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状透析与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成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为他们提供教育救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一、问题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多,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原因,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和学业的需要,他们的生活费、学费、住宿等方面的支出都需要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甚至不能支付一些必要的借书费用和实验费用,更不用说买一些必要的教材和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而导致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甚至有的人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而被校方退学。

二、原因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无法应对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同时,由于当地教育经验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了其学业发展和成绩。

此外,对于一些在校贫困大学生而言,租房、饮食、交通等生活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三、对策方案为了优化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模式,引导他们响应“扶贫助学”的政策倡导,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和可持续的救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1、完善教育救助政策。

高等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需要合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特殊需求,根据其家庭贫困程度、学习表现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救助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2、增加经济资助。

在政策方面,国家可以逐步加大教育救助的经费投入,同时,高校应该在本校财力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借贷、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方面的救助力度,采取一些大力度的措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

3、优化创新教育救助方式。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为困难无法获得经济资助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可以根据其学科和兴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拓宽其能力和机会,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的空间。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心理问题,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孤独与焦虑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和同学们一样享受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没有更多的社交资源,导致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这种情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自卑和自我怀疑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

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自闭和消极抵触情绪。

如何应对: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自信心。

三、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导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还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调整课程安排,为他们预留更多的自我学习和实习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四、家庭关系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如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在心理上产生种种困扰,甚至形成“心理贫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贫困,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1. 家庭经济条件差大学生阶段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面临基本生活费用压力,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将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

长期的经济困难可能造成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甚至影响到学业的发展。

2. 缺乏家庭支持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对于他们的支持可能是薄弱甚至缺失的。

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或者自身条件有限,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心,这将直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缺乏家庭支持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3. 社会压力除了家庭压力外,贫困大学生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负面压力。

比如同学之间的攀比,社会对于成功和名利的崇拜等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二、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应对策略1. 提供经济资助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资助,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进行学习和生活。

可以采取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形式,帮助这些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心理贫困的影响。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压力,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3. 建立关爱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关爱系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成立家庭委员会、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同学互助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问题1.经济困难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大学学费和生活开支,导致一些学生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

2.心理压力由于金钱方面的困难,一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受挫由于经济困难,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或者因为兼职工作而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导致学业受挫,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对策分析1.提供经济援助学校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心理辅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岗位推送学校可以积极推送一些适合贫困学生的兼职岗位,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解决部分经济问题,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

4.建立资助体系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临时救助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贫困学生的需求。

5.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社会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积极面对学业。

三、结语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关心他们的处境;家庭也要充分支持孩子的学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光明的未来。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

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深化心理研究、提供救助等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标签: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一、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

物质贫困是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精神贫困是指面对来自诸方面的压力和各方面的困扰,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挫折感等的不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

精神贫困源于物质贫困,是物质贫困的直接后果和人文表现。

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的贫困,不但使其生活清苦,也使他们产生多种形式的心理负荷与思想包袱,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因素。

总的来看,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自卑、气馁心理——自我确定意识的贫困高校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源于他们不但普遍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压力,而且绝大多数遭受着绝对贫困的煎熬。

《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15日报道,2003年,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

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共有159人,占贫困生总数的73.27%;有140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占贫困生总数的64.51%;有113位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贫困生总数的52.53%。

如果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贫困大学生往往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缺乏生活勇气。

他们以歪曲的观念看待自身与他人,把自己置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

个体价值观长期处于未确定状态,陷入一种心理上的混乱,最终会导致人格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在面对学习、生活、职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失落、孤独、心理压力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贫困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也进一步影响到其在校内、社会中的交往和发展。

为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 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师,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2. 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在校内建立心理互助小组,让贫困生之间减轻孤独感,互相支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3.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强自我能力和信心。

4. 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贫困生能够放松心情,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师也可以关注贫困生,与他们建立亲近关系,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总之,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多方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干预措施,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为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校 贫 困生 精 神 贫 困现 状 透 析
点 , 来 独 往 , 于 社 交 。 在 校 的 高 校 贫 困 生 正 处 在 独 怯 心 理 发 展 的重 要 时 期 , 们 自尊 心 强 , 有 强 烈 的 审 他 具 视 自 我 的 动 机 。 他 们 常 以 陌 生 和 挑 剔 的 眼 光 关 注 自 己 、 略人 生 , 心 世 界 一 般 不 外 露 。 领 内
贫 困 生 一 般 来 自于 农 村 或 城 镇 下 岗 职 2 家 庭 , 1 2 家 庭 本 身 就 存 在 较 多 的 基 本筑 。 父 母 对 未 来 的 美 好 憧 憬 几 乎 全 部 N 寄托在 孩子身 上 , 待 他们 能改 变家庭贫 困的面貌 。 期 而 且 家 中 不 时 传 来 的 各 种 问 题 和 突 然 变 故 , 加 重 更 了 他 们 的 心 理 压 力 。 巨 大 的 学 习 压 力 和 心 理 压 力 对 他 们 的 身 心 健 康 是 极 大 的挑 战 。 ( ) 业 压 力 增 大 和 自 我 调 适 能 力 弱 三 就
曲 的观 念 看 待 自身 和 他 人 , 值 观 长 期 处 于 未 确 定 价 状态 , 入 一种心 理上 的混乱 , 而影 响他们 的健康 陷 从 成长 。 2 个 性 观 念 养 成 的贫 困 。 .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菲 斯 汀 格 指 出 , 个 人 对 自 己 的 一 价值认 识 , 通过 与4 人 的能 力 和条 件 的 比较 而实 是 t g
贫 困生 是 指 由 于 家 庭 经 济 问 题 而 不 能 或 较 困难
支 持 其 正 常完 成 学 业 的 学 生 , 们 在 承 受 经 济 压 > 他 - b 的同时 , 承担着 心理压 力 。贫 困生往往 表现 为“ 也 双 贫 ” 即 物 质 贫 困 和 精 神 贫 困 。 其 中 ,物 质 贫 困 是 指 , “ 学 生 由于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 学 期 间 无 力 支 付 学 费 和 就 其 它生活 费用的客 观 贫 困状 态 ; 神 贫 困是 指在 物 精

以锦 衣 玉 得不 到保 气 。 3. 人 贫 困
食 , 己 却 只 能 解 决 温 饱 。 当 其 合 法 权 益 自 障 时 , 们 就 会 渐 渐 失 去 与 命 运 抗 争 的 勇 他
际交 往 领 域 的 贫 困 。 生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往 往 表 现 出 自我 封 闭 的 特
贫 困生是大 学 生 中一 个 比较 特殊 的群 体 , 们 他 更 渴望得 到精神上 的尊 重 和 理 解 , 不仅 仅 是 物质 而 上 的帮 助 。高 校 助 学 帮 困 工 作 要 真 正 解 决 贫 困 生 精
神 贫 困 问题 , 必 须 充 分 了解 贫 困 生 的 心 理 特 征 , 就 深 入 分 析 造 成 精 神 贫 困 的 原 因 , 终 找 到 合 适 的解 决 最 方 法 。
第 2 卷第 4期 7
VO . 7 No 4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 o i 1 ce c ’ n S ca i n e S
20 0 9年 l 月 1
No v., 2 09 0
高校 贫 困生 精 神贫 困现 状 透析 与教 育对 策
魏 玉 超
( 西师 范大 学 陕 西西安 陕 706 ) 1 0 2
当 贫 困 生 出 现 这 种 脆 弱 、 感 心 理 , 且 情 绪 波 动 敏 并
时 , 们 如不能 找到 宣泄 情绪 的适 当方式 和途径 , 他 就 不 能 很 好 地 控 制 自己 的情 绪 。 ( 国 杰 ) 马
二 、 校 贫 困 生精 神 贫 困 的成 因分 析 高
( ) 长环 境 的变化 一 成 步人 大学 意 味着 成长 环 境 的变 化 , 须 调整 自 必 己 以 适 应 新 环 境 。 由 于 自 身 核 心 环 境 的 原 因 , 困 贫 生 在 这 种 调 整 中 表 现 得 更 弱 势 。而 且 社 会 支 持 的 短 缺 更 不 利 于 他 们 自身 调 整 , 其 心 理 产 生 影 响 , 利 对 不
质 贫 困 的 前 提 上 , 于 个 人 人 生 观 、 值 观 、 志 品 由 价 意 质 、 折感等 的不 同而 产 生 的 心理 障碍 或 精 神空 虚 挫 等 现象 。 李 天源 , 莉 ) 其 心理特 征方 面来看 , ”( 唐 从 贫 困生 “ 神 贫 困 ” 要 有 以 下 表 现 : 精 主 1 .自 我 确 定 意 识 的 贫 困 。 贫 困 生 一 方 面 将 物 质 条 件 看 得 过 重 , 能 正 确 不
4情 绪调 控 的贫 困 。 . 美 国 e  ̄- 斯 洛 说 过 , 适 当 宣 泄 情 绪 和 控 制 l f e 马 能 情绪 是人 心理 健康 的标 志之 一 。与其他 学生群体相 比 , 绪 不 稳 定 是 贫 困 大 学 生 群 体 的 一 大 特 点 。 这 情 种 不 稳 定 情 绪 超 过 常 态 时 , 易 产 生 焦 虑 自卑 现 象 。 极

要: 目前, 我们 对贫 困生的帮助更偏 重于物质 帮助 , 而忽视 了其精 神贫 困问题 的解 决。只有深 入分析精神
贫 困的表现和原 因, 重经济解 困、 注 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 问题 。
关键词 : 高校 ; 困生 ; 神贫 困 贫 精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 O 9 O —15 2 9 8 —8 7 2 O —32 O ) 4 7 一O
于 他 们 的健 康 成 长 。 ( ) 自家 庭 的压 力 二 来
地 自我 评 价 ; 一 方 面 大 学 校 园 里 “ 金 主 义 ” 不 另 拜 等 良风 气 强 烈 刺 激 着 他 们 的 个 人 意 识 , 重 了 其 思 想 加 包 袱 , 种 忧 虑 情 绪 交 织 在 一 起 又 加 重 了 其 自卑 心 种 理 。他 们 易 失 去 学 习 的 热 情 , 乏 生 活 的勇 气 , 歪 缺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