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粉尘
矿井粉尘检测制度

矿井粉尘检测制度
为了加强粉尘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粉尘检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保护好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2023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1、通风科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测尘人员和测尘仪器,进行矿井粉尘总尘浓度测定、呼吸性粉尘的采样工作。
2、通风科应根据测定的矿井粉尘浓度实际状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严格控制矿井粉尘浓度在2023年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浓度范围以内。
3、对矿井生产性粉尘进行检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4)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分散度每半年必须经具备资质单位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公示。
5、测尘员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将测定记录填入台帐,月
底前向通防副总、总工程师及时上报测尘报表,否则,每少报或迟报一次对测尘员罚款200元。
粉尘检测重点

2 3
4 5
68.95 69.45
69.15 68.80
74.13 81.28
72.01 77.75
5.18 11.83
2.86 8.95
17.27 39.33
9.53 29.83
个体采样滤膜粉尘的增量要求
分析天平感量 采样流量 L/min 采样时间 min 空气中粉尘浓度范围 mg/m3
2.0
480 480 480
符合
FC-06
8.20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定义: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是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主要指 标,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方法:按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 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工 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
滤膜直径mm
≤37
40 75
△m的要求mg
1≤△m≤5
1≤△m≤10 △m≥1,最大增量不限
0.01mg
≤37 40 75
0.1≤△m≤5 *
0.1≤△m≤10 △m≥0.1,最大增量不限
序号 采样后m2 mg
采样前m1 mg
m2-m1 mg
粉尘浓度 mg/m3
1
70.87
70.95
0.08
0.27
0.2----5.2 0.1---3.0 1.2---5.2
0.01mg
3.5 2.0
0.1mg
3.5
480
0.6---3.0
粉尘检测浓度的计算
检测结果的应用
举例: 检测项目:其他粉尘 检测浓度样品数量 3个/点 工人实际接触时间4小时/天
总尘采样规范

1.目的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总尘)浓度的采样,确保粉尘(总尘)采样及浓度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工作场所空气中总尘浓度的采样。
3.职责3.1项目负责人负责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现场采样的布点并对该项目整个采样过程负责。
3.2采样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做好现场记录。
4.采样设备防爆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双头粉尘采样器流量3-25L/min个体粉尘采样器流量2L/min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滤料直径25mm5. 采样前的准备5.1现场调查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内容进行。
5.2采样设备的准备5.2.1现场采样前仪器保管员检查出库采样仪器的完好情况,并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5.2.2检查各采样仪器的滤膜夹和采样头的匹配情况及气密性;5.2.3采样仪器按要求进行校准;5.2.4填写采样仪器出库单;5.2.5准备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记录表、记录笔等;5.3检查实验室称量的滤膜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采样计划单上的一致。
6.采样时段的确定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按监测类型及评价依据的不同确定采样时段。
6.1采样时段确定的总原则6.1.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6.1.2 空气中粉尘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6.1.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6.1.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6.2评价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
6.3日常监测采样原则: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在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GBZ_192.1-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总尘和呼尘的标准

总尘和呼尘的标准
总尘和呼尘是环境质量监测中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两个指标。
总尘是指空气中的固态颗粒物,包括悬浮粉尘、飞沫、烟雾等。
呼尘是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PM10,指直径在10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
通常情况下,对总尘和呼尘的标准如下:
总尘标准:
- 在室内,一般要求总尘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
- 在室外,要求总尘浓度低于0.375毫克/立方米。
呼尘标准:
- 在室内和室外,要求呼尘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
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监测标准来确定具体的数值。
总体来说,较低的总尘和呼尘浓度意味着较好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更为有利。
粉尘测定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第七百三十九条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表26要求。
表26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第七百四十条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二)呼吸性粉尘: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2.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内蒙古质量标准化相关规定防尘制度健全,配有足够的防尘专业人员;各种记录、图纸、台帐齐全准确。
测尘周期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740条的相关规定;测尘点合格率70%以上。
职业危害防治相关规定井上、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情况。
每月由通风部门对井下的总粉尘浓度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采掘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洗煤厂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一次。
测尘注意事项1.每个测尘地点连续测定的数据不小于3个,并取其平均值。
2.采样地点设在回风侧。
3.采样高度在人的呼吸带,一般为1.5m左右。
4.在掘进工作面采样时,应在巷道未安装风筒的一侧距装岩(煤)、打眼或喷浆等地点4~5米处进行。
5.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样时,应在采煤机回风侧,距采煤机10~15米处进行。
6.采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应在回风巷距工作面回风口10~15米处进行。
7.在转载点采样时,应在其回风侧距转载点3米处进行。
8.在其他作业场所采样时,在不妨碍工人操作的条件下,采样地点应尽量靠近工人作业的呼吸带。
9.测尘时,仪器的采样口必须迎向风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个体呼尘检测记录表
报告编号 检测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样品描述 检测结果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个体呼尘 现场检测
生
产系统 工作
场所
测定结果(总尘) 测定结果(呼尘) 个体呼尘 备注
检测地点 PC-TWA (mg/m2) 浓度 (mg/m2) 国家标准 判断结果 PC-TWA (mg/m2) 浓度 (mg/m2) 国家标准 判断结果 浓度 (mg/m2) 说明 参考标准 国家标准 总尘 呼尘
超限倍数 超限倍数
回
采
系
统
回采面
进风巷
工作面
回风巷
掘
进
掘进面
进风巷
工作面
系
统
回风巷
掘进面
进风巷
工作面
回风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