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成语故事

三国鼎立成语故事

三国鼎立成语故事本文是关于三国鼎立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三国鼎立拼音:sanguodingli名词释义: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造句:三国时候,魏蜀吴三足鼎立。

历史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

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

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

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汉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

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

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

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历史趣谈:三国鼎立是指哪三国 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趣谈:三国鼎立是指哪三国 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鼎立是指哪三国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导语: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历史记载
背景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

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季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

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原本复杂的三国局面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

生活常识分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L第16课三国鼎立

L第16课三国鼎立

2、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
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
密切的关系的国家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形势图
军阀
千白 里 骨 曹 操 无露 《 蒿 于 里鸡 行 野 》鸣 。,
人口减少, 民不聊生
——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 到许,“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 组织军队和士兵民 众从事农业生产,实 力不断增强。
兵多粮足
袁 绍
实力强大
3、蜀汉
建立:221年,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汉 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

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吴国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 系的最早记录。

建立:229年,孙权称帝, 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 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 船业、海外贸易;230年,派 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台 湾) 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
的历史? 诸葛亮智算 公(曹操)船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 舰为备所烧,引 华容 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 军从华容道步归, 关云长义 遇泥泞,道不通, 会适当地进行创作;也有助于 释曹操 天又大风,悉使 我们加深理解
羸兵负草填之, 骑乃得过。
曹操死 曹丕继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 操
官 渡 之 战 前 的 形 势
一、官渡之战
1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国大陆出现了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这三个政权分别是东吴、蜀汉和曹魏。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国家分裂,但也孕育了众多英雄和典故,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一、东吴东吴,即孙吴,是由孙权建立的政权。

孙吴的首都是建业(今江苏南京),后搬迁至庐江。

孙权秉承了父亲孙策和兄长孙坚的遗志,稳定了江东地区的局势并发起了抗击曹操的战争。

东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孙权实行了富民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展了农业生产;同时,他在外交上与蛮夷进行交往,增进了江东地区的繁荣。

东吴还积极发展文化教育,注重文人的培养,蔡邕、张昭、张温等名士都为东吴效力。

二、蜀汉蜀汉,即刘汉或刘备政权,是由刘备在四川地区建立的政权。

蜀汉的首都是成都。

刘备领导蜀汉政权,曾发动了数次北伐,试图统一中国大陆。

蜀汉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建树。

刘备尊重士人,倡导仁义道德,注重农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蜀汉还实行宽松的税收制度,吸引了大量流民来到四川开垦土地。

在军事上,蜀汉政权打破了东吴和曹魏的围困,巩固了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三、曹魏曹魏,即曹操政权,是由曹操统一中原地区后建立的政权。

曹魏的首都是许昌(今河南许昌)。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最终统一了中原地区。

曹魏政权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曹操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多次击败东吴和蜀汉的进攻。

曹魏还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

曹操还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结语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期,三个政权之间的斗争造就了众多英雄和典故。

虽然最终曹魏取得了胜利,但三国时期的政权互相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主要内容: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在消灭刘备和孙权。

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 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而孙权则控制江东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此外,本课还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如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智慧、医学家华佗的成就、数学家刘徽的贡献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具体表述上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建议阅读教材或请教专业教师。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胜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曹操 败
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②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根本原因: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志
课后活动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他实现了吗? 没有 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 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 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 南、湖北。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三方都
பைடு நூலகம்赤壁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不具备 统一全 国的条
刘备---巩固与发展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 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条件。

要点详解:三国鼎立

要点详解: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点1: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黄河流域一带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原因:占据河南的曹操,垦荒屯田,实力不断增强。

占据河北的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

(3)经过: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双方军队在官渡对峙。

曹操夜袭袁绍军粮重地鸟巢,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大败袁军。

(4)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学点2:赤壁之战
(1)背景: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开始把矛头指向南方,准备乘胜统一全国。

江南的刘备和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2)经过: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

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3)意义:赤壁之战是继官渡之战后,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从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初步格局。

学点3:三国鼎立的形成
(1)初步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刘备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正式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影响:三国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他是什么人,他做 了什么事情,他做 的这些事情对当时 或后来的社会有什 么影响。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 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 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 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龟虽寿》
问:您在统一北方后,有 怎样的雄心壮志? 曹操:…… 问:要实现您的雄心壮志, 有什么障碍吗? 曹操:……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赤 壁
之 战
三顾茅庐
曹 20多万
赤壁 大战

经 过
孙、刘联军 孙 五万多
曹操 20多万大军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魏 蜀 吴
假如你是魏蜀吴 三国的国务院发言 人,能否介绍本国 的经济发展状况?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兴修水利,北方 生产恢复和发展

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 交通发展。卫温船队到达
夷洲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 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 发散思维 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随着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结束了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连年混战 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的局面,社会逐渐安定下来, 还是倒退? 为后来西晋重新统一中国奠定 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 步。
2、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 渡 之 战 经 过
十万人
延津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绍 官 官 渡 之 渡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袁 绍
白马
延津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操 曹操 以少胜多
曹 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曹操脸谱: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 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 ,代表人物性格奸诈、 狡滑。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 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 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 名词。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 过 界 定
图示小结
军 阀 割 据
袁绍 官渡之战 曹操
统一北方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三 国 鼎 立



说起曹操,“很容易就 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 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 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 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依你之见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天时 地利
经济: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袁绍
骄傲轻敌,听不 进正确意见
人和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 孙权 222年 建业 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 上的优势。 重用人才。袁绍不善用人,骄傲 轻敌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实力不断增强。
(3)战术得当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意义:为曹 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曹操 袁绍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歌谣
200年曹袁官渡战 统一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起战火
三国鼎立魏蜀吴 三国经济有发展
孙刘抗曹少胜多
洛阳成都建业都 230年卫温去台湾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影响
国名 建立时间 建国者 都城



知识导航
一、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结果、意义?曹操统一北方的原 因? 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 点、结果、历史作用?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原 因?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有什么启 示?) 三、三国鼎立的三国各自的政权名称、建 国年代、建立者、都城(今名)?本国经济 发展的状况。

成都
洛阳
建业


一、官渡之战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 1、背景: 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袁绍
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曹操 军阀混战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百 科 名 片
——《龟虽寿》
曹操(155——220)字孟德。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赤 赤 壁 之 壁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刘 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操 5万军队
孙 权
孙权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影响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
历史作用: 为三国鼎立 奠定了基础。
分 析 讨 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 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当 时 统 一 全 国 的 条 件 不 成 熟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提示:
小提示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根本)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 招贤纳 士
曹操 兵多将广 ---骄傲轻敌 不习水战 孙、刘 人少力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