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

合集下载

建立工程坐标系的方案

建立工程坐标系的方案

建立工程坐标系的方案一、引言工程坐标系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保工程测量准确和可靠的基础。

建立工程坐标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测量和工程施工的精准定位和方位的控制。

在现代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坐标系统有地理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坐标系等。

建立工程坐标系的方案需要考虑到工程地质特征、地理环境以及测量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才能确保建立的工程坐标系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二、确定建立工程坐标系的目标1. 确定工程测量的需要:首先需要明确工程测量的具体需要,比如工程地质调查、施工测量、工程监测等。

不同的测量需要可能对工程坐标系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建立工程坐标系的目标。

2. 确定测量精度要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测量的精度要求,确定建立工程坐标系的精度标准。

比如,对于高精度测量,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工程坐标系,而对于一般工程测量,可能只需要建立一般精度的工程坐标系。

3. 考虑工程地质和地理环境:工程坐标系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工程地质特征和地理环境因素,比如地表形态、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工程坐标系的建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三、工程坐标系的建立方案1. 工程坐标系的选取根据工程测量的需要和测量精度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工程坐标系。

常见的工程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坐标系。

2. 坐标系原点的确定确定坐标系原点是建立工程坐标系的关键步骤。

原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工程实际需求、测量精度和方便性等因素。

原点的选取应尽量符合工程测量和施工的实际需求,并且易于控制和使用。

3. 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确定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是建立工程坐标系的重要环节。

坐标轴方向的确定应符合工程测量的需要,比如工程方向、施工方位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控制的便利性和测量的准确性等因素。

4. 坐标系统的缩放比例确定坐标系统的缩放比例是工程坐标系建立的重要步骤。

根据实际工程测量的需求和精度要求,确定合适的缩放比例。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一、引言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地籍测量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农村地籍测量中,高程面的测量和建立独立坐标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转换,在农村地籍测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精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在地籍测量中,建立高程面独立坐标系,是为了解决不同高程面之间的高程不一致问题。

由于地球表面存在地形变化,不同高程面之间的高程存在差异,为了使不同高程面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统一处理和比较,需要建立独立的高程坐标系统。

建立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大地水准线法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法。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一定的水准仪器对地表进行高程测量,然后根据测得的高程数据建立高程坐标系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但是成本较高,时间费力,并且只能测量有限的地区。

大地水准线法是通过通过测量各点的大地水准线高程差,根据大地水准线的原理,建立高程坐标系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缺点是精度较差。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法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手段,通过卫星信号对地表高程进行测量,然后建立高程坐标系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成本低,效率高。

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目前在农村地籍测量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法是建立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主要方法。

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不同高程坐标系统之间的变换关系,进行高程数据的转换。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数据拟合法是通过采集大量的高程数据,然后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进行高程数据的转换。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需要考虑数据拟合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某村庄地籍测量工作为例,该村庄地势起伏,地形变化较大,存在不同高程面之间的高程差异。

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需要建立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并进行高程数据的转换。

不动产测绘:地籍控制测量

不动产测绘:地籍控制测量
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先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然 后再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去,无论是归算还是投影过程总要产生 变形。
资料 -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假如某两点平均高程为Hm,平均水平距离为Sm,归算到
参考椭球面所产生的变形大小为:
右端前两项是当地面距参考椭 球面有一定的高度( 即 Hm≠0)时产生 的变形。Hm越大,变形也越大,所以 在高原地 区进行测量工作要特别重视 这种变形的影响。
和一、二级。 (1)地籍首级控制测量的方法
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 制网;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地籍控制测量
(2)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利用 已有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
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已有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 含GPS) 和一、二级城市
资料 -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地面上有两点A、B,已知它们的平面直角坐标分别为 A(XA,YA)、B(XB、YB),则AB间的距离
S= ( X B - XA)2+(YB -YA)2
S仅表示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若用测量工具 ( 如 钢尺、测距仪器等) 在地面直接测量这两点的水平距离S1,是不会与 S相等的,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由长度变形所引起的。
右端第3项是由地球曲率所引起 的。
资料 -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所产生的变形为:
线段离中央子午线愈远( 即Ym愈大),所产生的变形
愈大。
资料 -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为减少因长度变形而引起的误差,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①若因测区地面平均高程引起的变形大于2.5cm/km时, 则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归算面以减少变形;

农村宅基地确权调查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

农村宅基地确权调查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

坐标 系建 立 中的投 影基 准 问题 进行 了分析探 讨 。
关 键 词 : 宅 基 地 使 用 权 ; 坐标 系 统 ;投 影 ; 变 形 误 差 中图分 类号 : T D 1 7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3 5 8 X( 2 0 1 7 ) 0 l一 0 0 2 6— 0 3
第4 5卷 第 1期
2 O l 7年 2 月
矿 山 测 量
MI NE SURVEYI NG
Vo 1 . 45 No .1 Fe b . 2 01 7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1 s s n . 1 0 0l一3 5 8 X. 2 0 1 7 . 01 . 0 0 7
农 村 宅 基 地 确 权 调 查 中地 方 坐 标 系 的 建 立
王 玉 柱
( 河 南省航 空物探 遥感 中心 ,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3)
摘要: 宅基地 使 用权 和集 体建设 用地使 用权 确权 工作 中 , 由于测 区偏 离 中央子 午 线 以及 高程 的影 响 ,
投 影 变 形 误 差 超 出 了规 范 要 求 范 围 , 因 此 需 要 建 立 地 方 独 立 坐 标 系。 文 中就 如 何 确 定 地 籍 调 查 地 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l o c a l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 i n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r u r a l h o me s t e a d r i g h t

测绘技术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与转换方法

测绘技术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与转换方法

测绘技术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与转换方法概述:在测绘技术中,地方坐标系的建立与转换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地方坐标系是指以某一地方作为参考点,建立起来的局部坐标系,用于描述该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

本文将就地方坐标系的建立与转换方法进行探讨。

一、地方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地方坐标系的建立是利用地方控制点进行的,其主要步骤如下:1. 地方控制点的选择:在建立地方坐标系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些地方控制点。

地方控制点通常是一些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如建筑物的角点、窗户的中心等。

这些控制点要能够明确地表达该地方的位置和形态。

2. 地方控制点的测量:在选择好地方控制点后,需要进行实地测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电子测距仪等。

通过这些仪器,可以测量出地方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3. 坐标系的建立:在测量得到地方控制点的坐标后,需要利用这些坐标来建立地方坐标系。

一般可以采用平差法或者最小二乘法来计算地方坐标系的原点坐标和坐标轴方向。

4. 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地方坐标系的建立还需确定椭球参数。

椭球参数包括椭球的长轴和扁率等。

常用的椭球参数有国际、国内、地方标准等多种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5. 坐标系转换:地方坐标系建立后,常常需要与其他坐标系进行转换。

这涉及到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参数转化。

通常,可以采用四参数、七参数、十参数等转换方法。

二、地方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地方坐标系的转换是为了实现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数据互通,具体方法如下:1. 四参数转换法:四参数转换法是最简单的坐标系转换方法之一。

它通过平移和旋转来实现从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转换。

四参数分别为平移量和旋转角度。

2. 七参数转换法:七参数转换法在四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尺度因子的考虑。

这是因为不同的测量仪器在误差方面可能存在尺度变化。

七参数包括平移量、旋转角度和尺度因子。

3. 十参数转换法:十参数转换法是相对复杂的转换方法。

在平移、旋转和尺度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母线弧长的考虑。

这种方法适用于区域较大、形态不规则的地方。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籍测量工作也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准确地获取地块的信息,并为土地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就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进行深入探讨。

一、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的必要性在过去的农村地籍测量中,地块的高程信息往往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或者基准面来进行测量的。

但是由于地形的不规则性以及测量误差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高程信息并不一定准确。

而采用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的方式,可以使得高程信息独立于地形和基准面,从而提高了高程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对地块的各个角点进行测量,获取其三维坐标信息,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

2. GPS测量法:通过GPS测量系统对地块的高程信息进行测量,从而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大范围的地块进行高程信息获取。

3. 遥感测量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块表面的高程信息,然后通过地图投影等方法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

以上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高程信息获取和坐标系建立。

1. 提高测量精度: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可以减少地形和基准面对高程信息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高程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便于管理和利用: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后,地块的高程信息不再依赖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或者基准面,便于对高程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

3. 为土地利用提供依据:高程信息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可以为土地利用提供更加准确的高程信息。

在农村地籍测量中,有时需要将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进行转换,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转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垂直坐标系转换法:通过对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的高程信息进行垂直坐标系转换,将其转换为其他垂直坐标系下的高程信息。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

2020年10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农村地籍测量中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胡著翱1,邓军红1,彭飞2(1.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河南郑州450008;2.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8)引言根据《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在地籍测量中,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 时,坐标系统应根据以下具体情况依次选择:(1)有抵偿高程面的高斯投影统一3°带;抵偿高程面为调查区域平均高程面;(2)高斯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有抵偿高程面的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抵偿高程面为调查区域平均高程面。

在进行农村地籍测量时,对于面积和高程落差较大的地区,无法构建以县区为单位的统一坐标系。

为了满足规程要求,可以以村庄为单位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以村庄平均高程作为抵偿高程面,以村庄中心点坐标为中心,采用“坐标缩放法”进行坐标改正,既保证村庄位置不变,又可控制坐标系长度变形。

1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流程在进行农村地籍测量时,高等级控制点密度和精度满足每个村庄加密图根控制点测量的需要。

高等级控制点坐标一般为国家统一3°带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

在面积较大或高程落差较大的县区,为了满足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的要求,坐标系统可选择以村庄为单位建立抵偿高程面独立坐标系,在高等级控制点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独立坐标系建立和转换流程如下:(1)在高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测量,测出每个村庄的图根控制点坐标。

该坐标为国家统一3°带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平面坐标。

(2)根据各图根控制分布情况,找出接近村庄中心位置的图根点,作为村庄独立坐标系的中心点坐标,保持该中心点坐标不变。

(3)根据各图根控制点高程,计算出村庄的平均高程,作为抵偿高程面高程。

根据抵偿高程面归化计算公式(见公式1),计算出椭球面缩放系数(见公式2)。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2.04.11•【字号】鲁国土资发[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2]33号)各市国土资源局:《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已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地认真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函告省厅。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

1 总则1.1目的和任务1.1.1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1.2 建立全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2.2 技术规范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7、《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8、《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9、《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0、《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12、《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13、《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1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7、《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1.3工作范围和比例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U Yi —f a n
( Ma p I n s t i t u t e o f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o o 0 8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u n t y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a r e a ,d i s c u s s e d i n mo r e d e t a i l i n t h e d i s t o r t i o n f a c t o r t h a t s h o u l d b e c o n s i d - e r e d i n c o n t r o l s u r v e y,a s we l l a s w a y s t o s o l v e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d e t a i l e d a c c o u n t o f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h e r o l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c o o r - d i n a t e s y s t e m a n d me t h o d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a n d i n t r o d u c e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n a t u r a l i z a t i o n e l e v a t i o n d u e
0 引 言
鲁 山县位 于河 南 省 西 部 山 区 , 近 年来 为 满 足 的农 村 集体土 地使 用 权地 籍 测 量 的 需 要 , 河 南 省 国 土 资 源厅 于
2 0 1 3年 重建 了 D级 G P S控 制 网 。鲁 山县 D级 控 制 点 的
已知 :口=6 3 7 8 1 4 0 m, b=6 3 5 6 7 5 5 . 2 8 8 m, e =
第3 7卷 第 l 1期
2 0 1 4年 1 1月
测绘 与 空 间地 理信 息
G E OMAT I CS& S P A T I AL I NFO RMAT I ON T EC HNOL OGY
V0 1 . 3 7. No. 1 1 No v .,201 4
鲁 山县 农 村 地 籍 调 查控 制测 量 中 坐标 系统 的建 立方 法
t o p r o d u c e a n e w e l l i p s o i d s u r f a c e a f t e r s o me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p r o c e d u r e s e l l i p s o i d c o n s t a n t s .
The Me t h o d o f Es t a b l i s h i n g Co o r d i n a t e s S y s t e m i n Lu s h a n Co u n t y Ru r a l Ca da s t r a l S u r v e y C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Ke y w o r d s : i n d e p e n d e n t c o o r d i n a t e s y s t e m;G a u s s p r o j e c t i o n z o n e ;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v e r s i o n ;n a t u r a l i z a t i o n s u r f a c e e l e v a t i o n
0 . 0 0 6 6 9 4 3 8 4 9 9 9 5 9. B =3 3 。 4 3
因此 : 尺 m

平均 正常高 为 2 0 8 m, 高 程 异 常值 一 8 。县 行 政 辖 区 的 中
心纬 度 3 3 。 4 2 3 5 , 中心东 经 1 1 2 。 4 4 1 1 ” 。东 西长 度9 0 k m, 南 北宽度 4 8 k m, 全 县总 面积为 2 4 0 0 k m 。 由于 测 区位 于 1 1 1 。 和1 1 4 。 两个 3 。 带 之间 , 投影 长度变 形值 不 能满 足《 城
刘 一 凡
( 河南省地图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8 )
摘 要 : 以县行政辖 区为例 , 较详 细地论 述 了在控制 测量 中应考虑 的变形 因素 , 以及 解决 变形 的 办法 , 详细 地叙 述 了建立独立 坐标 系的作 用及 建立独 立坐标 系的方法, 并介绍 了因提 高归化 高程 面而产 生新 椭球后 的一些椭球 常数 的计算方 法和步骤。 关键词 : 独立 坐标 系; 高斯投影带 ; 坐标转换 ; 归化 高程 面 中图分类号 : P 2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8 6 7 ( 2 0 1 4 ) 1 1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