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双关的定义及用法,“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华南虎》,引出作者牛汉。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补充:诗坛硬汉,“牛汉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
”2、字词酷似红薯掺和马鬃磨蹭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泪水盈眶脊背哄堂大笑三、整体探究,回答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人物关系。
2、概括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1、人物是“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和“弄不成”。
2、人物形象: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3、“我”的第一本国文课本。
四、关键句理解,探究主旨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明确:荒寒:生活艰苦沉重、物质精神贫困快乐和梦幻: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明确:这本国语课本是“我”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指这一本书中包含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这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当时的苦难,不能忘记苦难中的快乐和温情。
3、“我的第一本书”中的“本”如何理解?修辞手法:双关概念:课时练P12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我失骄杨君失柳。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我的第一本书3

拓展训练[可选]:
1、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 体会,互相交流。
2、说说你对文中父亲、我、乔元贞、 “弄不成”、二黄毛的看法。
3、“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 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 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 一段话。
• 4.这是一本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书。
这本没有封面,没有头尾,只有 下半部分的书,但作者却说这一本书 “值得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为 什么?
温馨提示:抓原文关键句
理情节人物情
我的第一本书,因为书中:
• 承载一段感人的故事;
• 镶嵌着父亲的深情;
• 凝聚了同学的友情;
• 蕴含着童年的追忆;
温馨提示:抓住首尾两段的关键句理 解主题。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 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 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 生命乐趣。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________
•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
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 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 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 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 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父 亲 敬爱之情
行动
性格
关心“我”的学习 温和
知道原委,没有批评 善良
指责,只是深深地叹 理解孩子
• 着生活的苦难
这是一本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书!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 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以《我的第一本书》一课为例

通过试教 , 发 现 问题 颇多 : ( 1 ) 教 学 内容
面面俱 到 , 教 学时 间太 紧 , 学生 读 书、 思 考 的
时间太少 。( 2 ) 前两个 教学环 节有重 复 , 教学
中分不清楚 。( 3 ) 对 文 章情感 的体悟 停 留在
“ 平 面” , 只是在几个语句 上“ 滑行” , 有肢 解文 本 之嫌 , 导致 师生对话 未 能进入语 言的 内核 , 学 生学完后 犹如 “ 入 宝 山而空 返” 。( 4 ) 三个 板 块之间缺少 有机 联 系 , 特 别是 对作 者情 感 的品味与对 事情 的叙 述有 割裂 之 嫌。( 5 ) 由 于学生对 背景 、 作者 知 之甚 少 , 对“ 人 不 能忘
“ ‘ 教什 么 ’ 比‘ 怎么教 ’ 更 重要 ” , “ ‘ 教什 么’ 决定 ‘ 怎么教 ” ’ ——教学 内容 的重要 性 已
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 的广 泛认 同。我 执教 的
代散文之最 大特 征 , 是 每一 个作 家 的每 一篇 散文里所表 现 的个性 , 比以前 的任 何散 文都 来得 强 ……现代 的散文 , 更带 有 自叙传 的色
( 3 ) 大声朗读 直接表 达作者情感的语 句。
( 4 ) 欣 赏作 者运 用的写作手法。
( 2 ) 这些故事 中, 哪件 事留给你 的印 象最
深 ? 为什 么?
3 . 收 获 自己的思考。 散 文的魅 力和价值 , 更在 于作 者对社 会 、
人 生的一种 领悟 和 思 索。再 读课 文 , 说 说 作
容 的确定经历 了三次变迁 。
一
是散文 的艺术 特 征—— 其字 里 行 间 , 多 有作 者对人文世事 的独特见解 和对社会 人生 的哲 学解读 。因此 , 散 文教 学 内容 的确 定必 须从
在透彻的文本研习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品质——评刘宏业执教的《我的第一本书》

父亲通过 言传身教 ,对儿子裁 书的做 法从 默许到 支持 。
如此 父亲 . 作 者怎能忘怀? !
四、 深 入 研 读
( 投影) 请 同 学们 再 读 课 文 , 体会 作 者为什 么“ 很 难
笑起 来 ”
小结 : 作者怀着敬重 、 珍 爱的情感追忆第一本 书, 同
时感 情 也 是 复 杂 的 、 百感交集 的 , 因为 那 本 书深 藏 着 那 个 时代 苦 难 的 生活 , 以及 那 种 荒寒 背 景 下 特 别 可 贵 的 人
时代 的苦难带给穷人 的悲剧 . 即使 乔元贞 的父 亲也是一
名教师 。 ( 2 ) 乔家 极贫穷 . 乔 海 隔 两 三 年 从 静 乐 县 回 家 住 一 阵子 , 他 在 静 乐 县 的 山沟 里 当塾 师 。 脸 又黑 又皱 , 脊 背 弓 得像 个 “ 驮灯狮子” ( 陶瓷灯具 ) 。 对乔元贞父亲的外貌描写 . 验证 了“ 乔家极贫穷 ” 这
间温 情 … … 五、 探 求 主 旨
( 学生默读思考 , 然 后 同桌 讨 论 , 师 巡 视 参 与讨 论 。 ) 明确 : ( 1 ) “ 我” 的入 学 第 一 本 书 竟 然 被 迫 一 分 为 二 , 虽然友 情可敬 , 但“ 他 们家买不 起书 ” 说 明生 活 的艰 辛 、
篮子 在附近几个 村子里叫卖纸烟 、 花生 、 火柴等小东西 。
一
这 节课 我 们 共 同 学 习 了一篇 课 文 。 我 们 从 表 明作 者 写作 意 图 的 一 句话 入 手 .一 步 步 深 入 到 作 者 的 内心 , 领
对友 情 深 厚 的 童 年 好 友 . 一 对 智 力 相 当 的 学 习伙
在 透彻 的文本研 习 中追求课 堂教学 的品质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读音。
羞愧.()嬉.()戏侮.()辱眼翳.()病庶.()祖母酷似.()掺.()和脊.()背调.()教哄.()堂大笑2.根据拼音或释义补全相应的词语。
(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zhōu zhōu________的。
(2)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suì________叫我做“méi________先生”。
(3)我听了羞愧得________(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耳朵发热的样子),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________(跟人相处)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填空。
(1)《我的母亲》是胡适的回忆性文章,选自《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PPT课件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 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 一本书.(本句表现了作者哪 些情感?)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 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了。(“枉”什么意 思?如何理解这句话?)
人不能忘本。
(“本”是指什么?作者 为什么这样说?)
写作探究
1、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 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13段写了什么? 在文中有何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鬃 驮 掺和 脊背 枉读 磨磨蹭蹭 欣慰
课文理解
1、作者为什么对“我的第 一本书”永志不忘?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 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它有何含义?
语言品味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 寒的大自然感受到一点生命的 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为什么 童年没“幽默”?“生命最初 的快乐和梦幻”指什么?)
体验反思
学习本文,你对作者最 大的感触是什么?受到 什么启示?
推荐阅读
阅读《随鸟走天涯》中 有关“大书小书”中文 章,体会作者情感及写 作方法!
❖1、作者追忆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 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 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 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 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以及在 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 趣和温情.
❖2、因为这第一本书,不仅仅是 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 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 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 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小结
❖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 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 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 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自提请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出 处及藤野先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查 字典。
3.谈谈自己读完此文后的感受(不限话题)。
三、内容探究
1.讨论人物形象
设问:①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 说出理由或举出例子)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
——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故事。 要求概括这些事情,懂得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要 素。
2.鲁迅当时的处境怎样? 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处作当时中国落后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 (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课本)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 “书”中人物形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分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 什么色彩?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计A】 课前准备: 广泛收集作者奥地利人茨威格的资料,收 集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要求学生 简单了解托翁三大名著《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妮娜》《复活》中任一部的大概内容 及其反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作者茨威格的创作特点。 介绍: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心路历程以 及相关背景。 二、阅读课文,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
• 牛汉
•
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
• 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
• 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 父亲:问书 考书 灯下补书 携子读书 • 我: 裁书 要书 真诚送书 带狗背书
•
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
• 中的一组画。
•
阅读文章第3、4、5、8节,联系相
• 关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让人感动。
•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作者为 • 什么“很难笑起来”。
•
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
• 作品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
• 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完美,没
• 有悲痛,没有灾难。我之所以写苦难,
• 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只是让人们清
• 醒地南中学 录制及编辑:信息技术组 陈娟 录制时间:(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