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

前言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科学管理,以适应煤炭生产进展的需要。
2009年8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规定第十二条要求各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形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肯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综合治理办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本次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依据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借鉴《松树镇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矿井水害评价报告》及其它有关图纸资料。
按照核实的资料和矿井的实际情形,编制了《江源区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概况第一节矿井自然概况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松树镇火车站约,行政区隶属于白山市江源区松树镇所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42°07′58″,东经126°30′01″。
第二节矿井概况及邻井关系一、矿井概况井田平均走向长约,平均倾斜长,面积,企业隶属于白山市江源区。
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年,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煤矿综合经营公司新一号井地质储量243万吨,煤质牌号为无烟煤、瘦煤。
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二、矿井开拓方式、主井提升方式、采煤方式、通风方式、供电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开拓。
主提升为串车提升,现生产标高为+413m,有两个掘进面,和一个回采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式,各井口地面标高:主井+738m,副井。
采煤方式为壁式炮采落煤方式。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供电电源主线由松树镇变电所沿青松线引入高压10kV,备用线沿青桦线高压10kV进入变电所,经地面变电所供给井下双回路供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平煤股份七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矿井及井田概况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1.1.1 一水平生产建设概况矿井由原武汉煤矿设计院设计,于1957年12月破土兴建,原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施工,1959年8月简易投产,1964年进行了调整配套,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生产期26年。
一对立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
开采范围,北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以43勘探线东470m平行线人为划界与五矿相接。
主要开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四3、四2(戊8、戊9-10)两个煤层,开采标高-50m,开采深度55m~240m。
该水平于1985年3月全部回采结束。
1.1.2二水平生产建设情况1972年由原平顶山矿务局设计处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
1973年11月10日动工,在一水平井筒延伸的基础上,新开一立井,井底标高-160m。
仍以主井、大巷、上下山开拓,分区压入式通风。
1978年进行环节改造,井下主要运输系统由矿车运输改为皮带运输,增加600t井底缓冲煤仓及上仓皮带巷和集中皮带运输巷,1980年7月15日竣工。
1984年10月,矿井又进行了扩建,新增采区一个,自此,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由90万t提高到120万,1987年底建成投产,先期主要开发二(己)煤段煤层;2002年5月开始开发一(庚)煤段煤层,2003年7月,完成庚二采区上山石门、轨道与运输上山及运输和通风系统,2003年11月首采工作面(庚20-22110)回采,开采一5(庚20)煤层。
截止2009年底,二2、二1(己15、己16-17)煤层已基本回采结束,主采区集中开采一5(庚20)煤层。
开采范围,北部以锅底山正断层与三矿、六矿为邻,西部以43勘探线东200m平行线人为边界与五矿相接。
二叠系山西组二2和二(己15和己16-17)煤层及石炭系太原组一5(庚20)煤层,开采深度165~530m。
1.2位置及交通1.2.1位置矿井位于平顶山矿区西南侧,地理位置:东经113°13′31.5″至113°16′56.5″,北纬33°44′30″至33°45′25″。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昭阳区希望煤矿二0一二年二月摘要云南省昭阳区希望煤矿是“六证”齐全的合法矿井。
于2007年6月重新获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矿山名称: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证号:C5300002011071140116342;生产规模:6.00万t/a;面积0.7524km2;开采标高:2900m~2380m;有效期:20011年9月~2016年7月。
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东北20°方位,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距昆明市381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矿区距昭通市约40km,距昭通火车站约50㎞,交通较方便。
本区构造位置处于白沙背斜的东翼,五寨向斜的西翼南段。
总体为一个单斜构造,地层倾向95°~150°,倾角10°~48°,一般为15°~25°。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型;区内褶曲不明显,断层稀少,对本区煤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本区构造的断层主要是F1、F4断层。
矿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中等类型。
据调查该区煤层未发生过自燃现象、爆炸现象。
且矿区煤层不易自燃、煤尘不易发生爆炸,瓦斯含量为低瓦斯矿区,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应属简单类。
一概况1.1 目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为矿井水患防治提供依据。
1.2 位置和交通1、位置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20°方向,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区范围呈东西向展布,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地理坐标:东经103°47′47″~103°48′28″北纬 27°32′17″~27°32′45″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钟山区钟山一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钟山一矿2012年钟山区钟山一矿文件矿发安字(2012)37号关于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认定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钟山区钟山一矿安全专篇》和《钟山一矿矿井水文地质报告》,给合我矿实际,经矿委会研究,特作出以下认定:一、该井田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水源,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于0.1升/秒.m,但井田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介于一类至二类之间,即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至中等的矿床,本矿暂定为中等。
二、理由1、地表水体:根据钟山一矿历经多年来的开采,系统的矿井水文资料反映,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充水途径多沿开采后形成的塌陷裂隙下渗,钟山一矿凡采空区上覆岩层均产生塌陷裂隙,该矿未作全面调查,其塌陷规模、面积、高度不详。
井田内河流属乌江水系的三岔河流域,三岔河由北向南流经本矿井煤系露头,长达12Km,虽水流终年不断,但无通航可能。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洪峰多出现在每年6—8月。
五十年一遇的洪水量可达790m3/s,旱季流量为1.27-2.64m3/s之间。
洪峰水位标高在矿井井口工业场地附近尚无测定参数。
据大湾井田地形地质图,在距井口约1500m的上游洪35点其水位标高是+1774.42m。
矿井附近具有供水能力的水源较为丰富,有三岔河河水、三岔河谷冲击层潜水,井下排水,黄泥坡泉水及大湾镇正在筹建的由十二湾引取的供水工程等。
断层含水性:根据原勘探报告资料矿区断层破碎带由紫红色角砾岩组成,单位涌水量为0.00219升/秒.m。
由于断层两侧均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破碎带也为上速岩性,故透水性、富水性均弱。
2、含水层:含煤地层含水性弱,上覆地层为隔水层,下覆地层为隔含水层。
并为孔、裂隙充水矿床含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只有当采矿裂隙、断层裂隙相互沟通时对开采煤层影响增加,但不构成水患威协。
3、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向斜北东南端,地质构造中等偏简单。
本井田内查明的断层有五条,其中落差大于30m的有F2, F10,F11,F17等四条,落差在20~30m的为F8一条,现叙述如下:F2断层发育于向斜的南西翼,延伸长度约11km,为本井田与大湾井田的深部边界,断层走向北20o~70o,基本上平行于向斜轴,倾向为北东,倾角65o~75o,为一走向正断层。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提纲:一、引言1.研究背景和目的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重要性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1.水文地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主要分类方法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1.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2.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3.岩性和地层特征4.水文地质特征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1.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2.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3.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4.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1.地区A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2.地区B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1.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2.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3.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七、总结与展望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进展与不足2.未来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参考:一、引言引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其重要性,指出研究意义。
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简要介绍水文地质概念,解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描述常用的分类方法。
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详细讨论影响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因素,包括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岩性和地层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包括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以及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选取两个具体地区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详细介绍案例中的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过程。
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具体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以及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七、总结与展望总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进一步深化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年份
年降雨量(mm)
7月降雨量(mm)
8月降雨量(mm)
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
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
2005
567.5
51.2
132.6
225.4
409.2
72.1
2006
552.8
101.4
139.3
56.4
297.1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在煤矿特大事故中,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的相对较低,与日益提高的煤炭能源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形势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部分矿区,煤炭能否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煤层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进行矿井防治水的基本依据。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二、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如下: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标准模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标准模板(一)、总体要求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矿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拓、生产和补充勘探,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主要地质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全面整理分析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时编制或修编《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是指导下一步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矿分管防治水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地质(技术)科长必须全程参与报告的编制工作。
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300m3/h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二)、技术要求1.认真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是编制或修编高质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在报告中重点阐明:目的、任务;矿井建设、开采情况及本次工作情况;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井突水情况,矿井涌水量变化,矿井生产中的水害隐患及防治水措施;存在问题及预防、治理建议。
2.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3.报告中的单位涌水量等参数,应按《煤矿防治水规定》统一换算使用。
4.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排版及编写具体要求1.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矿山名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在报告名称下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2.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制人:审核:矿长:公司技术负责: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前言 (4)二、矿井开采简介 (4)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4)四、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7)五、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7)六、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0)七、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13)八、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14)九、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14)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前言为加强我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我矿组织相关人员对本矿的水文地质进行研究,编制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已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并通过。
二、矿井开采简介荒田箐煤矿始建于1996年,原名为“盐边县红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盐边荒田箐煤矿)”,被攀枝花龙蟒煤业收购后,矿井名称变更为攀枝花市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新采矿证于2006年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有效期限至2015年3月。
矿井生产能力90kt/a,采用分水平阶梯式平硐开拓方式。
矿井现采用柔性掩护式支架采煤,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手镐攉煤,机车运输,矿灯照明,自然排水,机械通风,全面陷落法处理采空区。
三、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1、矿井所在位置攀枝花龙蟒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荒田箐煤矿位于攀枝花市红坭矿区的荒田箐井田内,北东侧为三滩井田,南部为阿拉摩井田,西部为荒田箐井田。
矿井位于盐边县城329°25′方向,直距19.1km,行政区划隶属盐边县红坭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16″~101°44′27″,北纬26°45′14″~26°46′30″,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3′52″,北纬26°45′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昭阳区希望煤矿二0一二年二月摘要云南省昭阳区希望煤矿是“六证”齐全的合法矿井。
于2007年6月重新获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矿山名称: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证号:C5300002011071140116342;生产规模:6.00万t/a;面积0.7524km2;开采标高:2900m~2380m;有效期:20011年9月~2016年7月。
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东北20°方位,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距昆明市381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矿区距昭通市约40km,距昭通火车站约50㎞,交通较方便。
本区构造位置处于白沙背斜的东翼,五寨向斜的西翼南段。
总体为一个单斜构造,地层倾向95°~150°,倾角10°~48°,一般为15°~25°。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型;区内褶曲不明显,断层稀少,对本区煤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本区构造的断层主要是F1、F4断层。
矿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中等类型。
据调查该区煤层未发生过自燃现象、爆炸现象。
且矿区煤层不易自燃、煤尘不易发生爆炸,瓦斯含量为低瓦斯矿区,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应属简单类。
一概况1.1 目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为矿井水患防治提供依据。
1.2 位置和交通1、位置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20°方向,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区范围呈东西向展布,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地理坐标:东经103°47′47″~103°48′28″北纬 27°32′17″~27°32′45″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2-12、交通昭阳区人民政府驻地昭通市,距昆明市381km,距贵州省贵阳市466km,距重庆市657km,距四川省成都市674km。
煤矿区距昭阳区约40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距大关县城约25㎞,距昭通火车站约50㎞。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周边村、社,交通尚属方便。
1.3自然地理矿区为构造侵蚀、溶蚀高原中山地貌。
海拔村高2590.0~2922.5最低侵蚀基准面2235.1m,相对高差点332.5m。
地形南东高北西低,处于分水岭地带,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冲沟,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无河支流。
本区属于亚热诚带气侯,多年平均气温11.6℃,极端气温-13.3℃~33.5℃,年总体降雨量462.3~894.8 mm,平均738.2mm,一日最大降雨量93.2mm,月最大降雨量256.0mm,最长连续降雨16 d,降雨量45.5mm,年均蒸发量1696.1mm,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冰冻期最长可达140 d,冬季长而寒冷,主导风向为北风,最大风速24.0m/s。
二水文地质2.1概况该区位于昭阳区北东约40km(直线距离10km处),属乌蒙山脉东段。
区域内山脉展布与地质构造线基本吻合,出露地层碳酸盐岩、岩浆岩和碎屑岩三大类。
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较强~强。
主要地层为:志留系中统大路寨组(S2d)、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上统宰格组(D3z)、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上司组(C1ds)、摆佐组(C1b)、中统威宁组(C2w)、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
地貌上常表现为溶蚀、峰丛、溶沟、岩溶洼地(漏斗)等。
上述地层中部分夹有碎屑岩。
含裂隙水,富水性相对纯碳酸盐岩地层较弱;地貌景观常为垄状山丘和山地。
碳酸盐岩类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岩溶管道、暗河、伏流等形式迳流,以泉及泉群等形式排泄;形态各异,显示出交替强烈、运移距离远、集中排泄的特点。
而碎屑岩及岩浆岩类以基岩裂隙水居多,靠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一般多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地层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水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水量开始逐渐递减,到第二年4月份降为最低值。
与旧司组含煤地层直接充水有关的中~强含水层(段)为宰格组—岩关组(底板)、上司组—摆佐组—威宁组(顶板),其地下水迳流、排泄均各自成系统。
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常伴有岩溶大泉出露,水量丰富,是矿区供水水源及凿井取水的最佳层位。
区域内煤矿床在正常情况下,上覆中~强含水层(段)有较好的底板隔水层相隔,对矿床开采无直接影响;但受断裂构造影响,矿床(煤层)直接接触该岩溶含水层而形成间接充水。
下伏岩关组灰岩与可采煤层间距较近,间接影响矿床充水。
有可能形成底板突水。
2.2、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矿区为了构造侵蚀、溶蚀高原中山地貌。
海拔村高2590.0~2922.5最低侵蚀基准面2235.1m,相对高差点332.5m。
地形南东高北西低,处于分水岭地带,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冲沟,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无河支流。
本区属于亚热诚带气侯,多年平均气温11.6℃,极端气温-13.3℃~33.5℃,年总体降雨量462.3~894.8 mm,平均738.2mm,一日最大降雨量93.2mm,月最大降雨量256.0mm,最长连续降雨16 d,降雨量45.5mm,年均蒸发量1696.1mm,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冰冻期最长可达140 d,冬季长而寒冷,主导风向为北风,最大风速24.0m/s。
2.3、区域地表水体本区域地处盘河、洒渔河分水岭地带,属垂直径流补给区。
区域内的树枝状溪沟为盘河及洒渔河支流。
河流属金沙江水系长江流域;现将区域内主要河流特征简述如下:1、洒渔河:蜿蜒流经测区西部,是昭通市境内主要河流。
境内流域面积2017km2,干流长186km,多年平均流量19.2m3/s。
河谷宽展,横断面呈“U”型,纵坡降1.6‰,阶地发育,支流呈树枝状。
2、盘河:发育于测区南东部,系大关河上游支流,迳流面积158km2,干流长度25km,多年平均流量2.64m3/s。
纵坡降小于1‰,河谷宽缓呈“U”型。
上述地表水体距离本矿区较远,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部分支流地表水可作为矿山生产用水。
2.4、区域含、隔水层简述根据本区地层岩石组合类型、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条件及地层富水性的强弱,将区内地层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1、松散岩类含水层组: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冲洪积、残坡积物为主。
岩性由次圆状砾石,砂土及粘土组成,结构松散。
该层富水性较弱,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碎屑岩类含、隔水层组:主要有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下二叠统梁山组(P1l)、下石炭统旧司组(C1dj)等,岩性为薄到中厚层状砂岩、泥岩,矿区煤层产于旧司组之中,含弱裂隙水,对矿床充水有直接的影响。
3、碳酸盐岩类含水层组:主要有下三叠统永宁镇组第一段(T1y)、二叠统栖霞—茅口组(P1q+m)、中石炭统威宁组(C2w)、下石炭统摆佐组(C1b)、上司组(C1ds)、岩关组(C1y)、上泥盆统宰格组(D3z)、中统曲靖组(D2q),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分布面积较广,岩溶溶蚀强烈,溶蚀地貌特征明显,富水性中等至强。
2.5、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1、在矿区范围内,地层岩性以岩浆岩及碎屑岩为主的分布区,地形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向源侵蚀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而不利于补给。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以泉点形式于沟谷及地形低洼处排泄,形成了既是补给区又是排泄区的特点。
该含水岩组的富水性相对较弱,向深部地下水运动缓慢,过渡为弱承压含水层,富水性较浅部弱,此类含水层分布区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
2、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地层富水性和导水性各异,形成不连续的地下水面,地下水以暗河的形式在不同地带径流、排泄,该区各含水层组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部分接受碎屑岩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层地下水以滴状、脉状流为主,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因此,这些地带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区。
2.6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特征矿区地处洒渔河与盘河分水岭地带,地形总体为南东高北西低,一般海拔2590~2922.5m,区内最高标高位于矿区南中部山顶,高程2922.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西部的矿权边界,高程2588m,最大相对高差334.5m,地形地貌总体为中山区。
矿区内冲沟特别发育,切割深,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矿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2588m。
2、含(隔)水层(组)特征矿区地层从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Q),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梁山组(P1l),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下统摆佐组(C1b)、上司组(C1ds)、旧司组(C1dj)、岩关组(C1y),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
根据矿区及附近出露泉点的流量以及各含隔水层与矿床关系,将矿区的含、隔水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矿区内主要分布在南部栖霞茅口灰岩分布地段,为高山平台残坡积与灰岩风化堆积物,岩性主要为红粘土、黄粘土及耕植土。
结构较松散,一般厚度13.57m。
有较多民井,山间沟口处有少量泉点,泉点受季节影响较大,枯季基本上处于疏干状态,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岩溶强含水层下二叠统栖霞组出露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少量白云岩、钙质白云岩、假鲕状灰岩组成,局部灰岩具白云岩化,显虎斑状构造和含燧石结构;平均厚度158.23m。
该岩组岩溶发育,大的洼地、漏斗、溶洞、落水洞多见;地下水动态变化,不均一性强。
据区域水文资料,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16L/s·km2,水质为HCO3~Ca·Mg型。
该含水层富水性强,但下伏有梁山组相对隔水层相隔,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3)、下二叠统梁山组(P1l)相对隔含水层下二叠统梁山组矿区南东部呈条带状出露,岩性为为灰黑、黄绿、紫红色砂岩,粉至细砂岩和页岩为主,底部含姜节石;下部夹粉砂岩,泥质灰岩薄层、团块及钙质砂砾透镜体;上部夹石英粉砂岩、泥质菱铁矿岩、铝土矿砾岩及劣质煤透镜体,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碎片。
厚20.16~26.47m,平均22.50m。
地表无泉点出露,钻孔揭露未发现涌漏水现象。
据区域水文资料,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0.8L/s·km2,该层富水性极弱,对矿床起隔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