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模式探析
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话教学尚不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提出问 l 教师缺乏及时捕捉课堂对话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 题, 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提问, 即使是教师和学生提 J 的能力和意识, 缺乏对课堂教学中随机出现的教学资 出了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几乎不具开放性或层次比 l 源的敏感性。这是由于许多教师 自 身的专业素质不
学生具 有创造性 或独 特性 的观点和答案 , 这样不仅有 发言较 多 , 师生互 动非常频繁 , 整个课堂上 充满 了提
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作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教师与 I 问—— 回 答——再提问——再回答的模式, 以为这样 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 提升教师 自 身的修养。l 才是真正的对话教学。因此, 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
响, 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 l 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时间, 设计了很多与教材文本关
断摸 索和探究 ,在遵循教学规律 的基础 上将知行统 l 系不大甚 至是无关 的话题 ,虽然课 堂气氛很活跃 , 但
一
,
避免 出现走歪 路的情况 。本文对 思想政治课对话 1 生没有真正获取 和深入理解教材 文本所要传授 的 学
是 由教 师 提 出 , 同样 也可 以 由学 生 提 出 ; 出 的 问 题 i , 解 产 生 这 些 问 题 的 原 因 , 结 起 来 有 以 下 几 提 题 了 总
可 以是 由学生解 答 , 同样也可 以由教 师解答 ; 在解决 l 面 : 方
问题 时 , 可以是教师 和学生共 同讨论研 究 , 同样还 可 I 1 . 教师缺乏及时利用课 堂生成性 资源的能力。 就 以由生生合作共 同寻找答案 。 目前 , 由于思想政治课 :目前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实践而言 , 许多思想政治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广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与实践措施。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引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扩大思维视野。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晦涩难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入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可以增加实践活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思政课评价方式多为笔试和论文写作,评价机制单一,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小组讨论、实践报告、思政课作品创作等。
口头答辩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展示,提升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组讨论可以检验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收稿 日期 :2 1— 4 0 00 0— 2 基金项 目:西安 工程 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 大班教 学环境下思想政 治理论课 多维互动教 学模式探 索” ( oj 3 ) 2 s o o G 作者简介 :王婉玲 ,女 ,陕西大荔人 ,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教授,硕 士,主要从事 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 学研 究。 校
摘
要 :师 生互动作 为新课程教 学理念之 一 ,已被 应 用于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中。但 由于缺 少相 对
稳 定的教 学模式指导 ,使得互动教学陷入 了困境 。本 文分析 了师生互动教 学的理论依据 ,提 出转 变教育理念 。
加深对教学对象的了解 ,提 高教 师 自身的理论 水平 ,全面驾驭课 堂,是互动教学得 以实施 的重要前提 ,并初 步 探讨 了情境创设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考试方式的改进等以互动为特点的教 学方式方法。
组织 的平 等而 自由的相互对话 、相 互交流和相互 促进 的
教学方法 。互 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 分体 现 了现代 教育 理
念 ,打破 了传 统的教学模式 ,转变 了教 学观念 ,从教 师 单一 的 “ 一言 堂”向 “ 师生共同探讨 ”模 式转化 ,有 利
于学 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 和个 性化发展 ,从 而达到 整体优
是在 同他人 的互 动中所产生 的认 知矛盾而得到促进 ,课
生 的主动性 、积极性 和创造 性 ,而不应把他 们看成是 简
单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品德的塑造对象 。
所谓思想政 治理论课 “ 互动”教学 法 ,就是 在 开展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过程 中为 了达到教学 目 ,充分 发 标 挥教 师、学生两方面 的主观能动性 而进行 的师生之 间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其 次 ,所 选 择 的讨 论题 目应 当具 有 可
长期 以 来 .由 于 “ 填鸭 式 ”教 学方 式 以及 大课 堂 的限 制 ,使 得思 想政 治 理 论课 教学 成 为一 大难 题 。这种 忽 视学 生 主体 参 与 的教 学模 式 。使 教师 和学 生 缺乏 沟 通 和 交 流 .已经 成 了学 生对 思想 理论 课 普 遍 厌 倦 、教学 效 果低 下 的主 要原 因之 一 。本人 在 讲授 《 泽东 思 想邓 小平 理 论 和 “ 毛 三个 代 表 ”重 要 思想 概 论 》课 ( 以下 简称 《 概 论 》课 )的 过程 中 ,将 学 生 的社 会 实 践 与 课 堂讨 论结 合 起来 .实 施 以学 生 为 中心 的 讨 论 型教 学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教学 效 果 。本 文拟 就 实 施 课 堂 讨 论 的 探 索 做 一 简 要 介
挥 自身 的特 长 ,讨 论效 果 不 明显 。在选 择 讨论 题 目时要 注 重 其 本身 的可操 作 性 。 比
如在 组织 “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文化 ”讨 论 中
时 , “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文 化 ”本 身 较 为 中 抽象 .笔 者结 合 我 国 尊师 重 教 的传 统就 高 校 学 生 不 给老 师让 座 的问 题 让 学 生 讨 论 , 而后 在 学生 讨论 的基 础上 引 申出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文化 的基本 特征 和具 体要 求 。
生假 期调 查 的课题 。
考 。他 们 缺 乏 社 会 实 践 ,思 想 易 脱 离 实 际 ,有 时 好 走 极 端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片 面 性 、表 面性 和 盲 目性 。通 过对 一 些社 会 热 点 问题 的讨 论 ,可 以廓 清学 生 头 脑 中某些 错 误 的 、片面 的认 识 .树 立 正确 的价 值 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

高 校思想政诌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祈
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慧 芳
摘 要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材 改革 , 教学方法改革也迫在眉睫。针对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存 在 的问题 , 本文提 出从六个方面改进 思想政 治理论 课教学方法, 提高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质量。 关 键 词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方 法 改革
从 20 0 6年 秋季 开始 , 国 高校 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材 作 了 性。 全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课堂教学是 中心环节 ,专题讲授” “ 就是打
较大 的调整 , 教材 提纲到教材编写 , 从 都是在 中央精神 的指导下 破原 有的教材章节 , 将教 材中的重点 内容抽取 出来 , 结合知识 的 完成 的 , 多次经过了权威专家 的审读 。 并 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 了 历 史 发展 轨 迹 和 当 前 国际 国 内 发展 的 实 际 , 以 综合 整 理 , 不 加 从 教材 的权威性 、 严肃性 和学术性 , 现了党和 国家对高校 思想政 同层 面 、 同角 度进行理论 分析 , 体 不 并进行 系统的 、 有针对 性的讲 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 。 解 _ 真 正做 到把 思想 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 与大学生 在一定 时期关 1 J 。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 材改革 ,最受高校 思想政治 注的热点问题 、 重要政策 等相结合 , 帮助大学生解答和理解我 国 理论课教师关注也着力最多的 , 推教学方法 的改革 。 首 长期以来 发展 中出现的新 睛况 、 问题 。 新 同时 , 结合专题开展课堂讨论 , 充 我 国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 “ 以知 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 作用 , 激发 学生的学 习意识 , 激活理论课课堂 识 为本 ” 它的弱 点十分 明显 , 调应试 教育 , , 强 分数 是学 生 的命 的沉 闷气 氛 , 营造 出人人动脑 、 同参 与 、 共 活泼热烈 、 轻松和谐的 根, 使人成为知识 的奴隶 , 成为被知识异化的人 。 在课堂上 , 教师 学 习氛围 , 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魅力和实效性 。 作 为传授者讲得 口干舌燥 、 疲力尽 , 筋 而学生在课 堂上 听得头脑 3案 例 教 学 , 提 高 课 堂 趣 味 性 和 增 强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吸 . 是 发胀 、 昏昏欲睡 , 教学效率很低 。 引力的必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课程 内容总体上理论性强 ,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存 在的突 出问题有 三个方 比较抽 象难懂 , 学生不太感兴 趣。案例教学具有 高度 的拟 真性 、 面: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 。 以单 向的传授 为主 , 以教师为 主体 唱“ 独 灵 活 的启 发性 、 鲜明 的针对性 等特征 , 以促 进学生 分析 问题 、 可 角戏” 缺乏一种宽松 、 , 民主 、 平等 、 热烈 的教学氛 围 , 乏师生之 解决 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在 案例教学中 ,学生是课堂 的主 缺 间 的情感互动 , 缺乏激发学生 情绪 体验的有效手段 和方法 , 影响 体 , 是教学 的中心 ; 而教师是教学过程 的主导 , 发挥组织 、 引导作 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有偏差 。 迫 用 。教师 由传授者转化 为促进者 , 由管理者转 化为引导 者。学生 于就业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 学生大多 比较 务实 , 他们 关注 也不再是 知识 被动的接受者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 创造 的是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待遇丰厚 的工 作。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 性得 以开发 , 主体性地位得到 充分体现和尊重 。在案例教学实 教育功能不会立 竿见影 , 而是潜移默化 。 学生 便以为学习思想政 施 过 程 中应 注 意 两 点 : 是 注 意案 例 的 思 想 性 、 实 性 、 型性 ; 一 真 典 治理论课没用 , 把时 间都放在 了学 习专业课 、 英语及各种 资格考 二 是注意 营造 民主 、 活泼 、 宽松 的课 堂讨论氛 围 , 把学生 的 自由
从独白走向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2008年9月长春教育学院学报Se p.2008筮2垒鲞笺圣塑』Q坠£堕!Q£些垫g£b婴旦坠丝!i塑!旦§!i!竖!£yQ!:呈垒堕Q:墨从“独白"走向“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伍少霞(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1450)摘要: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白”式“满堂灌”的讲授法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不适应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学实效性差。
“对话”教学模式主张师生相互尊重,强调师生的互动,主张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参与性,积极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能力。
因此,“对话”式教学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白;对话: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6531(2008)03-0046-03从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看,传统的教师“独白”式的讲授法仍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学中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从教师“独自”走向师生“对话”。
一、传统“独自”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教师的“独自”式,即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唯一的能动者。
教师通过讲解、讲演、讲述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发生改变。
这种“独自”式的教学模式也称为“灌输式教学”、“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们只要能够认真地听课,并作好课堂笔记,教师则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等传授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就基本完成。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教科书内容在学生知识经验中占据强势地位和权威性,不重视学生自身的自主体验;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统一性,忽视每一个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差异性”u’。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探析【摘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19-0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论认为,互动式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其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互动教学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只有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课堂高效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的意义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在20世纪初提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象征符号基础上的行动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把这一理论引入教学领域,从而形成了互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课堂互动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使互动课堂理论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互动课堂理论认为在课堂情境下,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个体化的意义世界,可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互动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高校掀起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中,原先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逐渐被互动式教学法所取代。
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互动教学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一)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教学的实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标。
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很容易独自主宰课堂,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重要性探析

独立的人格 � 丰富的内心世界 � 独立的 意志和独特的表达方 式 �因 而需要教师 的理解和 尊重 � 从学识 水平看 � 教师 和学生 就某一方面的知识而言 � 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 �不存在尊 卑关系 � 就知识总 体看 � 由于信 息技术的 发展 � 学生获 取知识 的渠道是多种 多样的 �学生 拥有的 知识 � 教师不一 定拥有 �从 这个意义上讲 � 教师和学生都是知识 的拥有者 � 教师应该从 知识化身的强势位置走下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 作者 �独立思 考的激励者 �交换 意见的参与者 �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 �知识 结构 �领悟能力 � 社会阅历等讲授基本 原理 �基本知识 �与学生 进行平等地交流与对话 � 在对话中实现知识间的相 互转化 �并 碰撞出新的知识和新的结论 � 教学民主主要体现在 教学决策 � 教学过程 �知识生 成过程中 �师生相互 尊重 �相互理解 �相互包 容 �相互诉说倾听 �在一种宽 松 �和谐 � 快乐的气氛中进行教育 教学活动 �课堂成 为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场所 � 教育教学活 动贴近实际 �贴进 生活 � 贴进学 生 � 使学生在 课堂上能 够坐得 住 �听得进 � 并转化为信念和行动 � 对话式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育教学活动凸显马克 思主义理论魅力 � 对话式教学在民主 平等的前提下 � 教师与 学生以知识为载体进行平等交 流 �沟通合作 � 在沟通 合作中 � "权威式的教学形 式必须让位于以独立性 � 互相负责和交换意 见为标志的师 生关系 " � 教师引导 学生发散思维 �逆 向思维 和创新思维 � 教育教学活动超越了 " 传道 �授 业 �解惑 " 的功能 � 教师和学生 在与历史 �与现 实 � 与民族 先进文化 �与世 界优秀 文化 � 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与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 �与教 材 � 与现实生 活的对话 交流中 � 抛弃 对马克思 主义不 完整 � 不准确 � 甚至错 误地理解 �坚 持马克思 主义与时 俱进的 理论品格 �坚持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 生 �引导学生 正确对待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 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 及影响 �自觉抵制 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 更广泛地关注社 会 �树立对他人 � 对集体 � 对社会的责任感 � 把自己的人生追求 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 充分发 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对 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 �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 渠道作用 � 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魅 力上增强思想政治课教 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0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1 月
安 徽 工 业 大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 )
Hale Waihona Puke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e i e n c e a )
a n d r e or f m e v a l u a t i o n me c h a is n m a n d c h e c k i g n me t h o d .
Ke y w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 i d eo l o gi c al a n d p o l i t i a l c t h eo r y;d i al o g ue t e a c h i n g
高校 思想 政 治理论 课 教 学 改 革 已实 施 多年 , 成 果 知 , 学生一无所 知 ; 教师思考 , 学生被考虑 ; 教 师讲 , 学生
不少 , 但实 效乏 陈 。大学 生 对 本课 程 逃 课 或 隐性 逃课 听 ; 教师制订 纪 律 , 学生 遵 守纪 律 ; 教 师 做 出选 择 并将 者 比比皆是 。造成此 种现象 , 固然有 多种 原 因, 但教 师 选 择强加 于学生 , 学生唯命是从” 、 “ 教师选择 学习 内容 , 学生适应 学 习内容 …… ’ , [ 1 ] 因此 , 在 教学 过程 中 , 教 陈 旧的教学方法恐怕也难 辞其咎 。
一 一
CAl Xi a o - t 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d e o l o g y a n d P o l i t i c s ,S ou t h C h i n a Ag r i c u l t u r e Un i v e r s i t y ,O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2 ,Gu a n g d o n g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DM o g u e t e a c h i n g i s a n e f f e c t me an s f o r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o f t h e o r y o f i d ol e o g y a n d p o l i t i c s , wh i c h p r o os p e s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9 2 4 7 ( 2 0 1 3 ) 0 1 — 0 1 0 6 — 0 3
Re s e a r c h i n t h e Di a l o g u e T e a c h i n g Mo d e o f Th e o r y o f I d e o l o g y a nd Po l i t i c s i n UI l i v e r s i t y
师变成 了教学 中纯粹 的主体 , 而学 生成了纯粹 的客 体 。 更 可怕 的是 , 灌 输式 教 育模 式 把 学生 的创造 力 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传统 教 学是 “ 灌输 ” 式 教学 使 得教 育 变 成 了一 法, 亦 称之为“ 填鸭” 式教 学法 。“ 灌输 ” 式教育法忠诚 于 到最低 甚至扼 杀 了学 生 的创 造力 , 种规模 化 的“ 模 型化” 生 产 。学生 不再是 鲜活 的有 个性 学科 , 实行单 向的传道 、 授业 、 解惑 , 可将 学科 的精 神完
Vo 1 . 3 0, No . 1
J a n u a r y ,2 O l 3
高校思 想政治 理论课 对话教 学模 式探 析
蔡 小婷
( 华南农 业大学 思政部 , 广 东・ 广州 5 1 0 6 4 2 )
摘 要: 对 话 教 学 是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教 学 改革 的一 个 有 效 途 径 。 对话 教学 倡 导 民 主平 等 、 互动交流 、 爱 与信 任, 培 养 质 疑 与批 判 思 维 。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对话 教学 应 该 确 立对 话 教 学 理 念 , 营 造 民 主平 等 的对 话 氛 围 , 形 成对 话主题 , 优 化 对话 方 式 , 改 革 评 价 机 制 和考 核 办 法 。 关键词 : 高校 ;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 对 话 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