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农业概论试题(浙江)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的基本功能是()A. 食物生产B. 生态保护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2.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A. 高科技应用B. 机械化生产C. 单一作物种植D. 可持续性发展3.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能导致()A. 病虫害增加B. 土壤肥力提高C. 生态平衡稳定D. 农业产量增加4.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A. 转基因技术B. 智能农业C. 传统耕作方式D. 节水灌溉技术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生态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技术革新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农业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农业产业化7.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进行()A. 自动化改造B. 信息化改造C. 机械化改造D. 化学化改造8.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A. 作物基因编辑B. 动物克隆C. 土壤改良D. 疾病疫苗研发9.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以下哪些好处?()A. 提高劳动效率B. 降低生产成本C. 减少农业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10. 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农民收入B. 保障农民利益C. 提高农业产量D. 促进农业现代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 农业生产设施化B. 农业产业信息化C. 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D.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1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政治效益1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A. 农业政策性保险B. 农业科技创新C.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D. 农业机械化14.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哪些好处?()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业就业机会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市场需求B. 资源条件C. 政策导向D. 农民意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全国2001年10月农业推广心理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农业推广心理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86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研究农业推广心理应遵循客观性、联系性和( )原则。
A.主体性B.现实性C.发展性D.实践性2.下列情况不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A.婴儿生下来就会哭B.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吮乳头C.婴儿学会用奶瓶吃奶D.给狗喂食,狗分泌粘液3.一个人开始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后来周围的人都拥有了电脑,他也购了一台电脑,通过一段时间使用就迷恋上了电脑。
这一事实反映了意识的( )A.主观选择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制约性D.目的计划性4.知觉的基本特征具有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和( )A.选择性B.普遍性C.特殊性D.同一性5.一个新概念的形成,需要有( )作为前提,以原有的概念为基础。
A.分析B.概括C.判断D.推理6.强烈而又短暂,迅速而又猛烈爆发的情感体验是( )A.激情B.心境C.热情D.豪情7.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叫做( )A.道德感B.理智感C.责任感D.义务感8.意志的主要品质不包括( )A.自觉性B.独断性C.果断性D.坚韧性9.(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A.意志过程B.意志品质C.意志D.意志行为10.行为挫折对个体心理的消极影响表现为( )A.降低个体情绪反应能力B.降低个体的容忍力C.降低个体的认识水平D.降低个体思维的敏捷性11.在活动中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 )A.动机B.性格C.能力D.气质12.以下制约能力发展的内容和方向的是( )A.素质B.教育训练C.实践活动D.社会条件13.人际知觉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 )A.客观性B.表面性C.目的性D.情感因素参与14.( )反映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浙江省2001年10月农业经济统计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农业经济统计试题课程代码:07332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8分)1.连续撩荒未满三年的田地计入耕地。
( )2.牧草地是指耕地中主要生长草本植物的土地。
( )3.从业人员流动是指从业人员跨单位或随单位跨地区就业。
( )4.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一定时点上农村常住人口中,所有符合劳动年龄的人。
( )5.“平均每一商业人员的商品流转额”指标是反映商业劳动生产率的逆指标。
( )6.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年初800万元,年末1000万元,年内退废200万元,则固定资产退废率为20%。
( )7.某一天拖拉机出勤率是指拖拉机实际出勤的台数与当天拖拉机在册台数之比。
( )8.农作物按农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 )9.蔬菜播种面积按播种次数计算,播种一次就计算一次播种面积。
( )10.牧畜净增加头数可用年末头数减去年初头数计算。
( )11.绵羊剪毛率是羊毛总产量与绵羊总头数之比。
( )12.渔民捕捞的自食的水产品产量不计入渔业产量中。
( )13.工农业产品单项比价是指农民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农产品可换回某种工业品的数量。
( )14.农业总产值的基本计算方法是“产品法”。
( )15.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之一是“分配法”,该方法也称为“支出法”。
( )16.农村生产净值是农村各部门净增加值之和。
( )17.恩格尔系数是反映生活消费水平的指标,一般说该指标数值越大,生活水平就越富裕。
( )18.农村经济总收入包括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土地的经济属性主要表现在:土地经济供给的______________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的______________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率是______________人数与______________人数之比。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植物生产概论试题

第⼀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类作物的根部⼀般都着⽣有根瘤,它能够() ①吸收⼟壤中的有机氮②固定空⽓中的游离氮 ③吸收各种矿质元素④固定⼟壤中的矿物氮 2.农作物经济产量与⽣物产量的⽐率,称为() ①叶⾯积系数②光合效率系数③物质转化系数④经济系数 3.⼩麦的花序为() ①圆锥花序②复穗状花序③总状花序④复伞房花序 4.某些植物,它的雌花和雄花分别着⽣在不同的植株上,如银杏、⼤⿇,这种植物称为()植物。
①雌雄同株②雌雄异株③两性花④中性花 5.下列蔬菜中含维⽣素C较多的蔬菜是() ①马铃薯②胡萝⼘③辣椒④南⽠ 6.下列⽔果中糖含量以蔗糖为主的是() ①桃②李③苹果④菠萝 7.()能提⾼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能⼒,被称为抗逆元素。
①氮素②磷素③钾素④钙素 8.⼟壤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分是() ①束缚⽔②吸湿⽔③⽑管⽔④重⼒⽔ 9.种⼦真正成熟的含义是() ①形态和⽣理均未成熟②⽣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③形态成熟、⽣理未成熟④形态和⽣理均成熟 10.⼤⽥⽣产中,主要采⽤扦插繁殖的作物是() ①⽔稻②⼩麦③⽢薯④油菜 11.根据扦插材料进⾏分类,⽣产上应⽤最普遍的⽅法是() ①叶插②枝插③春插④根插 12.下列作物中,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①⼩麦②⽟⽶③棉花④茄⼦ 13.()是指在同⼀块⼟地上⼀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①种植制度②作物布局③复种④连作 14.催熟果实的植物⽣长调节剂有() ①⾚霉素②吲哚⼄酸③⼄烯利④萘⼄酸 15.昆⾍的不完全变态在发育过程中包括的⾍期有() ①卵—幼⾍—蛹—成⾍②卵—若⾍—蛹—成⾍ ③卵—蛹—成⾍④卵—幼⾍(若⾍)—成⾍ 16.在植物学分类中,花⽣属于() ①⽲本科②⾖科③⼗字花科④茄科 17.花⽣结荚主要集中在() ①第⼆次分枝上②主茎上 ③第⼀、第⼆对侧枝上④第三对侧枝上 18.⽔稻幼穗伸出剑叶叶鞘的过程叫抽穗。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学试题

第⼀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1.农业推⼴的转化功能是()A.转变农民的⾏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产⼒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 2.媒介是()中⼀个常⽤的概念。
A.教育学B.经济学C.社会学D.传播学 3.中国农业技术推⼴协会是()年成⽴的。
A.1949B.1990C.1993D.1995 4.农业推⼴⼲预过程是沟通的()A.⽬的B.⼿段C.信息D.组织 5.推⼴服务系统是指() A.供应农业推⼴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机构、农业推⼴⼈员以及他们所处的⽣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6.农业推⼴⼯作过程是⼀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系统。
A.推⼴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B.推⼴系统和研究系统C.推⼴服务系统和⽬标团体系统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7.推⼴项⽬的技术不具备(),则没有推⼴价值。
A.计划性B.先进性C.社会性D.公正性 8.推⼴对象的规模,⼀般⽐推⼴⼯作者个⼈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
A.⼩B.⼤C.差不多D.⽆法⽐较 9.依据⼀定的原则,由农民⾃⼰拟定计划,这种⽅式是()A.⾃上⽽下的计划拟定⽅式B.⾃下⽽上的计划拟定⽅式C.联合拟定⽅式D.上下结合双程式 10.农业推⼴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劳动⽣产率和改善农村⼈民总体⽣活⽔平的⽬的。
A.具体步骤B.具体内容C.建议D.⽬标 11.农业推⼴教育是(),指开发农村的智⼒资源和⾃然资源。
A.咨询B.宣传C.开发D.传播 12.进⾏农家记帐、家庭⼯副业⽣产管理、粮⾷保管、防⿏、⾷物营养、⾷品卫⽣、环境美化、⼦⼥教育、庭院经济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A.“四健”教育B.管理教育C.技术教育D.家政教育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评价。
浙江公事员

2001年浙江公事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农学专业试卷2020-06-08 17:17【】【】注意:本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份,总分150分,考试时刻2.5小时;客观题部份的答案必需用2 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主观题部份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客观题部份(一、二、三大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
每题1.5分,共45分)1.玉米的起源地是()。
A.中国B.印度C.地中海D.墨西哥2.柑桔的起源地是()。
A.中国B.非洲C.地中海D.南美洲3.大豆的染色体数为()。
A.2n=20B.2n=40C.2n=60D.2n=804.一般小麦的染色体数为()。
A.2n=12B.2n=22C.2n=42D.2n=625.甘蓝型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属于()。
A.雌雄异株B.雌雄同株异花C.雌雄同花,但自交结实率低D.雌雄同花,易同株授粉6. 现时期农作物和园艺作物育种的大体目标是()。
A.高产B.优质C.抗病D.早熟7.显性作用大,遗传力小,环境变量大,宜()。
A.早代选择B.早代选择,但入选群体要大C.高代选择D.高代选择,但入选群体要大8.白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属于()。
A.雌雄异株B.雌雄同株异花C.雌雄同花,但自交结实率低D.雌雄同花,易同株授粉9.亲系选择法的选种程序与()选择法相似A.一次单株B.多次单株C.一次混合D.多次混合10.有3亲本参加有性杂交,方式为(P1×P2)×P3,这种方式是()。
A.成对杂交B.合成杂交C.回交D.添加杂交11.二次回交的杂种为()。
A. BC1B. BC1F1C. BC2F1D. BC2F2.12. 芥菜是()取得的天然异源四倍体。
A.芸薹×黑芥B.芸薹×甘蓝C.甘蓝×黑芥D.阿西比亚芥×甘蓝13. 黄瓜植株上着生的全数是雌花,属()。
农业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农业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其中一个经济功能是套期保值,即通过期货市场来转移价格风险。
另一个经济功能是形成价格,即通过期货市场来形成农产品的价格。
2.土壤学的相关学科是环境科学,它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分类、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学科。
3.农业教育包括农业职业教育、中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但小学教育不属于农业教育。
4.19世纪初,___的蒸气机被广泛使用,它首先应用于带动脱粒机等从事固定作用,继而用于移动项目。
5.臭氧层是指臭氧集中的大气层,主要集中在25km高的平流层。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氟利昂气体排放所致。
6.《中国种植业区划》将中国分为九大种植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等,考虑到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7.土壤是指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中包括微生物、动物、生物和植物等。
8.农业资源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与利用,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9.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而运输业、农业商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0.农产品的特殊性之一是鲜活产品,即它们需要及时收获和运输,否则会失去市场价值。
11.第三产业包括信息服务、运输业、加工业等,而种植业属于第一产业。
12.粮食作物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都属于种植业。
13.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14.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模式之一是“公司+农民”型,即由公司和农民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
15.从农业组织的生产过程看,农业组织可分为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环节和任务。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年通过的法律,旨在保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的发展。
2.答:(1)市场需求;2)竞争对手;3)政策环境;4)技术创新;5)企业自身管理能力。
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农产品的特殊性,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分配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计算与运用平均指标时必须注意现象总体应有_________性。
3.反映同一总体内部不同部分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称为_________相对指标。
4.在我国指数实践中,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_________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且固定在_________。
5.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称为_________。
6.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同期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之比称为_______。
7.国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曾经存在两种核算体系,即_________与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项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A.人口抽样调查B.30万平方公里,则森林覆盖率为( )A.10%B.30%C.40%D.33.33%8.废品不计算在社会产品之内,是因为不符合( )A.劳动性B.生产性C.有用性D.时期性9.下列哪项生产过程中的支出不属于“中间消耗”( )A.原材料消耗支出B.保险费支出C.办公用品费支出D.生产税支出10.下列哪项不能统计在商品购进总额之中( )A.商业企业从电脑公司购进供本企业办公用的计算机B.商业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供销售用的商品C.商业企业从工厂购进的供出口用的产品D.商业企业从居民收购的废旧物资11.目前海关统计进出口时,采用的双重贸易伙伴国原则是( )A.产消国原则与运输国原则B.产消国原则与贸易国原则C.贸易国原则与运输国原则D.以上全错12.在我国的资金流量表中,财政机构单位本身的日常经费开支列入( )A.财政部门B.企业部门C.金融部门D.行政事业部门13.积累效果系数与投资效果系数( )A.均为正指标B.均为逆指标C.前者为正指标,后者为逆指标D.前者为逆指标,后者为正指标14.当指标实际值与不允许值相等时,功效分数为( )A.0分B.60分C.80分D.100分15.国民经济五大基本核算中,反映产业部门生产中经济技术联系的表格是( )A.资金流量核算B.投入产出核算C.国际收支核算D.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核算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Ⅰ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Ⅲ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Ⅲ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Ⅳ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Ⅳ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Ⅳ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经营:Ⅵ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Ⅶ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Ⅷ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12、农业法规:Ⅷ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农业市场化:Ⅸ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4、期货市场:Ⅸ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5、“黄箱”政策:Ⅸ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6、农业科学体系:Ⅹ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17、农业基础学科:Ⅹ是指农业基础科学中的分支学科。
农业基础科学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等六大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科学学科群。
18、农学:Ⅹ是研究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9、动物科学:Ⅹ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学体系中,动物科学是服务于养殖业的科学,主要研究与养殖业生产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20、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Ⅹ是运用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与方法,研究食品贮存、保鲜、运输、加工、营养、卫生和深度开发利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21、农业工程:Ⅹ是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原理与技术,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22、农业社会科学:Ⅹ是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农业有关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农业的历史演变,探求农业领域宏观规律的科学。
23、农业综合学科:Ⅹ是指农业科学体系中横跨农业基础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和农业社会学科,具有明显交叉性和横向性的学科群。
24、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1、农业的八个部门是、、、、、、、。
Ⅰ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2、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
Ⅱ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农业的是近代农业产生的条件。
Ⅱ资本主义化4、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是的创始人,他通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学说。
李比希的理论,导致了近代工业的产生,人工施肥日渐普及,开辟了提高产量的新途径。
Ⅱ农业化学、矿物质营养、化学肥料5、由于、和的确立,近代农业的逐步形成,掀起了新品种培育和改良的浪潮。
Ⅱ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理论、良种选育理论和技术6、农业区划的定性分析分区法包括、、、等。
Ⅲ主导因素分析法、区域对比法、地图叠加法、综合平衡法7、、、、、等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
Ⅳ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8、农业环境具有如下特点、、等。
Ⅳ范围广,不稳定性,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9、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而非市场安排则是必不可少的。
Ⅵ体制基础、制度条件10、从农业组织的经营范围看,农业组织可分为、和。
Ⅶ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11、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和。
Ⅶ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和公司农场。
12、农民的基本权力有、、、。
Ⅷ农民生产承包经营权;财产所有权;抵制不合理摊派费用及劳务权;参与决策与管理权。
13、狭义上的农业法是专指、、、。
Ⅷ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14、农业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和四方面的内容。
Ⅸ市场制度的形成、市场主体的发育、市场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15、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市场化建设大都经历了、、和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Ⅸ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阶段、扩大国际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业商业化阶段和农业高度市场化阶段16、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根据地域特点划分为、、。
Ⅸ产地市场、中转地市场和销地市场。
17、按照学科研究和学科特性,一般将农业科学体系划分为、、、。
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
18、农业基础学科包括了、、、微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学与农业气象学等基础学科。
农业数学、农业物理、农业生物化学、农业植物学19、农业科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Ⅺ原始农业科技、传统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和高新农业科技20、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指导方针是“、、、”。
Ⅺ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21、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特征是,方向是,目标是。
Ⅻ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22、农业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法有:、、、、、。
农业统计报、普查、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遥感调查简答题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Ⅰ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一)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2.市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二)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三)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1.地球的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空洞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地球上自然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3.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二)农业生产的综合性1.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2.大农业由农业生产等8个部门综合组成;3.农业生产业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4.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综合组成;5.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四、农产品的特殊性2、简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Ⅰ(一)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二)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三)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四)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1.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2.农产品价格体系与市场机制的要求差距甚远3.农民组织程度低,缺乏与市场连接的中介4.农产品市场形态初级化3、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Ⅰ(一)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二)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五)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Ⅱ第一,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第二,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
第三,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在欧洲是以牧为主,在中国是以农为主。
人们对于无法充分利用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不能利用的土地,通过发展畜牧业而加以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肉、蛋、奶及其他畜产品,同时还可为农业提供优质的肥料,促进了农业系统的协调发展。
5、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Ⅱ(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二)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三)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四)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五)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六)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6、农业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Ⅲ(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农业评价(2)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地理研究(3)农业生境类型与农业生态地理研究(4)农业部门与作物地理研究(5)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区划研究(6)农业区的形成演变与农业历史地理研究(7)农业区域地理研究(8)农业地图研究7、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Ⅳ(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污染等日益严重;3.耕地资源锐减(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有林面积低,造林护林任务艰巨;2.森林资源浪费严重;3.森林火灾、病虫害严重(三)农业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用水资源短缺;2.水资源浪费严重;3.地下水开采过量,水质污染加剧8、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Ⅴ㈠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㈡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㈢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㈣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㈤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逐步地开展工作,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总的来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