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我国结核病流行趋势..
肺结核的防治专业知识培训

结核病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旳慢性 传染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 定发病仅在抵抗力低落时才引起发 病。病变能够累及多种脏器,如: 肺肾脑骨肠,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 (80%).
生物学特点
结核杆菌生长缓慢,有抗菌性,故称结核杆菌;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烈日暴晒下两个小时, 煮沸十五分,75%旳酒精接触两分钟,紫外线 灯照射距离30 厘米_,时间30分钟亦可杀灭结 核杆菌。
结核病旳传染源:主要是排菌旳肺结核病人。 经过呼吸道传播,健康旳易感者吸入附着结核 菌旳飞沫或尘埃后可被感染。
结核病旳传染源:主要是排菌 旳肺结核病人。
结核病旳传播途径: 经过呼吸 道传播,健康旳易感者吸入附着 结核菌旳飞沫或尘埃后可被感染。
肺结核分类及各型特点
1978年在柳州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上,制 定了我国旳肺结核分类法,在全国普遍 应用,较能适应结核病防治称临床工作 旳需要。
结核性胸膜炎
常因初染结核感菌潜伏于肺外 脏器,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如: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肾 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 盆腔结核等。
临床症状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病 人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一般 只在体检时发觉。一症状明显者, 长久午后和傍晚低热,可伴有倦 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 消瘦,面颊潮红,女性病人可出 现月经失调。一般咳嗽为干咳或 少许黏液痰。1/3或1/2病人有咯 血。
浸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是继发性结核 旳主要类型。肺部有渗出、浸润 和(或)不等程度旳干酪样病变, 也可见空洞形成。另外,干酪性 肺炎和结核球也属于此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继发 性肺结核旳慢性类型。常伴有较 为广泛旳支气管播散性病变及明 显旳胸膜增厚。肺组织破坏常较 明显,伴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而造 成患处肺组织收缩和纵膈、肺门 旳牵拉移位,邻近肺组织常呈代 偿性肺气肿 。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研究综述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研究综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传染性强,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综述,以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结核病的流行趋势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关病状。
虽然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核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威胁。
二、结核病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核病预防措施:1. 结核菌感染者的筛查:对于怀疑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者其他相关的筛查方法,以便及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2. 结核病的疫苗接种:目前最常用的结核疫苗是卡介苗。
通过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病和传播,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病情。
3. 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结核病发展和传播的重要环节。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
4. 结核病的隔离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有传染性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 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投入,包括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宣传教育等。
三、结核病的研究进展在结核病的防控领域,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结核病研究的进展方向:1. 结核菌耐药性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核菌对常规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种新型抗结核药物以及耐药机制,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结核病疫苗研究:尽管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其保护效果有限。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和流行的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严重的肺结核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
一、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状况1. 流行趋势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肺结核病例数一直处于高位。
一些地区的高病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结核病病例数为72,000例,死亡人数为1.5万人。
2. 分布情况我国结核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西部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而阿拉善盟、四川南部、云南等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居全国之首。
3. 性别和年龄我国肺结核患者中男性较多,其次是女性以及儿童。
年龄方面,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青少年和儿童的肺结核病例数逐年下降。
二、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因素1. 疫苗接种不足疫苗是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我国疫苗接种率不高,部分贫困地区甚至没有接种疫苗的条件。
2. 贫困和营养不良研究显示,贫困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我国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贫困地区的人群健康水平较低,很难获得必备的医疗和保健资源,导致结核病流行。
3. 环境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易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结核分支杆菌。
4. 个人行为个人行为也是影响肺结核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吸烟、过量饮酒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风险。
三、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从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分布情况、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探讨,旨在唤起公众对肺结核问题的关注。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和个人健康素质,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减少肺结核病例。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结核病(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卫生部门开展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的结果和结论。
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了315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了1000名15-69岁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的内容包括: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患者发现和治疗的现状、密切接触者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情况等。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仅有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什么是结核病, 6%的受访者知道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8%的受访者知道如何预防结核病。
调查发现,我国肺结核的患病率为459/10万,而报告率仅为64%。
其中,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为64/10万,治疗成功率为86%。
调查还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治疗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治疗不彻底等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的形势。
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加强患者发现和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率和治疗成功率。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增加投入,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本次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数据,为制定更有效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岁以上的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医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样本进行了全面的结核病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
我国肺结核的流行趋势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9年,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为66.4/10万人,较2018年下降了4.4%。
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在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方面所取得的一定成果。
我国针对肺结核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广泛的结核菌感染筛查、规范的治疗和监测,并加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管理。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病例报告和追踪,加大了对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然而,肺结核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仍需继续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增加,相关高风险人群的肺结核感染率可能会有所上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病例的及时发现和治疗率。
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治疗未来展望

总结
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治疗未来展望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话题。为了有效 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需要在深入了解其流行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 防治。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新型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以 期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疗程。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大防治 力度,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格局。
3、治疗资助:许多国家提供结核病治疗的财政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 担,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可及性。
这些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对于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取得长 期的防治效果,仍需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
五、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直 接影响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则关系到 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也是影响结核病 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需要不断加强社会经济因素 的积极作用,形成有利于防治工作的社会环境。
四、公共卫生政策
各国政府针对结核病防治制定了多项公共卫生政策,以期减少发病率、提高 治愈率并控制疾病的传播。这些政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措施: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和筛查等措施,提高公众对结 核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发病率。
2、控制策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诊断水平、规范治疗流程等,以控制结 核病的传播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二、治疗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核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然 而,要解决当前结核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仍需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诊断方法:目前结核病的诊断仍以痰涂片和培养为主,但这些方法的灵 敏度和特异性均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有 望开发出更加快速、准确的新型诊断方法。
结核病在我国

但仍存在局部地区反弹风险
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结核病疫情仍可能出现局部反弹。同时,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和传播 也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03
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策略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结核病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咯 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不同部位的结核病可有不同的临床 表现。
诊断标准
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 如痰涂片镜检、结核菌培养等。同时 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临 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治疗方案
结核病治疗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即多 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周期一 般为6-9个月,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 周期可能更长。
药物选择原则
选择抗结核药物时,应遵循早期、联 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同时 ,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耐药情 况等因素。
政府将结核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社会救助政策
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治疗 需求。
05
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众 多,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耐药结核病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耐药结核病患者逐 渐增多,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80%
疫苗研究进展
虽然目前尚未有针对成人的有效 疫苗,但针对儿童的卡介苗已经 广泛应用,同时新型疫苗的研究 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结核病防控体系建设
01
国家将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结核病流行现状及其对策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 或说话时,可以释放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如果这些飞沫被 健康人吸入,结核菌就会在体内繁殖,导致感染。
结核病的症状与诊断
•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诊断结核病需要进行胸部X光、CT、血液检查和 痰液检查等。
医疗资源和服务
为了有效应对结核病,需要加强医疗资源和服务建设,包括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 平、建立完善的结核病防治网络等。
社会支持和关爱
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需要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如提供医疗援助 、心理辅导等。同时,应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07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展望 与建议
济负担。此外,由于患者需要休息和护理,也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
03
社会歧视
由于结核病的传染性,患者可能会遭受社会歧视和排斥,影响其社会
融入和心理健康。
结核病对社会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 预防和控制措施,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筛查和诊断、提供适当的 治疗和护理等。
03
结核病预防措施
结核病的筛查与诊断
01
02
03
常规筛查
对高发区域和高危人群进 行定期结核病筛查,以早 期发现患者。
症状监测
了解和熟悉结核病的常见 症状,如咳嗽、咳痰、发 热等,以便及时就医。
诊断方法
采用X光、CT、痰液检查 等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 。
结核病的隔离与治疗
隔离措施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以减少传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作用更强,对耐RFP菌株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8/19/2019
19
二、 新 型 氟喹诺酮类药物
1.莫 昔 沙 星(moxifloxacin,MXFX) 对快速增殖期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 星(LVFX),而对静止期的抗菌效果略低于LVFX
2.加 替 沙 星(gatifloxacin,GA FX): 对快速增殖期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也优于LVFX, 与INH相仿,并可明显增加INH的杀菌作用,但RFP 抑制GAFX的活性。GAFX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也有良 好的抗菌作用
• 具有独特的药物作用机理 (目的:MDR-TB)
• 具有较低的P450酶相互作用 (目的:TB/HIV)
• 口服,每天一次,最好每周一次 (目的:简化 疗程)
8/19/2019
14
缩短和简化疗程
首先缩短(由6个月到2个月) 然后简化(由每天一次到每周一次)
针对MDR-TB的策略
重点发展有独特作用的新药组合,
9 .烯酰还 原酶抑制剂
10. 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L-蛋氨酸-SR-磺酰亚胺
11. 肽聚糖生物合成抑制剂capuramycin类似物
8/19/2019
17
• 二、 针对机体靶分子的新型药物
• 1.D C 一IS GN分子相关药物 • 2.抗黏附肽 • 3.CDl d 分子配体a-半乳糖酰基鞘氨醇 • 4.5 -脂氧合酶抑制剂
二芳基喹啉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207910,该 药和传统的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8207910与 HRZ中的任何2种药物联合使用均比HRZ标准方案更为有 效。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
• 五、硝基咪唑吡喃类药物
具代表性的是PA-824,对非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 或持存菌和耐药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传统的 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新涂阳
915 万
527 万
(139 per 100,000) (80 per 100,000)
410万
250万(61%)
耐多药结核 (MDR-TB) TB与HIV双重感染
8/19/2019
489,000 709,000 (8%)
23,353
(5%)
??
5
估算结核病发病率, 2006
Estimated new TB cases (all forms) per 100 000 population
8/19/2019
23
• 八、 吡 咯 类化合物
在吡咯 类 化合物中BM212的抗结核 分枝杆菌作用研究较为深入。BM212抗 结核分枝杆菌敏感菌株与异烟腆和链霉 素相仿;对耐药菌株(包括耐多药)也同样 具有抑菌作用,对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 菌也显示了良好的杀菌活性。
8/19/2019
24
抗结核新药
这些新药组合对MDR-TB同样有效 如果不能缩短疗程,专门发展治疗
MDR-TB的二线药物
8/19/2019
15
针对TB/HIV的策略
所有项目进行与P450酶相互作用的测试, 没有P450酶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优先考虑 缩短和简潜伏性TB(LTBI)的策略
8/19/2019
22
• 六 、噁唑酮类药物
奈唑利得(linezolid)为合成的噁唑酮类抗菌 药,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 性,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
• 七、 二 胺 类药物
SQ109最具代表性,是在乙胺丁醇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第2代抗生素,效果与异烟麟相 仿,优于乙胺丁醇。该药对耐药菌株也具有良 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突变发生率低(2.18 x 10-9), 有可能成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 到2050年: 消除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结核病 (每 100万人口中1个病人)
8/19/2019
2
全球DOTS目标
( 2005年)
• 新涂阳病人发现率 指标 完成 70 % 62 %
(中国的贡献为40 %)
• 新涂阳病人治愈率 指标 完成 85 % 77 %
(中国: 94 % )
8/19/2019
No estimate 0–24 25–49 50–99 100–299 300 or more
西太区 21% 东南亚区 34%
非洲区 31%
美洲区 4%
东地中海区 6%
欧洲区 5%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on this map do not imply the expression of any opinion whatsoever on the part of the World Health
RFB和RFP的交叉耐药性为73.1% ,RFB抗耐RFP结核分枝杆菌 菌株的MIC值较RFP高3一4倍。是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3A(CYP3A)系统的诱导作用最弱,当HIV相关性结核病同时需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使用RFB较RFP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 (二 )利 福 拉吉(irfalazil,RF Z)
Moxifloxacin
PA-824
NewProject
Quinolones
Nitroimidazoles
Macrolides
Pleuromutilins
InhA Inhibitors
NewProject
Gyrase Inhibitors
GSK
ICL Inhibitors
GSK
GSK Biotech
8/19/2019
9
新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 目标
• 1、近期目标 采用4个月疗程方案,用莫西沙 星(Moxifloxacin)取代异烟肼或乙胺丁醇。
• 2、中期目标 由现在正处于开发阶段的药物组 成的新药组合,探索2个月疗程的治疗方案。
• 3、长期目标 探索2个星期疗程的治疗方案, 采用专门针对耐药性的药物组成的新药组合。
8/19/2019
10
新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全球结核病药物研究与开发联盟对新抗结核药物研究
• 1、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研究的目的 研究和开发旨在缩短结核病的疗程; 对敏感和耐药性结核病都有效; 可与HIV/AIDS药物兼容; 可用于潜伏性结核病的治疗。
• 2、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原则 要遵循三个原则(3A原则),即 价格便宜,供应充足,使用广泛
• 临床试验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二胺Diamine (SQ109),硝基双氢咪唑衍生物Nitrodihydro-imidazooxazole derivative (OPC-67683),吡咯类Pyrrole LL3858,二芳基喹啉Diarylquinoline (TMC 207),硝基咪唑Nitroimidazole (PA-824)
KRICT ACSRC U. of Illinois GSK
Bayer Chiron Pharma
Screening Lead ID Lead OP Pre-Clinical Phase I Phase II
8/19/2019
13
新药需要具有的主要特征
• 具有高活性,特别是对耐药性(drug persistent) 的结核杆菌群体 (目的:缩短疗程)
2. II型 还 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
酶抑制剂吩噻嗪类药
3.嘌呤补救合成途径抑制剂嘌呤核苷类似物
4.M an LA M靶点药物
5.分枝菌酸生物合成抑制剂OPC-67683
6.60/3 2一 kDa分枝酰转移酶反义寡脱氧核昔酸
7.莽 草 酸 路径酶抑制剂
8.芳 香 胺 N一乙酰转移酶靶点药物
8/19/2019
20
• 三、 新 型 大环内醋类药物
第2代新型大环内醋类药物中以克拉霉 素(clairthromycin,CT M)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AT M)等为代表,第3代中 以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 )最具代表性。
8/19/2019
21
• 四、 二芳基喹啉类药物
我国结核病现状与应对策略
端木宏谨 中国防痨协会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09年3月
WHO目标
• 到2015年使结核发病率停止上升趋势并逐步下降
• 与千年发展目标相关并由控制结核伙伴关系通过 的具体目标:
– 到2005年: 至少发现70%的涂阳结核病人,并 治愈至少85%的病人
– 到2015年: 在1990年基线上降低50%的结核病 患病率和死亡率
• 三 、其 他 • 发现一些衍生物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结核活性,
但体内抗结核效果不显著,攻击靶标不明确, 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 • 某些药物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吩噻嗪 类药物和OPC-67683等
8/19/2019
18
新抗结核药物的种类
• 一 、新利福霉素类衍生物
• (一 ) 利 福布汀(irfabutin,RF B)
8/1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