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课件ppt

合集下载

十三《人琴俱亡》课件上课-讲义

十三《人琴俱亡》课件上课-讲义
俱:都,笃:(病·)重;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矣。”
左右:手下的人。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
丧:死亡。
·
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3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舆:轿子。
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一、学会通过“二看二查”及质疑翻译课 文 二。 、学会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比较阅读 感悟文中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总结全文:
文章中心: 通过子猷对子敬的独特方式的悼念 ,
反映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
写作启示:从选材、刻画人物、语言角度谈。 1.选材典型、新颖。 2.以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3.语言简洁。
张季鹰和顾彦先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 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 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 不执孝子手而出。
兄弟般的深厚的朋友情
课外作业:
1.写下本课学习的收获。 2.认真阅读推荐的两篇文章《忆古 琴》《琴意》,熟悉文中与古琴有关的 故事,建议讲给父母听。 3.组长组织课文默写。 4.搜集抒发兄弟情的诗文,与同学交 流,并提供给剪贴板负责人金静。
讨论:
假若你是当时的子猷,你认为 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你与弟弟间的深 情?为什么?
人 琴 俱 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 丧矣。”语时了不悲。便 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 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子 敬子敬,人琴俱亡。”因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上课PPT32页

《人琴俱亡》上课PPT32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人琴俱亡》上课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人琴俱亡》PPT 已核对 无错误 共18张

《人琴俱亡》PPT 已核对 无错误  共18张

感情不直接流露, 很含蓄,追求超 凡脱俗
子猷一心挂记弟弟的动词:
索、径、掷
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或谚语一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 千金难买兄弟情 的作者是
刘义庆

他是
南朝宋
文学家。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
都 病重 连词,表承接,不译
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手下的人 即“以何” 总,竟 为什么 语气助词,了
语时 了不悲。便索 舆来奔丧,都不哭。
动词, 完全 说话 要 轿子 到王子敬 家去看望 丧事
子敬素 好 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不哭不悲: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并不是不 悲痛;并且子猷本身病得很重,知道自己将不 久于人世,终归会和弟弟在九泉相见的。恸绝 良久:等到人琴俱亡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 悲痛之情,因而恸绝良久。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 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注重情感的个性表 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 —“魏晋风度”。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 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 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 完后若无其事地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 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 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 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 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 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
《人琴俱亡》
导语: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 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 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 人肝肠寸断的了。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 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两兄弟的感情非常 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子猷对弟弟 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们深厚 的兄弟情谊。

十三《人琴具亡》共17页PPT资料

十三《人琴具亡》共17页PPT资料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 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 敬啊,子敬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和琴都死了。”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灵床,停放尸体的 床铺。既,已经。调(tiáo),协调。掷(zhì),投掷,抛掷,扔。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后来悲痛是因为睹物思人,触景伤怀。 2、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 去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是因为生病,二是因为悲痛,
探究·练习
3: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为 什么弦“不调”了呢?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 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 凄凉。
探究·练习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和子敬的兄弟之
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 “都不哭” “径入坐灵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总结全文:
子敬
人亡 琴亡
了不悲 都不哭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猷 人亡
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
手足之情
人琴俱亡 指人和琴都死了,意思 刘义庆 是说文中的王子敬死后, 他的琴也不好使了。这 《世说新语·一伤成逝语》常用来比喻对知 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

本课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翻译了解课文大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 4、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5、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因,副词,于是,就。恸(tòng),痛哭,极度悲哀。良,很。 亦, 副词,也。卒,死。

《人琴俱亡》ppt课件(25页)

《人琴俱亡》ppt课件(25页)

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子猷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感受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文章,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受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子猷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导入: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的学习。

幻灯片1-32、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兄弟情谊。

幻灯片33、热身抢答:幻灯片5(1)课文选自哪一本书?(2)文中兄弟俩是谁?(3)他们的父亲是谁?4、作品简介:幻灯片6《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5、自主学习,疏通词句:幻灯片7(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

(2)找出你认为翻译需注意的字词。

(3)把你没弄懂有疑问的词句画出来。

6、自学检查:幻灯片8(1)读准下列黑色字字音(2)朗读课文:找生读;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逐句检查翻译,并检查重点词的词意:幻灯片9—13二、研读课文,小组探究:幻灯片14—16(1)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情深?试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知识巩固,当堂检测:幻灯片17(一)解释加横线的词(8分)1、……俱病笃()2、子敬问左右()3、何以都不闻消息?()4、语时了不悲()5、便索舆来奔丧()6、子敬素好琴()7、弦既不调()8、因恸绝良久()(二)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幻灯片18四、疑难解答,知识拓展:幻灯片18—201、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人琴俱亡》PPT课件3 (共11张PPT)

《人琴俱亡》PPT课件3 (共11张PPT)

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 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拓展延伸

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 真切的体会?
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 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 象。
手足情是人世间永不凋零朵的花
实词: 笃:(病)重; 径:直往; 卒:死

索:要; 舆:轿子; 素:向来,一向;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 既:已经; 因:于是

了:完全; 俱:全,都。源自学生对照书下注解 进行翻译,有不会的 先讨论,然后师生共 同解决。
出示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 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 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 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 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 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 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 “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 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 (子猷)也死了。
刘义庆
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 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 的语言 重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 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 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注意读准下列字
了(liǎo)不悲 , 笃(dǔ), 舆(yú), 奔(bēn)丧 , 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
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再读课文,把握感情基调(哀怨、凄婉、悲 凉)。

《人琴俱亡》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
人琴俱亡
刘义庆
yóu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sàng
liǎo
yú bēn sāng
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
不哭。
子敬素好hào琴,便径jìn入g 坐灵床上,取
xián tiáo zhì
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 子敬,人琴俱亡。”tòn因g 恸绝良久,月余zú
《世说新语》的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 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 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
这些成语你知道吗?
望(梅)止渴
渐入(佳)境
(顾)名思义
管中窥(豹)
(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一(往)情深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 人尊为“书圣” 。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 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总结全文:
子敬
人亡 琴亡
了不悲 都不哭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猷 人亡
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 ①.倒装句 ❖ 宾语前置 ❖ 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即“以何”“何”作
“以”的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以何都不闻消息?”译为: 为什么竟没有听到消息? ❖ ②.省略句 ❖ 省略主语 ❖ 例句:“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每句前省略了 主语“子猷”。正常语应为(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 (子猷)取子敬琴弹。译文: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到灵床上, 拿出子敬的琴弹。 ❖ 省略介词 ❖ 例句:掷地云。“掷”前既省略了主语“子猷”又省略了 介词“于”。正常语序为(子猷于琴)掷地云。译文:子 猷把琴扔到地上说。

人琴俱亡讲课课件_图文_图文

人琴俱亡讲课课件_图文_图文

1、既然兄弟情深厚感情如此,为何子猷“了不 悲”“都不哭”?那子猷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悼念 子敬的呢?
“不悲痛”是因为他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 那时就能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所以 不哭。
弹琴
2为什么子猷“月余亦卒”?
病笃、伤痛
讨论 :
假若你是当时的子猷,你认为 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你与弟弟间的深 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写作启示:从选材、刻画人物、语言角度谈 。 1.选材典型、新颖。
2.以典型的生活细节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 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 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子 敬子敬,人琴俱亡。”因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 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 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 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 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 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子 敬子敬,人琴俱亡。”因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讲课课件_图文_图文.ppt
刘义庆,南朝时宋 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 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 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轶《 隽世 事世 永说的说 传新笔新神语记语见》 小》 长是 说的 。记 ,语载 全言魏 书以晋 分精人德练物行含言、蓄谈言、 语《、世政说事新、语文》学书等中3故6个事门有类的,成记为载人 自们东常汉用末的年成至语东,晋如时望豪梅门止贵渴族、和新官亭 僚对士泣大、夫口的若言悬谈河轶、事一,往反情映深这、一盲时人 期骑的瞎社马会等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以何”,为什么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侍候的人 副词,总,竟
翻译: 王子猷问手 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 听不到(子 敬)的消息?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这 动词,说话 全,完全
翻译:这(一定)是他已经死 了。”说话时完全不悲 伤。

轿子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人琴俱亡
刘义庆
yóu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sàng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
liǎo yú bēn
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
sāng
不哭。
hào xián
jìng tiáo zhì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 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
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病笃 子敬先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不调掷地
人琴 俱亡
琴亡
取琴弹
手足 情深
恸绝久
月余亦卒
特殊句式
倒装句——宾语前置
例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即“以 何”“何”作“以”的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以 何都不闻消息” 译为:为什么竟没有听到消息?
省略句——省略主语
例句:“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每句前省略了主语“子猷”。正常语应为(子 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取子敬琴弹。 译文: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到灵床上,拿出子 敬的琴弹。
翻译: 拿过子敬的琴 来弹。几根弦 的声音已经不 协调了。

副词,表范围,都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翻译: 子猷把琴扔在 地上说:“子 敬啊,子敬啊, 你和琴都死 了。”
痛哭,极度悲伤

副词,也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副词,于是,就 气息中止,死亡 死
翻译: 于是痛哭了很 久,几乎要昏 死过去。过了 一个月,(子 猷)也死了。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 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 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 良久? 了不悲: 思己病重,将不久人世,会与弟弟九泉相会 性格坚毅、刚强(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 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推测弟弟已死,但并没有亲眼见到证实 痛极反而无泪 恸绝良久: 睹物思人,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 恸绝良久。

tòng
亦卒。
注意读准下列重点字字音
王子猷( yóu )了(liǎo )不悲 俱病笃( dǔ )此已丧(sàng )矣 奔丧( sāng ) 索舆( yú ) 素好( hào)
径( jì ng )入 弦既不调( tiáo )
恸( tòng)绝良久 月余亦卒( zú ) 掷(zhì )地
字音
刘义庆(403—约443)
南朝宋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 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 还有志怪小说 《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 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 书分德行、言语、正事、文学 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 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 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 士大夫的思想品德。 《世说新语》的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 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 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 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 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 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 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 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 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 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于是,就 原指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 辈或亲属的丧事,这里指到王 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翻译: 就要轿子来看 望丧事,一路 上都没有哭。
向来,一向
名作动,弹琴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喜好 径直 停放尸体的床铺
翻译: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 (子猷)径直走进去坐 在灵床上,
已经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协调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 人尊为“书圣” 。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 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 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齐名, 并称“二王”。
副词,表范围,都
表承接,不译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病)重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 都病得很重,子 敬先死了。
省略句——省略介词 例句:掷地云。“掷”前既省 略了主语“子猷”又省略了介词 “于”。正常语序为(子猷于琴) 掷地云。 译文:子猷把琴扔到地上说。
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 的兄弟之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对弟弟的惦记。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 子敬,人琴俱亡” ——“径入”体现急切的心情;“人琴俱亡” 是悲哀且哭诉。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表明悲痛之极。
3、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1)说明长时间不弹,琴弦不协调的客 观事实。 (2)说明子猷病重,身体极度虚弱,更 因心情十分悲痛,不能控制,弹到 后来,曲不入调,琴不成声。
总结中心
这则故事叙述了子猷对 弟弟子敬独特的吊唁方式, 表现了他与弟弟深厚的手足 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