂工艺和要求,最好不在药品中增加多余的填充剂,以免影响药品的质量。
分散剂分散剂是指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不能很好溶解的物质。
在制造悬浮液、不溶性混悬液、乳剂和凝胶类制剂时,常常会加入分散剂。
常见的分散剂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对于不同的药品来讲,要选用最合适的分散剂,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分散剂的种类和最佳用量。
粘合剂在制药过程中,需要把一些微小的颗粒粘结成更大的颗粒,或者把不同颗粒粘结成更稳定的固体形态。
这时候就需要粘合剂。
常见的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素、胶凝剂、明胶、乳化蜡等。
它们的添加量和使用方式需要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生产工艺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乳化剂当两种不相容的物质需要混合时,就需要用到乳化剂。
它们可以将油和水等互相排斥的液体混合在一起。
常见的乳化剂有明胶、糖醇脂酸酯、聚山梨酯等。
选择正确的乳化剂可以提高药品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增稠剂增稠剂是指一些能够改变溶液粘度的溶质,通常会加入到口服液、悬浮液、凝胶等药品中。
常见的增稠剂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增稠剂的选用要考虑药品的性质、稳定性、黏度、透明度等因素。
药剂学辅料在药品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药剂学辅料可以提高药品的效果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药剂辅料总结

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缺乏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也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蒸馏水
乳糖
CRH高,吸水性弱,压缩成型性好,所压制的片剂外观美、溶出度好,既适用于湿法压片,也适用于干法粉末直接压片;价格昂贵,外国常用。
微晶纤维素MCC
Beadwrks公司还组织各国的“芝自制饰品店”定期进行作品交流,体现东方女性聪慧的作品曾在其他国家大受欢迎;同样,自各国作品也曾无数次启发过中国姑娘们的灵感,这里更是创作的源泉。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粉末,良好的可压性和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的硬度。可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片剂中含20%MC时崩解较好。国外产品商品名:Avice
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可至原来的300倍。常用量一般为1%~6%
低取代基羟丙基纤维素L-HPC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吸水膨胀率为500%—700%,用量一般为2%~5%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PVP)
在水中迅速溶胀并且不会出现高黏度的凝胶层,因而崩解性能十分优越。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由于交联键的存在,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数倍于本身重量的水而膨胀。作用比CMS-Na更强,与CMS-Na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与干淀粉合用作用降低。
泡腾崩解剂
碳酸氢纳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两种物质连续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辅料总结
第二章辅料总结
一、章节顺序
表1
续表
表2 糖衣的材料与工序
表3 薄膜衣
表4 栓剂常用基质与附加剂
表5 软膏剂的基质
续表
表6 滴丸剂常用基质:
表7 膜剂—可供内服、口含、舌下和黏膜给药
表8 注射剂的附加剂
表9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表10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续表
续表
表11 乳化剂的分类
续表
表12 混悬剂的稳定剂
表13 微型胶囊的常用囊材
表14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续表
表15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骨架片、颗粒(微囊)压制片、胃内滞留片、生物黏附片、骨架型小丸
续表
表16 靶向制剂的分类:
二、重要辅料
1.乳糖
片剂:填充剂,粉末直接压片的填充剂;
注射剂:冻干保护剂
2.微晶纤维素
片剂: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
3.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弱)
4.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黏合剂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5.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不溶于水)
缓(控)释制剂:骨架材料或膜控材料
固体分散体:难溶性载体材料
6.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7.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片剂: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
混悬剂:助悬剂
缓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微孔膜包衣片的致孔剂
(以下的第8点~第18点的内容老师没有具体讲解,自学即可)
8.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MA)、丙烯酸树脂(肠溶型I、II、III号)、Eudragit L,Eudragit S(有时出现Eudragit L 100或Eudragit S 100)肠溶材料
9.Eudragit RL、Eudragit RS、醋酸纤维素、
难溶性载体材料
10.Eudragit E(与丙烯酸树脂IV号相当)
胃溶型高分子材料
11.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 PVP)类
片剂:黏合剂
片剂:胃溶型薄膜衣材料
微丸:硝苯地平微丸(固体分散物)
混悬剂:助悬剂
固体分散物:水溶型载体材料
缓(控)释制剂:亲水胶体骨架材料
缓(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中的致孔剂
12.聚乙烯醇
膜剂:成膜材料、助悬剂
13.羧甲基淀粉钠
片剂:崩解剂
14.交联聚维酮
片剂:崩解剂
1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片剂:崩解剂
1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片剂:崩解剂
17.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备微球、纳米粒等
18.甘油(山梨醇丙二醇的作用与甘油比较接近)
液体制剂:溶剂、注射剂溶剂、助悬剂、保湿剂
胶囊和包衣材料中做增塑剂
软膏、经皮给药系统:渗透促进剂
增加疏水性药物的可湿性、静脉脂肪乳中渗透压调节剂
19.甘油明胶
栓剂:水溶性基质
软膏剂:水溶性基质
亲水凝胶基质
20.明胶
滴丸:水溶性基质
胶囊的囊材
微囊的囊材
20.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剂、软膏:乳化剂
固体制剂的润湿剂/片剂的润滑剂
增溶剂
21.聚乙二醇(PEG)类
片剂:水溶性润滑剂(PEG 4000, 6000)
片剂:薄膜包衣处方中的增塑剂胶囊剂:软胶囊中非油性液体介质(PEG 400)
滴丸剂:水溶性基质(PEG 4000, 6000,9300)
栓剂:栓剂基质
气雾剂:潜溶剂(PEG 400, 600)
注射剂:溶剂(PEG 400, 600)
液体制剂:溶剂(PEG 400, 600)
固体分散物:载体
缓(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中的致孔剂
经皮吸收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
22.泊洛沙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固体分散物载体、栓剂基质、注射剂或输液的乳化剂
三、剂型代表性辅料
1.微囊:明胶-阿拉伯胶
2.包合物:环糊精
3.固体分散物:PEG,PVP
4.脂质体:磷脂-胆固醇
5.微球:明胶、白蛋白、PLA等
6.栓剂:可可豆脂
7.软膏:凡士林等
8.膜剂:PVA
四、辅料的英文缩写
MC:甲基纤维素
EC:乙基纤维素
HPC:羟丙基纤维素
HPMC:羟丙甲纤维素
CAP: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HPMC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HPMCAS: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
MCC:微晶纤维素
PVP:聚维酮
PEG:聚乙二醇
PVA:聚乙烯醇
CMS-Na:羧甲基淀粉钠
PVPP:交联聚维酮
CCN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五、防腐剂、抑菌剂小结
羟苯酯类(尼泊金)、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苯扎氯铵(洁尔灭)、醋酸洗必泰、苯甲醇(同时局部止痛)、三氯叔丁醇(同时局部止痛)、硝基苯汞、硫柳汞、消毒净、邻
苯基苯酚、苯氧乙醇、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等
第三章制备
1.糖浆剂的制备:溶解法(热熔法、冷溶法)、混合法
2.乳剂的制备: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机械法、微乳的制备、复合乳剂的制备
3.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4.栓剂:热熔法,冷压法,捏搓法
5.软膏: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6.微囊:物理化学法——凝聚法(单,复),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物理机械法——喷雾凝结法,空气悬浮法,化学法——界面缩聚法,辐射交联法
7.包合物: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8.固体分散物: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干燥法,研磨法
9.脂质体: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
10.微球: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液中干燥法
11.蛋白多肽药物的微球注射制剂: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熔融-挤出法、复乳-液中干燥法和低温喷雾提取等,但后二种方法比较常用,都可得到很高的包封率。
12.膜剂:均浆流延成膜法,压-融成膜法,复合制膜法
第四章重要时间
1.灭菌好的安瓿放置不超过24小时;
2.注射用水贮存不超过12小时;
3.一般注射剂灌封后12小时内完成灭菌;
4.输液配液到灭菌4小时内完成
第五章质量检查
1.片剂: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2.散剂:均匀度;干燥失重;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粒度检查
3.颗粒剂:外观;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
4.胶囊剂: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5.滴丸剂:重量差异;溶散时限检查等。
6.栓剂:外观;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熔点范围;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吸收试验等
7.软膏剂:粒度;装量;微生物限度;主药含量;物理性质;刺激性;稳定性;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等。
8.气雾剂:1.泄露率 2.每瓶总揿次3.每揿主药含量4.雾滴(粒)分布5.喷射速率6.喷出总量(每瓶喷出量均不得小于标示装量的85%)7.无菌和微生物限度(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气雾剂应进行无菌检查)
9.注射剂:可见异物(澄明度)检查、热原检查(家兔法与鲎试验法)、无菌检查、不溶性微粒、装量与装量差异、降压物检查、其他检查
10.脂质体: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突释效应或渗漏率、包封率和载药量、脂质体氧化程度的检查、靶向制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