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附模拟练习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一、使动用法1.定义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分析】“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分析】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1.定义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中语⽂⽂⾔⽂词类活⽤~使动⽤法
(⼀)名词活⽤为使动1.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法。
使……称王。
2.欲辟⼟地,朝秦楚。
《齐桓晋⽂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怜⽽王我,我何⾯⽬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王。
4.⾜以荣汝⾝。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动词活⽤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之词宗(“腾”“起”⽤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也。
《⾚壁之战》⾛,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作使动1.危⼠⾂,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其次不辱理⾊……《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以荣汝⾝。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是指通过动词让别人去做事的语法结构。
古汉语使动用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个动词表达出一个完整的动作,使动词所表示的主动意义比较强烈,同时它可以表示请求、命令、召唤、劝说等语义。
下面是一些古汉语使动用法的例子:
1.劝
例句:劝君莫惜金缕衣。
(《长恨歌》)
分析:劝是使动用法的一个典型例子,表示劝告别人不要做事。
这句诗的意思是劝告男子不要惜金缕衣,不要过分珍惜财富,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2.命
例句:命归旧山林,愿结一枝春。
(《离思五首·其四》)
分析:命表示命令,告诉别人去做事。
这句诗是在表达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对方回到故乡,在这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并表达了诗人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3.教
例句:教人下马知何处。
(《青玉案·元夕》)
分析:教表示要求,请求别人做事。
这句诗是在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告诉读者,如果有人下马来过元夕,应该向别人询问方向。
4.叫
例句:叫骆宾王赋新诗。
(《送魏万之歌辞》)
分析:叫表达召唤,请求别人做事。
这句诗是在形容魏万之的才情出众,诗人要求骆宾王为魏万之赋一首新诗。
5.使
例句:使君休命是何人。
分析:使表示命令,请求别人做事。
这句诗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派人去请问对方的队伍排列情况。
6.召
例句:召唤白云归故乡。
(《春宫怨》)
分析:召表示召唤,请求别人做事。
这句诗是在表达女子思念故乡的心情,希望白云能够回到故乡。
高中文言文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例释

高中文言文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例释掌握使动用法对学习文言文帮助很大。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概念认识例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伯克段于鄢》)引文中加下划线的“惊”字是典型的动词使动用法。
句中“吃惊”的不是庄公,而是姜氏,是难产而生的庄公“使(她的母亲姜氏)吃惊”。
为什么这么说?从上下文意来看,姜氏从此之后就不喜欢庄公,其原因就是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种“逆生”就是难产,很容易导致母婴的死亡,因而,姜氏的“吃惊”就是很自然的。
另外,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意识,不可能对生养自己的母亲表示“吃惊”。
所以说,“惊”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只能是宾语姜氏。
例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此句中的“舞”、“泣”这一动作的施行者分别是“潜蛟”和“嫠妇”,而使他们“舞”、“泣”的则是“余音”。
从以上例子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1.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某个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并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也就是说,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2.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成为“使(让)+ 宾 + 动词”的格式。
例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而是山东豪俊“并起”的外部原因使自己灭亡了。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二、形式特征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语法特征是能带宾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带宾语。
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不及物动词。
比如,醒、徘徊、合作、觉悟、休息、前进、竞赛、冲突、灭亡等动词就不能带宾语。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附模拟练习题)

【同步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使动用法(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1. 富国强兵:2. 强兵足食:3. 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3. 生死肉.骨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 àng ,使……做王。
B.1.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使动和意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主语)+不及物动词+宾语
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使……哭泣
2、(主语)+动词+宾语
注意: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 发出的 例: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
巩固练习: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
2、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 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中,用动词“使” 表示使动性质,解释为“(主 语)使(宾语)怎么样”。文 言中,经常将动词、形容词和 名词活用为使动性质。
句式特点:
主语+(动词/形容词/名词)+宾 语:表示
“(主语)使(宾语)怎么 样”。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句式特点:
主语+(形容词/名词)+宾语: 表示
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语)+形容词+宾语
表示:主语认为(感到)宾语怎么样”
例析:
1、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认为······出众 认为······强壮健美。
小结:使动用法
主语+(动词/形容词/名词)+ 宾语 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 样”。
意动用法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之 把他当作老师 我者 认为我美
把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 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可 译为”以 „„ 为”“认 为”“对„„感到”“把„„当作” 意动用法主要是形容词和名词 的活用,动词一般没有意动用法。
《高中语文: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进阶练习(一)

《高中语文: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进阶练习1.解释加点的名词。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3)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2.解释加点的形容词。
(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3)例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4)世果群怪.聚骂。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考答案1.(1)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3)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4)亲:以……为亲,子:以……为儿子。
2.(1)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2)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3)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4)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1)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3)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4)亲:以……为亲,子:以……为儿子。
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使动用法(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1. 富国强兵:2. 强兵足食:3. 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 àng ,使……做王。
B.1.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1. 幕天席地:2. 草菅人命:3. 鱼肉百姓:4. 千金一刻:5. 友风而子雨:6. 稍稍宾客其父:7. 孟尝君客我: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认为……形。
1. 不耻下问2. 是古非今3. 口是心非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5. 厚此薄彼6. 不远万里7. 邑人奇之8. 渔人甚异之使动、意动的区别A. 例: ⎩⎨⎧⋯⋯而小天下。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孔子。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例:⎩⎨⎧令邑人奇怪这事其奇邑人:很奇怪这事邑人奇之:邑人认为)()(⎩⎨⎧使动亦能贱之赵孟能贵之,意动左右以君贱之也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
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级(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 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庙礼之(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1. 用连词“而”或“以”来表示修饰关系。
例:执刃而立登高而招而望矣弃甲曳兵而走2. 根据语意来判断:例:儿惧,啼告母永之人争奔走焉名词活用为动词1. 名+代(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例: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从左右,皆肘之用胳膊肘碰公子怒,欲鞭之用鞭子打他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用火把照父曰:“履我”穿上鞋买五人之函之用木匣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2. 名+名(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同位时,其中一个用如动词)例:大楚兴,陈胜王.称王许子冠.乎戴帽子使天而雨.珠下雨.麦于岐山之阳下衣.素衣而出穿(有时可构成动补关系,此时后一名词多为方位名词)例:沛公军霸上驻扎(在)欲王关中(在关中)称王晋军函陵3. 副+名(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的)例:既而弥月不雨不(下)雨晋灵公不君不(行)君道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归咎上天秦地可尽王也全部统治子墨子不听,遂北就往北走了秦师遂东就向东出发了(注意:“非”后的名词不用如动词,因它本来就是修饰名词谓语的)例:非我即他不是我就是他天又大风(刮大风)皆玄衣白刃(都穿黑衣,提着雪白的刀)4. 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能游泳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应当在关中称王左右欲刃相如想要杀相如王曰:“吾亦欲东耳”想向东进击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识其本名5. 名词+介宾(这个名词又不是句子的主语或另一动词的宾词,用如动词)例: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筑屋居住6. 介宾+名例:亭以雨名西与韩境由山以上五六里7. 所+名例: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用网捕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住所→住)馆:修理客人住的地方8. 名+者例:赵王之子孙侯者(侯爵→封侯)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雉兔者往焉(打鸡猎兔的人)9. 连词“而”前后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用如动词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臣:使……臣服都:定都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蚕:养蚕 衣:穿衣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做官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向西进军去今之墓.而葬焉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进城梯.而下.之 梯:放上梯子 下:使动 (当这个名词前虽无动词,但可以和“而”后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时,不为动词,如“人而无信”。
所以只有当“而”前的名词既非主语又非宾语时,此名词才用如动词)【模拟试题】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哄.(ng hu ǎ)骗 一哄.(ng h ō)而起 行.(h áng )伍 海市蜃.(sh èn )楼 B. 谄.(n ch ǎ)媚 能掐.(qi ā)会算 粗糙.(z ào ) 呱.(g ū)呱坠地 C. 矜.(n j ī)持 广袤.(m ào )千里 狡黠.(xi é) 稽.(q ǐ)首叩拜 D. 信笺.(n ji ā) 天梯石栈.(zh àn ) 戕.(ng qi ā)害 纵横捭.(i b ǎ)阖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江西进贤农民张振祥,在头发丝上镌刻《雷锋日记》,人们用精密的高倍放大镜就着灯光,可以看到毛发上的小楷字体清晰,笔画有棱有角。
B. 3月2日,4架朝鲜战斗机在日本海公海上空拦截了一架美军RC —135S 间牒侦察机,其中一架战机还对美机使用了通常在导弹攻击前使用的雷达锁定等动作。
C. 二十年前,我读到的影印本是尊敬的冯先生从千里迢迢的北京给我邮寄到四川南部那座小城的。
这一份情意,令我莫齿难忘!D. 这种慧眼独具的评论视角与方法,委实闻所未闻,也是那些在作品已经产生影响之后再去作“事后诸葛亮”式评点的明清评点派难以望其向背的。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十届人大代表彭富春指出,学校开设法律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公民和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惟有如此,我国才能向现代的法制..国家迈进 B. 谈话间,周海婴拿出一本周令飞的新著《梦幻狂想奏鸣曲》,这本装饰..精美的专著,系统地介绍四十多年来大陆戏曲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颇得专家首肯。
C. 西班牙外交大臣帕拉希奥表示,由于法国决心使用否决权,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草案可能要被迫撤回。
D. 还在定夺..演员阶段的《射雕英雄传》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帅小生刘红雨忽然跳将出来,自报家门,认为自己更有优势出演《射雕英雄传》杨康一角。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就在县委紧锣密鼓准备收网、彻底端掉“红桃班”这个横行乡里的流氓集团时,这帮家伙依然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恶。
B. 当记者一行驱车前来看到几栋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耸立在赣江边的山坡上时,他们不由啧啧赞叹:这里的事业蒸蒸日上,令人触目惊心....!C. 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D. 作为NBA的状元秀,姚明能否荣膺重任,成为NBA的当之无愧的世星,人们都在虚左以待....。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与望老共事多年,特别是编纂《辞海》的几年,我们朝夕相处,对于他的为人治学和领导才能,的确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