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提纲:一、引言1.研究背景和目的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重要性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1.水文地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主要分类方法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1.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2.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3.岩性和地层特征4.水文地质特征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1.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2.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3.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4.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1.地区A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2.地区B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1.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2.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3.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七、总结与展望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进展与不足2.未来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参考:一、引言引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其重要性,指出研究意义。
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简要介绍水文地质概念,解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描述常用的分类方法。
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详细讨论影响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因素,包括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岩性和地层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包括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以及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选取两个具体地区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详细介绍案例中的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过程。
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具体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以及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七、总结与展望总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进一步深化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
特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首先考虑地质构造,包括地层的产状、倾向和节理等特征。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
储存和运移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划分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考虑
地质构造的影响。
2.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产出条件、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等。
根据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岩溶水文地质类型、沉积水文地质类型等。
3.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地下
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动力特征、水热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此在划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
4. 地下水资源特征,最后,地下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还要考虑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产出特征、贮存
特征等。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地下水文地质类型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富水区、贫水区等。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特征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产出、流动和贮存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需求,从而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 引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对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类和划分的过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有助于深入理解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并为矿井工程设计和水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分类依据和方法,以及常见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2. 目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化地描述和分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具体目标包括:•提供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描述,包括矿井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地下水流动特征等;•了解矿井地下水对矿井工程的影响;•为矿井工程设计和水管理提供依据。
3. 分类依据和方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可以根据以下主要依据进行分类:3.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矿井的工程设计和水管理。
一般可以按照地下水位的相对高低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为以下几类:•高水位类型:地下水位高于矿井底板,对矿井工程造成较大影响;•中水位类型:地下水位介于矿井底板与矿井上部之间;•低水位类型:地下水位低于矿井底板,对矿井工程影响较小。
3.2 地下水含量地下水含量是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地下水含量可以根据矿井附近地下水的相对丰富程度进行划分:•丰水型:地下水含量较丰富,容易形成水流,对矿井工程施工和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中水型:地下水含量适中,影响较小;•稀水型:地下水含量较少,对矿井工程影响较小。
3.3 地下水流动特征地下水流动特征是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根据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可以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类:•快流型: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对矿井工程的排水和防渗措施提出较高要求;•中流型:地下水流动速度适中,对矿井工程影响一般;•慢流型:地下水流动速度较慢,对矿井工程影响较小。
4. 常见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上述的分类依据和方法,常见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4.1 高水位丰水型快流型矿井这类矿井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丰富,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表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来源极其充沛,地表泄水条件差
单位涌水量q(L/s.m)
q≤0.1
0.1<q≤1.0
1.0<q≤5.0
q>5.0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
分布状况
无老空积水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存在大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防治水工作
难易程度
防治水工作简单
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
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高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表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类别
分类依据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
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岩溶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
Q1>2100
(西北地区Q1>1200)
Q2>3000
(西北地区Q2>2100)
突水量Q3(m3/h)
无
Q3≤600
600<Q3≤1800
Q3>00
开采受水害
影响程度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矿井水文地质是指在矿层的勘探、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水文和地质问题。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指将矿井水文地质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便对不同类型的矿井水文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利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主要分为三类:1. 洞室型矿山洞室型矿山是指采用巷道和井筒作为开采方式的矿山。
在洞室型矿山中,地下水主要通过岩石间隙和岩石裂隙流动,井筒较深,水位变化较小,水温波动也相对较小。
洞室型矿山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降雨入渗、地下水流动、泉水流出、矿山排水和地面水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设置排水井、洪水沟、做好洞室防水等。
此类矿山多选用动态排水,即边开采边排水。
2. 凿岩型矿山凿岩型矿山是指采用凿岩工艺(如爆破)开采的矿山。
由于矿层与岩体之间的界限不清,因此在凿岩型矿山中,地下水主要通过岩石间隙、裂隙和矿体内流动,水位变化较大,水温波动较明显。
凿岩型矿山的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降雨入渗、地下水流动、井筒渗漏、矿区地面塌陷、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下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设置全封闭水井、封闭井筒、开展土工填埋、矿山回灌或转移用水等。
3. 堆矿型矿山堆矿型矿山是指采用堆矿方式处理矿石的矿山。
在堆矿型矿山中,主要存在矿石浸出过程产生的厌氧反应和新鲜水的补给,会使废矿石堆内的水质发生明显变化。
同时,其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比较复杂,主要有矿石浸出排放、废矿水渗漏和堆体浸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和治理措施,如利用循环水、重新处理污水、减少渗漏等。
总体而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矿井水文地质现象,并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理和利用措施,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理策略,确保矿井开采和利用的安全和效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划分依据与报告编制提纲整理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在参考上述各种矿井(床)水文地质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本规定提出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分类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生产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例如,根据矿井及其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某矿井应为极复杂类型,但其它指标均未达到极复杂类型要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该矿井定为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类型矿井;同理,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突水量Q3,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5)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例如,华北型煤田,开采上组煤时,矿井可能是水文地质简单或中等类型的,而开采下组煤层则可能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如下:(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
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含水层。
例如,在华北型煤田中开采上组煤层时可能主要是顶板砂岩含水层,而在开采组底部煤层时可能是煤层底板奥系灰岩含水层和顶板薄层灰岩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q是反映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q的取值应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关于单位涌水量q,在生产实践中,常常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得到。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以下4级:①弱富水性:q≤0.1 L/(s·m);②中等富水性:0.1 L/(s·m)<q≤1.0 L/(s·m);③强富水性:1.0 L/(s·m)<q≤5.0 L/(s·m);④极强富水性:q>5.0 L/(s·m)。
【专业知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

【专业知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学员问题】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解答】1、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将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四类:第一类、松散、软弱岩类:以第四系砂、砂砾石及粘性土,或第三系弱胶结的砂质,粘土质岩石为主的岩类。
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稳定性差。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土)体的岩性、结构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第二类、块状岩类:以火成岩、结晶变质岩为主的岩类。
块状结构,岩体稳定性取决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及风化带的发育程度,一般岩体稳定性好。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Ⅱ、Ⅲ级结构面、(附录D)、的分布、产状,延伸情况、充填物、粗糙度及其组合关系;蚀变带的宽度、破碎程度;风化带深度及风化程度。
第三类、层状岩类:以碎屑岩、沉积变质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岩类。
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大。
岩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层间软弱面、软弱夹层、构造破碎及岩体风化程度。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层组合特征;软弱夹层分布位置、数量、粘土矿物成分,厚度及其水理、物理力学性质。
第四类、可溶盐岩类: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硫酸盐岩、盐岩等岩类。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复杂。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溶和蚀变带在空间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可溶岩的溶解性,第四系松散层和软弱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
2、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等因素,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简单型: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溶不发育,岩体结构以整块或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中等型: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风化及岩溶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及局部破碎带和饱水砂层影响岩体稳定,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型: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岩溶作用强,构造破碎带发育,岩石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或松散软弱层厚、含水砂层多、分布广,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比较普遍和经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宋体、32号、66%缩放)报告编制单位: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时间:二○一○年六月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报告编制单位: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人:龙强报告编制时间:二○一○年六月目录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5)1.2、位置、交通 (5)1.3、自然地理 (6)1.4、井田内及邻近小煤矿 (7)1.5、地震 (8)1.6、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9)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 (9)三、地质概况 (11)3.1、井田地层 (11)3.2、井田构造 (14)3.3、井田岩浆岩 (14)四、区域水文地质 (14)五、矿井水文地质 (15)5.1、含水层 (15)5.2、主要隔水层 (17)5.3、矿井充水水源 (20)5.4、矿井充水通道 (21)5.5、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22)5.6、矿井充水状况 (22)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2)6.1、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22)6.2、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23)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3)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3)7.2、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24)一、矿井及井田概况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果园煤业公司原为安阳县地方国有煤矿,老井1976年建井,1978年投产;新井1990年建井,1992年投产。
2004年底经安阳鑫龙煤业(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后,成立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属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果园煤业公司原设计生产能力15wt/a,为了更合理的开发资源整合后的煤炭资源,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使技术经济更加合理,提出了对原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由15wt/a 改造为30wt/a。
2007年11月,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了《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为二斜一立开拓方式、生产水平标高-150~-725、主要开采山西组二1煤层,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豫煤规【2008】625号文批复,目前技改工程正在实施。
1.2、位置、交通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阳市水冶镇北关果园村,东南距安阳市25km,行政区划属安阳市水冶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5′19″~114°06′44″,北纬36°08′20″~36°09′18″,矿区走向宽约1.32km,倾向长约1.54km,矿区面积2.0494km2。
矿区位于安阳市水冶镇西北2.5km处,水冶至岗子窑的铁路支线在矿区西北部通过,并于京广铁路干线相通。
水冶至林州市、至安阳、至鹤壁均有沥青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示意图1.3、自然地理1.3.1、地形地貌本区属丘陵区,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矿区内地面标高在+134.0~+183.4m之间,相对高差49.4m。
矿区范围内沟谷纵横,季节性冲沟发育,泄水条件较好。
1.3.2、水系该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地表水流方向由西南向东北,汇集于矿西果园村之东的深沟内,形成区内唯一的季节性河流,东南约2km处有奥陶系的上升泉——珍珠泉,是奥陶系灰岩水受山前NNE向断裂及火成岩体的阻滞上溢而形成的泉水,泉水流向东北,经阜城村东汇入北支安阳河。
1.3.3、气象核实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和日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
据安阳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①最高气温47℃,最低气温-21.7℃,年平均气温14℃;②最高年降水量为1182.2mm(1956年),最低年降水量为271.9mm (1965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06.1mm,七、八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5%左右;最大年蒸发量为2550.62mm(1965年),最小年蒸发量为1850.40mm;平均2328.3mm。
③春、冬两季以西风、西北风为主,夏、秋两季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21.7m/s(1955年);④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
1.4、井田内及邻近小煤矿果园煤业公司原为安阳县地方国有煤矿,老井1976年建井,1978年投产;新井1990年建井,1992年投产。
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浅部存在小煤矿或老窑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其大致范围清楚;北边以F44断层为自然边界相邻的水冶煤矿,开采二1煤层,刚被永煤公司整合,隶属永安公司,现无采掘活动,矿井涌水量小于果园煤矿。
目前,我矿在其附近进行采掘活动时,均已留设了足够的保护煤柱,以防发生灾害性老空透水事故。
1.5、地震据河南省地震局和安阳市地震办公室资料,本区历史上未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1900年,河南安阳林县发生过4.75~5级地震,烈度Ⅵ。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矿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本区对应的基本烈度为Ⅷ度,其地震设防应为Ⅷ,如图1.5-2所示,表1.5-2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图1.5-2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6、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目前,主排水泵房设在-150水平副斜井底,其内外环水仓总容积约为720m3,排水设备为D85-45×9型水泵4台(两用一备一检修),排水管路为两趟5寸钢管(Φ127mm),根据当前井下的实测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约为66m3/h,最大涌水量为87m3/h。
正常涌水量时两泵同时工作,每天排水时间约6h,最大涌水量时两泵两管工作,每天排水时间10h。
4台泵同时工作最大排水能力约为255 m3/h,具有抗灾能力,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
所以,-150m水平副斜井底的当前排水设施可以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要求。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1、1954年,华北地质局所属地质队在本区进行了1:50000的地质填图;2、1956年12月,峰峰地质队在本区进行过普查勘探,并提交了普查勘探报告。
此后,煤炭部139队在本区又一次进行勘探,1958年7月,139队将全部地质成果移交河南省煤田地质局127队;1958年,127勘探队提交了果园、子针、铜冶精查地质报告,但该报告经复审后认为:果园井田只打过两个深孔,两个浅部露头孔,对煤层厚度、产状未能查明,对构造了解很差,因而将该报告降为找矿。
3、1981年12月至1983年4月,焦作矿务局水文地质队在果园井田进行补充勘探工作,共计完成17个孔,工程量8077.10m,其中水文地质工程量888.81m。
通过这次补充勘探,确定了井田范围,对井田区内的构造、煤层、煤质、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均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矿井扩建、改造提供了较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基本上可以满足设计部门的要求。
1983年4月,编制了《河南省安阳地区果园井田地质勘探总结》,1983年10月经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评审(83予煤基字第677号),批准二1煤储量A+B+C+D级1700万吨,其中A+B级995万吨,A+B+C级1411万吨。
4、2006年7月,为做好整合后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工作,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受果园煤矿委托,对井田范围的资源储量进行核查,编制了《河南省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2006年7月15日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对其评审,并于8月14日以豫国土资储备字〔2006〕160号文给予备案。
批准二1煤层资源储量1764.12万吨,其中动用储量为516.6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47.5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121b)888.85万吨,(333)358.66万吨。
5、2008年12月,果园煤矿委托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提交了《河南省安阳县鑫龙煤业(集团)果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
2008年,果园煤矿处于技改阶段,没有进行整个工作面的采掘活动。
截止2008年年底,果园煤矿累计查明二1煤层(111b)+(121b)+(333)类资源储量1764.12×104t,其中动用(111b)类基础储量516.61×104t,保有(121b)+(333)类资源储量1247.51×104t,在保有储量中(121b)类888.85×104t,(333)类358.66×104t。
上述报告成果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确定了井田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了含煤地层,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分布,查明了井田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了解了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含水层的空间发育和分布情况,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较可靠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三、地质概况3.1、井田地层本井田位于安鹤煤田的中北部,属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矿区大部被第四系掩盖。
根据钻孔、井筒揭露和区域地层资料,以及地表出露,本区赋存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及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及石千峰组(P2sh),第四系(Q),现根据井田钻孔资料和临近矿井或勘查区资料将各时代地层分述如下:3.1.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其间偶夹泥岩,局部顶部夹有薄层粉砂岩,节理较发育。
厚约500~800m。
本区缺失下统和上统地层。
3.1.2、石炭系(C)包括中统本溪组(C2b)和上统太原组(C3t)。
1)中统本溪组(C2b)顶部与太原组一1煤相接,上部岩石为灰色铝土质泥岩,中夹薄层砂岩及一薄层煤;底部为铁铝质泥岩,比重大,具有具鲕状及豆状结构。
本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厚2.22~18.57m、一般为8~13m,平均8.40m。
2)上统太原组(C3t)与本溪组连续沉积,系海陆交替相,主要由灰、深灰色石灰岩、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依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灰岩段:下起L1灰岩底,止于L4灰岩顶,厚14.0~37.0m、平均30m。
由四层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L1~L4)及薄煤(一1、一2)组成,有时夹2~4层透镜状燧石结核。
灰岩富含海生动物化石,多为蜓类化石及腕足类化石。
其中L2灰岩层位稳定,一般厚6~11m,上距二1煤约120m。
中部砂泥岩段:下起L4灰岩顶,顶界止于L5灰岩底,厚19.0~47.0m,平均35.0m。
由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和薄煤组成。
上部灰岩段:下起L5灰岩底,上止L8灰岩顶,厚5.0~55.0m,平均3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