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与暗能量:一首宇宙的命运交响

合集下载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

探秘宇宙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与研究进展1. 引言1.1 概述宇宙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当前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课题。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在观测和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研究是为了解释宇宙中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深化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和本质的认知。

1.2 研究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文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如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等观测手段,发现了大量无法通过常规物质解释的现象。

这些观测数据表明,在我们所见到的物质之外,存在着巨大数量的黑暗物质,并且宇宙正在以加速度膨胀。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提出了黑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1.3 目的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目前关于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的研究进展,介绍它们的定义、特征以及被发现的历程。

同时,重点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

通过对黑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的规律,推动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的发展。

最终,这也有助于人类对整个宇宙认知水平的提升。

2. 宇宙黑暗物质的本质与研究进展:2.1 定义与特征:宇宙黑暗物质是指一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不发出、不吸收任何电磁辐射,与普通物质(如星体和行星)没有相互作用。

然而,通过对其引力效应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关于宇宙黑暗物质存在的强有力证据。

宇宙黑暗物质在整个宇宙中占据着巨大比例,并且对于维持宇宙结构、星系形成以及宇宙演化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2 观测方法与发现历程:对于宇宙黑暗物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间接观测手段。

其中,天体运动观测是最早也是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通过监测星系或者星系团内恒星运动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存在于这些星系或者星系团中的额外物质。

此外,在背景辐射剩余波谱(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的观测中,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关于宇宙黑暗物质的重要证据。

黑洞与暗能量:一首宇宙的命运交响

黑洞与暗能量:一首宇宙的命运交响
宙的命运 交响》 ,【法 l让 皮埃 尔 ·卢 米涅著 ,卢炬甫 、余超译 .人 民邮 电 出 版社 ,2017年 l1月 出 版 , 定 价 :99.oo元
[科学家荐书 】
黑洞与暗能量 : 一 首 宇 宙 的 命 运 交 Ⅱ向
文 一苟利军
卢米 涅 是 一 位天 文 学 家 ,同 时 也 是一 位 诗 人 ,所 以 , 他 在文 中使 用 了 很 多优 美 的 比喻 ,比 如用 “黑 l天鹅 ” 描 述 我们 发 现 的 第一 个位 于 天鹅 座 中的 黑 洞 , 用 “火 巾风 凰 ” 比喻 恒 星 坍缩 爆 发之 后遗 留 下来 的 产物 。 这些 形 象 的 比喻 让书 中内 容变 得更 为有 趣 。
l998年 ,美 国科学 家 发现 宇 宙 竟然 在 加速 膨胀 ,这 与 人 『r】原 来 的想 象完 全 相 反 !这 一 发现 可以 说 是近 几 十 年 来 最 大的天 文 发现 之一 ,并 因此 在 2011年获 得诺 贝尔物 理学 奖 。而 驱 动 宇 宙 加 速膨 胀 的 原 因就 是 一 种性 质非 常 神 秘的 暗 能 量 ,它 在 字宙 质量 比 中 占到 70%。对 此 ,作 者 在 最后 一 个章 节 也 花 了 少 文 字 解 释。 因此 ,这 本 书 的名 字 也从 原 来的 黑涧 ))扩 展到 了 黑洞 与 暗能 量))。
78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Education
… 一 ~ , = _ 。 家去 蚣 尽 们 科一 。 个甄 时 的 很 在理 小, 挝 唆 J 粑 个 睁 申 宙 宇 像 有 十翻 丘 一 啻 每 ∥ _ 善 左j=l I


幸 在。 编 辑 有 话 说
到 了黑 洞 的形 成 ,还 提 到 了其 他 可能 形 成 的产 物 。在 黑 洞 的种 类 问 题 上 ,书 中 既涉 及理 论 推 理 ,比 如 原初 黑 洞 , 又 涉 及 观测 结 果 , 比如 X射 线 双 星 中的 黑洞 和 星 系 中心 的 黑 洞 ,等 等 。

揭秘宇宙之谜——暗物质与暗能量

揭秘宇宙之谜——暗物质与暗能量

揭秘宇宙之谜——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这个浩瀚无垠的星空之海,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秘密。

其中最引人入胜、也最让人困惑的便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概念。

它们虽然不可见,却在宇宙的演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暗物质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形式,它不像我们熟知的原子物质那样可以直接观测到,但却通过引力的作用显露其存在。

天文学家发现,星系中的恒星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旋转,如果没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提供额外的引力,这些星系就会分崩离析。

这种无法直接探测到的物质就是暗物质。

根据当前的宇宙学模型估计,暗物质占据了宇宙总质量能量的约27%,是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与暗物质不同,暗能量则更为神秘,它被认为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动力源泉。

1998年,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科学家们意外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这种膨胀是在加速进行的。

这一现象无法用现有的物理理论解释,于是科学家们假设存在一种未知的能量形式——暗能量。

据推测,暗能量占宇宙总质能的约68%,并在宇宙空间中均匀分布,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

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暗物质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组成,或可能是其他一些尚未被发现的粒子。

而暗能量更是众说纷纭,从宇宙学常数到更复杂的场理论,如quintessence或是phantom energy等,都试图对这一神秘力量进行解释。

尽管暗物质和暗能量至今未被直接探测到,但它们对宇宙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从星系团的稳定性到宇宙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无不暗示着这两种不可见实体的存在。

未来的科学研究,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实验,以及各种深空探测任务,将可能为我们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面纱。

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就像是织构星空这幅华美画卷背后的隐形线条,虽不显眼,却支撑着整个宇宙的结构与命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探索的深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将会达到新的高度,或许有一天,这些宇宙中的“暗流”将不再是谜,而是构成宇宙真理的一部分。

解密宇宙的神秘力量: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

解密宇宙的神秘力量: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

解密宇宙的神秘力量: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1. 引言1.1 概述在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力量和现象,其中最令人着迷的无疑是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

这些神秘力量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宇宙构成的理解,也引发了无数科学家和研究者的兴趣与探索。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神秘力量,并试图揭开它们背后所隐藏的奥秘。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揭示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黑洞的起源与特性。

我们将介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并探究其密度和引力场等基本特性。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聚焦于暗物质,深入探寻宇宙中这个隐藏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回顾研究历程,我们将了解暗物质对宇宙演化起到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解析其对宇宙学之谜产生的影响。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暗能量的本质和作用。

我们将介绍关于暗能量与宇宙学常数争议的观点,并以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为基础解释这一神秘力量。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研究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宇宙未来命运之间的潜在联系。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进行总结和展望。

我们将回顾本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并梳理解密宇宙神秘力量的路程。

此外,我们还会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探讨可能推动对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更深入了解的方法和途径。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

这些神秘力量不仅是天文学领域探索的焦点,也涉及到物理学、宇宙学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问题。

通过揭示黑洞形成机制和特性、深入研究暗物质对宇宙演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探讨暗能量与宇宙未来命运的关系,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宇宙这一奥秘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启发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2. 黑洞的起源与特性:2.1 黑洞的定义与形成: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为奇特且强大的天体,它是由质量极为巨大的恒星在爆炸或坍缩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恒星会耗尽核燃料并无法抵抗自身引力而崩塌。

当恒星坍缩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密度将变得无比巨大,使得周围空间产生强烈的引力场。

宇宙物理学中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概念及实际应用

宇宙物理学中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概念及实际应用

宇宙物理学中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概念及实际应用宇宙物理学是研究宇宙的结构、演化、性质和宇宙中各种物质组成的学科。

在宇宙物理学中,暗物质、暗能量和黑洞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的宇宙理解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暗物质1.1 暗物质的定义暗物质是一种不发光、不吸光的物质,它不会以电磁波的形式与普通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然而,暗物质对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引力效应影响宇宙中的普通物质。

1.2 暗物质的存在证据暗物质的存在主要通过观测宇宙中的一些现象来推断。

例如,旋转曲线、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功率谱等。

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只占到了总物质的一小部分,而暗物质占据了绝大部分。

1.3 暗物质的理论模型目前,对暗物质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和宇宙学的冷暗物质模型。

标准模型提出了暗物质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组成的,而冷暗物质模型则认为暗物质是由非热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在早期宇宙中通过非热过程产生。

二、暗能量2.1 暗能量的定义暗能量是一种充盈于宇宙空间的能量形式,它对宇宙的加速膨胀起着关键作用。

与暗物质不同,暗能量与普通物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

2.2 暗能量的存在证据暗能量的存在主要是通过观测宇宙的加速膨胀来推断的。

例如,通过观测遥远的Ia型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功率谱以及大尺度结构的分布等,科学家们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并将其归因于暗能量的作用。

2.3 暗能量的理论模型目前,对暗能量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宇宙学的常数模型和动态模型。

常数模型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具有负压强、能量密度恒定的能量形式,而动态模型则认为暗能量的能量密度会随着宇宙的演化而变化。

三、黑洞3.1 黑洞的定义黑洞是一种具有极端引力场的天体,它的引力场强大到连光线都无法逃逸。

黑洞的存在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观测证实。

探索宇宙的黑暗面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

探索宇宙的黑暗面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

探索宇宙的黑暗面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探索宇宙的黑暗面:黑洞、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我们人类对它的认知正在不断深入。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科学进展,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存在于宇宙的黑暗面。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

本文将探讨这些神秘现象,以期揭开宇宙的黑暗面。

第一部分:黑洞的奇妙性质黑洞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天体之一,它的引力极强,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

黑洞形成于恒星死亡的过程中,当一个恒星耗尽了所有的燃料时,它会发生坍缩,形成一个超高密度的天体,即黑洞。

黑洞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特性,其中之一是它的“事件视界”。

在事件视界内,一切进入黑洞的物质都无法逃脱,从而成为黑洞的永久囚徒。

黑洞的另一个特性是其奇点,即黑洞中心的极端密度。

我们目前的物理理论无法解释黑洞中的奇点,因为传统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失效了。

黑洞对奇点的存在引发了很多关于宇宙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定律的质疑,迫使科学家不断寻找更深入的理论来解释黑洞的奇妙性质。

第二部分:暗物质:隐藏的宇宙组成部分暗物质是宇宙中另一个令人着迷的谜题。

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我们发现宇宙中的物质组成只能解释其中一小部分的引力效应。

大量未知的物质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这就是暗物质。

与普通物质相比,暗物质没有与光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它无法直接观测到。

尽管无法直接探测到暗物质,但科学家通过间接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已经对它的存在有了一些了解。

暗物质的存在对我们理解宇宙的结构和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引力效应使得星系可以稳定存在并形成复杂的结构,间接影响整个宇宙。

第三部分:暗能量: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即宇宙的加速膨胀。

原本,我们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缓,然而观测结果表明,宇宙的扩张速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加速。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

暗能量是一种具有负压的能量形式,它对宇宙的膨胀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科学解密:宇宙中的黑洞和暗能量

科学解密:宇宙中的黑洞和暗能量

科学解密:宇宙中的黑洞和暗能量1. 引言1.1 概述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现象,其中最令科学家们深入研究的是黑洞和暗能量。

黑洞是宇宙中最为奇特、神秘的天体之一,其吞噬一切的力量引发了人们无尽想象。

而暗能量则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正如未知链接着我们整个宇宙演化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黑洞和暗能量这两个引人入胜而复杂的课题,并解密其中蕴藏的科学奥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部分将介绍黑洞:什么是黑洞?以及形成黑洞的过程和目前对于黑洞性质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将探讨暗能量,包括暗能量的概念与发现以及与暗物质之间的区别。

第四部分将揭示黑洞和暗能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与挑战,并介绍当代科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和理论模型解释。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结论与展望,总结观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科学探索的期望。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黑洞和暗能量的理解,并探寻它们与宇宙演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科普意义和启示性价值相结合的综合触角,使其对宇宙中这两个未解之谜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开启自己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气。

(注意:以上内容不计入字数统计)2. 黑洞:宇宙之谜2.1 什么是黑洞?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为神秘的天体,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引力,甚至连光也无法逃离其吸引范围。

黑洞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其边界,称为事件视界,任何物质或能量都会被无可挽回地吸入其中。

由于黑洞不发出任何电磁辐射,因此它们对我们来说是完全看不见的。

根据相对论理论,黑洞形成于恒星的末期演化过程中。

当一颗足够庞大并且耗尽了核燃料的恒星崩塌时,就会形成一个黑洞。

恒星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温度使得核聚变停止,并导致恒星坍缩成一个非常紧凑和密集的物体。

2.2 形成黑洞的过程形成黑洞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质量塌陷和碰撞形成。

首先是质量塌陷型黑洞。

当一颗庞大恒星面临核燃料耗尽时,在没有能量供应的情况下,恒星无法再抵抗自身的引力坍缩。

宇宙中黑洞与暗能量的探究

宇宙中黑洞与暗能量的探究

宇宙中黑洞与暗能量的探究宇宙中的黑洞和暗能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

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理解宇宙的发展和演化有重要意义,也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宇宙中黑洞和暗能量的探究进行讨论。

一、黑洞的探究黑洞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天体,其引力场极强,甚至连光也无法逃离。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瓶颈领导到黑洞”的说法,这是因为黑洞的引力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吞噬附近的气体和尘埃,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黑洞是由一颗质量极大的恒星因耗尽燃料而死亡,其质量又逐渐递增,导致其引力场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对于黑洞的探究,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重力透镜效应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黑洞的强大引力场,将附近的星系和星云变形,使其发出特殊的光谱信号,从而可以得出黑洞的存在。

此外,科学家们还使用了X射线望远镜观测黑洞,通过检测发出的X射线信号,探测黑洞的存在。

二、暗能量的探究暗能量是本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是一种存在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其特点是使宇宙的膨胀加速。

暗能量是宇宙中一种量非常大的能量,但其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难探测的天体。

它不像黑洞那样有强烈的引力,也不像恒星那样发射光亮的信号,所以只能使用宇宙背景辐射与大尺度结构的数据进行研究。

目前,科学家们使用一些大型设备来探测暗能量,如欧洲空间局的欧洲暗物质探测卫星和美国能源部的大型同步辐射加速器。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探测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对暗能量进行探测和研究。

三、黑洞和暗能量的联系黑洞和暗能量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备受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科学家们猜测,暗能量的存在对宇宙的发展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其中一个假设就是暗能量与黑洞的演化有关。

关于这个假设,有一种观点认为黑洞的存在会导致暗能量的产生,而暗能量会影响黑洞的演化并加速宇宙的膨胀。

不过,这种观点目前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洞与暗能量:一首宇宙的命运交响
作者:苟利军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8年第02期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黑洞是宇宙间非常神秘的一类天体,因为它自己不会产生任何光,而且人类也不能探究到其内部的组成和结构。

在黑洞知识的科学普及方面,对国人影响力最大且出现最早的科普读物莫过于20年前湖南科技出版社的《黑洞》一书。

此书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让-皮埃尔·卢米涅写于1992年,中文版于2001年出版。

而在第1版出版将近20年之后,一些理论和观测都有了新的进展,促使作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最新中文版近期刚刚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教育出版。

新版保留了第1版的整体框架,详细讲解了黑洞的过去和今生,并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量子引力和我们宇宙的未来命运的内容。

199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宇宙竟然在加速膨胀,这与人们原来的想象完全相反!这一发现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天文发现之一,并因此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就是一种性质非常神秘的暗能量,它在宇宙质量比中占到70%。

对此,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也花了不少文字解释。

因此,这本书的名字也从原来的《黑洞》扩展到了《黑洞与暗能量》。

为了讲述黑洞的过去,作者首先从预言黑洞存在的理论——广义相对论讲起。

此后,作者从天文观测的角度讲述了黑洞如何诞生和黑洞的种类。

就黑洞诞生的问题,作者不惜花大篇幅完整讲述了整个恒星的演化历史,不仅讲到了黑洞的形成,还提到了其他可能形成的产物。

在黑洞的种类问题上,书中既涉及理论推理,比如原初黑洞,又涉及观测结果,比如X射线双星中的黑洞和星系中心的黑洞,等等。

当然,对于黑洞周围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现象,读者们也一定很想弄明白一些问题,比如宇宙飞船掉入巨型黑洞时会不会被撕碎,时间会不会在黑洞表面停滞,等等。

几年前,电影《星际穿越》中给出了一个黑洞的图片:黑洞被一个草帽状气体盘所包围,大家对这一样子的黑洞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作者在本书中也给出了一个非常类似的图片,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他在1979年就已经计算得到了的黑洞形状。

可以说,凡是涉及黑洞的任何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卢米涅是一位天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在文中使用了很多优美的比喻,比如用“黑天鹅”描述我们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天鹅座中的黑洞,用“火中凤凰”比喻恒星坍缩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产物。

这些形象的比喻让书中内容变得更为有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译者之一是厦门大学教授卢炬甫老师(也是第1版《黑洞》的译者)。

而对于新版,在第1版翻译的基础上,第二译者余超对于新添内容做了精彩的翻译。


炬甫老师最终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所以翻译质量很是值得信赖。

但很遗憾的是,在此书刚刚出版之时,卢炬甫老师因病去世。

不过,愿好书让更多人看到,这也是对卢老师的一种告慰吧!
编辑有话说
恐怕在宇宙的种种奇观当中,没什么比黑洞更令人心驰神往的了——尽管它足以毁灭一切。

它的神秘与狂暴,值得科学家们穷尽一生去探究。

在很小的时候,我理解的黑洞就是个孤零零的小黑门,有点像宇宙中的一个下水道,会把经过它身边的一切都吸走;在看过《星际穿越》之后,我才知道吸积盘的概念,意识到其实黑洞也可以看上去很美。

于是我当然也想了解更多黑洞的故事,这是一种本能的好奇。

看来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想法,因为当遇到《黑洞与暗能量》一书的时候,整个编辑部一致决定:本期的荐书就做它。

钟狼将:苟老师也是这本书的推荐人之一。

请问您是如何对黑洞产生兴趣的?可以简单讲讲吗?
苟利军:其实对于黑洞的深入了解,最初并非来自于我自身的兴趣,还是来自于科研。

我在博士毕业之后,机缘巧合地从我原来所做的理论研究方向伽马射线暴,转到了通过观测方式对于黑洞的基本性质作测量。

正是在这个环境之下,我才开始真正地稍微深入一些地对黑洞有了了解。

钟狼将:天体物理学或者宇宙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太过晦涩了。

如果一个人突然对这方面感兴趣了,他有可能在这方面自学成才吗?
苟利军:如果一个人突然有兴趣,但是因为天体物理或者宇宙学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过于多或者深入,所以一个人很难通过自学成才的方式而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老师的指导是必需的。

当然如果仅仅想有一些基本物理的了解,这个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

钟狼将:正如牛顿的理论曾经被认定是永恒的真理,但最后却被爱因斯坦“革了一命”。

您觉得我们如今的物理学在未来会迎来大变革吗?可能会出现在哪个方面?
苟利军:这的确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限于我对物理全局没有一个大的了解,所以我也很难给出一个物理学在什么方面会有大的变革。

不过我倒是很期望物理学能够在量子引力方面会有大的突破,能够真正找到验证某种合适理论正确的证据。

作者简介
让-皮埃尔·卢米涅是世界知名天体物理学家和黑洞问题专家,“乔治·勒梅特天文学奖”获得者,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下属巴黎默顿天文台宇宙理论研究部主任,从事相对论天体物理
和宇宙学研究。

作者同时还是一位作家和诗人,曾荣获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军官勋位,著有《无穷》等多部畅销科普作品。

荐书人简介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本硕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进修。

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千人研究员和恒星级黑洞爆发现象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

荐书人私房书单
·[美]阿里尔·瓦尔德曼,《太空生存指南》,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珍娜·莱文,《引力波》,中信出版社
·[英]斯图亚特·洛维,《宇宙信息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大卫·德沃金,罗伯特·史密斯,《太空之眼:哈勃望远镜25年太空探索全记录》,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法]让-吕克·罗贝尔-艾斯尔,《宇宙之美:从大爆炸到大坍缩,跨越200亿年的宇宙编年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英]詹姆斯·吉奇,《丈量宇宙》,新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