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籍测量ppt课件

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地籍调查
• 1. 方法: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导线测量
• 2. RTK(含CORS)图根点的测量
•
选点条件、脚架观测、固定解稳定10秒钟。
•
RTK检核方法:
•
A. 独立观测两次,平面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
•
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
•
B. 全站仪测量相邻RTK图根点的水平边长,其检测边
•
(2) 界址测量
•
(3) 地籍图测绘
•
(4) 面积测算
•
(5) 地籍变更测量;
•
(6) 土地规划、整治与开发测绘工作。
•(二)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调查
•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之间本质的差异:
•
是否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状况和利用状况。
• (1) 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职能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地籍调查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三、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
•
4. 起算点:图根以上级别的控制点。
•
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
•
5.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
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方法应相互配合使用。
•
6. 解析法的条件:环境、角度、关系距离。
•
三、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
• (一) 界址点测量方法
• 解析法和图解法。
• 1. 解析法。是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 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 方法。
• 2. 图解法。是指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 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 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 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的方法。
地籍测量学(全套215页PPT课件)

1.1及其特性
❖ 土地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
❖ 正确认识土地的特性对于学习和研究土地的经济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自然属性;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是指人们在利用土地出现的一些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方面的特性。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们劳动的成果。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土地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从而 影响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变化,但是人们绝不可能通过劳动创造土地。所谓“移山填海”、“围海 造田”只不过是土地形态的改变,绝非创造土地。
(3)土地有固定的位置,不能与陆地分离,不能移动;
(4)土地包括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力量两种形态;
1.1
土
地
1.1 土地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场 所,是自然资源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基础,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 产生土地关系的客体。
1.1
土
地
1.1.1土地的概念
❖ 2、概念:
❖ (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是地球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 涂。
❖ 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不是土地本身。
❖ 土地与土壤的区别:
❖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地球表面 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
1.1
土
地
1.1.2 土地的作用及其特性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 ❖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土地的作用是不同的。①农业生产中:土地是劳动对
补充 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1.1 土地
第6章地籍控制测量

空间直角坐标 (X,Y,Z)
四 坐标转换
3 大地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大地坐标(L,B,H)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H)
4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
B Bf
tf
2M f N f cosBf
y2 tf
24M
f
N
3 f
(5
3t
2 f
2 f
9
2 f
t
2 f
)y4
...
•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 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
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
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的基本 要求。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方法:
–三角网(锁) –测边网 –导线网 –GPS网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精度:
–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l
Nf
1 cosB
f
y
6N
3 f
1 cos
B
f
(1
2t
2 f
2 f
)
y
3
120N
1
5 f
c
os
B
f
(5
28t
2 f
...)y5
思考题
80国家坐标系统是如何定义的? 大地坐标 空间直角坐标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WGS-84经纬度 WGS-84空间直角 七参数转换 北京54空间直角 北京54经纬度 坐标投影 北京54平面坐标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根据国家大地点坐标反 算出的距离,往往与相应实地丈量的水平距离 不一致,这就是坐标系的长度投影变形问题。
6-地籍控制测量

6.2 地籍控制测量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取决于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取决于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 界址点的精度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 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 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M mm 地形图根控制点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 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 精度无关。 精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 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 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 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3、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图根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 水准网) 水准网)、卫星定位测量 ∇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 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课件

地类要素测量,地类是指土地分类。地类要素测量
采用调查和测绘相结合的方法。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21
5 面积量算
地籍面积 测算方法 面积精度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22
5.1 地籍面积
地籍面积量算:在野外测量和调绘基础上在地籍图 上量取,或根据界址点或地物点的坐标(规则几何 图形的几何要素)计算求得。
地藉测绘方法与地形测量方法基本一致。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4
2 地籍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网 地籍加密控制 地籍图根控制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5
2.1 首级控制网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目的是提供一 个准确的控制框架和定位基准,并控制误差积累。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要和国家控制网联测,点的密度、 标志设置、精度等级应和国家控制网保持一致。
3.3 宗地图及其施测
宗地图内容包括:图幅号、地籍号、坐落;单位名称 、宗地号、土地分类号、占地面积;界址点和点号、 界址线、界址边长;宗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邻宗地 宗地号及界址线;相邻道路、河流等地物及其名称; 指北方向、比例尺、绘图和审核员、制作日期。
宗地图是在分幅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12
地藉图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13
3.3 宗地图及其施测
宗地是地藉的最小单元,是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 和利用类别的土地。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藉图,宗地图上的 内容与地藉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
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具有法律效率的图件。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14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部分
24
5.3 面积精度
图上面积 m m 2 < 20
第五讲 地籍控制测量

课程导入
地籍调查:依照国家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基本情 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 记、核发土地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界址调查 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
地 籍 测 量 学
权属调查
地籍 调查
(2)坐标表示方式 无论3°或6°带,每一投影带形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 为了使横坐标y不出现负值,即在每带的横坐标上加500 km,相当于“每带的纵坐标轴要西移500 km”。 为了指明该点属于何带,还规定在横坐标y值之前,要 写上带号。 未加500km和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自然值,加上500km和 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通用值。
坐标系中差值很小
§5.2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地籍测量中,地籍图件需要用平面表示,界址点 坐标也是平面坐标,因此,存在将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 面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高斯投影。 1、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
高斯投影:又称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是德国测量学家高斯
于1825~1830年首先提出的,1912年,德国测量学家克吕格 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 40000
50
1 32000
100
1 8100
测
150
1 3600
绘 工
160
1 3170
程 学 院
∆S2/S
1 1 810000 200000
量 学
地
籍
测
§5.3
∆S太大引起的不便
坐标系统的选择
实测平距要归算到高斯平面上才可以进行计算 用高斯坐标反算的距离要化算成实地距离才可用于放样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S/S<1/40000 里 即 <2.5cm/公
地籍调查:依照国家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基本情 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 记、核发土地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界址调查 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
地 籍 测 量 学
权属调查
地籍 调查
(2)坐标表示方式 无论3°或6°带,每一投影带形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 为了使横坐标y不出现负值,即在每带的横坐标上加500 km,相当于“每带的纵坐标轴要西移500 km”。 为了指明该点属于何带,还规定在横坐标y值之前,要 写上带号。 未加500km和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自然值,加上500km和 带号的横坐标值称为通用值。
坐标系中差值很小
§5.2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地籍测量中,地籍图件需要用平面表示,界址点 坐标也是平面坐标,因此,存在将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 面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高斯投影。 1、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
高斯投影:又称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是德国测量学家高斯
于1825~1830年首先提出的,1912年,德国测量学家克吕格 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1 40000
50
1 32000
100
1 8100
测
150
1 3600
绘 工
160
1 3170
程 学 院
∆S2/S
1 1 810000 200000
量 学
地
籍
测
§5.3
∆S太大引起的不便
坐标系统的选择
实测平距要归算到高斯平面上才可以进行计算 用高斯坐标反算的距离要化算成实地距离才可用于放样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S/S<1/40000 里 即 <2.5cm/公
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ppt课件

地籍控制丈量的目的是建立地籍控制网 ,为地籍丈量提供定位基准。
地籍控制丈量的布设在精度上满足测定 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在密度和埋设上满 足碎部丈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6.2 地籍控制丈量
地籍控制丈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 地籍图的精度为根据而制定的。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详细的数值来 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普通情 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 的比例尺精度,假设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 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那么也能满足测 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城市坐标系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三、 坐标换带转换
坐标换带转换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 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以及3°〔6°〕带 与恣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即换带计算〕是利用高斯投影的 正、反算公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展。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GPS技术设计
三角网
环形网 星形网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导线丈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其计算分为两步: 第一步经过试算方
法确定起始边坐标 方位角; 第二步按照附合导 线的方法计算各导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地籍丈量第与六地章形地丈籍量控作制业测过量程对比
成 果 整 理 与 归 档
地 籍 成 果 运 用
总结第:六地籍章控地制籍丈量控的制根测本量方法
一〕根本控制
• 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根本控制网 • 利用已有城镇根本控制网的方法 • 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
地籍控制丈量的布设在精度上满足测定 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在密度和埋设上满 足碎部丈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6.2 地籍控制丈量
地籍控制丈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 地籍图的精度为根据而制定的。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详细的数值来 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普通情 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 的比例尺精度,假设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 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那么也能满足测 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城市坐标系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三、 坐标换带转换
坐标换带转换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 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以及3°〔6°〕带 与恣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即换带计算〕是利用高斯投影的 正、反算公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展。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GPS技术设计
三角网
环形网 星形网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导线丈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其计算分为两步: 第一步经过试算方
法确定起始边坐标 方位角; 第二步按照附合导 线的方法计算各导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地籍丈量第与六地章形地丈籍量控作制业测过量程对比
成 果 整 理 与 归 档
地 籍 成 果 运 用
总结第:六地籍章控地制籍丈量控的制根测本量方法
一〕根本控制
• 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根本控制网 • 利用已有城镇根本控制网的方法 • 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
第6章 地籍控制测量

7
四、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城市规划区域经与规划部门联系后划定。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以 及GPS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无需通视等 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GPS网形式布设,采用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 标。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布设成导线网、测边网、边角网、三角网等,采用全站 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 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不超过5cm。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时,必须先作技术设计,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批准后方可实施。
2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 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 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 和一、二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 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 级控制”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 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 (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 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 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
四、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城市规划区域经与规划部门联系后划定。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以 及GPS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无需通视等 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GPS网形式布设,采用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 标。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布设成导线网、测边网、边角网、三角网等,采用全站 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 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不超过5cm。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时,必须先作技术设计,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批准后方可实施。
2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 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 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 和一、二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 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 级控制”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 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 (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 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 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与城市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
有时城市控制网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不一致,即城市采用地方独 立坐标系,这时经综合分析原因后,在不宜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时,地 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应与城市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
• (3) 如果当地已有某个测量坐标系,则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原则上 应与其一致
•
综上所述,地籍平面控制网坐标系应
椭球扁率
WGS-84
WGS-84
1984
6378137
298.257223563
XA-80
1980大地 坐标系
1979
6378140
298.257
BJ-54 克拉索夫斯基 1940
6378245
298.3
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
➢定义 ➢ 坐标原点 ➢ Z轴 ➢ X轴
格林尼治 天文台
Z
P
N
Z
➢ Y轴
Y
OY
载波相位
10mm+5*10-6D
2
15
20
1/1万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卫星高 度角
15
有效观 测卫星
数
4
15
4
15
4
15
4
15
4
平均重 观测时段长 复设站 度
数 /min
2
90
2
60
1.6
45
1.6
45
1.6
45
数据采 样间隔
/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 因子PDOP
X
➢P点坐标
(X,Y,Z)
X
S
右手直角坐标系OXYZ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椭球面是测量计 算的基准面
上面计算复杂繁琐
椭球面上点、线 用经度、纬度、 大地线、大地方 位角表示
投影转换到平面 地图投影学
我国采用高 斯正形投影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央子午线
N
K1
K2
O
S
L1
L2
分界子午线
高斯投影基本原理
四 三种坐标之间的关系(了解)
空间直角坐标 (X,Y,Z)
大地坐标(L,B,H)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H)
空间直角坐标 (X,Y,Z)
大地坐标(L,B,H)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H)
四 坐标转换
➢1 大地坐标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
X (N H ) cosB cosL
Y (N H ) cosB sin L
(4) 为了保证宗地勘丈的需要,基本控制和图根 控制必须有足够的密度,才能满足细部测量的
(5) 规程规定界址点的中误差为±5 cm,因此, 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是不可忽视的,当城市位 于3° 带的边缘时,可按城市测量规范采取适 当的措施。
导线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
等级 平 均 符 合 每 边 测 测 角 导 线 全 测回数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 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高程一般不要求)
•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 测量,前者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后者是直接为测 图服务的扩展控制,两者构成了测区控制网两个 不同的层次,既能保证精度分布均匀,又能满足 测区设站的实际需要。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根据国家大地点坐标反 算出的距离,往往与相应实地丈量的水平距离 不一致,这就是坐标系的长度投影变形问题。
不论选择何种地籍坐标系统,都应该使投 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cm/km (即相对变形小 于1/40 000),以有利于正确测定界址点和计 算面积。
(1) 因地籍图的比例尺较大(1∶500~1∶2000), 故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以保证界址点和图
(2) 地籍元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如相邻 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的误差不 超过图上0.3 mm。因此,只有保证平面控制点的 点位精度才能满足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3) 城镇地籍测量由于城区街巷纵横交错,房屋 密集,视野不开阔,故多用导线测量建立平面
三个已知点 计算七参数
一个已知点 计算三参数
投影参数设置
两个已知点 计算四参数
坐标转换
• 平面坐标转换 – 相似变换(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 仿射变换(Affine transformation)
• 三维坐标转换 – 七参数法
坐标转换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 假设某两点平均高程为 ,平均水平距离为 (两点在平均
–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
2007) –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 《规程》和《规范》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 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和任意坐标系”。
地籍控制测量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主题:测量坐标系
姓名:赵宝锋 单位:淮海工学院
教学内容
一 大地坐标系 二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 四 三种坐标之间的关系(了解)
一 大地坐标系
➢ 大地经度(L)
过地面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 午面之间的夹角(东经、西 经0-180°)
➢ 大地纬度(B)
过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面之 间的夹角(北纬、南纬090°)
四 坐标转换
➢3 大地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大地坐标(L,B,H)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H)
➢4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
B Bf
tf
2M f N f cosBf
y2 tf
24M
f
N
3 f
(5
3t
2 f
2 f
9
2 f
t
2 f
)y4
...
l
Nf
1 cosB
f
y 1
6N
3 f
cosB
➢ 大地高(H)
地面点沿法线至参考椭球 面的距离
➢P点坐标(L,B,H)
格林尼治 天文台
N
G
P
H
M
B
L
纬
度
S
经度参考面
参 考 面
我国的坐标系统
参心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 (BJ-54)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XA-80)
地方独立坐标系
不同坐标系的参考椭球
坐标 系统
椭球 名称
建立 年代
长半轴
•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 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 分级布网、严密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方法:
– 三角网(锁) – 测边网 – 导线网 – GPS网
•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精度:
– 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尽量沿用该地区已有的国家统一坐标系或城市
控制网独立坐标系,而国家统一坐标系要顾及
全国这样大面积的统一性。
• 在将地面上的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形 投影平面上时,会使距离产生变形;同时 为了使不同高度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进 行计算,还要将观测值归化到参考椭球体 上(或平均海平面上),这又会使距离产生 变形。
二级 0.2 2.4
±12
±8.0 1/10000 - 1 3 ±16SQR(N)
三级 0.1 1.5
±12
±12.0 1/6000 - 1 2 ±24SQR(N)
GPS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 /Km
GPS接收机 性能
观测量
标称精度
同步观测 接收机数
量
固定误 差/mm
比例误 差系数
最弱边相 对中误差
Y=-276543.211m P点国家统一坐标x=3275611.188
y=19 223456.789m
自然坐标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与区别
y
Ⅱ
Ⅰ
P(x,y)
o
x
Ⅲ
Ⅳ
X
Ⅳ
Ⅰ
P(X,Y)
o
Y
Ⅲ
Ⅱ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质一致: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公式在测量平面坐标系中通用。
5
6
7
从0°子午线起,每 隔经差6 °自西向 东分带,依次编号 1,2,3…,60
自东京1.5°起, 每隔经差3 °自西 向东分带,依次编 号1,2,3,…,120
6°带划分示意图
我国领土跨11个6° 带,即第13-23带
我国领土跨22个3°带,即 第24-45带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3°带与6°带的关系及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
10~60
6
10~60
6
10~60
6
10~60
6
10~60
6
地籍平面控制网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的精 度要求; 在密度上要满足整个地籍调查区细部测量的要求; 在控制点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基本(首级)平面控制网 和图根平面控制网。
精度要求
(1) 首级平面控制网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 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不得超过±5cm,四等以 下网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起算点) 的点位中误差m不超过±5 cm.
方位角闭合
边长 导 线 距中误 中 误 长相对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