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34张PPT)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 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 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
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 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 箭导弹研究。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布给他“国际 服务优等勋章”1946年回国省亲。1947-1955年任麻省理 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1年4月26日在麦 卡斯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 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但并未立即执行, 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 1956年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极为重 要的实施方案。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
的人民政权;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 量。
一、 “两弹一星”
2、目的:
①直接目的: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 ②根本目的: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18张PPT)

新中国科技成就
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时期
时间
成就
1964 抵制第“一左颗”原倾子弹爆炸成功 错误的中结近果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3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1983
“银河一号”
2003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凯文·卡特 《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整体站位,把握规律
问题探究1: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 样的作用? 政治(军事)—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 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
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 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
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
威科胁手”术,式准核备打美用击中”苏程。争导弹霸对中,国世的军界事政局治目势标紧实施张“外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
的巩欺固负国,就防不,能维没护有国这家个安东西全。,为”社会主义-建--毛泽东 设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 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
“导弹之父”——钱学森 五
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007感动中国的评语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
B 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吃饭靠“两平”的什么?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 (共36张PPT)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工作。 1983年“银河-Ι号”研制成功(每秒上亿次)。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 问世,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2009 年,我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 2013年5月,我国研制成功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 机在长沙问世,测试运算速度可达 世界上首台5亿亿次超级计算 “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独 机——“天河二号”。 每秒 2570万亿次。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天
1、“两弹一星” 问题探究一: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导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稼先 “两弹元勋” •
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 为了祖国的强盛, 邓稼先毅然 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甘当无名 英雄,默默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 而病逝,时年61岁。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 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 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 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许多人一辈子 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生活,然而他却时刻牵挂着 祖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24张PPT)

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 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何为“两弹一星” “两弹”:原子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家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 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 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 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 去!” ——美国海军部次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第19课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何为“两弹一星” “两弹”:原子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课件

科技﹒富强﹒梦想
————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本课探究:
自主探究: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合作探究:
(一)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
(二)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有何作用?
自主探究:
建国以来 的重大 科技成就
两弹 一星ຫໍສະໝຸດ 载人 航天6000万 7500万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 三
1993《饥饿的苏丹》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指出,全球有8.52亿 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 额经济损失。
• 材料一: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 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 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杂交 水稻
计算机 技术
生物 技术
合作探究一: (1) 新中国在一穷 二白的情况下为什么要 研制原子弹?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 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初,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中国面临核威胁 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 1953年美国曾想利 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 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 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 ②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 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 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 所有在华专家….. 材料 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 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论十大关系》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
————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本课探究:
自主探究: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合作探究:
(一)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
(二)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有何作用?
自主探究:
建国以来 的重大 科技成就
两弹 一星ຫໍສະໝຸດ 载人 航天6000万 7500万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 三
1993《饥饿的苏丹》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指出,全球有8.52亿 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 额经济损失。
• 材料一: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 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 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杂交 水稻
计算机 技术
生物 技术
合作探究一: (1) 新中国在一穷 二白的情况下为什么要 研制原子弹?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 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和1985年初,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中国面临核威胁 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 1953年美国曾想利 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 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 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 ②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 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 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 所有在华专家….. 材料 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 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论十大关系》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40张PPT)

新的人,热爱生活的人。
2004年,袁隆平当选为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 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袁隆平的 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 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 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 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合作探究(四)
从这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身 上可以看出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四)
从这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身 上可以看出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舍小家,为大家
以国家利益为重,轻视个人名利……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差距,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 转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科技在某些领 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座 的每一位青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之奋斗,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你我梦想实 现之日,即是中华屹立之时!
对于核武器的研制,
核武器的发展有 利有弊,关键看这个 国家怎么应用。
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
原子弹轰炸后的 原 子 弹广爆岛炸 后 的
街道
假如你是一名中方外交部发言人。 当某位西方记者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提 出这样的观点:“两弹一星”对中国周边国 家及亚洲地区构成威胁,对此你如何回答? 既驳斥这位刁蛮的记者,又表明中国拥有 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 (从研制必要性、使用和平性、技术不扩散性、 战略目标的转移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材料四:1949年中、美、苏煤产量对比图
2004年,袁隆平当选为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 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袁隆平的 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 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 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 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合作探究(四)
从这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身 上可以看出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合作探究(四)
从这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身 上可以看出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舍小家,为大家
以国家利益为重,轻视个人名利……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差距,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 转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科技在某些领 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座 的每一位青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之奋斗,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你我梦想实 现之日,即是中华屹立之时!
对于核武器的研制,
核武器的发展有 利有弊,关键看这个 国家怎么应用。
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
原子弹轰炸后的 原 子 弹广爆岛炸 后 的
街道
假如你是一名中方外交部发言人。 当某位西方记者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提 出这样的观点:“两弹一星”对中国周边国 家及亚洲地区构成威胁,对此你如何回答? 既驳斥这位刁蛮的记者,又表明中国拥有 这些技术的坚定立场? (从研制必要性、使用和平性、技术不扩散性、 战略目标的转移等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材料四:1949年中、美、苏煤产量对比图
(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第二,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为科 技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科技发 展,先后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等,把科技发展作为国 家的重大战略。 第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进一 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第四,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我国科技的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五,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新中国成立以来, 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 一道道技术难关,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六,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考点一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标要求的内容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 的环境。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 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 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 界性饥饿问题。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黑丝带”震撼世界:2011年新年初始,几 则在网络上曝光的照片,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经美国国防部长向胡锦涛主席求证,1月11日, 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正式试飞。“丝带”即四代,因机身呈 黑色,被网友形象的称之为“黑丝带”,它的试飞,标志着 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机问世。消息一经证实,全球哗然,有 网友把“黑丝带”的试飞和原子弹的爆炸相提并论,这是中 国科技实力的又一突破和展示。 请思考:建国以来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有 何重大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课件(26张)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解析 根据题干 “20世纪五六十年 代”的时间限定, 回忆该时期中国国 际国内背景进行分 析。
答案C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 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 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 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③“银河— Ⅰ号”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的目标再拉近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内 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B.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 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解析 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注意问题的 根本信息:“根本 原因”。我国在航 天领域取得成就的 根本原因是改革开 放以来国家综合国 力的提升。
建国以来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政治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 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经济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文化
5.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 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 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主要是为了( )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本课学 习,你认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科技应注 意哪些方面?
◆应对策略
1、注重合作,以 小组为单位,可 “”;2、写说明时一定 要从背景、经过 (特点)、影响等 几个方面阐述。
3、把对发展科技 的建议写在导学案 之“学后反思”上。
THANK YOU!
十年代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分析。可以结合课 本,上网查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
◆解析 根据题干 “20世纪五六十年 代”的时间限定, 回忆该时期中国国 际国内背景进行分 析。
答案C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 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 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 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③“银河— Ⅰ号”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的目标再拉近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内 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B.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 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解析 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注意问题的 根本信息:“根本 原因”。我国在航 天领域取得成就的 根本原因是改革开 放以来国家综合国 力的提升。
建国以来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政治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 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经济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文化
5.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 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 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主要是为了( )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本课学 习,你认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科技应注 意哪些方面?
◆应对策略
1、注重合作,以 小组为单位,可 “”;2、写说明时一定 要从背景、经过 (特点)、影响等 几个方面阐述。
3、把对发展科技 的建议写在导学案 之“学后反思”上。
THANK YOU!
十年代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分析。可以结合课 本,上网查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 成功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 射成功 1992年 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 划 2003年 “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加强了国防力量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 第五个)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制造流血事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
思考:怎么利用核能?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大 亚 和平利用核能(秦 湾 山、大亚湾核电站) 核 电 站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立场: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 核武器。主张全 面禁止和彻底销 毁核武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4年10月16日 下午15时,我国 西部地区新疆罗 布泊上空爆发了 一颗原子弹,成 功地进行了第一 次核试验。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东方红一号”重量 173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公 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 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 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 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 平。
“两弹一星”的含义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的意义既有回击帝国主义威胁的政治意
义,也有保卫国防的军事意义。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元勋”——邓稼先 长期受核辐射伤害,全身大出血病逝, 年仅61岁。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007感动中国的评语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邓稼先(1924—1986),中
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
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 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
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 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
勋”。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卫星技术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1970年)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1年4月12日,身着90
公斤重的太空服,原苏联 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重 达4.75吨的“东方”号宇 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 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 的人。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
水稻
普通水 杂交水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稻 稻一期 二期 三期
产量(千克)
141
700
800
1000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
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三、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 一号巨型计算机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 ——金怡濂
三、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美洲豹,每秒1.8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 美洲豹”是一台民用计算机,将主要用于 模拟气候变化、能源产生以及其他基础 科学的研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中国 已经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 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 家,成为世 界航天大国。 2003年,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发射升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载人航天工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2005年,神州6号载人航天 飞行圆满成功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 科技、教育与文学艺 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 大作用。
【引入新课】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
现代:中国科技全面发展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 “ENIAC”埃历阿 克,1946年2月14 日问世,运算速度 每秒钟5000次加 法。
三、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 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 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 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 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 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机的国家。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 神州 6 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 功
2013年 2013年6月26日神舟10号飞船 成功返回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73年-南优二号
——“东方魔稻”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013年6月11日神舟 10号飞船成功发射
2013年6月26日神舟 10号飞船成功返回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中国“嫦娥奔月” 计划
第一期是在最近2到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 星。 第二期将发射月球探测器机器人登陆月球。
第三期中国人登上月球。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 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色列沃夫奖 泰国金镰刀奖 世界粮食奖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并使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 产的国家。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 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