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闵行(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奉贤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
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
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
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
我的生日。
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
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
……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
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
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
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
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③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
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裴毅然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
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
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
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
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在群俗看,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
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
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
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
2018松江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松江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论语·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依据你对此的理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属于“有我之境”的典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A.某业余作者将自己的新作递给某著名导演:敬请认真拜读B.某学生社团在给校长的活动邀请函里写道:务必准时参加C.儿子写请柬邀世交长辈出席父亲七十寿诞:届时恭候大驾D.在朋友家参加聚会时正好遇见对方的爷爷:爷爷您几岁啦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
____________,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工智能对“人”的挑战孙伟平①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发展前途远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远未成熟、后果难以预料的颠覆性技术。
人工智能不仅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改变着人.本身,改变着对“人.”的认知。
2018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放大脸脸可扫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梁仲用默斋说王守仁[注]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
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
乌有己之弗治而能治人口!”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 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
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其中。
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骷人者,谓之默之狡;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谓之默之贼。
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
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故诚知耻,而后知默。
又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
仁者言也讱. 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
“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也。
故善默者莫如颜子。
“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
“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而默之道至矣。
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
仲用盍亦知所以自取之?【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
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人.也 B.者仁乎口.矣2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2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1放大可扫放大脸脸可扫A.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一)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现代文一静安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中国①公元前7500年左右,中国开始出现农作物和家畜,还有陶器和打磨的石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
中国广大的幅员和生态的多样性造就了许多不同的地区性文化。
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期间,这些地区性文化在地理上扩张,它们开始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
文化多样性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而交战的酋长管辖地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规模更大、权力更集中的国家的形成。
②虽然中国的南北梯度妨碍了作物的传播,但这种梯度在中国不像在美洲或非洲那样成为一种障碍,因为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南北之间既不像非洲和墨西哥北部那样被沙漠阻断,也不像中美洲那样被狭窄的地峡隔开。
倒是中国由西向东的大河(黄河、长江)方便了沿海地区与内陆之间作物和技术的传播,而中国东西部之间的广阔地带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最终使这两条大河的水系得以用运河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了南北之间的交流。
所有这些地理因素促成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和政治统一,而西方的欧洲虽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地势比较高低不平,也没有这样连成一体的江河,所以欧洲直到今天都未能实现文化和政治的统一。
③在中国,有些新事物是由南向北传播的,尤其是铁的冶炼和水稻的栽培。
但主要的传播方向是由北向南。
这个趋向在文字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产生的一种被充分证明的书写系统,是在华北得到完善,并流传各地,预先制止了任何其他不成熟的书写系统的发展或取而代之,最后演化为今天仍在中国使用的文字。
华北社会向南传播的其他一些重要的有特色的东西是青铜工艺、汉藏语言和国家的形成。
中国的三个最早的王朝一一夏、商、周都是在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间在华北兴起的④现存的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著作表明,当时的华夏族就已常常觉得在文化上比非华夏族的人优越,而华北人也常常甚至把华南人也看作野蛮人。
例如,周朝后期的一位作家对中国的其他民族作了如下的描绘:“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

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全卷共11页,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1-30小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31-54小题)为综合分析题。
第二大题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31-46小题)和选择部分(47-54小题)。
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试题;第二大题的选择部分分为A、B 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47-50小题)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组(51-54小题)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2.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填写清楚,并填涂准考证号,请仔细核对。
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综合分析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4.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60分)(一)“Hi,有人在吗?”,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四)早上849,休眠了十几天的“月球车玉兔”微博再次发声,一句简单的问候立刻引发了8万多次转发和5万余条评论。
1.玉兔的供电系统自其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玉兔每天600醒1800入眠B.玉兔休眠状态发生在月球进入月夜的时候C.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需十几天D.早上849,玉兔大约位于上海的正南方2.人类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A.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B.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C.昼夜周期较长D.体积小,容易探测3.满月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近两年元宵月却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根本原因是A.29.53天只是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C.朔望月比恒星月多2.21日D.白道面与黄道面有5o09′的交角(二)地球表面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水循环,读下图回答:4.据图中水平衡数值的大小判断A.低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弱B.低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C.高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弱D.高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5.从图中不同纬度海陆水平衡的差异可以推断出A.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中低纬度海洋B.形成海洋降水的水汽主要自大陆C.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高纬度海洋D.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陆地(三)如右图,一艘轮船沿图中的航线从印度洋驶向大西洋,行进到①处时正看到海上日落,此时刚好是北京时间000。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用卷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某业余作者将自己的新作递给某著名导演:敬请认真拜读B. 某学生社团在给校长的活动邀请函里写道:务必准时参加C. 儿子写请柬邀世家长辈出席父亲七十寿诞:届时恭候大驾D. 在朋友家参加聚会时正好遇见对方的爷爷:爷爷您几岁啦【答案】C【解析】A.拜读,敬辞,指读别人的作品,不用于让别人读自己的作品。
B.务必,命令语气,不合语境。
C.恭候大驾,敬辞,指等候别人到来,正确。
D.几岁啦,不适合问年长者的年龄,应是“高寿”。
故选:C。
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
,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A. ③②①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③②⑤④①D. ②⑤③①④【答案】B【解析】段意: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届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

届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2018届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拟试卷题目及答案高考难吗?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前提是多做一些模拟试卷来熟悉里面的题型才能拿高分,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2018届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拟试卷,希望能帮到你。
2018届闵行区高三语文二模拟试卷题目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彭凯平①法国极右翼势力差点赢得地方选举,让世界虚惊一场。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美国的特朗普和法国的勒庞并非孤例,美欧民粹主义勃兴乃二战以来前所未有。
与政治极端主义勃兴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阴谋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两者如同孪生兄弟。
②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的事件。
③很多政治极端主义虽然走的是两个极端,或左或右,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倾向于相信“阴谋论”。
比如很多德国的纳粹相信德国一战战败的原因是犹太人的阴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认为红色共产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立场绝对相反的人也经常会利用同一个“阴谋论”,只不过是把矛头颠倒过来了。
比如,网上盛传的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起先是被英美的右派说成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规则。
而后来在中国,则将其说成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的“极机密行事手册或行动手册”中的内容,以激发中国人民的反美之心。
如今,类似的如“转基因阴谋论”“金融阴谋论”“气候阴谋论”等,是中外共有、左右派共享的典型舆论。
⑤为什么政治极端主义者容易相信这些“阴谋论”呢?荷兰的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四个心理学实验。
⑥研究一:该研究共招募了207名美国被试者,后来回收有效数据187份。
研究者测查了被试者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变化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从1到7);同时,为了进一步测试是否政治极端主义者只是对与政治有关的社会事件更加具有妄想症,实验还在两个“阴谋论”的分析中加入了一个“人际妄想症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行(松江)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论语·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依据你对此的理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属于“有我之境”的典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A.某业余作者将自己的新作递给某著名导演:敬请认真拜读B.某学生社团在给校长的活动邀请函里写道:务必准时参加C.儿子写请柬邀世交长辈出席父亲七十寿诞:届时恭候大驾D.在朋友家参加聚会时正好遇见对方的爷爷:爷爷您几岁啦⑵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
____________,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工智能对“人”的挑战孙伟平①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发展前途远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远未成熟、后果难以预料的颠覆性技术。
人工智能不仅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改变着人.本身,改变着对“人.”的认知。
②在过去40亿年中,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按照优胜劣汰的有机化学规律演化的,演化的过程既缓慢又艰辛,然而,作为无机生命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改变传统的生命演化规律,并且传统的生命演化节奏也受到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的综合发展,人的自然身体正在被“改造”。
同时,人所独有的情感、创造力等社会性正在为智能机器获得。
③人形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
智能机器人在外形上可以不像人,但也可能“比人更像人”。
一些乐观的专家大胆预测,到2050年,人形智能机器人将变得和“真人”一样,令人难分彼此,“凡是人所具有的,人形智能机器人都具有”。
智能机器人究竟是否是“人”,必将,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争辩不断的时髦话题。
2017年10月25日,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吃螃蟹”,授予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女性机器人索菲娅以公民身份,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人们深刻的反思。
④人工智能对“人”提出了挑战。
当人的自然身体与智能机器日益“共生”,那时,我们将要思考新兴的“共生体”究竟是“人”还是“机器”?如果政策、法律和道德规范允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定制一个或多个外形和内在类似的“自己”,令自己永远“活”在世界上。
⑤正在研制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模糊了“人”本身,更是对人的本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会思维”曾经被认为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骄傲。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机器也会思维”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
例如,2016年以来,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采用大数据的自我博弈训练方法,相继击败了李世石、柯洁等围棋世界冠军,展现了它在“变化无穷”的围棋领域优于人类的大局观、控制力和创造力;最新的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更是完全不借助人类的棋谱,“抛弃人类的经验”,从随机走子开始自我对弈学习,仅仅40天就“自我训练”成为了世界最强;这既给围棋界和社会各界带来了颠覆性的感官刺激,也令我们见识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威力,令智能系统具有控制力、创造性等变得不再那么有争议。
实质上,当智能机器不仅在存储、运算、信息传输等方面远超人脑,而且在控制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情感的丰富度等方面也超过人类时,就对人的思维本质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
⑥如果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成立,智能机器人将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本质”,那么,就难免导致一系列“顺理成章”的问题,如智能机器人是否享有自由、人权等基本权利,就如猫、狗之类宠物尚且享有一定的动物权利,人形智能机器人与它们相比“更加高级”,它们是否更应该受到尊重,拥有更多的权利,包括避免被人类过度使用,或者置于可能导致软硬件受损的恶劣环境之中,是否具有与自然人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包括不能被视为人们的“仆人”,不能够侮辱和虐待……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并且新的问题肯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⑦观照现实,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大潮汹涌澎湃,智能机器人可以比较廉价地生产,且仍然在不断地开发、完善和升级;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休闲、娱乐过程,成为人们学习的老师、工作的伙伴、生活的助手、游戏的玩伴,甚至像家庭成员一样的机器人伴侣、孩子……展望未来,智能技术正呈现加速度发展趋势,具有自主意识、创造能力、类人情感、社会交往属性的智能机器人已经渐露端倪,很有可能变得与自然人难以区分。
这一切令“人是什么”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9日,有删改)3.根据文章,解释第①段两个加点词“人”字的含义。
(3分)第一个“人”:。
(1分)第二个“人”:。
(2分)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5.简析第③段中作者引用“索菲娅”例子的目的。
(3分)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对人的自然身体进行“重组”B.智能机器人在今天还不能够达到和“真人”一样C.阿尔法狗的例子说明人类经验未来将被彻底抛弃D.猫狗之类的宠物不久将可能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7.概述人工智能对“人”提出了哪些“挑战”?(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
(17分)河流的方向莫景春①大海是很多河流的母亲。
很多河流像个四处流浪的孤儿,散在大地的各个角落,行色匆匆,碰到了一起才知道自己是个被母亲遗弃的孤儿。
同是天涯沦落人,大伙儿便汇合在了一起,又急急忙忙往前跑,奔向遥远的母亲。
②山里的小河很调皮,在山间欢快地跑着,弯弯曲曲地绕着山坡,像是在跟谁捉迷藏。
它们并没有直直地冲出去,急切地找到母亲的怀抱。
山里每个偏僻的地方,它都要去转一转,看看那里的哪一棵树孤独了,自己便绕过它的身旁,叮叮咚咚地唱一首动听的歌来安慰它。
③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条小河,是千山万弄的雨水汇成的。
它知道,山坡上的花草树木离不开自己。
山里土壤干燥,十天半月不下雨,那地就干燥龟裂。
河流的潺潺歌声袅袅而来,从身边涓涓而过,所过之处,两岸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④东方微曦,轻轻的几声鸡鸣,谁家勤快的媳妇挑着桶“咣咣”地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钻出,互相嬉笑着,打破这里的一片宁静,将一只只空桶投进宁静的河流,“哗”的一声提起来,荡起圈圈波纹。
接着,颤巍巍的老太太、调皮的小孩都纷纷地来了。
河流变得热闹了,夕阳夕照,河流波光粼粼歌声笑语融成一片。
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人们晚归了,洗脚的,洗脸的,弄得河流哗哗作响,还有小孩戏水戏得浪花四溅。
河流哗哗地笑了,它很满足这一番宁静和朴素。
⑤村里的那些年近古稀的老人常常到河边的石头上,久久地在那里静默。
什么时候这条河绕着村庄哗哗而过,他们也记不清楚。
只记得有年大旱,很多地方的人都跑来这里汲水,河流是村庄涌动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机。
村里的人一代一代地老去,河流依旧年轻,充满活力。
⑥这些养人养物的河流跑着跑着,有的最后把自己跑没了。
家乡的小河就是这样,从深山老林里跑出来,突破了山石的重重阻挡,跑到平坦的原野上,无意中看到前面有一条深深的沟,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
那是家乡人挖开的引水渠。
小河一路奔跑,呼呼地跑进一块农田。
那干裂的泥块,像是张开了一张张血盆大口,初长的禾苗被太阳晒得蔫蔫的。
河流咕咚咕咚地流进这些被撕裂的口子,干裂的土块吸着河水滋滋有声。
渐渐灌满了田地,水波荡漾,禾苗恢复了精神。
⑦小河的水丰盈而充沛,哗哗地流掉真让人可惜,村里人就造起了水车,挖了水沟。
小河就这样被殷勤的水沟引导着。
春天来了,村前的田野上便涌动着种子膨胀发芽的声音。
那些芽儿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涂上了一层亮亮的油漆,接下来的日子更是姹紫嫣红了。
在每一块被溪水浸润的土地上,植物都争先恐后地长着,把有些冷清的田野挤得热热闹闹、密密匝匝的,像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块绿绿的豆腐,平平整整。
继而,禾苗茁壮粗大,叶子密密挨挨,仿佛一丝风也透不进去。
乡亲们看着这么喜人的长势,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⑧除了用来灌溉的,剩下的河水继续跑着。
跑进了农田,跑进了果园,跑进了鱼塘……河流越跑越慢,最后彻底地消失了,再也没有了踪影。
我为此感到黯然神伤,也许大海母亲就在不远处亲切地召唤着它,也许它很热切地期盼母亲那种温暖的怀抱,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大可能了。
⑨其实,要流向何方,河流是很清楚的,它爱怜桃花那盈盈的笑,心疼大地被撕裂的伤口。
它知道那一道道崭新的沟痕,那不是回家的路,是撕心裂肺的召唤,它必须赴汤蹈火。
⑩站在田野中央,我无限伤感地怀念着那条河流。
微风阵阵,稻浪翻滚,果树哗哗地响起来,枝条轻轻舞动,频频向我示意,像是老朋友似的。
那左右摇摆的姿态,让我想起了山里那花草树木对河流的敬意。
我想现在这棵树的挥手,会不会是河流向我打招呼呢?河流跑进了田地果园,流进了禾苗果树的身体,变成了禾苗果树的血液。
那棵棵挥手的果树不就是河流富有深情的手吗?河流招着手,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另外的一种方向,也在向远远的母亲表达一种歉意。
⑪没有抵达母亲怀抱的河流并不是没有方向的河流。
小河找不到自己的母亲,却成了大地的母亲。
(选自2018年01月10日《文艺报》,有删改)8.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词语,对其加以赏析。
(3分)9.第④段的写景很有特色,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分)10.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3分)1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12.结合全文谈谈,河流的方向是什么方向?作者以“河流的方向”为题有何用意?(4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3—15题。
(7分)溪行寄王震唐张九龄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
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
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
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13.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1分)14.下面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