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
精心整理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
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
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
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
精心整理 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 镜子,一块碧玉。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组 18《颐和园》颐和园的长廊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8颐和园颐和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8《颐和园》颐和园的长廊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组18颐和园颐和园
颐和园的长廊
长廊,面向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
中以排云门分为东西两段,每段各伸出一截短廊连接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全长728米,共273间。
长廊,又称画廊。
十八世纪中叶,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景五百四十六幅。
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二百七十三间画廊的梁枋上。
现今,长廊共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万4千余幅。
彩画内容包括花卉翎毛、人物典故、山水风景等。
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
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
在长廊漫步,景随步移,廊内的有趣画面与廊外的楼台亭阁,使人目不暇给,兴趣盎然。
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长廊以排云门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
在两边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
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连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色湖光共一楼。
长廊的西部终端为石丈亭,从邀月门到石丈亭,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1 /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PPT课件

感谢欣赏 再见
结束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昆明湖 堤岸
湖心小岛
湖心小岛
十七 孔桥
石狮 子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 细细游赏。
重 点 词 语
láng
jiàn
shuǎng
zhù sǒng
liú lí
长 廊 横 槛 神清气爽 建 筑 耸 立 琉 璃
bì huáng diàn yǎn yìng zhū 金碧辉煌 宫 殿 掩 映 朱 红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 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 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 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 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 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 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 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 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 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 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 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 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 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fǎng 画舫
yǐn yuē 隐隐约约
dī àn diāo 堤岸 雕刻
zī tài 姿态不一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具体介绍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畔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颐和园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5单元第18课 颐和园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
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修复。
1961年,颐和园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 耸 舫眺yí sǒng fǎng tiào栽(zāi zhāi )画舫(fǎnɡ fānɡ )堤岸(dī tí )耸立(sǒnɡ sònɡ )••••√√√√杆gān (旗杆)gǎn (笔杆)佛fó(佛经、佛像)fú(仿佛)间jiān (房间、中间)jiàn (间接、挑拨离间)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结构:左右组词:宫殿 殿堂造句:我们终于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音序:D 部首:殳书写指导:“尸”的撇伸展,“殳”下面的捺舒展。
殿diàn书写指导:“广”的撇伸展,内部笔画紧凑,竖为悬针竖。
结构:半包围组词:走廊 画廊造句:走廊里有两只麻雀在蹦来蹦去。
音序:L 部首:广廊lá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主”下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柱子 脊柱造句:天安门城楼上有许多根柱子。
音序:Z 部首:木柱zhù书写指导:“土”最后一笔是提,写在偏上位置,“是”上面的日不宜过大。
结构:左右音序:D 部首:土造句:河堤上有许多柳树。
组词:堤坝 河堤堤dī耸立:掩映:画舫:高高地直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8.颐和园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现长廊“长”的特点。 “一眼望不到头”也表现了长廊“长”的特点
横槛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 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 是相同的。
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和形象都是不 同的,说明雕刻技术的高超。
这两句话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顺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 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 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 城里的白塔。
第4自然段是按照( 方向 )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
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
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长廊的画种类多,形式多样, 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 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
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一句写花草,一句写人的感受,这样写更 加突出长廊的美、有名。
用“滑”字更好。游船、画舫是专为人们用来 观赏湖面上的景物的。因为颐和园的景色太美了, 所以游船、画舫行驶很慢,给人感觉不是在水上 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而且“滑”字与 后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相呼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精品课件)

总结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 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万寿山上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 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万寿山上所见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 和朱红的宫墙。
昆明湖
正前面,昆明湖 得像一面 ,
昆明湖--绿
绿得像一块 。
昆明湖--静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昆明湖--静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万寿山上看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 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 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的前面向下 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 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 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 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 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 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桥上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 小狮子。
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 相同的。
全景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全景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 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分成 273 间。每一间的 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 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 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 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1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 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 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 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葱郁的树林,掩映着黄的绿的琉 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 绿的像一块碧玉。 • 游船画舫在湖面静静滑过,几乎 不留一点痕迹。
长堤
湖心岛
十七孔桥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 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着数 不清的垂柳。 •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 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 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 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照应开头:
长廊
十七孔桥 万寿山
佛香阁
昆明湖
昆明湖
小岛
堤岸
长廊画
积累词语
• 大殿 • 建筑 长廊 阁楼 柱子 朱红 栽树 堤岸
• 雕刻 • 横槛
狮子 耸立
姿态 琉璃
远眺 画舫
•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通过预习课文,颐和园给你留 下了怎样的印象?
• 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 也说不尽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
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
倒垂的杨柳。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大门 →长廊 →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
寿山 →昆明湖
万寿山
长廊
大门
昆明湖
谁能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浏览 移步换景 顺序的句子?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 来到有名的长廊。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 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首尾照应
给课文分段:
•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 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 山、昆明湖的特点。 •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 和园景色之美。 • 文章结构:总—分—总
默读课文,你能根据作者的游览 路线填空吗? • 大门 →______ →______ →______ →昆明湖
长廊
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 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 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 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 相同的。
内部描写
外部:
•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 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 清气爽。
•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 会去细细游赏。
资料袋
颐和园知多少?
1、原名清漪园,“颐和园”有“颐养太和”之义。 2、北京西北郊,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 2、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有“皇家园林博物馆” 之称。 3、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