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高一数学教研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数学组工作计划

12.1向量的减法
12.2向量的数乘
12.3向量的线性运算习题课
限时训练:以三角函数过关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为主
周练: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仇小青 15 12.6~12.10 12.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2.7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2.8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2.9向量的数量积
周练:以所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为主 仇海宁 13 11.22~11.26 11.22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1.23函数的图像
11.24函数的图像
11.25三角函数的应用
11.26《三角函数》单元小结与复习
限时训练: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周练:《三角函数》单元检测 14 11.29~12.3 11.29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12.2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12.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12.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12.24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限时训练:以平面向量为主
周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兼带平面向量 高慧 18 12.27~12.31 12.27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习题课
12.28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2.29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0.28《函数》单元小结与复习
10.29《函数》单元小数》单元检测 10 11.1~11.5 11.1 任意角
11.2弧度制
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1.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1.5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限时训练:以函数为主兼带集合
周练:必修1模块综合练习 11 11.8~11.12 11.8必修1模块综合练习讲评
9.7 子集、全集、补集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2010学年上学期

“有效教研活动优秀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经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小数科评议推荐(含市骨干教师研修班、市特约教研员、农村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推荐),市小学数学学科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评审小组评审,共评出优秀作品98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4项(排名不分先后)】。特此公告。
张昔儿
从化
河滨小学
同课异构,存异中求发展
李醒群
从化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在常态中提炼,在实践中研究,在尝试中升华——从对练习课的研究例谈有效教研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龙德舒
增城
荔城街三联小学
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六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有效教研活动案例
二等奖:(28项)
作者
区
单位
作者
区
单位
钟小杏、钟绮敏
越秀
越秀
东风东路小学
罗兰
荔湾
流花路小学
胡虹
越秀
东山培正小学
叶润华
荔湾
芳村小学
谢映珊
越秀
小北路小学
曾庆欣
海珠
菩提路小学
曾萍
越秀
大沙头小学
刘莉
海珠
昌岗东路小学
刘华英
越秀
红火炬小学
谭岸鸣
海珠
土华小学
戚根权
越秀
中山二路小学
洪虹
海珠
万松园小学
杨月娥
白云
区蚌湖二小
曾碧金
黄埔
新港小学
陈丽霞
白云
加禾小学
梁嘉瑜
黄埔
下沙小学
钟银鹰
天河
新塘小学
开展专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天河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专题教研活动案例
2010年天河区高一数学竞赛获奖学生名单

3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张晋宁 庄裕山 邝颖聪 张国昊 陈梓滔 周诗韵 卢路明 杨林伟 梁润钊 谭瑙泽 黄日广 吴崇雄 詹仲舟 孔兆明 陈天宇 刘泽涛 陈健武 黄家杨 蔡玉莹 黄颖欣 陈润玲 张炜杰 龙 乙 周子博 毕鑫 朱伟平 江晓妹 熊意林 郑嘉鑫 倪楠 梁延东 高彦 吴敏怡 曾俊鹏 黄漂雄 游丰析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成东 谌小为 姚正喜 段锦矿 陈望胜 段锦矿 成东 袁伟林 林俊平 林俊平 袁伟林 武瑞恒 林俊平 林俊平 林俊平 段锦矿 谌小为 谌小为 袁伟林 成东 袁伟林 黄少华 姚正喜 林俊平 李宏伟 吴治平 成东 姚正喜 林俊平 林俊平 陈望胜 王翠娜 王翠娜 李琼 袁伟林 黄少华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活动记录】活动主题:高中数学教研活动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高中一、活动目标1.分享高中数学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借鉴;2.研究和讨论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主题报告:本次活动邀请了数学教育专家李老师来进行主题报告,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2.经验分享:各学校代表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重点讨论了高中数学中学生在理解与应用数学概念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教材解读:与会教师共同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进行解读,讨论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差异,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4.案例分析:围绕高中数学典型考点,以学生常犯的错误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
5.小组讨论:将与会教师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针对各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三、活动收获1.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更新:通过李老师的主题报告,了解到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数学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的丰富与拓展:参与经验分享和小组讨论,了解到了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发现了更多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3.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愿意共享教学资源,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
4.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与他人共同研究和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难题,获得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专业素养的提高:通过参与本次活动,教师们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活动总结本次高中数学教研活动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与他人的分享与讨论,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还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_学校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_学校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数学备课组总结s("fzoom");s("hzh0");s("hzh1");s("hzh2");本学期以来,高三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数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进入高三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高三数学备课组重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方向,夯实基础我校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显得比较薄弱。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就数学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很多关于强化数学学科的具体措施。
进入高三以来,数学老师统一了认识,把教学重点放在强调基础知识方面,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其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强调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达到积累知识,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高三的复习内容庞杂,容量很大,任务艰巨就显得任务繁重。
如果每个老师都各自为阵,只顾自己班级,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更是对全体教师能力的考查。
面对繁重的高考复习任务,个人力量就显得很微弱。
因此,形成团结一心,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备课组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备考复习中的组织、安排、指导、协调功能,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确保总复习高效、有序的运行。
坚持做到“四定”、“四统一”即备课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强化整体协作意识,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分析研究学生状况和各自的教学情况,并对优质生、边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确保其成绩稳步提高。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2013学年上学期工作周程(与教科研有关)

周四下午①区高三教研活动(文科)
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全国课题示范校开题会
第十六届特约教研员组建工作完成区(县级市)、教研会推荐和个人自荐
第7周
10.13~10.19
周四下午区高一、二教研活动(文科)
周五下午区高一、二教研活动(理科)
2、教研时间:中学文科星期四下午;中学理科星期五下午。小学学科教研时间如下:
四、八、十二、十六周
六、九、十三、十七周
科学
周四上午
思品
周四下午
语文
周四下午
综合实践
周五上午
信息技术
周五上午
音乐
周五下午
英语
周五下午
美术
周五下午
数学
周五下午
体育
周五下午
周四下午区高三教研活动(文科)
周五下午区高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理科)
周五至日区高二期末统测命题
第16周
12.15~12.21
周四上午小学部分学科教研活动
下午①高中文科教研活动②区初中文科教研活动③小学部分学科教研活动
周五下午①高中理科教研活动
第17周
12.22~12.28
周一下午科研成果推介会
第18周
12.29~1.4
11.17~11.23
周四下午①高中文科教研活动
周五下午①高中理科教研活动
第13周
11.24~11.30
周五下午①区高一教研活动(理科)
第14周
12.1~12.7
周一下午①科研过程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平台使用(2)
周四下午区高二教研活动(文科)
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2010学年上学期工作周程

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2010学年上学期工作周程
说明:
1.本周程根据《广东省2010--2011学年度全日制普通高中校历》和《2010--2011学年度广州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校历》,结合市教研室有关活动时间安排进行制订。
2.中小学各项考试、测试的具体时间安排,以教育局通知为准。
2010学年度上学期自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1月22日。
寒假起始时间小学初中为2011年1月16日,高中为1月23日,下学期开学时间均为2011年2月14日。
3.中小学各学科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详细安排,教研室将提前3天以上在网上公布,如临时有变化,以教研室网上通知为准。
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9月1日。
高一数学上学期教研记录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高一数学教学工作也正式展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我们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9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总结上学期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学期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内容1. 上学期教学总结(1)教学成果:上学期,我组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注重课堂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班级整体成绩稳步提升。
(2)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解题能力较弱;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关注不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2. 新学期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解题能力。
(3)强化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开展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竞赛能力。
3. 教学资源整合(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学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2)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评价改革(1)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三、教研活动安排1. 每周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备课讨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等。
2. 月度教学检查每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
3. 学期教学总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教学总结,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学期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河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高一数学教研活动综述
10月22日下午,全区高一数学教师及毕业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在市47中学参加教研活动。
47中彭茜老师、杜建文老师各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后进行了集中评课。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彭老师授课内容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习题课》,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新课后安排的一节习题课。
例1.函数3log )(3-+=x x x f 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2.函数1)(2--=x ax x f 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a 的值。
例3.关于x 的二次方程01222=+++m mx x ,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0,1(-
内,另一根在(1,2)内,求m 的范围。
彭老师在授课中通过以上3道例题,始终围绕方程和函数这2条主线,通过9道习题反复突出等价转化、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等3种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上述3种思想方法解决函数与方程问题。
彭老师精心选择题目,教态亲切、学情把握准确、课堂容量大,比如例3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都进行了分析引导。
上了一节成功的习题课。
杜老师授课内容是《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这节课是选修2-1第2章第4节的内容,是学生学完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后安排的一节新授课。
整节课安排的例题不多,只有以下2个例题和各1道变式训练题。
例1:已知抛物线以x 轴为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 (2,4),求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例2、已知抛物线x y 42=,过焦点F 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求AB 。
思考:若上例中的直线不与x 轴垂直时,应如何处理?
变式练习:斜率为1的直线l 经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F ,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
杜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独具匠心,教学内容组织非常精巧:例1突出了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方法----定形、定量,例2是课本例4(即学案卷中的变式练习)的铺垫,融合本节课的精华,起到了巧设阶梯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层层递进归纳出求抛物线过焦点的弦长的一般方法。
其次,杜老师特别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很好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高一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评课。
大家均表示,这是2节优秀的课,特别是在刚进高一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的情况下,在本届高一区内新教师多的情况下,这2节课无疑对我们思考怎样上好新授课、习题课等各种课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活动中,47中的耿晓沙老师、75中的李开松老师、天河中学的邵晓叶老师、吴治平老师也结合2节课谈到了“精讲多练”、“落实反馈”“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等问题。
区教研员王西荣老师给青年教师提出了积极参与观摩课,撰写听课后的反思文章等要求。
这次教研对于提高区整体数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撰稿人:广州市第47中学耿晓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