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生产关系的改造。
1、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和新的自然观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使资 的基本矛盾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代 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日趋成熟;
另一方面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进而为 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理论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 说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 物质文明;民主、自由、平等的实现,确立了资本主义政 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付出了空前的代价,马克思曾指 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 脏的东西”。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和诞生标志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到1843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
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 产主义的转变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一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二块基石。
2、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的重要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贡献: 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商品流通价值量是由劳动创造的;触及到了
剩余价值问题;提出了当时社会阶级结构和各阶级利益矛盾的学说。
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
3、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1.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2.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 3.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4.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 5.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 6.科学阐述了国家问题和民族问题。 7.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问题。 8.第一次科学勾画出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轮廓。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特点
• (1)摈弃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神学外衣,将 摈弃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神学外衣, 他们的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和理性论基础之上, 他们的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和理性论基础之上, 更具有现实性。 更具有现实性。 • (2)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 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 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用法律条文 的形式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 的形式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 教育等进行详尽的规定。 教育等进行详尽的规定。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3)承认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承认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 (4)这个时期的思想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和平 均主义倾向,被恩格斯称为“ 均主义倾向,被恩格斯称为“斯巴达式的共产 主义” 主义”。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机器生产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机器生产时期,其政治统 治也得到了加强。 治也得到了加强。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和社会危机也空前加剧。 和社会危机也空前加剧。 现代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 现代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的 斗争越来越具有阶级的独立性。 斗争越来越具有阶级的独立性。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就是对这个时期 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概括。 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概括。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闵采尔由此提出,已经存在的国家(主要是指帝国) 分五种: 一是第一世界帝国,用“金字头”表示,如巴比伦 帝国; 二是第二世界帝国,用“银胸”和“银臂”表示, 如马代波斯帝国; 三是第三世界帝国,用“铜”表示,如希腊帝国, 并以智慧闻名著称; 四是第四世界帝国,罗马就是如此,它是一种强权 帝国; 五是第五世界帝国即目前的得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它用铁铸成的”,极想施行强权,伪善者和阴谋诡 计充斥各地,“谁若不会欺骗,谁一定是个傻子”。
1、主要代表人物
( 1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就率先出来批判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 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 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 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 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 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莫尔设计的乌托邦岛,状如半月,两 角间一汪碧水。岛上城市分散,住宅宽 敞,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宛若花园。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更是华丽壮观,连人 都个个体格匀称、相貌俊美、气质高雅。
闵采尔指出,僧侣与教士是毒蛇, 诸侯与统治者们是鳗鱼,相互勾结、狼 狈为奸,由此人们应行动起来,推翻这 个第五世界帝国,实现“千年天国”。 他强调,“千年天国”不在渺茫的 彼岸,就在眼前,在这样的国度里,一 切工作和财产都要平等分配,一切人都 有平等的劳动义务,实现最完全的平等。
2、主要贡献
(1)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圈地 运动:羊吃人; (2)指出私有制乃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 是保证劳动人民过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 (3)未来社会――乌托邦或太阳城里,没 有私有制、财产实行公有、彻底消灭了阶级、 劳动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人人都既是富人 又是穷人、教育制度完善、人与人之间没有 商品关系,互敬互爱、人人都有很高尚的精 神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16--17 世纪的 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18 世纪的 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19 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 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压榨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8世纪的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在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60年代英国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之后又爆发了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这时无产阶级已从一般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并被卷入资产阶级革命洪流,但还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

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经过这两场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弊端暴露。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和法国出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阶级斗争的实践.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使得俄国无产阶级群众获得了解放。

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人类历史从资本主义时代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从20世纪的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阶段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 生之后,逐步与工 人运动相结合,指 导无产阶级政党的 革命斗争,并在这 个过程中不断地完 善和发展。在这种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中,社会主义从理 论变为现实。
1864年第一国际诞生
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是 第一国际的 精神产儿, 是无产阶级 夺取政权的 第一次伟大 尝试。 遗憾的是, 巴黎公社最 终失败了, 第一国际随 后也自行解 散。
以三大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学说,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 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但是空 想社会主义没有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 奴隶制的本质,又没有发现按资本主义发 展的规律,也没有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 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这些都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 ,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成立
(二)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 立
1917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进行十月革命
• 十月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将马 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 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革命高潮 ,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再次,他激励了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民族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 放斗争的新高潮。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许多国家纷 纷成立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发展的 新局面。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1516年,英国人托 马斯· 莫尔发表《乌托 邦》 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发 表《太阳城》 法国人摩莱里和马布 利分别发表《自然法 典》《论法律或法制 的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讲

莫尔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描写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一切归社会 公有,私有制根本不存在,不仅生产资料公有,消 费品也公有。他们甚至规定住宅每十年抽签调换一 次,以杜绝私有观念的产生。 [2]、乌托邦社会实行有组织的生产和义务劳动制。
[3]、乌托邦没有职业农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 村,人们都住在城市,轮流下乡从事两年农业。 农业劳动是义务制,不分男女,一律都要参加。
[4]、乌托邦人的基本职业是从事手艺,包括毛织业、 麻纺业、泥水业、冶炼业和木工业等。
[5]、乌托邦没有懒汉,没有游手好闲者,消灭了寄 生现象,在劳动时乌托邦人都能尽其所能,妇女和 男子一样从事业生产劳动。由于劳动义务普遍化, 乌托邦人每天只劳动六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 文化、研究科学、钻研和提高自已的手艺。 [6]、乌托邦人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认为分配的 前提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极大 提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闵采尔的‚千年天国‛
托马斯· 闵采尔的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是带有实践的性质。闵采尔 没有象《乌托邦》那样的著作, 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在准备和实 行武装起义的斗争中,通过他的 演讲,文章和小册子表达他的空 想社会主义主张。他的代表作有 《对诸侯讲道》,《致路德的答 辩书》,以及他和他的亲密战友 为各农民起义军起草的共同纲领 《书简》等。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托马斯· 康帕内拉(1568——1639)是十六世纪 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进步的思想家,卓越的爱国 者和空想社会主义先躯。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太 阳城》及其续篇《论最好的国家》。 《太阳城》写于1602年,它同《乌托邦》一样, 也是采用文学游记对话体裁。《太阳城》在写作艺 术上虽不及《乌托邦》,但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由于它有许多特色,因而与《乌托邦》齐名。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11-08)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11-08)
在古代外国,也出现过阿莫斯、霍齐亚和柏拉图等思想家, 他们都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在柏拉图 的“理想国”里,没有暴力冲突,没有贫富对立,没有剥削压 迫,实行财产公有,确立公正原则。
6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离不 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说学也是如 此。人类历史上关于理想社会的种种思想,如古希 腊的“黄金时代”、柏拉图的《理想 国》等,都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 想渊源。
19

立 叶 的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复活的 奴隶制社会,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 的地狱和贫困的温床,资本主义不 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危机。他还将
和 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就是蒙昧、宗法、野蛮、文明。
谐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过是暂时的阶段,在对资本主义进行
社 批判后,他设计出的未来理想社会叫“和谐社会”,这种
英国:莫尔(1478-1535),《乌托邦》 意大利:康帕内拉(1568-1639),《太阳城》
12
莫尔的思想
认为社会的一切灾难,归根到底是由私有制产生的。英国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吃人。莫 尔是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一人。
强调要消灭社会灾难,就必需建立一种政治上的民主制度, 一个以共同劳动为基础,人人参加农业、手工业劳动,又从 事科学文化活动,财产按需分配,吃、穿、住、用都是统一 供给的没有阶级、没有城乡差别和工农对立“乌托邦”式的 社会。
历史功绩
23
4.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不能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不能科学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他 们的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中多数人否认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宣扬天才论和个人英雄史观,将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少数 人的身上。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和四次飞跃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和四次飞跃

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

2.第二个阶段:提出了直接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前,这段时间有69年。

3.第三个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53年列宁逝世之后,这段时间有36年。

4.第四个阶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

从1953年列宁逝世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前,这段时间有23年。

5.第五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有26年。

6.第六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现在,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21年。

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新时代以后,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2.第二次飞跃: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从建立、巩固、完善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不断探索规律、创新理论、完善制度、推进实践。

3.第三次飞跃:人民军队迎来了从建立、巩固、现代化到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飞跃。

我们军队在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中不断增强战斗力、改革力量体系、提高科技水平、拓展国际合作。

4.第四次飞跃:中华文化迎来了从传承创新、繁荣昌盛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飞跃。

我们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创造新时代精神文明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傅立叶
傅立叶 (1772-1837)平凡店员,靠自学掌握社会科学知 识。 主要思想:有一套独特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类生存只 有八万年的历史,中间七万年的幸福生活,两端各五千 年的苦难。当今的资本主义文明分:童年、成长、衰落, 凋敝四个时期;因此它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而只是一个 历史过程。对社会各现象猛烈抨击,认为社会上存在过 多的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家庭妇女、军队、警察、官吏、 资本家、商人、尤其企业主、资本家和商人无耻的欺诈 和剥削。要求人人有劳动权,实现真正平等。 缺陷:拒绝革命手段,只依靠富有阶层的同情恩惠,通 过社会改良来实现理想公平的社会。
7
三、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
英国已实现产业革命 法国已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产业革命 无产阶级队伍开始壮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对 立开始明朗化
2、代表人物: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西门的“实业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法郎吉) 欧文的“公社制度”
8
圣西门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简介

地理环境:印度洋上的一个孤岛(疑为斯里兰 卡的苏门答腊岛),岛中四周是平原,中间有 高山,太阳城建在山上;城市分七个同心圆的 城区,并以七大行星的名字命名,各城均有很 高的城墙,地势险峻,外敌不可侵入。岛中之 人是从印度而来,当时印度受到蒙古帝国侵 入,部分人逃出在此过严肃的公有社会生活。
2
2、代表人物: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
阳城》、闵采尔与“千载太平之国”。
3、思想特点:
他们处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阶段,从资本的原始积累中, 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的弊端,揭示了私 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为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世界。他们主张财产公有,消灭商品和货币,有计划地组 织生产,人人劳动,共同分配,以极为虚幻的形式表现出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但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各种矛 盾尚未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也不强,他们只得 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用文学游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
6
伏尔泰以犀利的笔锋讽刺了教会,教权主 义的恶行。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 阐述了私有制的罪恶,在《社会契约论》 中提出理想的法制社会,认为人民主权是 最高的权力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 想。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主编了三十五卷的《百 科全书》)概括了当时已知的各学科知识, 否定神创论,否定宗教权威。
莫尔的《乌托邦》简介
• 地理环境:乌托邦为一岛国,原与大陆相连,后由乌托普 国王征服该岛,率众开掘使其与大陆断开,形成一孤岛。 四周有险峻的浅滩暗礁、陷阱,外敌极难侵入。岛内有五 十四座城市,均巨大而壮丽,规划合理,各城结构布局相 同。此外还有大量农村耕地。 • 生活状况: 平时多生活在城市,每年派部分人到农村耕地 劳动;每农户不少于40 人,外加奴隶2人。每年每户20人回 城,另派20人补充;每月有一天假期农村人全部回城度 假。城市每户10- 16名之间,每城六千户,若人口超出则另 在荒地开辟殖民地。 • 财产状况: 所有财产公有,包括住房、土地、工具等。吃 饭在集体食堂,供应丰富,应有尽有。服装统一几百年不 变,但男女有别,已婚未婚有别。
10
欧文 欧文 (1771-1859)英国人,十岁当学徒,很年轻就表现出卓
4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人,诗 人、作家,早年在修道院学习, 精通天文星占。因宣传号召意大 利人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多 次被关进监狱,受酷刑。《太阳 城》即在狱中写成,以一个航海 家跟一位招待所管理员对话的形 式述说航海家的海外见闻,表达 作者对殖民统治及社会不公正的 不满,构想了一个理想自由的公 有制社会。《太阳城》于1613年 用拉丁文写成,于1623年出版。
3
莫尔的《乌托邦》
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 时期杰出的英国人文主义者, 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政治家 和社会活动家。曾在都铎王朝 专制时期的政府部门工作,因 宗教问题等与英王亨利八世冲 撞而被判死刑。 《乌托邦》以一个航海家海外 见闻的形式对当时社会作无情 的抨击,同时构建了他理想中 的自由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二、18世纪平均共产主义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
一、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 产生背景:
文艺复兴与航海大发现 西欧经济复苏及封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残酷现实 人文主义学者对理想社会的理性探索


பைடு நூலகம்
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法国一个封建贵族家庭,曾师 从启蒙思想家达朗贝尔,参加过美国的独立战争,对美国 的资产阶级新世界极感兴趣,对当时法国雅各宾专政的残 暴极为不满,要求社会改良。在商业投机中发了一笔大财 以后专门用来结交社会上层人物及科学家(在巴黎综合工 科学校等),知识面广,社会经历丰富。 主要观点:认为启蒙运动仅仅批判了旧制度,对建立新制 度并无积极作用,他的任务即探讨建立新制度的途径;受 自然科学领域实证主义思想影响,认为社会历史跟自然一 样有规律可循,应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认为社会发展 的动力是“理性”及经济基础,应当由学者和实业家替代 贵族和僧侣来管理社会;反对特权,提倡人人劳动,社会 应有统一的经济计划等。 缺陷:没有明确提出消灭私有制,更没有依靠工人阶级的 力量来建立新社会。
5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法国启蒙运动,张扬理性,要求摆脱过去
迷信和无知的时代。 2、代表人物: 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基础(跟英国的洛克、休谟等的 经验主义相对),反对封建专政和宗教蒙昧主义,否定 天主教的权威,提倡自然神论、无神论。提倡“开明君 主制”, 卢梭提倡“主权在民”。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全面分析欧洲君主专制残暴 的原因,《罗马盛衰原因论》分析了罗马帝国由盛及衰 的社会根源,认为是政权管理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离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