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答案不全)

高二文科地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41-4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获取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最新动态,最便捷的技术是( )A.野外测量B.扫描旅游地图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据此回答3~4题。
3.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B.松嫩平原降水较少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D.长江三角洲全年高温多雨4.下面关于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C.长三角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D.松嫩平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最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②土壤长期受到多雨的淋洗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其他国家没有参与亚马孙流域开发1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平原面积宽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12.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④商业性伐木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14.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15.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16.宁夏沙坡头治沙技术先进,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可有效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18.关于实施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B.跨区域调配的能源主要是天然气C.水资源集中分布,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D.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19.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B.防治水污染C.保护水源涵养林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在我国大体沿长城沿线分布有一个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 理 旧人教版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三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理旧人教版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本题为单选题,多选、少选、不选均不得分)1、国家在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国家的()A、统治属性B、阶级属性C、主权属性D、社会属性2、下列对“民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B.民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实现对国家的管理C.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在民主制的国家里不存在专政3、任何国家都有对内对外职能。
国家职能决定和服务于()(1)国家管理形式(2)国家性质(3)统治阶级利益(4)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A、(1)(2)B、(1)(3)C、(2)(3)D、(2)(4)4、在下列国家中,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政党制度是多党制的国家是()(1)美国(2)英国(3)德国(4)法国(5)印度(6)巴西A.、(1)(2)(4)B.、(3)(4)(5)C、(3)(5)(6)D、(3)(4)(5)(6)5、从纵向看,国家机构包括()A.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B.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C.中央国家机关D.地方各级国家机关6、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是()A、国家职能B、政权组织形式C、国体D、国家具体的历史特点人民群众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存在,正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沉重话题。
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关注党和政府的形象。
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据此回答7-8题。
7、政府关注弱势群体,表明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三个代表”原则D、对人民负责原则8、依据材料,坚持上题的原则要求做到()(1)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2)做好普法教育工作(3)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急群众所急(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1)(2)(3)B、(2)(3)(4)C、(1)(3)(4)D、(1)(2)(3)(4)9、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3)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4)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5)平等是指立法平等A、(1)(3)B、(1)(2)(3)C、(1)(3)(5)D、(2)(3)(4)10、任何性质的国家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否则,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将失去作用。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无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联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 B. ②③ C.①④D.①③6、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感觉是与外界隔绝的屏障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2010年11月15《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10”上,首都理论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共同思想基础与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嘉峪关第一中学2014-2015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文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一棵松树的结构层次为()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C.细胞→器官→系统→个体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2.正常人的肺泡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 蛋白质B. 脂肪C. 水D. 核酸3.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A.钠盐B.尿素C.水D.钙盐4.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Fe、Mn、Zn、Mg B.Zn、Cu、Mg、CaC.Zn、Cu、B、Mn D.Mg、Mn、Cu、Mo5.区别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依据是()A.氨基酸数目不同B.R基不同C.羧基不同D.碳原子数目不同6.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会形成二肽,并生成一个水分子。
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B.羧基C.氨基和羧基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7.构成家兔身体的主要元素是()A. C、H、O、N、B、PB. C、H、O、P、S、N、C. H、O、K、S、P、MgD. N、P、S、K、Ca、Zn8.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 脂肪B. 糖类C. 蛋白质D. 核酸9.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A.n个B.m个C.(m+n)个D.(m-n)个10.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蓝藻和酵母菌B.蓝藻和硝化细菌C.绿藻和根瘤菌D.水绵和紫菜1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氨基酸B.核苷酸C.脱氧核糖D.磷脂12.构成大豆子叶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A.蛋白质B.脂肪C.核酸D.磷脂双分子层13.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A.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B.与细胞的物质交换关系密切C.与细胞的遗传有重要关系D.与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1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哪一项除外()A.变形虫 B.水稻 C.细菌 D.病毒15.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和多糖分别是()①乳糖和葡萄糖②乳糖和麦芽糖③蔗糖和麦芽糖④糖元和纤维素⑤植物淀粉和纤维素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16.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是()A.糖元B.蛋白质C.脂肪D.核酸17.ATP的结构简式可以简写成()A. A–P–P–PB. A–P–P~PC. A–P~P~PD. A~P~P~P18.下列哪组物质可以不需要载体协助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 甘油、乙醇、CO2B. 葡萄糖、K+、氨基酸C.甘油、脂肪酸、苯、K+D. 胆固醇、水、氨基酸、Na+19.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20.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A.蓝藻B.细菌C.绿色植物的细胞D.神经细胞21.下列关于酶的描述,全面而准确的是()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酶是蛋白质C.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22.在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远高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其吸收方式是()A.自由扩散B.被动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23.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A.进行能量转换B.合成蛋白质C.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D.储存能量物质24.下列哪组细胞器含有DNA()A.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B. 线粒体和叶绿体C.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D. 叶绿体和核糖体25.在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细胞结构是()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中心体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2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27.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A.溶剂B.催化剂C. 载体D. 还原剂28.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A. 有无核物质B.有无核膜C.有无细胞质D. 有无细胞膜29.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役、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 糖蛋白B. 磷脂C. 脂肪D.核酸30.下列物质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A . B.C. 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31.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问题:(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2014-2015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4-2015学年兰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D.①④2. 2013年7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体要求下,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6635.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增加值4617.0亿元,较上年增长14.8%。
这表明A. 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3.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说明A.要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B.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C.文化活动就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D.道德水平是文化素养高低的唯一标志4. 由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撰写的《虎妈战歌》一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并引起了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通常认为美国人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过分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谋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以上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D.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5.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比现在落后得多,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

高二理科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生活处处有哲学。
在中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据此回答第1~2题。
1.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
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客观的D.意识具有能动性2.与歌曲《暗香》中“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这句歌词表达同一哲理的成语是( )A.因地制宜B.推陈出新C.变化多端D.顺水推舟3.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
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
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明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哲理小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贴切地表述着人的情感、人的经历、人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2014年8月3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旧人教版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旧人教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2=60分)。
1.有关专家指出,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尽管人们能够实施人工增雨,但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
这是因为:A.自然界的天气是纷繁复杂的;B.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说明:①物质是客观的、可知的;②物质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③客观实在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特征;④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0年3月23日,东方网新闻,针对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旱情,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称,目前还看不出出现明显的少雨转为多雨的迹象,但从23日到24日及28、29日前后可能出现小雨,给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气象服务中心专门研究了人工增雨的方案。
回答3——6题。
3.气象部门对降水的预测表明:A.有了科学预测,办事就能成功;B.正确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C.意识先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并能反作用于物质;4.如果出现小雨天气,可提前实施作业。
这说明:A.意识能动性制约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随着人的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5.人工增雨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在水汽充沛的云内撒播催化剂,主要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及碘化银,它们能在云中形成大量的冰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催化增雨。
人工增雨的实施证明了: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事实上,对于局部地区或者范围较小的干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是可以起到作用的,而对于范围和强度都很大的干旱,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还做不到完全增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文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哲学的基本问题为()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5.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6.“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7、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是()A、心外无物B、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C、气者,理之依也D、物是观念的集合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1.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3.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史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15.“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16.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19.元好问有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
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
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
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1.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22.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23.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下列对“联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D、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5.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26.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
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7.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
这表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8.“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
”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必须重视局部C.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整体由部分构成,不可忽视部分29.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0.“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客观题(共40分)31.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