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
2023年天津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任何场所的防火通道内都要设置什么模拟试题

天津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任何场合的防火通道内都要设立什么模拟试题天津2023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任何场合的防火通道内都要设立什么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可以用单元综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说明该单元安全管理与控制的__。
A.绩效B.限度C.措施D.系统2、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分为__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B.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C.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3、矿山安全开采需要具有__的安全保障条件。
A.严格的、精确的B.严格的、系统的C.精确的、系统的D.万无一失的4、及时、准确的职业病记录信息是职业健康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最常用的职业病调查记录方法是__。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5、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后,要在()小时内报送至安全监管总局。
A.1B.2C.3D.46、现浇柱模板的拆除顺序是__拆除。
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从两边向中间D.从中间向两边7、某化学工业生产车间的8名工人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腹泻。
可据此推断为()中毒。
A.铅B.铬C.四乙基铅D.锰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__,将职业病危害项目分为一般性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
A.危害等级B.危险等级C.危害限度D.危险限度9、用人单位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个证书,其中不涉及__。
A.生产许可证B.产品合格证C.质量鉴定证D.安全鉴定证10、法可以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是从__来划分的。
A.法的不同层级上B.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C.法的内容D.法的形式上11、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立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__批准。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故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引起的。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原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造成的。
这种释放可能是由于机械能、
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引起的。
当人的不
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时,就会发生事故。
4.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像多米诺骨牌
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本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它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在认知层面会发生一种“暴躁”的表现,这种情况往往伴随着认知能力的下降,以及在进步的能力面前,所存在的恐惧和紧张。
此外,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暴躁的表现主体会突然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但他们的认知力却
出现下降,而这都是主体本能自我保护反应的结果。
例如,在一个场景中,某人因受到压力而产生恐惧或焦虑,而他可能极度激动,以致
忽略自我防御意识,也因而不能有效地施展技能。
在这里,本能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而
这种释放能够帮助主体实现自我保护。
另外,本能意外释放也会导致认知力的下降,以至
于人们不能有效地判断与决策,而这无形中也有利于主体的安全。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本能意外释放的行为类似于攻击,即在面对威胁时使自身处在一
种“弹无虚发”的情况,主体被动地释放出大量的抵抗力,从而有利于自我保护。
本能释
放的抵抗也会对目标强度方面产生显著的作用,使得恐惧和压力得到有效减轻,也因此,
将有利于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本能释放是一种低级的自我防御机制,它帮助主体释放出大量能量以进行抵抗,当这种能量释放有利于抵御外来的威胁时,它就会增强主体的信心,从而使其达到一种安
全状态。
然而,本能释放也会导致大量认知力的下降,也就是说,主体因为无法有效施展
技能,而陷入一种情境中支配不了自己的困境。
能量意外释放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能量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造成灾难的元凶。
能量的释放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意外的。
本文将探讨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因
1.技术失误:能源行业是释放能量最多的产业之一,如果在开采、输送、储存等环节出现技术失误,就会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飓风等也是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因之一。
这些自然灾害可以破坏人类建设的设施,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人为破坏:人类的行为也会引起能量的意外释放。
如恐怖分子炸毁能源设施、破坏核电站等。
二、能量意外释放的影响
1.人员伤亡:能量意外释放常常伴随着爆炸、火灾等危险。
如2005年德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2.环境破坏:能量意外释放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如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3.经济损失:能量意外释放通常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美元。
三、能量意外释放的应对措施
1.技术升级:加强能源行业的技术升级,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技术失误的发生。
2.预测防范:对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测和防范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应急处理:对于发生的能量意外释放事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结论
能量意外释放的危害巨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并加强应对措施,防止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
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9T02:30:21.40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吴子立邹方军[导读]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它将安全看作一种相对的、系统的、流动的概念吴子立邹方军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滁州市 239000摘要: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它将安全看作一种相对的、系统的、流动的概念, 即一种没有超过阈值的危险。
它对工业生产阶段性、碎片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提出了连续性、整体化的发展目标。
本文以滁州卷烟厂为研究对象, 运用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对卷接包车间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从对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以及对操作主体的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展开, 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关键字: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卷接包车间;安全管理引言工业生产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主要有两点:(1)或对人或对物的片面归因, 认为事故起源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和机械突发性故障; (2)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存在阶段性爆发。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关注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 关注能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 这就对工业,特别是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向连续性、整体化、系统化发展的目标。
因此,该理论对于现阶段的滁州卷烟厂卷接包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事故原因探析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 吉布森(Gibson)提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是阐明工业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该种事故发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日常生产中, 能量受到人为约束, 需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做功, 而当能量脱离人的管控、意外地逃逸或释放, 作用于人体并超过人体所能承载的负荷, 必然对人造成伤害事故。
1.2 能量意外伤害分类1996年, 美国运输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他认为:能量的大小、接触能量的频率、时间长短及力的集中程度决定了人员受伤害的程度。
2020年安全知识复习讲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中所分析、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最早由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
这些事件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会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
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不一定倒下。
事故并一定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一定造成事故。
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尽管遗传因素和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中,若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控制技能,则可以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博德(Frank Brin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事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事故致因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事故整个过程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作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人类为了利用能量作功,必须控制能量。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作功。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
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
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
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
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
工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