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护士药物过敏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小组,由护理部牵头,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
2. 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药物过敏反应应急预案;(2)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药物过敏反应的培训;(3)负责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报告和调查;(4)负责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和救治。
四、预防措施1. 询问病史:护士在给患者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2. 过敏试验: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按要求进行过敏试验。
3. 药物配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处方要求进行药物配置,确保药物质量。
4.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5. 药物储存: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规范储存药物,避免药物变质。
五、应急处理1. 发现药物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2. 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立即启动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3.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4.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5.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补液、升压等支持治疗。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7. 如需转诊,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交接工作。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过敏反应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药物过敏反应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协同作战能力。
3. 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
七、总结与反馈1. 药物过敏反应应急小组定期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
2. 对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3.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疗效和不良反应。
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按药物说明书应用。
2.患者用药期间(口服,肌注,静脉,皮下、皮内、胸腔注入、胸腔冲洗,鞘内注射等),护士应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
3.当发现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保留残余药物送药剂科),并通知护士长和医生。
静脉输液患者应立即更换输液导管及液体,并保持输液通畅。
4.立即给予吸氧,备齐抢救药物及物品。
5.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的程度,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做好护理记录。
6.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7.立即报告药剂科(电话:66867),临床药师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分析与判断,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送药剂科。
8.对于群发性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及药剂科(节假日及晚间汇报院及护士长总值班)。
患者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1、医务人员在为患者用药时,必须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及过敏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遵医嘱正确实施给药,给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病人的反应,特别是使用特殊药物如麻醉药、化疗药等。
3、加强用药指导,强化护患沟通。
4、患者一旦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热、皮疹等,立即停止所给药,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
5、出现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6、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7、按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药剂科。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9、及时送检。
10、做好患者及家属安抚工作。
应急处理流程图。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急预案
1、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判断是否由药物引起的机体过敏反应,确认后立即停止或撤除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并汇报医生。
2、一般过敏反应,按医嘱对症处理。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就地抢救,呼叫援
助,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4、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g,如症状不缓解可隔30分钟重
复注射,直至脱离危险。
5、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
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6、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按压,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7、遵医嘱快速、准确应用激素、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
药物等,做好记录。
8、密切观察T、P、R、BP、SP02及尿量、神志变化。
9、安抚患者并告知注意事项告,在腕带等处做好药物过敏标识。
10、必要时保留残余药物、器具。
11、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12、病人及家属有疑问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处理流程
一般药物不良反应→寻找原因,确认过敏源→立即撤除引起过敏的药物→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观察病情及时汇报→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补充血容量→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严格交接班。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1.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为了及时应对药物不良反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 分析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首先,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不同程度的反应,分为轻微、中度和严重不良反应。
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标准和分类。
分析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首先,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不同程度的反应,分为轻微、中度和严重不良反应。
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标准和分类。
- 记录不良反应信息: 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反应的具体症状和出现的时间,以及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记录不良反应信息: 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反应的具体症状和出现的时间,以及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 与医生或药剂师咨询: 在出现不良反应后,与医生或药剂师咨询是关键步骤。
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与他们共享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以便他们能够给出正确的建议。
与医生或药剂师咨询: 在出现不良反应后,与医生或药剂师咨询是关键步骤。
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与他们共享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以便他们能够给出正确的建议。
- 采取紧急措施: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寻求紧急医疗帮助,或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其他适当的应对措施。
采取紧急措施: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寻求紧急医疗帮助,或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其他适当的应对措施。
- 监测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在应对药物不良反应后,重要的一步是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的监管机构或药物制造商。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况下进行处理和处置,防止二次污染或误用。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护士需要严格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无菌有效期等,以防止致热源进入体内。
同时,护士还应该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掌握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用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当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需要立即停止用药,保留静脉通道,更换输液管和输液液体,并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测量生命体征。
如出现气促、寒颤、皮疹、心悸、高热等症状,护士需要遵医嘱用药,吸氧等对症处理。
情况严重时,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记录应包括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症状、体征、采取的处理措施、患者的转归,以及所使用药物的药名、批号、厂家等详细信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和药理室,登记药物不良反应与输液反应报卡,并如实填写相关内容。
最后,剩余药物液体及输液管、注射器需要妥善保存,在医患双方在场情况下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防止二次污染或误用。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
1.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
2.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反应。
3.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立即停药,正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通知医生、护士和总院临床药学室。
4.保留剩余药物、输液患者保留输液器具。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严重者实施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总院医务科、护理部,必要时由总院医务科组织专家进行抢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并配合患者家属进行送检。
7.医共体工作人员需积极配合总院医务部门、药剂部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抚、协商处理相关问题。
8.分析查找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9.医师或护士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药物后的反应报总院临床药学室,总院临床药学室按规定进行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应急预案1.0目的: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防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2.0适用范围:全院医务工作人员。
3.0总体要求3.1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视情况判断是否给予抗过敏等相关治疗。
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学部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
3.2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及时报告给药学部不良反应联络员。
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继续监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及相关医务人员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3.3不良反应发生后各科室需在24—48小时内上报至药学部,药学部不良反应联络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向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学部,由药学部以最快速度(限1个工作日内)报告给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4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学部。
药学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研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药品自身性质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3.5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3例或以上不良反应,药学部应立即通知各部门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重点监测已用该药品患者的情况,通知生产厂家,告知其情况,共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若为药品质量原因,药学部将情况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提请处理。
3.6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及药物不良反应史。
(2)临床出现不良事件,首先应进行诊断,明确是否由药物还是疾病本身所致,如果一旦怀疑或确定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置。
(3)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如抗休克、抗过敏处理并停药,此后应该再谨慎使用一些主要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通过学习、指导,让护士正确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处
理,以达到防范护理风险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临床护理工作
(三)适用人员:护士
1.预防
(1) 严格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无菌有效期等,防止
致热源进入体内。
(2) 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3) 护士应掌握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 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倾
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处理
(1)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用药,保留静脉通道,更
换输液管和输液液体。
(2) 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测量生命体征,如出现气促、寒颤、
皮疹、心悸、高热者,遵医嘱用药,吸氧等对症处理,情况严
重时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监测生命体征。
(4) 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包括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症状、
体征,采取的处理措施,患者的转归,详细记录所使用药物的
药名、批号、厂家。
(5)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和药理室,登记药物不良反应与
输液反应报卡,如实填写相关内容。交药理室等有关部门检验。
(6) 妥善保存剩余药物液体及输液管、注射器,在医患双方在场情
况下封存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