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微专题讲坛(1)——细胞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3.3《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3.3《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4、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的形式5、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6、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三、板书设计:一、染色体数目变异1、整倍性2、非整倍性二、染色体组概念三、应用四、染色体形态结构及变异1、染色体形态2、变异五、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六、在育种上的应用四、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述:一般来说,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能保持稳定,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如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非整倍体: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讲述:这种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会打破原有遗传物质的平衡,从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如①先天性愚型(21三体综合症)②性腺发育不良(X0)③单发性小睾丸症(XXY)例题1(投影)整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⑴染色体组讲述: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如人23对,果蝇4对投影: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提问:●果蝇体细胞中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常染体有多少对?性染色体有多少对?分别是哪几对?投影:雌雄染色体组图解讲述:观察雄果蝇精子中一组染色体,不难发现,其中的每条染色体在形状、大小上各不相同,是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微专题讲坛(2)——有性生殖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Wor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不考虑交叉互换)1.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如图1)形成的配子精(卵)原细胞个数配子个数配子种类1个精原细胞 4 2种:A和a1个卵原细胞 1 1种:A或am个精原细胞4m 2种:A和am个卵原细胞m 2种:A和a2.精(卵)原细胞个数配子个数配子种类1个精原细胞 4 2种:AB和ab或Ab和aB1个卵原细胞 1 1种:AB或Ab或aB或abm个精原细胞4m 4种:AB、Ab、aB和abm个卵原细胞m 4种:AB、Ab、aB和ab3.含n精(卵)原细胞个数配子个数配子种类1个精原细胞 4 2种(多种情况)1个卵原细胞 1 1种(多种情况)m个精原细胞4m 2nm个卵原细胞m 2n(1)分清是一个生物还是一个细胞。
当强调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数为1个时,则要按以下实际情况来考虑:精子为4个、2种类型,卵细胞为1个、1种类型。
当强调为一个生物,有足够多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时,则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判断。
(2)是否发生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会增加配子的种类,如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产生配子种类会大于2n种。
二、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下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
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解析:选D。
由于体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最多能产生8种配子,如上图所示,每种精原细胞在不发生交叉互换时,只能产生2种配子,所以上述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8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中任何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合成为AaCcDd都有可能来自同一精原细胞,如⑤与⑧、③与⑦。
2.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来自父方和母方。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1.血糖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 提示:1.√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为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4.× 5.× 6.√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1)图示模型(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有性生殖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有性生殖1.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重点)2.植物的双受精作用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重、难点)3.举例说明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一、阅读教材P18~19分析受精——孕育新的生命1.概念: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过程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4.意义(1)使卵细胞的缓慢代谢转变为旺盛代谢,从而促进受精卵不断地分裂、分化,使新生命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
(2)决定性别。
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为男性,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发育为女性。
(3)和减数分裂共同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二、阅读教材P19~21完成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1.有性生殖(1)概念: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特点: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
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过程亲本精子卵细胞合子新个体2.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1)含义: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过程。
(2)过程: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同时释放到胚囊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3)适用范围:被子植物。
3.绿色开花植物子房的发育(1)果实的形成子房壁胚珠珠被子房果皮种子种皮果实(2)胚乳的发育①一些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养分因被子叶吸收而退化,如花生、大豆的种子。
②一些植物种子的胚乳发达,储藏大量的养分,如水稻、小麦、玉米的种子。
(3)胚的发育①实质: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②发育结果: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最后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个体。
4.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1)胚胎发育①含义: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共同点是()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B.它们的形态、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解析:选B。
姐妹染色单体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而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所以A错误;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形态、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所以B正确;姐妹染色单体上若没有发生变异,则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而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所以C错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为2或4个,而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是2个,所以D错误。
2.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锤体形成D.着丝点分裂解析:选B。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纺锤体形成”“着丝点分裂”都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有的变化,A、C、D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丝分裂中没有这种变化,B正确。
3.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细胞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解析:选D。
根据图示可知甲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为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甲、丙两细胞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B正确;甲、乙细胞细胞质都不均等分配,分别属于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丁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所以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C正确;乙、丁的染色体数都和体细胞相同,D错误。
4.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有性生殖》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有性生殖》教案2 苏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2、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板书设计:一、生殖细胞的形成二、受精作用的过程三、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生殖细胞的形成,那么形成生殖细胞之后就要进行生命的另一个过程,受精作用,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有关受精作用的过程,一、生殖细胞的形成: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了生殖细胞,那么精细胞形成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变形形成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卵细胞形成后就能形成具有生殖能力的细胞-----卵细胞,下面同学们阅读课本,复习一下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受精作用的过程: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下面问题:受精作用的过程?学生阅读,教师总结:1.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2.精子进入卵细胞3.精核和卵核的融合4.第一次卵裂的启动教师总结每个问题请同学补充。
完成下表: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使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受精卵),染色体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保证了同种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也就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卵细胞多提供了细胞质中DNA,故多于父方遗传物质。
复习: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2)数目比较: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知识梳理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和,打破了的界限,使基因在相近的物种间流动,甚至所有生物之间流动。
(一)转基因技术育种(3)5.转基因动物实例(1)举例:(2)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①②③④⑤(二)细胞杂交育种1.概念:指将同类或不同类生物体的,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条件下进行融合形成,再创造条件将杂种细胞培养成 .2、动物细胞杂交:动物细胞A 诱导融合、筛选动物细胞B3、植物细胞杂交:植物细胞A 原生质A())植物细胞B 原生质B 杂种细胞愈伤组织4、多倍体植物的培育参考答案:转基因技术细胞杂交技术种间生殖隔离(一) 1、人们的意愿修饰和改造定向地改造2、目的基因的制备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3、目的基因基因导入载体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转化法转化和未转化植株筛选移苗入土4、转基因耐贮藏番茄抗除草剂作物5、转基因超级小鼠①提高产仔数或产蛋数②提高动物生长速率③提高抗病能力④改善肉的品质⑤研究乳腺生物发生器(二)1、原生质体和体细胞杂种细胞杂种植株2、杂种细胞3、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杂种植株典型例题分析1、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2章 章末整合提升

章末整合提升突破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分裂图像的判定方法——三看识别法(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突破体验】1.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中对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③是有丝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⑤是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⑥。
突破2三组相似概念辨析1.极体和极核(1)极体:在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第一极体。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与此同时第一极体也分裂形成两个极体,所以在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共形成三个极体。
(2)极核: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每个胚囊中有两个极核。
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细胞,其中1个大孢子细胞(其他3个大孢子细胞退化消失)经有丝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
受精时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成胚乳。
2.胚与胚珠胚:指植物种子或颈卵器内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植物幼体。
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胚珠: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即发育成种子的结构。
被子植物胚珠的结构可分为珠被和珠心两部分。
3.胚囊与囊胚胚囊:在被子植物中位于胚珠的珠心内,为具有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和反足细胞的结构。
受精后,在胚囊内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囊胚: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早期胚胎,内具囊胚腔。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细胞的减数分裂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第1课时细胞的减数分裂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并归纳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重、难点)2.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难点)一、阅读教材P8~10完成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2)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细胞图像主要特征染色质又变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再次排列在细胞赤道连接在同一着丝点上的2条染色单体分开,并分细胞缢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
子细胞中板位置上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2.对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间: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
(3)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在染色体数目上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阅读教材P10~11完成观察动、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发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有可能发生部分交换;着丝点不分裂。
2.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永久装片的观察(1)将蝗虫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出各个时期的细胞。
(2)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关注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尝试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简图。
判一判(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数目加倍。
(×)(2)一个四分体包含两条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4)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分离。
(×)连一连主要特征时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研究表明,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每个物种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上都能保持恒定,这与细胞的减数分裂有关。
探究1 减数分裂中几个核心概念比较 结合下图探究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示
(2)解读:该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
A→B B→C C→D
D→E
特点及其变化1条染色体1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2个
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2条染色单
体
1条染色体
2个DNA分子
2条染色单体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加倍
1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对应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
过程和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前期、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末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
1.如图表示某种动物雄性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的分裂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一个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
C.图2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
D.图2的DE段表示末期产生子细胞
解析:选B。
图1的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A 正确;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BC表示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一个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0条Y染色体,B错误;减数分裂DNA含量会减半,图2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C正确;图2的DE段,DNA数目减半,属于有丝分裂末期,D正确。
2.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8条染色体单体
B.甲、乙两图对应图丁中的CD段
C.图甲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图丙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
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无染色单体,故A错误;图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丁的DE段,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丁的BC段,故B错误;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图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图甲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故C正确;图丙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与DNA数之比为1∶2,故D错误。
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中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3)图中②对应于④中的________段,图中③对应于④中的______段。
解析:(1)①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所有染色体都排在赤道板平面,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同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③中既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染色单体,且个体是雌性,所以③应为卵细胞或极体;由于③细胞内染色体数是3条,可知其卵原细胞内有3对同源染色体,可形成3个四分体。
(3)②中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2,对应④中的BC段;③中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数∶DNA数=1∶1,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
答案:(1)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2)卵细胞或极体3(3)BC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