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地貌学绪论

第一章 地貌学绪论

• 学科系统形成阶段
– Davis (1850-1934) – 地貌循环理论 – A. & W. Penck (1900-1950) —地形分析
• 定量化、系统化阶段 (现代)
– Leopold (河流地貌), Nye/Glen (冰川地貌), Bagnold (干旱区地 貌),
3.我国地貌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 1.地貌学的定义 • 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 3.地貌学的学科分类 • 4. 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1、地貌学定义
• 地貌—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成 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代大陆和大洋。
–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
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
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 括大陆架、大陆坡。
戴维斯认为主河泛滥平原上发育了自由曲流,标帜河谷达到了壮年期 。从区 域地貌上说,壮年期地面的主要指标是抬升之前的原始高地面被全部蚀区。进 入老年期以后,地貌发展仍然是降低地面的相对起伏程度,但其进展速度极为 缓慢。 当戴维斯就河谷展宽与谷坡剖面演变过程的问题和彭克进行争论时,他作了 另外一幅图来表达他的概念。从河谷横剖面发育来看,谷底与谷坡都在缓缓降 低,但谷坡降低的速度要比谷底为快。谷坡不仅高度降低,而且谷坡坡度愈来 愈小。 a.幼年期阶段 b.壮年期阶段 c.老年期阶段

《地貌学》第一章绪论

《地貌学》第一章绪论
地貌学
主讲教师 徐刚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第一章 绪论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第一章 导学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一、内容提要
你知道地貌基本形态有哪些类型吗?你了解地 貌基本形态类型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吗?你知道地貌 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吗?你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 和现状吗?你了解地貌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吗?
本章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学习。将介绍地形、 地貌、地貌学、地貌形态类型、内外营力、地貌形 成和演变等基本概念;着重阐述地貌形成和演变理 论;介绍地貌学发展历程和地貌学现状,各个时期 主要的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思想和著作;认识地貌 学的实践意义,了解地貌学在农业、工业、交通、 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生活中的重 要作用。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4)山地(Mountain)
山地是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 般大于500m、起伏高度大于200m。
一般采用双指标划分山地类型:
海拔
起伏高度
低山 500—1000m
小起伏
<500m
中山 1000—3500m
中起伏
500—1000m
高山 3500—5000m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凹形坡和凸形坡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凸形坡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复合型坡面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2、地貌基本形态类型 各种地貌要素不同的结合就形成多种多样 的地貌体。
海拔
海拔(绝对高程或标高)是指地面点至大地 水准面的垂直距离。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 为大地水准面,即我国海拔的起算面。
四、重点难点
1、地貌基本形态及其分类; 2、内外营力、岩性、构造和时间等因 素对地貌形成、发育和演变的影响; 3、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PPT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二、基本地貌类型
1.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2 .外力地貌
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 冻土地貌
形成基本地貌形态 对基本地貌形态进行改变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的复杂化 海拔高度 、坡向(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岩性不同, 抗风化和外界剥蚀能力不同,形成不同 的地貌.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 ②泥灰岩、页岩; ③碳酸岩; ④玄武岩
①石英岩、石英砂岩-----山岭、峭壁; ②泥灰岩、页岩--------低丘、缓岗; ③柱状节理的玄武岩-----陡崖,石柱;
垂直节理的花岗岩——陡峻山峰 ④片岩---鳞片状地貌 ⑤碳酸盐---喀斯特地貌
1000 ~ 3500 m:中山
500 ~ 1000 m:低山
< 500 m:丘陵(相对高度<300 m)
2.高原与平原
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
>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
如成都平原)。
3.盆地
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
一、地貌成因
生物风化、生物沉积
一、地貌成因
1.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2.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的方向。
二、基本地貌类型
1.山地
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 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
我国划分标准:
海拔
> 5000 m:极高山
3500 ~ 5000 m:高山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地形雨、焚风 山地成为“湿岛”、盆地与深切河谷成为“干岛” 山脉成为降水量的分界线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貌观测与调查的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资源调查:地貌观测与调查是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可以确 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灾害防治:地貌观测与调查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 可以预测和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地貌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幼年期:地表起 伏平缓,流水侵 蚀作用微弱
壮年期:河流侵 蚀作用加强,出 现峡谷、瀑布等 景观
老年期:侵蚀作 用减弱,地表趋 于平坦,河流改 道或消失
终年期:地表完 全平坦,河流消 失,形成平原或 高原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对地貌发育有重要 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 地貌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地貌概述 03 主要地貌类型 04 地貌的发育过程 05 地貌的观测与调查
06 地貌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地貌概述
第二章
展望地貌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对地貌演化的理解: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地貌演化的规律和机 制,为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如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 态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创新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提高 地貌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山地的形成原 因和分类
山地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主要由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形成的地貌称重力地貌。一般分为:
10.02.2020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2 滑坡与滑坡地貌 §3 蠕动与蠕动地貌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称崩塌(崩落)。
一、崩塌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 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 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 地带,形成倒石堆 。平面 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垂直剖面上,堆积物的粒 度下粗上细;坡度一般 30°左右 。
10.02.2020
三、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
➢斜坡形态的改变
河流凹岸侧蚀,人工开挖坡脚,坡顶堆积弃土或建造工程 建筑物等。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变化
“大雨大滑,小雨小滑”。
➢震动
人工爆破,地震等。
10.02.2020
滑坡防护的锚索动(图)
滑坡防护的锚索桩(图)
10.02.2020
§3 蠕动地貌
一、蠕动地貌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都是几种营力共同作用而成,但 其中有一种营力起主导作用。
10.02.2020
➢岩石因素
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到岩石的 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貌形态。如坚硬结晶 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岩等抗蚀 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 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溶性的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 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时间因素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 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 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 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 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
(现代地貌学)
北京昌平地区地景观貌
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第二节 地貌类型与结构
第三节 地貌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地貌学的发展(自学)
第五节 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自学)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1 地貌形体
地貌形体是指地球表面形形式式的高低起伏的各个局部的(长、宽、高、地面坡度等形态要
素组合构成的)空间实体状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表起伏单元。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龟山-蛇山-珞珈山
长江-金沙江-神农溪; 鄱阳湖-东湖-西湖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金水桥
太平洋-南海-北部湾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1 地貌形体
构成地貌形体的最基本的形态指标:
1.高度,即绝对(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高度是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 地貌形体分类及其等级划分的基本数量
指标
2.投影平面形状与投影平面面积;
3.地表面的倾斜方位与倾斜程度(坡向与坡度)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2 地貌形体空间单元
1、星体地貌形体
星体地貌形体单元只有大陆、海洋2个单元
2、巨地貌形体
有数万至数十万平方千米的面积。
例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3、大地貌形体
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或数万平方千米,
例如,塔里木盆地、秦岭山脉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2 地貌形体空间单元
4、中地貌形体
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
5、小地貌形体
数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
例如小河谷、单独山岭、新月型沙丘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2 地貌形体空间单元
6.微地貌形体
数平方厘米至数平方千米,使中小地貌形体表面复杂化的地貌实体最小单元,视为简单地
貌体,
例如洼地、浅沟、岗堤等。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2 地貌形体空间单元
按照复杂程度
单独(或单一)形体,
复合形体(小的附加在大的上面)
组合

按照相近邻地貌形体的相对高低关系
正向地貌形体(山体)
负向地貌形体,封闭的(例如洼地)或
开放的(例如谷地)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3 地貌形体要素
1.地貌面
地形面(或称坡面)是一复杂的曲面。
平面(0°-5°),
斜面(5°-55°),
垂直面(>55°);
曲面
有平缓面(起伏微小)、凸形面、凹形面的区分。
组成要素:高度、倾斜(坡度)度、坡长、倾斜方向(坡向)、延伸方向,投影(平面)形状,
面积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3 地貌形体要素
2.地貌线
地貌线是相邻地貌面的交线,坡度变换线(称为坡折线)和棱线(坡向变换线)
空间特征:垂直、倾斜、水平,顺直线、曲线、折线
要素:长度,方向,曲率、弯曲个数、弯曲形态
3.地貌点
地貌面的交点或者地貌线的交点,
例如山顶点、洼地的最低点等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4 地貌形体表述
对地貌形体要素:面,线,点的表述
1、文字表述
①平面形态 (像形、数字)
②横剖面形态(或称垂直剖面)
③纵剖面(线)形态
④坡面形态
⑤顶面形态
⑥底面形态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4 地貌形体表述
2、数字参数表述 :
用量测数据精确表述特征形态
①高度指标:绝对;相对
②坡度指标:面片;平均
③切割密度 :σ= L / A
④切割深度 : D = E高-E低
⑤面积,体积,宽,长,;宽/长,高度/面积,…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5 地貌形体的地形图表示
1.地形图上地貌表示
高程,等高线的排列、疏密、弯曲形式、弯曲方向、延伸方向、等高线之间的套合程度,一
组具有高程的线才具有地貌意义
(1)表示山岭(正向地貌)的等高线向地势低处弯曲,表示谷地(负向地貌)的等高线向
地势高处弯曲。
(2)在比例尺度相同的一副地形图,等高线相对比较密集,坡面较陡;反之亦然。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5 地貌形体的地形图表示
1.地形图上地貌
(3)一组等高线延伸比较平直且相互间距离相等的等高线,表示地貌面(坡面)平坦、等
倾斜、形态简单。
(4)等高线延伸平直,表示地貌体直线状伸展,
A 等斜形 坡面
等高线密度均匀
B 凹形坡面
等高线上密下疏
D 台阶状坡面
等高线密疏相间
C 凸形坡面
等高线下密上疏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5 地貌形体的地形图表示
1.地形图上地貌表示
(5)等高线弯曲尖锐,表示山顶或者谷底尖锐;等高线弯曲(逐渐转折)圆滑,表示山顶
或者谷底为圆弧状;等高线弯曲(转折)平滑,表示山顶或者谷底宽平。
示坡线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5 地貌形体的地形图表示
1.地形图上地貌表示
正向,负向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一节 地貌体
1.1.5 地貌形体的地形图表示
1.地形图上地貌表示
(6)等高线的地貌高程关系: 并列; 包容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二节 地貌类型与结构
1.2.1 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发展的动力或者组成物质相似并在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地貌形体的组合称为
地貌类型。
1.物质组成类型:
岩石地貌形体(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地貌形体(黄土,泥沙)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二节 地貌类型与结构
1.2.1 地貌类型
2.生成过程与生成动力:
内动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又称构造地貌)
褶皱,断层,火山,地震
以外动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流水,风力,冰川,寒冻,波浪
动物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二节 地貌类型与结构
1.2.1 地貌类型
3.形态和高度
陆地划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盆地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
海底: 海盆,洋中山岭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二节 地貌类型与结构
1.2.2 地貌结构
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时、空组合关系.
包括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多代形、多轮回性)、
各种成因发育形成的(多元性、多成因性)、
各种岩石表现出的(多质性、多态性)地貌类型的组合。
不同时代、不同组成物质、不同成因地貌形体与类型的不同组合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三节 地貌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地貌学的任务是:
1.研究地球和地表的形体特征,
2.探索这些形体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机制、空间组织体系与规律,以便在人类活动中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
第一章 现代地貌基本问题(导论)
第三节 地貌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形体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