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习题带答案可编辑 A4 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8分)1. 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是A. 着落zhuó 侍弄shì水涨zhǎng 咄咄逼人duóB. 混着hùn 莅临lì贮蓄zhù绿茵茵yīnC. 黄晕yūn 应和hè高邈miǎo 一霎时chàD. 粗犷kuàng 铃铛dang 草垛duǒ泼泼洒洒pō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A. 干燥爆怒翻来复去披蓑戴笠B. 分岐窠巢花枝招展各得其所C. 蓬勃诀别水波粼粼倾盆瓢泼D. 冷冽抖擞喜出望外秋风箫瑟3. 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
②7月25日,危秋洁在日失联,中围驻札幌总领事馆校方、警方等做好安抚家属、加紧侦破此案的工作。
③28日《战狼2》突破54亿元票房,登顶2017年下半年国内票房冠军宝座。
A. 管辖督促指日可待B. 管制监督屈指可数C. 管制督促屈指可数D. 管辖监督指日可待4. 经典诗文默写。
(1),若出其里(2)唱出婉转的曲子,。
(3),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山岛辣峙。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小桥流水人家。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
②每当我们初到船上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
③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
④,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1)第①句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
(2)第②句中“初到船上”一词中“上”是什么词性?。
(3)第④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语文试题一、基础(2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分)(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愁或者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4)春天像个小姑娘,huzh和zhozhmn,笑着走着。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中的单词。
最合适的是()(3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投入大自然的。
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一往无前,心一往情深d.荣耀无尽,心一往情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他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为救妻子捐献肝脏,并撰文称夫妻二人患难与共。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能给你带来很多教训,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5.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愿我的祝福常伴你左右。
二。
阅读(40分)(一)咏雪(8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审定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审定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颤抖(zhdn) 奠基(didn) . 弥高<mi ) 零乱不堪(kdn ). B. 深 iS(sui) . 函寄(hdn) . 磐石<pdn) . 义愤填JS(ying) .C. 踌躇(chu) . 下颔(hdn) . 含蓄(xCi ) . 目不窥园(gul ) .D. 荒谬(miu) . 匀称(ch^ng) 独裁(c6i) . 小心翼翼(yi ) .2、 字词积累一一- 5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阴蔽 烂漫 泼泼洒洒B. 沉寂 心绪 各得其所C. 花辨 信服 暴怒无常D. 紧密 慈怜 不知所错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 • • •B.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 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 ♦ ♦ ♦C. 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
♦ ♦ ♦ ♦ D. 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
. .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 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B.那天我乂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剛剛啦啦”地裁落。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分歧(qí) 瘫痪(tān)熬夜(áo) 沉寂(jì)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C.一霎时(c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D.捶打(chuí) 菡萏(hàn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
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黄晕(yùn)赫然(hè)归省(shěng)B.哺育(bǔ)蓬蒿(hāo)诘问(jié)逞辩(chěng)C.确凿(záo)抽噎(yè)骸骨(hái)丘壑(qiū hè)D.XXX(kù xiāo)亘古(gèng)陨落(yǔn luò)告禀(bǐng)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XXX凛冽人迹罕至拙拙逼人B.分歧默契翻来覆去骇人听闻C.惭愧慰藉美不胜收喜出望外D.颓唐决别随声附和畏罪潜逃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C.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的消息传到祖国各地时,人们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A.这所学校校舍漂亮,树木繁茂,一定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好学校。
B.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C.如果生活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没有苦难与挫折,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
D.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瞬间产生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人。
5、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B.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C.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D.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是曹操在《观沧海》中虚写自己所见之景。
2.在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末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存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
(《次北固山下》)3.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还有此寄》一诗中,借月传悄,表达了自己对友人贬谪牵挂担忧的诗句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为唐诗又带了一波新流量,影片主角高适、李白之所以如此有人气,和他们诗作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
今天的诗人可以在报纸、杂志、新媒体上刊登作品,在唐宋时期,李白、高适和苏东坡们又是如何发表自己的大作呢口其实,唐宋也有诗刊、诗报,只不过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遍布全国的亭台楼阁、驿站馆舍口僧寺道观的墙壁。
在这些墙壁上,( )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歌,( )有诗歌背后的逸闻趣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杂志( )②驿站( )(2)语段中“报纸”“杂志”两个词语的词性皆是(3)语段中“口”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句号冒号B.逗号句号C.问号顿号D.感叹号逗号(4)语段中括号处填写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B.无论……都C.不仅……也D.因为……所以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咏雪谢太傅本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尔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可编辑修改)部编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月考语文试题汇总3篇

崇德实验学校2020级第一学月测试(语文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liàng) 抖擞.(sǒu)应和.(hé)B.贮.蓄(zhù) 着.落(zhuó) 看.护(kān)C.卖弄.(lòng) 粗犷.(kuàng)莅.临(lì)D.竦峙.(zhì)黄晕.(yūn) 咄.咄逼人(duó)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喉咙静默建壮B.宽敞姣媚化妆C.朗润瞭亮烘托D.澄清淅沥铃铛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节日里,大姑娘小伙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B.开学前期,教科局的领导们莅临..我校,检查我校相关工作。
C.他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其实是色厉内荏的表现。
D.春天来了,大家都来到公园里,小朋友们则呼朋引伴....,快乐地放起了风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对《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B、我校采取多项措施,防止师生不患季节性流感,确保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C、能否顺利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D、马上就要开考了,我们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6、下列各项中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作家B.杨花落尽子规啼——杜甫——唐代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集》——曹操——东汉末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澄.清(chéng)黄晕.(yùn)抖擞.(sǒu)B.济.南(jǐ)看.护(kàn)萧瑟.(sè)应和.(hé)C.贮.蓄(zhù)莅.临(wèi)发髻.(jì)粗犷.(guǎng)D.吝啬.(sè)静谧.(mì)栖.息(xī)竦峙.(zh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昨天,郊区支部党员寻访慰问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3位老战士,聆听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B.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侯宝林是当之无愧....的相声界泰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A.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C.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生命也不可重复,你只有一个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nèn____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春》)(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____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济南的冬天》)(3)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____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____(《雨的四季》)2.古诗文名句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渲染春时节凄楚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杜甫诗句“______________”,既寄寓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选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诗句)(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内地科技爆发、经济崛起,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期望能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为自己、更为香港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选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理解: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C.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理解:“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市民百姓的言谈、逸事。
B.“寒舍”用以称自己的家,“拙作”用以形容自己的作品,“斧正”指请人修改文章,这些都是谦辞。
C.“吹面不寒杨柳风”写的是春天,“古道西风瘦马”写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风起”写的是冬天。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
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二、现代文阅读爷爷的芦苇荡汪去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
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
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道:“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③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
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
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
一把可以卖五毛钱。
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④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
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私房钱”。
⑤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
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
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
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
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⑥“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
”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
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⑦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
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⑧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
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⑨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的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⑩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给的“私房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
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5.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6.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7.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⑨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8.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短语“酸涩而又馥郁”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朝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李业过山路,值暴雷雨,投村舍避之。
邻里甚远,村家只有一小童看舍,业牵驴拴于檐下,及稍霁①,已暮矣。
小童曰:“阿翁即欲归不喜见宾客可去矣。
”业谓曰:“此去.人家极远,日势已晚,固不可前去也。
”须臾②,老翁归,见客欣然,留止宿。
既晓恳留,欲备馔,业愧谢再三。
因言曰:“孙子云阿翁不爱宾客,某又疑夜前去.不得,甚忧怪及。
不意过礼周旋③,何以当此?”翁曰:“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注释)①霁:雨停止,天放晴。
②须臾:一会儿。
③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
9.(乙)文中李业决定留宿的原因,最不可能的一项是A.地方偏僻,无处安顿B.已经日暮,夜行困难C.老翁好客,欣然挽留D.饭食已备,盛情难却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去”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此去.人家极远D.某又疑夜前去.不得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阿翁即欲归不喜见宾客可去矣。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家贫,惭于接客,非不好客也!13.在待客之道上,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内容谈两点体会。
语文答案一、基础知识1.嫩贮莅啬【解析】【详解】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的重点词语的书写和读音,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正确的词语。
该题中注意“贮”“莅”“啬”的书写。
2.星汉灿烂夜发清溪向三峡杨花落尽子规啼落花时节又逢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中的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注意本题易错字“溪”“啼”“残”等。
3.C【解析】【详解】C.“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方位名词,“……的下面”,不是动词;因此该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
4.A【解析】【详解】A.有误。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5.①爷爷守在芦苇荡旁的小屋不肯搬离;②爷爷打芦苇叶,换吃药的钱;③爷爷看和奶奶一起拍的照片;④爷爷告诉我奶奶栽芦苇,包粽子的情景;⑤爷爷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6.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奶奶去世后爷爷失魂落魄的样子,表达出爷爷对奶奶的深情。
7.无影无踪的水鸟,繁华褪尽的芦花,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氛围;烘托奶奶去世后爷爷的孤单寂寞;芦花落在爷爷白发和照片上,展示了芦苇的灵性,象征着爷爷和奶奶相濡以沫的,永不分离的真情。
8.文中酸涩既有对过去贫穷苦涩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奶奶生病卧床,早早离去的伤感;馥郁是形容香气浓郁,文中既指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也指奶奶栽芦苇、包粽子,用勤劳的双手给全家带来殷实的生活,也指爷爷奶奶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家庭其乐融融的幸福与美好。
(“酸涩”与“馥郁”各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分析】5.此题考查学生梳理及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给出的提示,锁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段,找准人物、事件、结果,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
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
据此概括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动作、心理、外貌、语言以及细节等描写。
赏析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⑨自然段划线句“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奶奶去世后爷爷举止慌张,无法应对的样子,表达出爷爷对奶奶浓浓的爱,相濡以沫的深情令人感动。
7.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⑨自然段“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描写了芦苇荡的动物、植物等,展示了芦苇荡的灵性,烘托爷爷和奶奶相濡以沫的真情。
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