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气流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气流分布

第10章室内气流分布

10.1 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

10.1.1 概述

空气分布又称为气流组织。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的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分布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有关。

下面介绍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评价指标。

10.1.2 对温度梯度的要求

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即存在温度梯度。

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和0.1m 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C (这实质上考虑了坐着工作情况);

美国ASHRAE55-9标准建议1. 8m和0. 1m之间的温差不大于3C (这是考虑人站立工作情况)。

10.1.3 工作区的风速

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通常令人厌烦。

试验表明,风速<0.5m/s时,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0.2m/s,夏季〉0.3m/s。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 > 0. 3m/s,夏季宜采用0.2-0.5m/s 。

10.1.4 吹风感和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1. 有效吹风温度EDT

美国ASHRAB有效吹风温度 EDT(Effective Draft Temperature)来判断是否有吹风感,定义为

EDT (t x t m) 7.8( x 0.15) (10-1)

式中t x,t m--室内某地点的温度和室内平均温度,C;

v x--室内某地点的风速,m/s。

对于办公室,当EDT=-1.7~l C, V x V 0.35m/s时,大多数人感觉是舒适的,小于下限值时有冷吹风感。

EDT用于判断工作区任何一点是否有吹风感。

2.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ADPI (Air Diffusion Perfomanee Index 区内

),定义为工作各点满足EDT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对整个工作区的气流分布的评价用 ADPI来判断

对已有房间,ADPI 可以通过实测各点的空气温度和风速来确定。

在气流分布设计时,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办法进行预测;或参考有关 文献、手册提供的数值。

10.1.5 通风效率Ez

通风效率E v (Ventilation efficiency) 又称混合效率,定义为实际参与工 作区内稀释污染物的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即

E

V V V CV

V ~^VV Ev 也表示通风或空调系统排出污染物的能力,因此

Ev 也称为排污效率。 ⑴当送入房间空气与污染物混合均匀,排风的污染物浓度等于工作区浓度 时,E v = 1

o ⑵一般的混合通风的气流分布形式, E V < 1 o 若清洁空气由下部直接送到工 作区时,工作区的污染物浓度可能小于排风的浓度, Ev>1o

E V 不仅与气流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与污染物分布有关。污染源位于排 风口处,Ev 增大。

以转移热量为目的的通风和空调系统,通风效率中浓度可以用温度来取代, 并称之为温度效率E T ,或称为能量利用系数,表达式为

t e t s T rr

式中t e 、t 、t s --分别为排风、工作区和送风的温度,Co 10.1.6 空气龄

⑴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简称空气龄 (Age of air),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 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的时间。

⑵局部平均空气龄:某一微小区域中各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的平均值。

空气龄的概念比较抽象,实际测量很困难,目前都是用测量示踪气体的浓 度变化来确定局部平均空气龄。

由于测量方法不同,空气龄用示踪气体的浓度表达式也不同。

如用下降法(衰减法)测量,在房间内充以示踪气体,在 A 点起始时的浓度 为c(0),然后对房间进行送风(示踪气体的浓度为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 A 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由此获得 A 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 c(r),于是A 点 的平均空气龄(单位为s)为

0 c( )dr A

c(0)

⑶全室平均空气龄:全室各点的局部平均空气龄的平均值 _丄dV V V 式中V 为房间的容积。

如用示踪气体衰减法测量,根据排风口示踪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全室 平均空气龄,即

0 C e ( )dr

(10-2) (10-3) (10-4)

0 C e ( )dr

A (10-5)

式中C e( T )即为排风的示踪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⑷局部平均滞留时间(Residenee time):房间内某微小区域内气体离开房间前在室内的滞留时间,用 T r表示,单位为s。

⑸空气流出室外的时间

微小区域的空气流出室外的时间:某一微小区域平均滞留时间减去空气龄

全室平均滞留时间:全室各点的局部平均滞留时间的平均值,用于全室平

r表示。

均滞留时间等于全室平均空气龄的2倍,即

r 2 (10-6)

理论上空气在室内的最短的滞留时间为

(10-7)

式中v为房间体积,m;V为送入房间的空气量,m/s ;N为以秒计的换气次数,1/s ; T n又称为名义时间常数(Nominal time constant) 。

空气从送风口进入室内后的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污染物,空气的清洁程度和新鲜程度将不断下降。

空气龄短,预示着到达该处的空气可能掺混的污染物少,排除污染物的能力愈强。显然,空气龄可用来评价空气流动状态的合理性。

10.1.7 换气效率

换气效率(Air exchange e ffciency) n a是评价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 它是气流分布的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

其定义为: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n n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于_r之,即

(10-8)

式中■--实际全室平均空气龄,S°T n/2--最理想的平均空气龄。

从式(10-8)可以看到:换气效率也可定义为最理想的平均空气龄T n/2与全室平均空气龄一之比。

T a是基于空气龄的指标,它反映了空气流动状态合理性。最理想的气流分布T a = 1,一般的气流分布T a V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