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大雁归来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案新人教版

1、诗作引雁:同学们,有一种鸟,常常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入题的最爱,这种鸟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情思,令人睹鸟伤情、托鸟寄怀,从而留下许多浪漫、感人、富有诗意的作品,这种鸟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归的大雁。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优美而略带忧伤情感的歌声中,一起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大雁的优美诗句。学生汇报,教师展示。(2分钟)
(二)走进大雁的生活。(11分钟)
请同学们自由出声朗读全文,思考:大雁什么时候归来,它的归来预示着什么?作者写了大雁的哪些生活习性?(教师提示,同桌讨论后举手汇报。)
1、大雁什么时候归来?它的归来预示着什么?(出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大雁春归)
三月份 春归(板书:大雁春归)
2、作者写了大雁的哪些生活习性?请按下面的提示回答:
4、“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应如何理解?
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关爱动物!
(七)表达自己的情感:(1分钟)
现在我对同学们提两点希望:
1、课后观察你所喜爱的动物,也介绍一下它的习性,表达自己的感情。
2、课后搜集我国境内骤减的动物种类及其资料,分析其急剧减少以至灭绝的原因。就此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利奥波德,走进了沙乡这块“世外桃源”,观赏雁群翔集、聆听雁语心曲,感受了一种真正的“诗意生活”;也走进了大雁世界,感悟了作者的思考,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原来,只要我们把视野放大些、目光放远些,就会发现,人类社会和大雁世界一样,只是一个小世界而已;我们人类也只不过是“土地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并非像我们一贯所自以为是的“主宰者”。我们一样有义务维护这个共同体的“和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感受课文。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大雁归来》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文中对大雁归来的景象描绘较为细腻,学生需要仔细品味句子,理解作者的意图。其次,学生可能对生态知识和鸟类迁徙的相关背景不太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在分析作者情感和主题思想时,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理解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生态知识和鸟类迁徙的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是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本课文描绘了大雁归来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态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大雁归来的文化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雁的特点和迁徙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科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大雁归来》。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雁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大雁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要迁徙吗?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大雁的话题,例如:大雁的迁徙路线、大雁的生活习性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Step 4 思考与表达
1. 教师提问:你觉得大雁的迁徙现象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或者引用课文中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带给学生更真实的情景,运用 ppt 课件演示法、朗读法、讨 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味语句和写作特色,体会全文情怀。
教学准备
教师:PPT 课件、展示台、小视频等。 学生:1、阅读课文,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2、查找并搜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 课前互相交流;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答疑本上;4、准确认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
整理,交流并发言: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
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
雁以及大雁归来的情景。
1、 作者描写了大雁哪几个情景?
课件 3
2、 来的季节是三月,路线
2、 在这几个情景中,分别描述了
笔直,一触水就叫,十一月
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习
一声不响,爱觅食玉米粒,
新知
列队飞……
(26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感受深
本文运用
手法,描写了大雁
课堂 的 、 、 、 等活动,思考完成: 小结 说明了大雁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伙 拟人;鸣叫、觅食、群居、课件 6 (2 分 钟) 伴 ,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野 生 动 物 的 飞行;喜爱 ; 和谐.
之情和人与自然 相处的理念。
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学生展示成果)(7 分钟)
钟)
《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 片,并在实物展台展示。 投影仪
的距离,给学生以实
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实在在感。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重点字注音:
迁徙. 雾霭.
缄.默
凋.零
2、解释词语:
窥.探 雉.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和动物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大雁南归北迁的故事,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作者以大雁为载体,传达了对自然、生命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思考。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情感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原因: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需要学生仔细品味、深入思考。
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悉心体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情感。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缄默、喧嚷、弥漫、目空一切”等词语。
2.注意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说明方法,了解雁群的生活习性,理解本文主旨。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并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雁群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说明,学会赏析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其中强烈的文学色彩。
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及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富有文学色彩的说明文语言特色,把握作者对说明对象的观察和说明方法,体会文中的抒情笔调,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和环保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文字: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树,生火取暖……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的空中舞蹈……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鱼……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学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所著《沙乡年鉴》的一小部分(板书书名)。
大家再看这段文字,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学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大雁在我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大雁北归的壮丽景象,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旨,把握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如“迁徙”、“翱翔”、“阵容整齐”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观察大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旨时,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如“大雁的北归,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强调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期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活动的发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保护候鸟及其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雁迁徙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周边的鸟类,探讨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1.注重生活实例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学案新人教版(new)

《大雁归来》授课内容《大雁归来》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用。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重、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课件课堂环节设置预习检测或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ǐ)雾霭(ǎi)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 顾忌(jì)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方式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交流预习成果教学内容(导学交流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而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也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它问世于1949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聆听,谈感想通过预习获得的资料,全班交流学生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一)提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归来》
授课内容《大雁归来》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用。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重、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课件
课
堂环节
设置预
习
检
测
或
展
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
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
方式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交流预习成果
教
学
内
容
(
导
学
交
流
展
示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而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也时常
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
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
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
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
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
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
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它问世于1949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
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
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
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提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表达了他
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聆听,谈感想
通过预习获得的资料,全班交流
学生明确: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
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
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
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
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
课
堂环节
设置教
学
内
容
(
导
学
交
流
展
示
)
(二)提问:
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教师明确: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
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
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
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
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
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
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三)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
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
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知
识
达
成
练
习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南飞的大雁善性
大雁归来
通过描写春雁觅食感受到大雁的友情抒发=====爱鸟之情孤雁
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亲情
作业布置A级
B级完成课后练习C级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