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人生如登山

三一文库()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人
生如登山〕
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
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武汉中考作文题
目及解析,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
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
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
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
第1页共4页
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
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
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6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试题
名师张利琼认为,今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和近几年中考
作文的命题形式相比较,有三大相同点:一是继续采用材料
作文的命题形式,二是都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和
高考中出现的材料作文不同的是,武汉市中考作文立意的角
度单一,指向性更明确),三是命题者都尽最大可能避免了
作文的宿构。
24。
作文阅卷反思

作文阅卷反思
公现凤
我所阅的作文中,文面上,字迹美观的寥寥无几,书写认真、笔画规范的也很少,大部分同学书写不认真,字迹较潦草,少数同学笔画连笔。
教师们还需让学生加强书写训练。
选材方面,大部分同学选材陈旧,庸俗,雷同,得分不高。
选材新颖的作文较少。
细节描写方面,很多同学都能较具体、细致地进行描写,但生动、感人的描写很少,45分以上的作文甚少。
构思新颖的作文更是少之又少。
立意上,部分同学能站在“我”的角度,对父母、爷爷奶奶等说“放心吧,有我在”,表现出自己对长辈的关心和爱,肩负起一种责任和担当。
大部分同学还是写的父母及爷爷奶奶等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总体上,学生立意不深刻。
武汉中考语文试卷答案与分析

武汉中考语文试卷答案与分析2016武汉中考语文试卷答案与分析2016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在试卷结构上,除了第四题由语序衔接题变为标点符号题,第九题由文言虚词题变为文言断句题,其余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分值也没有改变。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等;第Ⅱ卷为非选择题(90分),包含“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
全部试卷采用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
试卷满分为120分。
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约占20%,阅读约占40%,写作约占40%。
纵观2016年武汉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出题继续坚持守正求稳的思想,与去年试卷在题型和结构上基本保持了一致,题目难易度适中,没有太为难学生。
内容上,今年的试卷人文蕴涵丰富,更贴近学生生活,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强调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以及对社会变化的认知能力。
具体分析一、语文基础知识此次毕业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及语病考查的都是常见的知识点,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已掌握能力较容易解答;标点符号是今年新出的考查题型,但难度并不算大。
试卷上为第Ⅰ卷1——4题,每题3分。
第一题字音字形题此题考查学生具有的认读和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字音字形题选用的不是孤立的字,而是词语。
这些词语主要源于课本中的词语积累和书下注释。
主要考查因为形似或同音而形成的别字。
答案为A,磕绊(pàn)注音错误,弛(书写错误)骋。
出错学生努力方向:端正态度——从一字一词细致专注的记忆开始,不乱了阵脚,不消极懈怠。
第二题词语运用题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
答案为B,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2016中考语文作文分析

2016年中考语文阅卷分析——作文一、近几年中考作文二、2016年中考语文作文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三、作文评分标准(详见幻灯片)我们组共计49人,平均分37.31:作文阅卷共计150人,平均分37.69分。
四、样卷(详见幻灯片)五、阅卷感受今年的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在提示语的使用上,承继了前几年的做法,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贴近时事热点,既考查了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作文审题难度虽然较小,但是说“好写”并不代表能“写好”,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在学生“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优秀的作文就要求在内容的丰富上,语言的表达上要有所突出,否则,就会落入一般化二类作文。
从结果看大多数作文得分仍然集中在35-42之间,拉不开距离。
作文成绩的一般化,具体反映出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尤其在与新课程的要求上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写作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语言积累不足,基础不扎实。
怎样的作文才能拿高分,初中生的作文指导平时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我联系这次阅卷体验,从“低分作文,‘低’在何处”、“高分作文,‘高’在何处”两方面略作阐述:低分作文,‘低’在何处1、审题失误。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题目补充不恰当,如有的同学补充为《值得成功》《值得值得》。
2、符合要求,立意不够新颖、选材陈旧。
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能认真构思,另辟蹊径成文,很多都是泛泛的写“父爱”、“母爱”“师生情”“友情”,角度多是送伞、生病、受伤、闹别扭,没有新意可言,让人读来索然无味。
归为二类上,一类下。
2016年中考后反思

2016年中考后反思年复一年的中考,牵动着老师、学生家长的心。
2016年我所教的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所有参加中考的老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校领导的正确引领、指导,班主任的精心管理,同学科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帮助,如批卷,帮忙查找资料等。
本学期我的压力很大,中考复习阶段很忙,每天最少3节课。
光上课我就觉得筋疲力尽,再加上需要经常考试、批卷,使我更加身心疲惫,还有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我都要尽力自己批,把出现的问题做记录,查漏补缺,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五月份的时候我又接到进修教研员下达的任务,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要准备一堂示范课,这可是要代表穆棱市政治学科教师的水平的。
当时已经临近中考,复习的节奏已经很紧张了,再准备一堂有一定水准的示范课,其压力可想而知。
我当时的工作量可以说是完全超负荷的,几天来一直工作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展示的《建议类、启示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一课,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说我的课给他们的中考复习送去了一缕阳光,让他们的复习有了方向,非常的有时效性。
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少不了批评,但更少不了表扬,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如:3班的孟帅,1班的侯文佳,2班的刘兆辉、韩宇等都是班级不爱学习的,在复习的时候你只要走进他跟前,说:“你很聪明,进步真大,我很看好你”等,对他们来说就是够了,思想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由于我校学生多老师少,辅导时确实有些困难,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问题要问,话多,嗓子哑,身体累,看有不学习的学生有时会很生气,跟学生发脾气,班任发脾气,然后去别的班级辅导,但马上我的怒气会烟霄云散,带着笑脸再回到这个班级。
考完试后,有的班主任对我说:你发完脾气马上就好,一会又回来了,我说那怎么办,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这次中考校领导多次给我们开会,分析形势,分析学生的状况。
其实我本身内心就存在着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我的内心深处,来自于学生,来自于学生家长,都说老师的活是个良心活,你善待他,他就用好的成绩回报你,你对付他,胡弄他,他会用差的成绩对付你,还会瞧不起你。
2016初中中考反思作文

2016初中中考反思作文【##第1篇】考试后,我最关心的莫过于各门课的成绩了,可成绩并不是怎么样,语文84、数学97、英语99。
其实分数不过是对我们这一个学期的一个评价,考完后并不应该盯着他,而是要明白失分的原因并及时弥补这一阶段的不足。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问题的暴露。
我们必须总结失败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才能在以后的期末考中创造辉煌。
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总结如下:1、平时未养成认真的习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导致一些题目被扣分。
2、准备不充分。
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言外之意就是没准备过得是很难做好,我却未按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原因。
第二: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能因为失败而不甘心,要正确衡量自己。
第三:制定计划,明确自己想要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的追求。
第四:吃一蜇,长一智。
应该做一个学习的强者,不然下一次又将名落孙山。
综上,我决定:平时锻炼自己,把学习放在中心地位并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悲壮彻底、当之无愧的战斗。
我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俗话说得好:无志之人长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第2篇】短短两天的其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
我以二分之差与每一名失之交臂。
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
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
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
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面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

例文片段二
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努力,转平庸为成功的辉煌。
1981年的庆历大学,毕业生川崎晶平开办了一家打刀道场,作为1981届的第一名,当一名铁匠未免显得屈才,但有中度忧郁症的他执意如此,2011年,当日泰两国皇室互赠礼物时,天皇手里的刀正是晶平打造的。
人们这才发现,镜头下的川崎是个孤人、每天只是打刀、喝茶,一个人活得恬淡舒适,川崎选择的是一条艰险的发展道路,他每日穿着标准古和服,打刀的房间四周密闭,每天只能打一千锤,一旦一锤敲歪,整个刀胚就宣告报废,但他正是一个仔细且耐心的人,一锤锤很少失误,与一代刀匠小野平远五郎相比,他的刀虽产量极低,但无论是他打刀的模式还是用料都极为传统,他这样传统的打刀方式带给他的是每天辛劳,不过他日日如此,不辞辛苦,正应了他孤僻的性格,但他也因此被誉为“江户的遗人”,他的刀享誉世界,并被日本列为“国礼”。川崎仍一个人孤独的打刀,喝茶。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题意解读】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原则,这道作文题的题意十分明确: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
从阅卷情况来看,这道题看似立意明晰,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是一则颇有“境界”的文题,下面就对题意把握作简要分析。
【卷面分析】
基于上述几点,考生在作文中所呈现出的能力高下就不难辨别了。请看下面几篇例文:
中考作文评卷后的一点感想

中考作文评卷后的一点感想(一)题型浅析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继续延续武汉的中考模式——材料作文。
但今年的材料作文较前几年的模式又有些许微调,没有把提示语单独在材料之后罗列,而是把它与材料融为一体。
这种变化虽小,但给许多学生带来审题的障碍,片面地理解材料,选取材料的一部分来作为写作的主旨,从而出现较大面积的偏题、离题的现象。
考生的跑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①没有扣住“起点”来表达,笼而统之地讲一个人要“坚守自己的特点(节奏)”就可以走向成功;②没有扣住“坚守自己的特点(节奏)”来表达,而是大谈特谈“起点不重要”,“输在起点也可以赢在终点”;③没有读懂材料的暗示,因而导致离题——例如表达“人生需要等待”、“沉默是为了积蓄力量”、“人生需要慢慢来”、“人生赢在厚积薄发”等。
(二)考生作文所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①文体意识不鲜明或文体意识缺失:记叙文应该以情动人、议论文应该心理服人,但很多学生没有这种写作意识,议论文没有讲道理,只是罗列几个事例(素材)然后再加上几句莫名其妙的议论,记叙文只是简单呈现一件事,没有表达出对生活深刻而独到的感悟;②选材意识淡薄:应该来说,通过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建立起起码的选材意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进入作文,素材的新颖、典型与否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许多学生记叙文的选材就是学习、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读来味同嚼蜡;议论文的选材陈旧酸腐,毫无时代气息,不足以支撑一个鲜明的观点。
③没有过好语言关:记叙和议论配合的零乱、议论文内在逻辑的松散或根本没有逻辑、记叙文语言毫无美感,这一些都应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的深思。
作文绝非只是简单思想随意地呈现,而应追求语言的美与雅:作文表达什么很重要,但如何表达也同样重要。
头重脚轻、比例失调、平铺直叙、杂乱无章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备考建议①树立三个意识:审题意识、文体意识、选材意识。
审题要读懂材料,领会命题人的意图,解读材料要从整体来感知,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复习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楚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记叙文和议论文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哪些材料适合进入我们的作文,要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去取舍,切忌泥沙俱下照单全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反思【原题呈现】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逸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
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您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题意解读】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原则,这道作文题的题意十分明确: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
从阅卷情况来看,这道题看似立意明晰,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是一则颇有“境界”的文题,下面就对题意把握作简要分析。
第一个关键词是“山顶”。
首先,“山顶”不能没有,但也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来概括,可以理解为所要达成的结果、目标,当然,既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比较长远的;每个人的“山顶”的高度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最好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占有一个时间区间。
其次,“合适”一词值得玩味,也势必会成为作文区分的重点。
这里的“合适”至少需要结合三个要素来看:一是结合“山顶”来看;二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来考虑;三是结合登山者(也就是记叙文中的“我”或议论文论据中的主人公)的具体情况来看,如自身条件、所处境况等。
那么,当事人的特点和这条路的特点都应该都是明确的,否则,如何体现“合适”?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如果有人认为合适而有人认为不合适怎么判定呢?那就必须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了,也就是“状态”。
第三,什么叫“人生状态”?淡然、开阔、快乐是人生状态,孤独、失落、绝望也是人生状态。
当然,主体感受所投射出的具体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状态,那么,所谓的“成功”或“失败”也是人生状态的一种了,虽然我们希望人生状态并不仅仅表现为“成败”。
第四,“选择的路”与“人生状态”之间的必然性因果关系应该是清晰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基于主观客观上方面所选择的那条“适合”的路,走上去之后,影响了当事人,使他呈现出与之前不一样的“状态”。
这几点都在作文里表现清楚了,才应该算是完美支撑起正确题意的作文。
【卷面分析】基于上述几点,考生在作文中所呈现出的能力高下就不难辨别了。
请看下面几篇例文:例文片段一选择合适的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不断地尝试。
著名现代作家王小波本是学理科出身,王小波先去搞化学,漏了五大瓶氯仿,差点把同事毒昏;后来去学数学,学得不错,却粗心大意,曾只写了试卷的正面,得了巨低的分数。
他天资聪慧,但他不够细致的毛病让他备受煎熬,在这多次尝试之后,他选择了写作——这条于他无比正确的成功道路,不敢想,要是小波老师当初仍在理科混饭吃,也许会遍体鳞伤,而又做不出什么大成就来,中国也就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失去了一条条对于社会现象精准而又幽默的讥讽与批判,失去了一位自由的诗人,尝试,能为我们找到合适的道路。
点评:本文段分析王小波选择“诗人”这条路到达了成功的山顶,是基于自身“不细致”这一特点,但作为诗人所需要的特质却没有谈到。
并且,作者在文段首尾都强调了“尝试”而没有解释清楚“诗人”这条路是怎样决定王小波人生状态的。
因此,本文在材料支撑上是不力的。
例文片段二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努力,转平庸为成功的辉煌。
1981年的庆历大学,毕业生川崎晶平开办了一家打刀道场,作为1981届的第一名,当一名铁匠未免显得屈才,但有中度忧郁症的他执意如此,2011年,当日泰两国皇室互赠礼物时,天皇手里的刀正是晶平打造的。
人们这才发现,镜头下的川崎是个孤人、每天只是打刀、喝茶,一个人活得恬淡舒适,川崎选择的是一条艰险的发展道路,他每日穿着标准古和服,打刀的房间四周密闭,每天只能打一千锤,一旦一锤敲歪,整个刀胚就宣告报废,但他正是一个仔细且耐心的人,一锤锤很少失误,与一代刀匠小野平远五郎相比,他的刀虽产量极低,但无论是他打刀的模式还是用料都极为传统,他这样传统的打刀方式带给他的是每天辛劳,不过他日日如此,不辞辛苦,正应了他孤僻的性格,但他也因此被誉为“江户的遗人”,他的刀享誉世界,并被日本列为“国礼”。
川崎仍一个人孤独的打刀,喝茶。
对川崎而言,用传统方式打刀对他而言极为合适,他用汗水和寂寞来逐步登上的,是一位匠人的人生最高点。
他活得自在,活得平凡但又辉煌,“我喜欢做一名孤独的刀匠,”川崎说。
点评:相较于第一例文,本文段在以下几点上用了重力——川崎的性格特征、打刀时的状态、所获得的成就,清晰的陈述了川崎基于自身特点所选择的道路带给了他怎样的人生状态。
小作者思路是清晰的,即使在表达上有些许混乱啰嗦,也不失为一段好文。
例文片段三猎豹选择了在土地上奔跑,终雄据大地;老鹰选择了在蓝天上展翅,终高飞蓝天;鲨鱼选择了畅游大海,终成“海底霸王”。
可以说它们的成功不分轩轾,人不也如此吗?我们只有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才更易成功。
其实有许多成功人士都验证了这句话。
马云放弃了英语老师,在互联网的汪洋中展示自己优秀的创新思想,终获首富之荣;黄渤深知自己不适合偶像剧,出道便以喜剧为主创事业,打下“50亿”江山。
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南辕北辙,不如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获得更高的荣誊。
正是他们深知自己擅长的领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信心,在一次次的摸索和探求中,他们收获了经验,但更多的是自信,这种信心是只有在合适的领域才会收获的。
拥有这种选择带来的信心,才让他们有了奋起的力量,终获成功。
所以,只有选择合适的道路,才能成功。
而今,好多人打着“我热爱它”的旗号在工作上默默无闻。
你五音不全,却立志当个歌手;写作文记个流水帐,还去和写作闹个不痛快,加减乘除都搞不明白,还硬着头皮去记账。
成功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和热爱,更多的是你走的路。
同学们,记住,并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会将你摆渡到成功的彼岸。
点评:从文章首段即可看出,小作者想表述的是“慎重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更易带给人“成功”的人生状态。
文中斜线处则强调了选择合适的道路是如何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决定“人生状态”的。
尤为难得的是,文章结尾还指出了很多人失败于“不适合”的现实,颇有深度。
例文片段四一曲毕,她从钢琴旁站起,提着裙摆微微躹躬。
聚光灯下,她的样子光彩熠熠,雪白的裙子闪耀着光芒。
同样的年龄,她在台上光彩照人,我在台下,是个一无所长的平凡小孩。
潮水般的掌声涌来,好像要把我吞没,但内心有个声音坚定的响着:我要变成她那样。
走进兴趣班,看着陌生的乐器和谱子,我毫不迟疑地报了声乐班。
可是,由于对音乐的一窍不通,我陷入了窘境:简单的音阶别人信手拈来,我却时时跑调;简单的曲子,别人练习数次便胸有成竹,而我练习数十次也常出差错。
都说“天道酬勤”,于是我一旦有空便奔去练习,孜孜不倦地投入心血,坐在琴前的双腿仿佛生了根。
而每每上课时,不旦不见成效,还拖住了班级的课程进度。
一次课后,老师轻轻拍着我的肩,说:“你很努力,可能的确缺少了音乐细胞。
你还是慎重得选择一条合适的利吧。
”我低着头走岀教室,回想着老师的话语。
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一间教室外,我的脚步定住了。
那间教室是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向窗内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架子上,放的是小巧精致的彩泥作品,窗户上贴着充满创意的窗花,墙上画的是有趣的插画……悄悄地,一扇心门被推开,透过树叶缝隙的斑驳阳光轻轻地洒下,洒在心田。
想起过去画得不错的作品,我想我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握着画笔,我在色彩的世界中倘徉着。
惟妙惟肖的动物,丰富多彩的森林……笔下的画纸有着魔力一般,抚平我所有的失意与焦躁。
一旦拿起笔,我便,全身心地专注而投入,享受色彩与色彩的碰撞、线条与线条的组合。
渐渐得,我的作品总得到观赏者认可。
一幅福画作生出了翅膀,带领我不断进步。
走上了一条合适的路,我十分感谢正确的选择。
站立在自己展出的作品前,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涌上心头。
闭上眼,仿佛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台下如潮水般的掌声响彻大厅。
人生如登山,我们应慎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能顺利地踏上顶峰,收获无限旖旎的风光。
点评:这是一篇少见的记叙文。
“我”被舞台的光鲜迷惑学习声乐却屡屡碰壁,转而学习画画即收获幸福与成就。
因为有真实体验,行文流畅自如,对于“我”在不同路上的状态描写的尤为真切,很有说服力。
例文片段五同是一源活水,有的脉脉清平川,汇流入海,安安稳稳潜入一汪深蓝;有的滔滔过群山,宁作飞瀑,飞珠迸玉一番风资卓绝。
决定我们人生状态的,正在于我们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家。
他自幼学习美术,在恩师逝世之后只能背井离乡,只身前往罗马闯荡。
被迫与教皇工作,他沉默地完成陵墓修建,不料工程未成,教皇又命他绘下教堂的巨幅壁画。
面对教皇的百般折辱,他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顾一切地奋起反击,而是忍辱负重,以强大的毅力为人类留下无数艺术的瑰宝。
米开朗基罗此时慎重的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隐忍、坚毅、坚持自己的艺术。
一路走下去,他不缀打造着一件件稀世珍品,被奉作大家。
米开朗基罗选择的道路,看似平庸、寄人篱下,却让他保全了自身,既而光芒万丈。
他的雕塑作品中,无不流露出磅礴难挡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色彩,令人叹服。
他选择了一条合适的人生道路,成就了自我。
自于山脚起程,遥望山顶云雾缭绕,毋须急于一飞冲天直上云霄,或是只懂绕道,曲径通幽。
米开朗基罗选择了隐忍的安稳,厚积薄发,赢得了自己的精彩。
选择的人生道路,决定你的人生状态。
作出合适的选择,一览山间美景,光风霁月。
点评:此文首尾文采斐然,行文流畅,例子的选择也是用心,将米开朗基罗选择的原因和结果条分缕析道来,令人信服。
例文片段六夏幻。
夏日已来矣,布谷声中夏令新,绿荫照水爱晴柔。
阳光透过斑驳的桐树影静静地躺在玻璃画室的房顶上,明媚灿烂。
明净的画室里,一个苍劲有力的字写在画板的正中间—荷。
这是老师给我们岀的绘画题目,不限绘画材质。
我一看题目,就在心中默默地说:我一定要拿95分以上!一定一定!于是,我随手抓起身边的水彩笔,开始在水彩纸上打下起稿。
我打稿时,无意看见了我斜前方的小茗,她还在思考着什么,并未下笔。
我心想:啍,我一定能拿95分!提笔,勾勒,大概的画面我已经打好草稿,可是,很快我变发现用水彩很难表现岀荷花轻盈曼妙的体态。
画面已完成大半,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一笔、两笔,每一笔都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画错,豆大的汗珠从我额头滑下,在阳光中泛起美丽的光晕。
此时此刻,心中极度紧张。
在我抚摸擦汗的过程中,我又无意地看见了小茗,她此时一脸轻松,未有半丝紧张之感,看向她的画面,她选用的是水墨!她刚才定是在思考选择什么材质来画荷!水彩死板,而水墨则完全不同它浓淡变幻无穷,把荷的婷婷体态完美展现!愉悦在小茗脸上静静流淌,一种说不出来的轻松从她心底曼延,而我,却因太在意成功,匆匆选择了水彩,不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便会画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