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捕捉加工

合集下载

《蜈蚣养殖技术》(最新)

《蜈蚣养殖技术》(最新)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 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 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 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 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 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 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 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 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 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特别是蜈蚣对食类 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 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 1 克,幼体蜈蚣可 2~3 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 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二、蜈蚣的繁殖 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在 3~6 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 育成熟,从 6 月中旬开始产卵,6~7 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 8 月 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对有产卵迹象的母体 应于 3~4 天前用直径约 10 厘米的无底罐头筒一一罩住,筒口用纤维板或玻璃 盖好,既有效地利用了养殖面积,避免相互干扰和噬食,有利于蜈蚣在安静的环 境中顺利产卵,也便于幼蜈蚣与母蜈蚣的分缸(或分池)饲养。 一般每条母体产卵 20~60 粒,顺利产卵过程约需 2~3 小时。卵粒相互粘连在 一起,如花生米大小,呈椭圆形。蜈蚣母体抱卵监护期长达 43 天左右,在此期 间若受到惊扰,或其它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暴躁,会将正在孵化的卵块全部吞 吃掉,导致孵化失败。故应绝对保持孵化池环境的安静。特别要注意的是,蜈蚣 产卵前几天要停止给食,尤其在孵化过程中的 40~50 天内更应严格禁止喂饵, 否则蜈蚣吃食时会因食物沾染在卵块或胚胎上而将卵块或胚胎一起吃掉。卵团的 孵化过程较缓慢,15~16 天后卵粒形成腰子形,中间始裂开,此阶段为第一次 蜕皮;20 天后第二次蜕皮成月牙状,初具幼虫形态;35~40 天幼体进入第三次 蜕皮,能在母体怀抱内上下爬动;再过 5~7 天,幼体表皮几丁质逐渐加厚,体 色变黄褐,在母体的保护下生活,经过一个月后就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自行觅 食。 三、注意事项 养殖蜈蚣应注意蜈蚣本身所可能遭受到的病毒侵害,另一方面养殖人员应防止受 到蜈蚣的螫伤中毒。 1.防止蜈蚣遭受病害:由于家禽、老鼠、石龙子等会噬食蜈蚣,特别是蚂蚁是 蜈蚣的主要天敌,因此要经常观察蜈蚣场内外有无害虫等出现,防止这些天敌进 池侵袭蜈蚣。防止蚂蚁进池,可用灭蟑蚁粉笔在池的周围多画上几圈,或取樟脑 丸、植物油各一份和锯未五份混在一起拌匀,然后经常将这种药粉在饲养池的外 墙撒一 圈药线。特别是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力很弱,易被蚂蚁咬死,一 旦有蚂蚁进池,应速将蜈蚣转移,用沸水烫死蚂蚁。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
蜈蚣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身体细长,行动敏捷,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当我们在家中或者户外遇到蜈蚣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抓捕它们,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抓蜈蚣的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容器和纸张的组合来抓蜈蚣。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然后在蜈蚣出现的地方将容器迅速盖住它,再用纸张将容器口封住,然后将蜈蚣释放到室外。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直接接触蜈蚣,同时也可以保护蜈蚣的生命安全。

其次,可以使用专门的捕虫工具来抓蜈蚣。

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捕捉昆虫的工具,例如捕虫夹、昆虫捕捉器等,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抓住蜈蚣。

在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以免将蜈蚣压伤或者让它逃跑。

另外,可以选择使用化学物品来灭蜈蚣。

在家中发现蜈蚣时,我们可以使用杀虫剂或者其他灭虫药品来喷洒或者撒布,以达到灭蜈蚣的目的。

但在使用化学物品时,需要注意选择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并且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来使用,以免对人体或环境
造成危害。

此外,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预防蜈蚣的出现。

蜈蚣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清理家居环境,尤其是床底、家具缝隙等容易藏匿蜈蚣的地方,来减少蜈蚣的栖息地,从而减少蜈蚣出现的机会。

总的来说,抓蜈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对蜈蚣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在遇到蜈蚣时,能够以科学、安全的方式进行抓捕和处理。

蜈蚣的养殖技术(总2页)

蜈蚣的养殖技术(总2页)

蜈蚣的养殖技术(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蜈蚣的养殖技术药用蜈蚣加工:药用蜈蚣为干燥全体。

捉后用沸水烫死,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两部,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于阳光下晒干。

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约14-16厘米,宽约0.6-1.0厘米,全体22节,最后一节小,称尾;头部红褐色,有触觉和毒钩各1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

称有腥气,并有特殊的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

在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

药用蜈蚣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

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结核、肿毒疮疡等,近年来发现蜈蚣有治疗肿瘤的作用。

蜈蚣的饲养管理:1、控制饲养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

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保护,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怀卵雌体的隔离。

蜈蚣产卵、孵化要求有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雌体吃掉卵粒,甚至吃掉幼体的现象。

据观察,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很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娱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有抢食卵粒的现象。

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缸进行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瓦片等进行隔离。

3、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

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

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野外抓蜈蚣的方法

野外抓蜈蚣的方法

野外抓蜈蚣的方法
野外抓蜈蚣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使用手套或工具:蜈蚣是一种有毒的昆虫,不建议直接用手捕捉。

可以使用手套或一些工具,如长钳或收割机,来捕捉它们。

2. 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蜈蚣通常喜欢藏身在潮湿的地方,如下水道、石缝或树根下。

在这些地方仔细搜寻,很有可能会找到它们。

3. 使用光线:蜈蚣对光线很敏感,可以使用手电筒或其他光源来引出它们。

当它们出现时,迅速利用工具将其捕捉。

4. 使用陷阱:有一些简单的陷阱可以用来捕捉蜈蚣,如用一块湿布覆盖在地上,等待蜈蚣前来寻找避难所,然后将布捆起来。

5. 注意安全:蜈蚣是一种有毒的昆虫,抓捕时需要注意安全。

建议穿戴保护性手套和长袖衣服,避免被咬伤或刺伤。

总之,野外抓蜈蚣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如果小心谨慎,就可以获得成功。

- 1 -。

蜈蚣

蜈蚣

蜈蚣又名天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蜈蚣属,蜈蚣种,在本种中,共有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两个的似的地理亚种。

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而多棘蜈蚣则主要分布于广西。

药用蜈蚣为干燥全体。

捉后用沸水烫死,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两部,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于阳光下晒干。

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约14-16厘米,宽约0.6-1.0厘米,全体22节,最后一节小,称尾;头部红褐色,有触觉和毒钩各1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

称有腥气,并有特殊的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

在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

药用蜈蚣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

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结核、肿毒疮疡等,近年来发现蜈蚣有治疗肿瘤的作用。

蜈蚣的【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肝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

它是用来入药的,是有毒的,所以最好不要当食物吃。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
蜈蚣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们身体细长,外形怪异,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由于蜈蚣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常常会成为人们的一大困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抓蜈蚣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抓蜈蚣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捕捉工具,如夹子或者捕虫器。

当我们发现蜈蚣出现在家
中时,可以迅速使用夹子将其夹起,或者使用捕虫器将其困住。

在使用捕捉工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被蜈蚣的毒液所伤害。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来灭蜈蚣。

市面上有许多专门用于灭蜈蚣的药剂,可以有效地将蜈蚣赶出家门。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选择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来使用,以免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家居环境来预防蜈蚣的滋生。

蜈蚣喜欢潮湿、阴暗
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通风、保持家居清洁,来减少蜈蚣的生存空间。

此外,定期清理家中的垃圾、杂物,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蜈蚣的出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方法来抓蜈蚣。

比如,可以在家中摆放
一些具有驱虫作用的植物,如薄荷、迷迭香等,来驱赶蜈蚣。

此外,一些家常的调料,如辣椒粉、大蒜等,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可以适量地在家中使用。

总的来说,抓蜈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方法。

无论是使用捕捉工具,还是利用化学药剂,抑或是改善家居环境,甚至是利用天然的驱虫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抓蜈蚣。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的家居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

抓蜈蚣的方法蜈蚣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身体细长,有许多条腿,看起来有些吓人。

蜈蚣在家里出现时,常常会让人感到不安,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

因此,学会抓蜈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捕捉工具来抓蜈蚣。

捕捉工具可以是一把夹子或者一根长棍,用来夹住蜈蚣并将其放到一个容器中。

在使用捕捉工具时,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靠近蜈蚣,等待它停下来的时候迅速抓住它。

在抓捕蜈蚣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被蜈蚣蜇到。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化学药剂来驱赶蜈蚣。

市面上有许多专门用于驱赶昆虫的药剂,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购买到。

当我们发现蜈蚣出现时,可以使用这些药剂喷洒在蜈蚣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厨房、浴室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驱赶蜈蚣,减少它们的数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抓蜈蚣。

蜈蚣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干燥来减少蜈蚣的出现。

定期清理房间,保持室内通风,修理漏水管道,都可以有效地减少蜈蚣的栖息地,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捕蜈蚣的陷阱来抓蜈蚣。

制作简易的蜈蚣陷阱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容器和一些食物即可。

将容器底部涂抹一些油脂,然后在容器内放入一些蜈蚣喜欢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或者面包屑。

蜈蚣被食物吸引进入容器后,由于容器底部的油脂,它们很难再爬出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捕获蜈蚣了。

总之,抓蜈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使用捕捉工具、化学药剂,还是改变环境或者使用陷阱,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抓蜈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方法,轻松地解决家中蜈蚣带来的困扰。

蜈蚣的养殖技术

蜈蚣的养殖技术

蜈蚣的养殖技术药用蜈蚣加工:药用蜈蚣为干燥全体。

捉后用沸水烫死,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尾两部,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置于阳光下晒干。

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约14-16厘米,宽约0.6-1.0厘米,全体22节,最后一节小,称尾;头部红褐色,有触觉和毒钩各1对;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并有两条突起的棱线;腹部黄棕色,瘪缩;每节有足1对,黄红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

称有腥气,并有特殊的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

在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

药用蜈蚣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能。

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结结核、肿毒疮疡等,近年来发现蜈蚣有治疗肿瘤的作用。

蜈蚣的饲养管理:1、控制饲养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

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保护,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怀卵雌体的隔离。

蜈蚣产卵、孵化要求有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雌体吃掉卵粒,甚至吃掉幼体的现象。

据观察,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很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娱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有抢食卵粒的现象。

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缸进行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瓦片等进行隔离。

3、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

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

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4、孵化时期的监护。

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映。

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兴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村 百 事 通 l0 0 1 2 1 .7 静蠛 黼 l
1捕 捉 时 间 . 最 好 在 1 月份 的 夜 间蜈 蚣 活 动 时 0 进 行 采 集 。 为 此 时 蜈。
2捕 捉 工 具 .
不 同 产 区 .捕 捉 蜈 蚣 的 工 具 大 体 相 同 .多 以 钉 耙 或 两 齿 耙 作 为 挖 掘 工 具 。 捕 捉 季 节 . 蚣 多 栖 息 在 山 坳 的 在 蜈 乱 石 堆 或 树 根 、大 石 下 等 隐 蔽 处 . 拇 指 与 中 指 配 合 .捏 起 它 的 因 此 , 耙 和 两 齿 耙 较 为灵 巧 适 用 。 钉 多以 部 . 其 毒 颚 掰 掉 头 将 4. 工 加 竹 篓 、 筒或 瓶 、 等 暂 存 被 捕 获 的蜈 竹 罐 蚣 。 般 来 说 , 器 不 宜 太 小 。 好 放 一 容 最 捕 捉 到 的 活 蜈 蚣 .有 些 地 些 青草 在 容 器 内 .以 防装 入 其 中 的 蜈 方 采 取 直 接 加 工 . 有 些 地
或 树 根 间 隙等 .蜈 蚣 受 惊 后 会 迅 速 逃 , 以 阳光 、 台 、 盆 、 气 炉 、 届 再 灶 炭 沼 煤 匿 .应 尽 快 地 以钉 耙 或 两 齿 耙 轻 轻 压 油 炉等 热源 烘 干 。 燥 后 , 个 体 大 小 干 按
住 . 后 俯 身 . 食指 准 确 地 重按 其 头 分级 交 售 。 药 部 门 多 用 硫 黄 熏 蒸 , 然 用 医 以 部 . 使 其 毒 颚 张 开 , 能 合 拢 , 以 防 止腐 烂 或 虫 蛀 。湖 南 李 翔 ) 迫 不 再 (

酱 渍 : 腌 好 的黄 瓜 放 入 缸 内, 将 用
{ 捕 揠 加 工酱 . 1O0公 斤 腌 黄 瓜 用 二 道 酱 1O0公 l 2 每
次 加
清 水 浸 泡 脱 盐 , 天 换 水 1 。 天 浸 每 次 冬 泡3 . 天 夏季 浸泡 2 . 盐 后 沥干 水 分 天 脱 备用 酱 可 用 甜 面 酱 、 酱 或 酱 油 初 豆 酱 可 用 二 道 酱 . 即 已经使 用 过 一 次 的 斤 .每 天 早 晚搅 翻 2 . ~ 天 后 进 行 次 23 复 酱 复 酱 前 用 清 水 将 黏 附 在 瓜 条 上
蚣相 互 残 杀 3 捕捉 方法 .
方 先 以 热 水 烫 死 后 再 加 工 加工时 . 据蜈蚣 的体长 . 根 选
蜈 蚣 头 部 两 侧 有 1 毒 颚 . 有 掌 比 其 体 长 长 1 5 14 竹 签 . 两 头 对 只 择 /~/的 将 握 好 捕 捉 方 法 . 不 致 被 其 咬 伤 。 捉 尖 .一端 从 蜈 蚣腹 面 插 进 头 部 或 躯 才 捕 削 时 . 选 好 蜈 蚣 的 栖 息 场 地 . 动 石 块 第 一 节 间 。另 一端 插进 尾 部 .撑 好 先 翻 干
的二道酱冲 洗净。 酱用新 酱 . 1 0 复 每 0 公斤黄 瓜 约需甜 面酱5 ~ O 斤 、 5 7 公 豆 O ~ 瓜 用 盐 1 - 8 \ 、 面 8 克 以保 绿 ,酱 2 公 斤 . 复 酱 期 间 .每 天 搅 翻 3 4 1  ̄斤 碱 5 O 一 O 夏 0 每 天倒 缸 1 , ~ 天 后 , 空缸 , 盐 次 . 般 冬 季 约 2 天 . 季 1 天 左 右 次 23 换 加 料 2  ̄ 5 斤 复腌 。 复 腌 期 间 同样 每 天 即 酱成 在 酱 中加 入 香 料 、 酒 等 制 成 0 2 ̄ 倒 缸 1次 , 约 1 -1 天 后 即 可腌 成 , 五 香 酱 黄 瓜 . 加 入 辣 椒 酱 制 成 辣 酱 黄 0 5 加
盖 面 盐 后储 存 备 用 。 瓜 ( 北 湖 刘洪 )
百之 薯 六: 温 房度 o上, 夜或、 气下 通音 看 水。 温在 c 时 在间早 待温降 看 菇 以 应 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