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物质的论文
功能性食品论文 (2)

功能性食品论文摘要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产品,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成分,能够提供额外营养和健康益处,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本论文将综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市场需求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内容,并探讨功能性食品在日常膳食中的潜在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引言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营养供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功能性食品应运而生。
功能性食品指的是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成分,提供额外营养和健康益处的食品产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市场需求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内容。
2.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功能性食品是指含有具有特定功能成分的食品产品,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提供特定的营养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来改善健康状况。
根据功能性食品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1 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食品指添加了额外营养成分的食品,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食品可以用于补充人体缺乏的营养物质,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
2.2 生物活性物质食品生物活性物质食品是指在食品中添加了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成分,如多酚、抗氧化剂、益生菌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有助于维持健康。
2.3 功能性调节食品功能性调节食品指通过添加特定成分,对人体的某些功能进行调节,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等。
这类食品适用于存在相应生理问题的人群。
2.4 健康管理食品健康管理食品是指通过食品提供特定的营养物质,帮助人们管理健康问题,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消化等。
这类食品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3.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功能性食品市场的需求与现代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
功能性食品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的一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营养补充需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经常忽略了饮食的均衡。
食品营养与化学课程论文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摘要: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普遍存在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不同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食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的来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加工方式等。
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事物重要来源,还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动物正常生长与繁殖、显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量摄入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减少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管缺陷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人们对其在生物体内吸收、转运、代谢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介绍了类胡萝卜素的来源、结构性质、生物合成、生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结构;分布;生物合成;代谢The bio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carotenoids. Abstract: The carotenoids is a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which exist in animals, plants, fungi, algae and bacteria.generally different kinds of carotenoids have different biological functions.Content of carotenoids in food is infected bu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source of food, growth period,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way of processing.Carotenoid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source of vitamin A in animal, they ca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improve immunity, maintain norm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color and other animals.Contains carotenoids food intak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neural tube defects and cata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 do a lot of work on the mechanism of absorption,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in the organism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sources , bio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carotenoids.Key words: carotenoids;Structure;Distribution;Biosynthesis;metabolic1简介类胡萝卜是脂溶性的天然色素,普遍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可以呈现黄、橙、红颜色。
Wasabi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抗癌作用的研究

Wasabi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其抗癌作用的研究论文导读::为了开发wassabi的药用价值,采用萃取和蒸溜方法,提取Wasabi中生物活性物质异硫氰酸酯,并用提取的异硫氰酸酯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试验,以弄清楚Wasabi中异硫氰酸酯的含量及其抗癌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Wasabi中异硫氰酸酯含量为须根中0.53mol•mL-1, 根茎中0.80mol•mL-1 , 叶柄中0.27 mol•mL-1 。
Wasabi中异硫氰酸酯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死作用,用异硫氰酸酯和肝癌细胞的比例为0.15mL +0.05mL处理肝癌细胞90min,使肝癌细胞完全失去活性,不会再引起疾病。
这为Wasabi中生物活性物质异硫氰酸酯的提取及其抗癌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关键词:瓦莎芘,生物活性物质,提取,肝癌细胞,失活前言Wasabi是十字花科山嵛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日本自九世纪栽培以后,台湾在1918年由日本引种至阿里山,1992年福建漳平县开始引种,现在Wasabi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栽培规模。
其根茎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多元人民币。
但是,目前除了对Wasabi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外,对Wasabi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抗癌方面的研究尚少,在所检索的文献中未见报道,只有日本小岛与伊奈和夫等人曾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将来自不同国家(日本、中国、加拿大)的原料的水解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进行过检测比较的报道[1生物论文,2]。
因此本研究受厂家的委托旨在对Wasabi中生物活性物质异硫氰酸酯的提取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Wasabi植物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山葵Wasabi根茎、须根和叶柄(图1)由云南天长绿色有限公司提供,肝癌细胞和试验小白鼠由三医大提供。
1.1.2药品乙醇,乙醚,丙酮,派啶,六氢吡啶,溴甲酚绿,甲基红,开米蔬果清洗剂(GB9985-2000),邻苯二甲酸氢钾,维生素C等。
生物活性物质

茶多酚生物活性物质--有关茶多酚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用途的结课论文班级: 生物工程2班姓名: 秦玉涛学号: 2010201420512012-11-09目录一.生物活性物质介绍 (2)二.茶多酚简介 (2)三.性质 (3)四.茶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3)五.茶多酚的药理药效 (3)六.实际应用 (4)七.禁忌 (4)自我讨论 (5)参考资料 (5)一.生物活性物质简单介绍生物活性物质定义: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体做法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
其种类: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等。
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对人有的有利,有的有害。
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某些物质中活性物质会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害的作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发生和预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体带来一些有益的作用。
二.茶多酚简介对于茶多酚的介绍我是从茶多酚的定义及其成分来说明首先从其定义来说明以下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它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第二个方面从其成分上来说明茶多酚是一种稠环烃类,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并且也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
由于茶多酚具有一些解毒抗辐射的作用,它便有些医疗功效。
现在许多医疗中都已经开始重视起茶多酚的作用。
茶多酚的保健作用也受到许多人的关注,现在也有称之为茶多酚将囊的物质。
还有我们身边的茶饮料中也含有茶多酚这种物质。
茶饮料尤其是绿茶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并乐此不疲。
三.茶多酚的性质茶多酚有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性质。
下面是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茶多酚具有一些物理性质茶多酚1溶解性2酸性3半胶体特性4呈味和呈色特性5氧化还原6异构性7光谱特性等等通过这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分离纯化茶多酚,可以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物质。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

xx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专业:生物工程姓名:李振森学号:02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
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
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
1、xx抗肿瘤活性物质1.1xx放线菌海洋有着极其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中约有45%来源于放线菌。
就目前的报道,海洋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大部分来源于小单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由于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功能独特、结构新颖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抗真菌、抗疟等功能。
另一方面,陆生放线菌的不断开发,发现新的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越发减少,迫使人们将目光转向海洋放线菌的开发。
1991年Fenical小组[1]首次发现一属全新的需盐生长的特殊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其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泥中。
2003~2005年Fenical小组从[-]菌株Salinispora tropicaCNB-392中分离得到10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24,其中化合物Salinosporamide A(1)[3]具有广阔的成药前景,对人结肠癌细胞的IC50为[5-6]0.035nmol /L,已作为癌症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
生物活性多肽在头皮洗护领域的应用

生物活性多肽在头皮洗护领域的应用作为头发生存的重要环境及面部皮肤的延续,头皮状态的好坏不仅影响头发问题,也会与面部衰老产生连锁关系。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抗衰理念的普及使得人们从只关注脱发等常见病理性问题转变为针对头皮抗衰、毛发滋养的全方位追求。
相应的,头皮洗护延缓衰老产品的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功能多肽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增益效果,因此在洗护产品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多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短链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良好的安全性和低致敏性,考虑到其调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炎症、血管生成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调节的特定生理机制,在头发洗护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可与头皮环境相互作用,改善头皮头发的健康状况。
文|洪民华洪民华·上海湃肽前沿科创总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药理学博士,精细化工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企业研究生导师博士期间致力于多肽机理研究,发表多篇小分子神经多肽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论文,曾先后任上海和记黄埔医药靶向抗肿瘤药体外负责人,欧莱雅生物活性多肽在头皮洗护领域的应用很多头皮、脱发问题可归因于油脂、菌群、代谢平衡的失调。
油脂分泌过多导致头发出油、堵塞毛囊,进而引发脂溢性脱发等问题;菌群失衡导致头皮滋生大量有害菌,容易引起瘙痒、毛囊炎、头癣、头发干枯、脱发等问题;而头皮角质层代谢过快,容易产生头屑困扰。
多肽对于头皮头发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
1. 强韧头发头发失去光泽、光滑度下降、弹性损失,一方面在油构成头发纤维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结构被破坏;另一方面在于头发疏水性降低,头发纤维中的化学变化是由水通过非共价键的断裂引起的,进一步影响头发物理性能的改变,导致拉伸性能降低,如弹性和断裂应力,并影响头发的静电。
肽可以通过与头发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改善头发结构,增加头发纤维之间的连接力,从而增强头发的强度。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甘草;内生菌;根瘤菌;菌根真菌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削减,且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冲突日益尖锐。
在这种状况下,对甘草资源的爱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讨论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康生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讨论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讨论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Nutt的树皮中分别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andreanae能产生紫杉醇,这一讨论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爱好。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别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讨论,发觉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别,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
有学者发觉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别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Paenibacillusehimensis。
(药学论文)绿原酸的生物活性

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间试验,利用以下工艺流程从杜仲叶中制得绿原酸纯品:40%乙醇提取(80℃,2h,1∶16料液比,提取2次)→制备浸膏(真空浓缩,80℃鼓风干燥)→加水转溶(4次)→铅盐沉淀(每100g杜仲叶用140g乙酸铅)→解析绿原酸(20%H2SO4)→乙酸乙酯萃取(约20次)→浓缩析出粗品→重结晶得纯品,平均得率0.53%,纯度98.35%。
研究中还发现杜仲叶中不含异绿原酸。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为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植物,富含绿原酸。
作者曾对影响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1]。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放大提取试验,用铅沉法对提取出的绿原酸进行分离,得到(通常用的最多的是第二种,即分配平衡,)色谱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液固色谱法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
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
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
2.液液色谱法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
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
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鞘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陈小闻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摘要:在海洋生物中,海鞘是种类较为丰富的背囊动物,是以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洋动物。
海鞘类在系统分类上占有特殊的位置,并因其含有强特异性生理活性物质,海鞘被视为研究生物学、免疫化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较为理想的生物之一。
我国海鞘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发现有103种,其中渤海有5种、黄海有21种、东海有24种、南海有53种。
今年的研究表明,海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除海绵以外人类获取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生物资源。
关键词:海鞘;生物碱;环肽;多硫化物Research Progress of Bioactive subsrances from AscidiansChen xiao-wen(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Abstract:In marine organisms, species ascidian is abundant backpack animal, is single or group living marine animal. Ascidians occupie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it contains strong specific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scidian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deal biological study bi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neurophys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Ascidians resources in China is rich, has found 103 species, including 5 species in Bohai, the Yellow Sea 21, China 24, China 53.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ascidian contains many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is in addition to sponge outside human access to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has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Keywords: sea squirts, alkaloids, cyclic peptides, polysulfide海鞘是接近脊索动物门的高等无脊椎动物[ 1],属于脊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它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2个纲一起被称为被囊动物.全世界大约有 2 000 种被囊动物, 其中海鞘占大多数[2]. 我国海鞘资源相当丰富,已纪录中国沿海海鞘类有66种,其中渤海有5 种,黄海有21种,东海有2 种,南海有53种[3]. 海鞘以单体或群体行固着式生活,形态差异很大,单体生活的海鞘体长从1 cm~15 cm不等,群体生活的海鞘常附生于岩石上,通常呈薄层状,最厚可达 5 cm.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从中发现了许多抗肿瘤、抗病毒、抗微生物以及免疫调节、生物催化等生理活性物[4~7]。
海鞘中含有种类丰富、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海洋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1肽类从海鞘中发现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就是肽类,这些肽类大多数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从结构上可分为环肽和非环肽。
1.1环肽1981年Rinehart[8]从海鞘 Trididemnum solidum 中分离得到环肽类抗肿瘤活性成分Didemnins,实验证实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活性,以抗子宫癌、肺癌、胃癌、间皮瘤和肉瘤最为明显,其中Didemnin B的抗肿瘤活性最强。
Didemnin B是由7个氨基酸和2个羧酸组成的带有分支的环缩肽,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海洋抗肿瘤药物,低浓度(0.01μg/mL)时即对乳腺癌、卵巢癌、肾癌、白血病、间皮瘤及肉瘤等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能抑制DNA、RNA以及蛋白质合成。
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表明,Didemnin B可杀伤各期细胞尤其是G/S期细胞。
但是,Ⅱ期临床试验发现,人工合成的Didemnin B 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无明显疗效,并且大剂量时出现显著的毒性反应。
Patellamides,lissoclinamides,Ulicylamide,Tawicyclamide A和B是从lissoclinum patella中分离出来的环肽,它们具有中等细胞毒活性,IC50值在数μg/mL之间。
其中的Patellamide D能明显地提高人白血病MDR细胞株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
Cycloxaoline是来自L.bistratum的环六肽。
Shiori[9]等在研究了数种环肽后发现,恶唑啉环在环或非环状肽类化合物表现细胞毒活性中有重要作用,无恶唑啉环的Tawicyclamides对人类结肠癌细胞株仅有轻微的细胞毒活性 (IC50: 30μg/mL)而L.bistratum 中所含二环六肽Cycloxaoline细胞毒活性最强(IC50: 0.5μg/mL,MRC5CVI成纤细胞和T24 膀胱癌细胞)从澳大利亚海鞘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环七肽Mollamide,其对P388, A549, HT29和CV1 细胞瘤的IC50分别为1, 2.5, 2.5和2.5μ g/mL。
另外Mollamide还能抑制RNA的合成(IC50:1 μg/mL ,这些研究成果均支持上述结论。
机理研究表明,Ulithiacyclamide主要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对DAN合成基本没有影响[10-13]。
1.2非环肽海鞘代谢产物中非环肽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活性不强。
Mcdonald 等从海鞘Botryllus 中分离得到系列化合物 botryllamides A-D [14],这些化合物属苯丙氨酸衍生物。
其中只有botryllamide D 对 HCT-116细胞有抑制作用。
M.J.Vazquez 等从同种海鞘中分离出二肽 caledonin ,该二肽中含有n-辛烷链的六元环,由于其结构独特,可能与金属离子在细胞膜运行有关。
2生物碱类生物碱(alkaloid)是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但不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苷等。
生物碱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源于植物中的许多生物碱已成为重要的药物,因此一直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海鞘中又发现许多新型的生物碱,大多显示特殊的生理活性。
生物碱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也一直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海鞘中也发现了许多新型的生物碱. Wesley等[15]从采自太平洋的海鞘Akademik oparin 中发现了lukianol A 和 B , 属吡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Lukianol A 对人表皮癌细胞( KB) 有抑制作用( MIC :1 μg/mL). Lukianols 与 lamel larins 类[16,17]化合物的结构相似.Lamellarin I 、K 和L对P388和A549,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IC50: 0. 25 μg/mL), lamel larin K和L 还显示中等的免疫调节活性. Staurosporine 类生物碱是Kinnel[18]和Horton 等[19]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得到的吲哚并[ 2 , 3 -a] 咔唑类化合物. 11 -hy-droxystaurosporine和staurosporine aglycone( Ic252c) 均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和蛋白激酶C( PKC) 抑制活性.Radchenko 等[20]又合成了 Polycarpine , 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各种抗肿瘤活性试验,均显示出极强的活性,特别是,在小鼠体内对P388、L1210、Ehrlich 癌细胞有强抑制作用; 在体外,对取自 Raus 肉瘤和鸟成骨髓细胞病毒的逆转录酶有强抑制作用( IC50: 5. 0×10-6mol/L); 对取自小鼠脑的Na+ ,K+ -ATP 酶有强抑制活性( IC50: 5. 0 ×10-7mol/L); 对IMPAH( 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的 IC50值为0. 03μmol/L. 3聚醚类bistramide A是从海鞘 Lissoclinum bistratum 中分离得到的聚醚类化合物。
bistramide A 10~100 nmol/L时会引起人HL-60细胞株不完全分化,对肺值分别为1.0,2.9 nmol/L,且在5 nmol/L 癌A549和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IC50浓度时可抑制A549细胞株集落形成,该生物活性由蛋白激酶c(PKC)介导[21]。
深入研究表明,它能通过对磷酸化作用的影响干扰微管组装,同时引起DNA损伤[22]。
bistramide B是bistramide A的乙酰化产物,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和小鼠的LD50分别为0.07,1.5 mg/kg。
此外还分离出了bistramide C、D、K,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SCLC-N6等6个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活性最强的bistramide C 的IC为0.03 μg/mL。
bistmmide K可阻滞NSCLC-N6细胞株于50期[23]。
Statsuk等[24]发现肌动蛋白是bistramide A的细胞受体。
bistramide A Gl破坏肌动蛋白的细胞骨架,解聚体内的F-肌动蛋白,并以1:1与单体G-肌动蛋白结合。
4大环内酯类海鞘中分离出的大环内酯数量不多,但都具有较强生理活性。
从Lissoclinum patella 中得到patellazoles A-C是含有噻唑环的大环内酯。
其二十四环结构通过大量的2D-NMR实验确定[25],而噻唑环则是经与取代噻唑比较后确定。
Patellazole B 对KB细胞株的IC50为600pg/mL。
从海鞘Eudistoma cf.rigida中分出的IejimalidesA-D是另一类二十四元环的大环内酯,其结构也是依靠2D-NMR确定的[26]。
其中,IejimalidesA与B对L细胞的IC50分别为621210分别为22μg/mL和1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