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辣椒资源的系统位置与进化关系-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探讨辣椒资源的系统位置与进化关系-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

探讨辣椒资源的系统位置与进化关系-园艺学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辣椒属(Capsicum)主要有5 个栽培种(邹学校,2009),即一年生辣椒(C. annuum)、中华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椒(C. baccatum)、灌木状椒(C. frutescens)和茸毛椒(C. pubescens),其中一年生辣椒是分化最多、栽培最广的 1 个种,而中华辣椒是亚马逊地区栽培最为广泛的1 个种。

另外,辣椒属还有许多近缘野生种,其中有部分已被利用,如茸毛椒。

国内外科技人员在辣椒种质资源分子鉴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Lefebvre 等(2001)采用AFLP 和RAPD 标记以及结合表型数据对辣椒自交系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学军等(2007)通过RAPD 和ISSR 对辣椒属的5 个栽培种13 份资源进行了研究,能将一年生辣椒与其他 4 个栽培种区分开来。

Sanatombi 等(2010)采用RAPD 的标记对印度曼尼普尔邦7 个当地品种开展了种质资源鉴别工作,结果表明7 个品种分别属于一年生辣椒、中华辣椒和灌木状椒。

李永平等(2011)利用RAPD 分子标记技术对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将供试的90份种质分为 5 大类群。

陈学军等(2012)采用SRAP 和SSR 标记对中国灌木辣椒开展了遗传多样性研究。

孟金贵等(2012)应用ISSR 标记开展了涮辣与辣椒属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上述研究为辣椒遗传育种及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核基因组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 区)序列对药用植物菲兰(Lee et al.,2006)、红山茶(田敏等,2008)、石斛(栗丹等,2012)、桑(陈仁芳等,2010)、扁桃(邱蓉等,2012)等进行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韩娅楠;行文妍;史艳艳;程志芳;常晓轲;董晓宇;姚秋菊【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6)1【摘要】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较大,性状遗传较丰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73.55%),心室数变异系数最小(9.18%)。

单株产量与果肉厚、果纵径、果横径极显著正相关。

8个品质性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98%和112.44%。

相关性分析表明,辣度与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

根据品质性状的隶属度将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聚为三大类群(Ⅰ、Ⅱ、Ⅲ),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32、0.47、0.64。

炭疽病抗性与农艺、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炭疽病抗性与水分含量、果纵径、心室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应用及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9页(P34-42)【作者】韩娅楠;行文妍;史艳艳;程志芳;常晓轲;董晓宇;姚秋菊【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03【相关文献】1.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技术研究Ⅱ.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2.橡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I.速生种质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3.基于表型性状和SRAP标记的观赏用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4.81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5.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ISSR技术对优质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的分析

利用ISSR技术对优质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的分析
采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有效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0个不同生态型优质红锥种源进行遗传多样研究
利用ISSR技术对优质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的分析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优质红锥品种进行基因组多态*分析.从20条引物中筛选的11条具有扩增多态*的引物共扩增出435条带,其中多态*条带32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74.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95条.ISSR标记揭示的10个优质红锥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37~0.8081,平均值为0.7287.聚类分析可将10个优质红锥品种分为四类.
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JIANGYi(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
投诉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辣椒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辣椒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一、概述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种质资源的鉴定是保证农作物品种质量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辣椒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种质资源的鉴定技术规程对于促进辣椒种植业的发展和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1. 确认辣椒种质资源的品种特征,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等,为辣椒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2. 评价辣椒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包括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为辣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

3. 为辣椒种子质量检测提供依据,确保辣椒品种的种子质量。

三、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技术要求1. 实验场地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陆地。

应避开农药污染、病虫害流行的地区进行实验。

2. 样品采集应根据辣椒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时期采集辣椒种质资源样品。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采集植株、果实、种子等样品。

3. 鉴定指标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指标应包括植株形态特征、果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特征、抗病性、抗逆性、口感、辣味等。

鉴定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辣椒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4. 鉴定方法的选择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应结合鉴定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鉴定、实验室鉴定、生物技术鉴定等方法进行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

5. 数据分析和鉴定报告对于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实验获得的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鉴定结论。

并编写鉴定报告,对辣椒种质资源的鉴定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四、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辣椒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对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价,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辣椒生产效益辣椒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选育出具有高抗病性、高抗逆性、优质口感、辣味浓郁的新品种,提高辣椒生产的效益。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Kenl u u e eerhIsi t, ini 0 1 2 re C cmb rR sac n t ue Ta j 3 0 9 ) t n
Ab ta tW i sr c : t a CM V- e it n ie( - h r ssa tl n F 3) a d a CM V- u c p i e l e H ZL 4 1) a ae t , n F2 e ei p ig n s s e t i ( bl n 0- s p r n s a g n t ma pn c p p lt n c n ann 1 0 F p o e is wa o sr ce .Th r s ls s o d h t c c m b r g n tc ik g p o u ai o tii g 9 2 r g ne s c n t u t d o e e ut h we t a 1 u u e e e i n a e m l a c n ann ik g r u s c n tu td u ig 1 0 S R , _ T- S , n S o t iig 7 l a e g o pswa o s r ce sn 7 S 6 FS S R a d 3 CAR r e s a d t e ma o e e n . a m k r , n h p c vrd
验室进行。
收 稿 日期 :OO O — 3 21— 8 O
C n tu to fGe ei n a e M a fCu u e y S R e h oo y o sr c in o n tcLi k g p o c mb r b S T c n lg
WANG J n h i CUIX n - u 。 Z u- u , ig h a , HA NG Gu u 2 DU h n -i, HANG X a i a, h S eg l Z 。 in

基于ISSR标记的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ISSR标记的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ISSR标记的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武志江黄凤珠黄黎芳陆贵锋梁桂东李祯英刘朝安邓海燕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01期摘要:为明确火龙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亲缘关系,以69份火龙果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火龙果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2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232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93.9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9189;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08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06,期望杂合度(He)为0.2750,Nei氏基因多样性(H)为0.2616,香农信息指数(I)为0.4190。

火龙果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0707~0.6741。

基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火龙果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为红皮白肉类型,包括25份种质;第Ⅱ类群有19份种质,全部为红肉或紫红肉类型,包括红皮、青皮、橘黄皮类型;第Ⅲ类群包含类型较杂,包括粉肉、双色类型和水晶系列品种;第Ⅳ大类为黄皮白肉类型;第Ⅴ类和第Ⅵ类群均仅有一个种质,单独自聚一类。

研究结果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分类、保存与利用、遗传进化等研究及杂交组合选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火龙果;ISSR;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种质资源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pitaya germplasm resources, 69 core collections of pitaya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ISSR molecular mark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iton of pitay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247 loci were detected by 13 ISSR primers, of which 232 loci were polymorphic.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PPB) was 93.93%, and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was 0.9189. The average 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 (Na),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Nei's gene diversity (H) and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I) was 1.9084, 1.4606, 0.2750, 0.2616 and 0.4190,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istance varied from 0.0707 to 0.6741. Six groups were distinguished by truncating the dendrogram. Grop I contained 25 accessions, which were white pulp genotypes. Group II contained 19 red (purple red) pulp accessions, including red, green, and orange peel genotypes. Group III contained miscellaneous genotypes, including pink pulp, two-color type and crystal series varieties. Both group V and group VI had only one accession and were self-cluster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lassificati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genetic evolution and hybrid combination selection of pitaya germplasm resources.Keywords: pitaya; ISS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relationship; genetic resource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1.007火龍果(pitaya, pitahaya)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保健型热带水果,属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仙人掌科(Cactaceae)量天尺属(Hylocereus)或蛇鞭柱属(Selenicereus)多年生攀缘植物,兼具热带沙漠和雨林植物特性,起源于热带中南美洲地区,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1]。

国外引进辣椒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分析

国外引进辣椒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分析
Key words:hot pepper(Capsicum spp.);foreign germplasms;epigenetic diversity
作物育种能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取决于关键性
重要作用[9],是现代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热点和主
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成为作物杂交育种
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DNA 甲基
morphism,MSAP),而 MSAP 是 基 于 AFLP 基 础 上 建
DNA 甲基化模式或程度上已被广泛使用。本研究
利用 MSAP 技术以国外引进的 30 份辣椒种质资源作
为研究对象进行辣椒基因组 CCGG 甲基化位点多态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urveying DNA epi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foreign hot pepper germplasms
XU Xiao-wan1,XIA Bi-bo2,WU Zhi-ming2,TIAN Yong-hong1
(1.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for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of Vegetables,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howed that fully methylation was major methylation type in 30 hot peppers. However,MSP(Methylation-sensitive polymorphisms)
clustering and MISP(Methylation-insensitive polymorphisms)clustering were all relatively discrete,and the related principal coordinate

黄精种质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精种质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精种质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黄精(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黄精的遗传资源,进行种质资源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黄精种质资源的概况,调查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的主要技术和研究结果。

一、黄精种质资源概况黄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30-60厘米,叶片互生,花小而雌雄异株。

黄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见于山坡地、林缘和草坡上。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黄精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二、黄精种质资源调查方法及原理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通过走访和实地勘查的方式,了解黄精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种群大小以及生长环境等。

同时,还可以对黄精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样品采集与保存通过野外调查确定目标种质资源后,需要进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工作。

采集时应选择不同地区的种群代表样本,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

采集的样本应进行正确的标注和记录,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保存,如冷冻干燥或冷藏等。

三、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黄精的种类多样性、遗传背景以及亲缘关系。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1. 染色体标记技术染色体标记技术是研究物种间和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的染色体形态和结构,可以推断出其遗传关系的近似程度。

典型的染色体标记技术包括核型分析、染色体带型分析等。

2. 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优选扩增多态性DNA (AFLP)和单倍型标记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黄精的基因型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内部的遗传多样性。

四、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和研究进展1. 种群遗传结构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对黄精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mp a r a t i v e l y h i g h p o l y mo r p h i s m i n C ps a i c u m c h i n e n s e J a c q u i n .a n d t h e r a t e o f p o l y mo r p h i c r e a c h e d 9 0 . 9 % .T he
1 海 南大 学农 学 院 .海 南 海 口 5 7 0 2 2 8
2 中 国热带农 业科 学院 热带作 物 品种 资 源研 究所 ,海 南儋 州 5 7 1 7 3 7
摘 要 采 用 I S S R分 子 标 记 技 术 对 2 2份 国 内外 黄灯 笼 辣 椒 种 质 的遗 传 多 样 性 进 行 了 分 析 .为 选 配 黄 灯 笼 辣 椒 杂 交 育 种 亲 本选 择 提 供 了 参 考 。根 据 加 拿 大 哥 伦 比亚 大学 公 布 的 1 0 0对 I S S R 引 物 ,从 中 筛 选 出 1 7条 多 态 性 好 、 条 带 稳 定 的 引 物 ,用 其 对 2 2份 黄 灯 笼 辣 椒 种 质 进行 扩 增 ,共 获 得 1 5 4条 谱 带 ,其 中 1 4 0条 为 多 态 性 条 带 ,多 态
中图 分 类 号 ¥ 6 4 1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I S S R An a l y s i s o n Ge n e t i c Di v e r s i t y o f Ca ps i c u m
c h i n e n s e J a c q u i n Ge r mp l a s m Re s o u r c e
数0 . 5 2处 分 为 2类 ,其 中 L 5 0 8为 种 间 杂 种 后 代 , 与 其 它 种 质 具 有 较 远 的 亲 缘 关 系 ,单 独 为 一 类 ;在 遗 传 相 似
系数 0 . 7 2处 可 以分 为 4类 .把 不 同 亲 缘 关 系 的 种 质 明 显 区 分 开 来 .表 明 I S S R 分 子 标 记 进 行 黄 灯 笼 辣 椒 遗 传 多 样 性 的 分 析 是 可 行 的 。 黄 灯 笼 辣 椒 品种 间 具 有 较 丰 富 的 遗 传 多 样 性 .并 为 黄 灯 笼 辣 椒 品种 的 选 育 和 种 质 资 源 的 保 护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关 键 词 黄 灯 笼 辣 椒 ;I S S R;遗 传 多 样 性 ;聚类 分 析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s t u d y ,t h e g e n e t i c d i v e r s i t y o f 2 2 c a p s i c u m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 o s c r e e n p a r e n t s f o r h y b r i d b r e e d i n g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1 0 0 p a i r s o f I S S R p ime r s f r r o m Un i v e r s i t y o f Br i t i s h C o l u mb i a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1 7 e f e c t i v e p i r me r p a i r s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t o a mp l i f y 2 2 C ps a i c u m c u l t i v a r s .T h e r e we r e 1 5 4 f r a g me n t s o b t a i n e d b y a mp l i i f c a t i o n o f I S S R, a n d 1 4 0 f r a g me n t s w e r e p o l y mo r p h i e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I S S R mo l e c u l a r a n a l y s i s h a d
热带 作 物 学 报 2 0 1 3 ,3 4 ( 2 ) :2 1 l 一 2 1 7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黄灯 笼辣椒 种质资源遗传 多样性 I S S R分析
刘 林 娅 , 一 ,党选 民 ,曹振 木 ,刘 维 侠
性 比率 为 9 0 . 9 % .表 明 I S S R 标 记 对 黄 灯 笼 辣 椒 具 有 较 高 的 多 态 性 :通 过 对 黄 灯 笼 辣 椒 I S S R遗 传 相 似 系 数 的统
计 与 分 析 .品种 间 的 遗传 相 似 系 数 在 0 . 4 6 1 ~ 0 . 8 7 0之 间 。平 均 为 0 . 7 7 8 。 聚 类 分 析 表 明 ,2 2份 材 料 在 遗 传 相 似 系
L I U L i n y a 一 , DANG Xu a n mi n g  ̄ ,C AO Z h e n mu ,L I U We i x i a 2
1 A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Ha i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0 2 2 8 2 T r o pi c a l Cr o ps Ge n e t c i Re s o u r c e s I n s t i t u t e ,C AT AS。Da n z h o u ,Ha i n a n 5 7i 7 3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