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C)A唯心主义哲学B普遍联系的哲学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一叶知秋”是运用(C)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B)的例子。

A、发散思维B、联动思维C、原点思维D、逆向思维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D)。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A)。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7、人的本质是 (D)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追求自由D、社会关系的总和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A. 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 9 月 16 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 , ”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 , 预计于 10 月中下旬发射升空。

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 , 说明了: ( B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A. 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11、2007 年9 月13 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

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 期末复习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知与行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3.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个人与社会相结合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哲学是_________的学问,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_________,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简答题6. 简述中职生如何通过学习哲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

四、论述题7. 论述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张三是一名中职生,他在学校学习了哲学课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1. B2. B3. C4. 智慧5. 实践简答题参考答案:6. 中职生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的学习有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题参考答案:7. 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

其次,哲学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

此外,哲学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帮助我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在职业发展中,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8. 张三的行为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

他通过学习哲学,不仅提升了自我认知,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哲学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7.8.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9.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10.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11.怎样善于行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

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2.13.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2./3.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A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C )。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0届毕业生《哲学与人生》重修复习题【附答案】

2020届毕业生《哲学与人生》重修复习题【附答案】

2020届毕业生《哲学与人生》重修复习题【附答案】一、判断题1、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2、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3、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就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4、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5、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6、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觉知到的一切情况。

(√)7、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

(√)8、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9、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

(×)10、人没有崇高的理想照样能够走向成功。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1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1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14、事物的运动有的有规律,有的没有规律。

(×)15、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与物的根本特点。

(√)16、一个人有没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决定了一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17、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但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也照样生存、发展。

(×)18、顺境磨练人的意志,也考验人的品格。

(×)1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

(√)20、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

实践出真知。

(×)21、“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 )2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 )23、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 )24、所谓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 )2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 )26、事物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2012-201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2012-201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

2012-201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2.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

A.他人的意见B.自己的想法C.神的旨意D.客观实际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 D、主动热情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8.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1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道理()。

A.新旧事物是普通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10.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刺猬从此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通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11.认识事物的基础是()A.主观能动性B.现象C.实践D.想象12.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