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鲁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排版版

合集下载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2、水害是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主要根据防治水工程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
7、《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2008.6)。
8、《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10年6月)。
第一节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井田或矿井),2005年由山西省屯留县郭庄井田改制而成,始建于1988年10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 1996年底建成投入试产,2002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3]686号文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1月13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2011年11月,证号:1400000622546,批准开采3#煤层,生产规模为85万t/a。2007年以晋煤规发[2007]1811号文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现主要开采3#煤层。
第二节
一、划分的原则
1、分类要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2)(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2)(二)位臵、交通 (3)(三)地形地貌 (3)(四)气象、水文 (4)(五)地震 (6)(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一) 地质勘探各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9)(二)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

(18)(三) 矿井生产建设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试验、研究资料或专门报告评述 (23)三、地质概况 (24)(一)地层 (24)(二)构造 (26)(三)岩浆岩 (29)四、区域水文地质 (30)五、矿井水文地质 (34)(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4)(二)含水层 (36)(三)隔水层 (40)(四)矿井充水条件 (42)(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6)(六)矿井充水状况 (46)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9)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江西花鼓山煤业有限公司山南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xx井系江西煤矿设计院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1985年7月开始建井,1990年12月建成投产,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8万吨。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南北两翼同时开采,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设计生产水平为两个,其中一水平标高为-340m,二水平-460m,目前南翼生产水平为-340m,北翼生产水平为-460m。

矿井开采范围东起20线,西止于F1断层,长约8.5Km,宽约0.4~2km,矿权范围内开采面积约11.6283 km2,共有18个拐点坐标(见下表)。

xx井矿权拐点坐标表xx井开采范围分属两个井田,其中北翼属xx深部井田,南翼属xx井田。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大方县鹏程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刘卓编制日期: 2017年4月24日会审表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交通 (1)第二节自然地理 (3)第三节矿井的生产概况 (4)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9)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 (10)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0)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2)第三节矿井涌水量情况 (19)第四节突水点位置及突水量情况 (20)第五节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21)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2)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2)第二节防治水工作建议 (23)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交通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中部,直距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仅3km。

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普底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58″~105°51′10″,北纬:27°12′55″~27°13′26″。

调整后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东西长0.78km,南北宽0.65km,面积1.4379 km2。

表1-1 大方县鹏程煤矿拐点坐标(西安80)二、矿区交通矿山有简易公路经普(底)—百(纳)与326国道相接,距大方县城约40km, 距黔西县城约35km。

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见图1图1 交通位置示意图第二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

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然坡度8°~20°,相对高差300m。

区内最高处位于矿区内南西部山头,海拔标高1911.4m,最低处位于矿区内松林冲沟,海拔标高1585.0m,相对高差326.4m。

井田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模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模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标准模板(一)、总体要求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矿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拓、生产和补充勘探,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全面整理分析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编制或修编《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是指导下一步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矿分管防治水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地质(技术)科长必须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制工作。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二)、技术要求1.认真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编制或修编高质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在报告中重点阐明:目的、任务;矿井建设、开采情况及本次工作情况;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突水情况,矿井涌水量变化,矿井生产中的水害隐患及防治水措施;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

2.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3.报告中的单位涌水量等参数,应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统一换算使用。

4.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排版及编写具体要求1.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矿山名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在报告名称下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2.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XX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2006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服务年限74年。

一对立井开拓,单一水平上下山开采,生产水平标高-420米,开采19、19-2、20、23和26等5个主要可采煤层,现已生产3年6个月。

根据《煤矿防止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的规定,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编制本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一)位置XXXX位于吉林省XXXX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XX市三家子满族乡。

地理坐标东经130°13′07″至130°20′37″,北纬42°46′15″至42°53′45″。

(二)范围及四邻关系西以图们江为界、南至XXXX河防洪堤,东与城西煤矿井田为邻,北部及东北部与英安煤矿井田相接。

井田南北平均长8.0公里,东西平均宽4.5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

(三)交通距XXXX市区5公里。

通过本井田的公路有XXXX—西崴子乡村公路、XXXX—沙陀子中朝口岸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春—XXXX高速公路;铁路有XXXX煤业集团公司铁路专线与国铁相接,距图们火车站64公里;距XXXX96公里的延吉机场位于延吉西南;长春—XXXX客运专线铁路项目正在建设;XXXX至俄罗斯边境14公里,通过XXXX中俄铁路口岸可以直达俄罗斯哈桑区波谢特港和扎鲁比诺港,距波谢特港45公里,扎鲁比诺港72公里;通过XXXX 中朝圈河公路口岸可以直达朝鲜先锋港、罗津港和清津港。

距朝先锋港86公里,罗津港93公里,清津港171公里,这些港口都是深水不冻港口,为借港出海提供了天然条件。

(四)地形地貌XXXX井田位于XXXX煤田河北区西部,全井田处于图们江和XXXX河冲积平原地带,标高一般在20—35米。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完整范本)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二〇一三年八月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审核:地测部: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编制单位: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前言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矿井设计能力为1500kt/a,核定生产能力1800kt/a,改扩建井型为2400kt/a。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于2021年9月经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审查确定为中等,因此,打通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必须在2021年9月前进行重新确定。

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煤矿承担编写《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相关工作。

2021年起,打通一煤矿进行了现场收集资料及调查,本次工作以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为主要手段。

水文地质调查重点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情况等。

在充分收集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之上,于2021年7月编制完成了《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现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提请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目录第一章概况 .................................................................. ................................ 2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 ............................................. 2 第二节井田交通位置、范围 .................................................................. ............................. 3 第三节地形地貌 .................................................................. ........................................................ 5 第四节气象、水文 .................................................................. .................................................. 6 第五节地震 .................................................................. (8)第六节矿井排水能力及现状 .................................................................. ............................. 8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10 第一节勘查各阶段地质工作评述 .................................................................. ................ 10 第二节矿井水文补充勘查工作评述 .................................................................. ........... 11 第三章地质概况 .................................................................. .......................... 13 第一节地层 .................................................................. . (13)第二节构造 .................................................................. . (20)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 .................. 31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 .................. 34 第一节井田边界及水力性质 .................................................................. ........................... 34 第二节含水层 .................................................................. ........................................................... 34 第三节隔水层 .................................................................. ........................................................... 38 第四节矿井充水性条件 .................................................................. ...................................... 40 第五节井田及周边老窑水分布情况 ............................................................................. 45 第六节矿井充水状况 .................................................................. ........................................... 45 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 48 第一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第二节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 49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 ...................... 49 第二节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 (51)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隶属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前松藻矿务局),原属煤炭工业部全国统配煤矿,现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大型矿山(国有经济类型),所开采煤炭资源属松藻矿区打通垭井田。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5.04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5.04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总工:矿长:×××××××煤矿二○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2)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2)二、矿井位置与交通 (2)三、地形地貌 (4)四、气象水文 (4)五、地震 (5)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 (5)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6)一、本报告所依据的主要资料 (6)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6)第三章、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9)一、地质情况 (9)二、水文地质条件 (12)三、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13)第四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和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5)一、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5)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7)三、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情况 (19)第五章、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和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20)一、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 (20)二、主要出水点位置、出水量及处理情况 (21)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1)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21)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建议 (22)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22)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3)三、结语 (24)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县××镇×××××××煤矿(以下简称“×××××××煤矿”)为整合矿井,由原××煤矿和××煤矿整合而成。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我矿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对我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样、钻探、物探等措施后,做出了一下报告: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林华井田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部,井田中部直距县城10Km,属新化乡、西洛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38″~106°11′40″,北纬27°23′32″~27°26′26″。

其范围:北东以9煤层+500m标高地面投影为界,南北长约3~4Km,东西宽4~6Km,面积约24Km2。

勘探垂深700m。

探矿权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1。

区内目前仅有公路,国道326线从井田中部通过。

另外,金沙至黔西76km,金沙至遵义91km,至川黔线南宫山站80km,见图1-1。

(一)自然地理和相邻关系井田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中山。

井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界附近的大坡山,标高约1617m,最低点(即井田侵蚀基准面)位于井田东端马洛河,标高约1170m。

相对高差约447m,一般标高为1250~1450m,一般高差约100~200m。

1、地表水(1)河流、溪沟井田内主要河流有三条,从北至南依次为楠木河、头道河、游戛河,均流入井田外之偏岩河,属乌江水系。

楠木河位于井田北面、发源于玉龙山灰岩中的29号泉,据1985年10月6日观测流量为8.333 L/s,标高为1365.8m。

在井田流径T1y2、T1y3、T1m、P2c、P2l等地层,于苗寨西侧流出井田外,全长约4.5km,河床平均坡降为6.4%。

该河常年有水,是井田北面地下水、地表水之排泄通道。

头道河(下游称鲜河)位于井田中部,由西南流向东北,全长约6.5km,在井田内河床平均坡降为1.1%;流经T1y2、T1y3、T1m地层。

该河常年有水,主要由井田外、井田内生产矿井水,泉88、89、90、82、84等补给,2002年1月9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138.70 L/s,而雨季流量大,2001年8月12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3000 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矿井及井田概况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原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位于伊川县东南35km的半坡乡政府西标:X:3801551.755,Y:38376396.66,方位317°;副立井井深202m,井筒直径 2.4m,井底标高+340m,坐标:X:3802123.814,Y:38376662.966。

矿井开采深度+440m~+350m标高。

1.2位置及交通1.2.1位置及交通伊川县鲁沟煤矿位于半坡乡政府西南11km的鲁沟村西500 m,距伊川县城约46.5 km,半坡至临汝镇公路从矿区南边界通过,北14 km与郑-潼公路相连,西南10 km与洛界公路相连,井田西部有焦枝铁路,北部有登封矿区铁路。

西北距焦枝铁路伊川车站42.5 km,西南距临汝镇车站11 km,北距洛界高速公路伊川路口36.5 km,交通十分便利。

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图1-1-1交通位置示意图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矿区位于登封煤田宝雨山勘探区中南浅部,距伊川县城46.5km,行政区划隶属伊川县半坡乡管辖。

井田范围是依据伊川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储量核查的申请书和储量核查矿区范围图中的6个座标点圈定(见附表2-1-1)。

井田地质储量是依据该次洛阳市矿业发展中心提交的该矿井地质储量计算图而定,该设计依据6个座标点连线,作为该矿井设计的合法边界。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均降雨量541.55mm,月最大降雨量481.3 mm(2000年7月)。

最大连续降雨天数9天(1964年4月13日~21日)。

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

最大积雪厚度0.16m。

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2825 mm(1959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1964年)。

月最大蒸发量408.9 mm(1959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40.7 mm(1957年1月)。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湿度和风速:平均绝对湿度13.5 mm,平均相对湿度67%。

冰冻期一般是12月到来年3月。

冻土最大深度22 cm。

最大风速24 m/s,平均风速2.8 m/s。

风向北西、北西和北东,以北东向为主。

泥的清理,具备了抗灾能力,满足疏水的要求。

表1-3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表52、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评述2.1勘探工作简况原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于1984年4月建矿,1985年9月投产,现生产能力为0.15Mt/a,主要开采宝雨山井田中浅部块段。

矿井位于登封煤田125(储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说明书,并随生产进度,对巷道、回采工作面进行测量、编录,做到及时上图与建立台帐,此项工作,为指导矿井建设和生产、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制定各项措施奠定了基础。

2、地质图件编制除按《矿井生产地质工程》编制了:地形地质图、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与资源储量估算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巷道剖面图等,还依据生产实际需要,编制了构造纲要图、煤厚等值线图、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曲线图,此项工作,不仅为指导矿井生产布局、采区与采面设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供了属宝雨山井田中段浅部,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50°,倾向320°,倾角15~22°,一般18°。

矿区内无断裂构造。

综上所述,伊川县鲁沟村办二矿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勘探方法与手段井田属全掩盖区,勘探方法与手段,20世纪50年代勘探,主要采用了岩芯钻探,并配合生产井调查,岩芯鉴定,煤芯煤样化验分析等。

由于当时国家建设急需煤炭,要求加快勘探速度,因此,在勘探过程中未明确划勘探钻孔采用水泥砂浆对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顶底板进行了封闭,从生产揭露情况,未发生因钻孔引起的透水事件,表明钻探质量基本可靠。

(3)孔斜由于井田区内煤层埋藏一般在500m深度以内,未见钻孔超斜现象。

2、采样与测试分析勘探期间,对煤芯煤样、岩样、煤尘与瓦斯均进行了化验与测试分析、抽水试验与水质分析等项工作,采样方法与分析参数,基本达到了勘探规范要求。

经生产实践与煤的利用途径表明,所确定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工技术条件已基本查明,可作为矿井生产布局的主要依据。

3、所确定的煤层层数,煤层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可靠,煤层对比清楚,达到了勘探报告的要求。

4、勘探报告对地表水系观测较祥,并做了简易水文孔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等,所阐述的各含水层(组)富水性以及对采掘生产的影响程度,经开采实践证明,其分析基本正确,各种试验参数较为可靠。

2.4矿井水文地质工作1.水文观测自矿井生产以来,坚持了对各含水层水文观测孔水位动态不间断的观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

3、地质概况3.1地层矿区地表均为第四系覆盖,根据矿井揭露资料及河南省煤田地质二队对宝雨山勘探区的精查地质报告,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崮山组( 3g)、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3b)和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和下石盒子组(P1X)以及第四系等。

现将范围内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寒武系崮山组( 3g)为一套灰色厚至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泥岩与砾屑灰岩,顶部溶洞发育。

厚度一般173.00~182.30m。

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中夹不稳定薄煤两层(一5、一6)。

厚16.00m。

c、上部灰岩段:自一7煤段至二1煤层底板砂岩底界。

自下而上岩性为L7深灰色石灰岩,局部夹薄层状硅质条带,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平均厚7.13m。

其下为一7煤层,区内大部可采,煤厚0.8m~2.8m,平均1.85m,L7灰岩顶为一薄层灰黑色硅质泥岩,含有海绵骨针;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不稳定石灰岩(L8),夹薄层硅质泥岩2~3层,中夹薄煤一层(一8),不可采。

厚12.54m。

3) 二叠系(P)本区仅保存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三、四、五煤段,厚287.69m,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底。

(Sd)d、小紫泥岩段:自瑶岭砂岩(Sy)底至砂锅窑砂岩(Ss)底。

岩性主要为紫灰及浅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

泥岩中铝质成分较高,本段厚17.63m。

(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三煤段(P1x1)本段紫砂锅窑砂岩(Ss)底至四底砂岩(S4)底。

底部为灰、浅灰色及灰绿色细、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Ss);下部为大紫泥岩(Md),具明显紫斑,含铝质,局部为铝质泥岩并含菱铁质假鲕;中部为灰、浅护送,局部为灰绿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及灰绿色砂质泥岩,含不可采薄煤一层(三1);上部为紫褐色及灰绿色砂质泥岩,局部见紫斑,间夹薄层粉砂岩及不稳定的三3。

6煤层。

3.1.1含煤地层1、煤层本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两主要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17.07m,含煤12层,煤层平均总厚13.18m,含煤系数11.26%,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平均地层厚约37.44m,含煤8层,煤层平均总厚2.1m,含煤系数5.6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平均地层厚约79.63m,含煤4层,煤层平均总厚11.08m,含煤系数13.91%。

其中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二1煤层为该矿开采煤层。

二1煤层厚0.8~18.96 m,平均厚3. 43m,2、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二1煤为黑色、条痕黑色,具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

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

因受构造影响,多以粉状、鳞片状产出,为层间挤压、揉搓的构造煤,具擦痕与摩擦镜面。

视密度为1.37t/m3,3) 磷(P)、砷(As)原煤中磷含量平均0.015%,属低磷煤。

砷含量平均2.2ppm,作为食品加工对人体影响不大。

4) 发热量原煤受到基恒容低位发热量(Q net,ar)为24.43MJ/kg。

(三)元素成分二1煤层有机元素主要有:碳、氢、氮、氧和硫。

据浮煤分析结构,干燥无灰基碳含量90.84%,氢 4.23%,氮 1.465,氧加硫3.47%。

煤中有机元素碳含量随着煤的编制程度增高而增加,氢则随着碳的增加而减少。

井田及相邻矿井尚未见岩浆岩存在。

4、区域水文地质4.1地表水体区内无地表水体。

4.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1、补给条件补给区主要位于矿区寒武系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出露区,以及被第三、四系覆盖的浅部,由于受构造和风化剥蚀的影响,裸露的寒武系灰岩,并沿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丘陵地貌,其岩溶裂隙较发育,易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见图4-3。

图4-3 矿区地下水补给示意图2、径流与排泄条件寒武系、石炭系太原组灰岩,直接或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后,由浅至深径流,中深部地下水顺地层走向由西北经F16断层向西南径流,由于断层的阻隔作用,地下水大致以+150m等水位线有矿井排泄。

当岩溶裂隙地下水接受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后,大部分由矿井疏水排泄,少部分被人工开采作为供水水源。

二叠系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在露头区或浅部直接或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受地形和地层产状的影响,一部分在沟谷排泄,一部分由矿井排泄。

5、矿井水文地质5.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矿区北部与宝雨山、东部与鲁沟八矿、西部与鲁沟煤矿相连,均为人为边界。

力联系直接影响各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的大小。

5.1.2含水层之间通过弱隔水层以越流形式产生水力联系本溪组铝土泥岩隔水层,厚度小变化大,隔水性差。

当疏排太原下部灰岩地下水时,中、上寒武统灰岩地下水在其静水压力下,通过铝土质泥岩薄弱隔水地段产生越流补给矿井水:太原组中部砂、泥岩隔水层厚度变化大,中夹稳定的中、粗粒砂岩,隔水性较差。

同样,矿井疏排太原组上部灰岩地下水时,在隔水层薄弱地段产生越流造成太原组下部灰岩地下水补给矿井水。

5.1.3地表水下渗与地下水之间有水力联系有两条季节性冲沟自北向南走向,雨季排洪时对地下水有补给岩溶裂隙发育,且不均一。

据区域资料,该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370.93~434.37m,降深10.75~70.91m,涌水量为0.015~3.426升/秒,单位涌水量0.001418~0.319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000487~0.622m/日。

该含水层含水性及透水性极不均一,含岩溶裂隙承压水。

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地下水水质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HCO3—NaCa型次之,水温13~23.5℃,矿化度0.239~0.486克/升,总硬度5.26~17.02德国度。

2、太原组灰岩含水层1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为主,HCO3—NaCa型次之,矿化度0.235~0.435克/升,总硬度5.1~15.46德国度。

3、山西组砂岩含水层以大占砂岩、香炭砂岩为主,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裂隙不发育,厚0~43.00m,平均20.00m。

据区域资料,该层含水性弱,透水性差,且不均一;当其裂隙发育时含水性较强,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据1701孔资料,该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452.78m,涌水量0.147升/秒,单位涌水量0.00315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0351m/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