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话语标记的学习情况调查浅析
来华留学生汉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来华留学生汉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首先,来华留学生对汉语使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得非常积极和认真。
通过对华留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他们主动学习汉语,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汉语。
此外,他们也积极参加语言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
这些行为充分表明了华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态度是积极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来华留学生中,使用汉语的主要障碍是听力和口语。
由于汉语语音和语法与其母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很多留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种种困难。
例如,有些留学生很难听懂中国人的口音,或者用准确的语法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留学生需要在语言学习的早期做出更多的努力,例如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汉语听力和口语。
此外,来华留学生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留学期间,他们不仅学习了语言,还参加了许多文化活动,例如书法、中国绘画、太极拳等等。
这些体验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中国文化,并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
总的来说,来华留学生对汉语使用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也非常认真和负责任。
虽然面临语言障碍,但我们相信,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留学生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并带着对中国的深刻感悟返回自己的祖国。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欣赏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热情并积极进取的态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高级留学生汉语惯用语习得情况考察

有鉴 于此 , 本文通 过对 中高级 留学生 的汉语 惯 用语 输 入输 出及 其 特点 、 习得偏 误 的考察 , 了 以
解 当前 留学 生 汉语惯 用语 习得 的现 状 , 其 中存在 的 问题 进 行总结 和解 释 , 对 以期为今 后 制定相 应 的
惯 用语 教 学对 策提供依 据 。
用的多样 化和丰富性方 面较欠缺 。总体 上 , 留学生使 用汉语 惯用语 的正确率 不高 , 用能力并 不 应
强。
关键词 : 入 ; 出 ; 误 输 输 偏 中 图 分 类 号 : 1 34 H 9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1 06 2 1 ) 1 0 3 8 22 . 5 (0 2 0 - 6 - 9 0 0
解 当前 惯用语 教 学 的习得现状 , 现其 优劣 得失 , 发 以调整 策 略 , 促进 对 外 汉语 教 学 总体 质 量和 水 平 的提 高 。然 而 , 以往 研究 多集 中在 惯用语 的性 质特 点 、 结构 和分类 等本 体方 面 。汉语惯 用语 习得 和 教学 的研 究成 果并 不丰 硕 , 主要 集 中在汉外 惯用 语 对 比、 且 翻译 和 汉语 惯 用语 习得 机 制 、 语惯 用 汉 语 的偏误 分析 等方 面 ; 有专 门对 留学 生 喷用 语 习得情 况 的考察 与分 析 。 鲜
1 5
发展汉语 一 中级汉语 发展汉语 一 高级 汉语 现代 汉语 高级 教 程 ( 年级 ) 三
1
6
4
2
1
7
6 .% 19
1 7
1 6
1 1
l 1
1
O
6
5
6 . % 97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留学生汉语话语标记的学习情况调查浅析

留学生汉语话语标记的学习情况调查浅析本文是笔者对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出现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认为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学生的个体因素,②语言学习环境因素。
笔者希望借此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教材编写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标签:话语标记;语用;认知;偏误原因话语标记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些具有语用地位的话语标记,如“你知道” “我跟你说” “那个”等话语标记的学习和使用,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话语标记的误用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交际效果。
笔者从输入和输出两方对外国留学生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导致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的个体因素,②语言学习环境因素。
本文是我们对偏误出现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教材编写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通过一个阶段性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往中所接触到的话语标记进行了统计调查,主要材料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和《发展汉语·中级听力》,调查对象为中级汉语学习者,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汉语学习者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数量呈一个阶段性的上升趋势,但其中50%左右的学生经常因为话语标记而导致交际失败,选择有时和偶尔的学生则分别占到30%和2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留学生来说,话语标记仍是困扰他们交际的一大难点。
汉语学习中话语标记的使用偏误主要有两个方面,母语话语标记的直接使用及目的与话语标记的误用。
我们认为导致外国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个体因素,二是学生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
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
在对话语标记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学习交际策略来帮助理解及交际。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中的推理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中的关键环节,学习者可以通过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归纳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在话语标记的接触过程中,推理就是学生们最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在所调查的项目中“对话语标记的理解”一项,只有少数学生選择通过直接查词典来进行词义理解,多数则是通过字义猜词义、上下文语境、问周边的人等一些方法在进行词义的理解,这样的方法有可能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所造成的偏误而导致交际失败。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汉语。
在这群人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不同得学习方式和程度。
因此,了解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状况十分有必要,以便有效指导留学生汉语学习,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
为了了解在中国的留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他们的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以来自世界各国的125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调查。
一是定性研究:针对调查对象有关汉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意愿、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深入开展访谈,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习者每周会用1-2小时的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但也有一些人用的时间比较多;学习汉语的原因主要是求职方面或学术研究方面的需要。
二是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125名调查对象的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了解。
结果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汉语水平较差,有45%的受访者表示汉语水平一般;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汉语水平很好。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有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速度太慢,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方法不太正确;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资源比较匮乏;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课外汉语学习质量不够高;有25%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汉语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留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与兴趣;大部分留学生每周可以用1-2小时的时间学习汉语;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的进程比较缓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效率和质量低;有时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平台或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参考;二是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资源,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四是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安排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五是向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留学生学习汉语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调查报告关于留学生学习汉字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备受重视,虽然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对于如何教好汉字我们仍无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决定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掌握留学生在基础阶段的汉字学习方法、困难和需求,以便找到更好的汉字教学方法。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后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情况的调查,如姓名、国别、母语、学习汉语的时间与地点等;第二部分是四道选择题(可多选),涵盖了对汉字特点的了解情况、字音字形方面遇到的问题、学习汉字的策略及汉字教学顺序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五道表述题,主要针对的是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基本态度、看法等。
2010年10月我们小组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完成了调查。
为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兼容度,发放问卷时尽可能做到了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象,但主要以“非汉字圈”的学生为调查主体,但由于问卷内容比较专业,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集中在高班(五班以上,包括五班)。
具体情况如下:问卷发出48份,回收31份。
接受调查者分别来自9个国家(哈萨克斯坦9人,俄罗斯4人,美国3人,日本4人,法国3人,波兰2人,西班牙1人,乌兹别克斯坦1人,乌克兰4人),其中研究生(汉国教b班)4人,其余为高年级(5、6、7、8班)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年限平均为3年。
三、反馈的信息与分析1、分类和方法为便于观察分析母语及文化背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我们将调查对象进行类归:“汉字圈国家”学生为a类(4个日本学生)“非汉字圈国家”为b类(其余学生)问卷中选择题和表述题各五道,我们拟对问卷反馈的信息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整理说明:选择题答案表格形式反映,表述题的答案综合介绍。
2、选择题的统计和分析2.1你了解汉字的下列特点吗?以上结果说明:(1)绝大多数学生对汉字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汉字文化圈”内学生相对来说比例更高,因为他们母语中也有汉字。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docx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在中高级阶段惯用语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因为惯用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掌握及熟练运用惯用语是衡量留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都会碰到惯用语。
比如说课堂提问时,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们在下面都像“霜打的茄子”。
HSK考试中,会给定惯用语,让学生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并且偏误的类型比较多。
本文是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搜集到的近400条偏误语料出发,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惯用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其整体含义并不仅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意义。
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惯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因语义造成的偏误分析如下:1、将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个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都是它的语源意义,组合成为惯用语,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什么作用,抽象的虚指、遍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而这种实际意义往往与虚指意义相差甚远。
但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如没有接受过惯用语教学,就很难将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使用时也往往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1)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喜欢三天打鱼,两天上网的工作。
2)这鸡肉真硬啊,真是铁公鸡。
在例1)中学生表示很多人都喜欢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娱乐和休息。
但是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理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用来比喻做事不能坚持、持久的比喻意义。
在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鸡肉很硬,吃起来费劲,但是不理解“铁公鸡”是用来比喻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刘梦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汉语5131班)摘要:留学生;汉语一、调查初衷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日趋频繁,来我国学习医学的留学生逐年增多。
这些留学生大都是高中毕业生,对汉语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学完以后大部分要回到本国就业,而且这个汉语热的趋势越来越强,我们应该加强我国对外汉语专业性,和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水平做一个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以及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外国留学生。
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
共发放问卷邀请100份。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系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
此次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外国留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投入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二是考察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三、调查问卷1、期望达到的汉语水平A、日常交流B、写作C、翻译2、学习内容的分配比例A、语言B、专业C、中国文化3、你学习汉语的动机是什么?A、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据统计,被调查学生中课程经常不需要重修的占76.8%,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分别占17.9%和5.3%,。
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25%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
导致逃课、重修的各种原因中,认为对此课程不感兴趣占73.2%、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占51.8%、缺乏学习动力的占58.9%,其余的,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30.4%、认为自己学校的效果更好的占26.8%、认为学生会、社团、兼职繁忙导致的占16.1%、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占14.3%,这说明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自身。
从问卷看,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是学习不好的主导性原因。
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只有19.6%,多数情况下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只有53.6%;在课余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37.5%,低于2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 小时的有39.3%,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和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12.5%和46.4%,只有考试才会去的占21.4%。
关于留学生来中国汉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

关于留学生来中国汉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篇一: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龙源期刊网 .cn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作者:杨天琪来源:《文化研究》XX年第03期摘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从母语到第二语言,从本国到另外的国家,不仅在语言上不同于从前,并且接触的文化也截然不同。
本论文从不同角度来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留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引起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一个思考。
关键词:语言环境内容方法效果建议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是历经了3000多年的演变留存于世,留学生面对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是他们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处。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把社会环境融入到语言研究领域。
语言环境世界各国不仅欣赏中国的丰富文化,而且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的发展现状对全球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国际化的中国已经成为诸多国家前来留学和旅游的重要国家。
日韩留学生日韩两国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相通的语言文化是使日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学习的前提。
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在语法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相同的汉字却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例如:汉语中的“大丈夫”,在日语中却是“没关系”的意思。
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要剥离开自己的本国文化,融入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中去,才能学习好汉语。
欧美留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环境,他们可以说是和中国的文化、语言交流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对于欧美学生的汉语现状并没有其他国家留学生那么好。
学习内容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表现为他们对所学的方面感兴趣的程度。
许多欧洲的留学生对于汉语中的四个声调感到难学,但是日韩的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所以在针对于两种不同语境国家的人,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3、发音方式篇二:留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查报告留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调查报告张洁(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中高级汉语班留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留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方法,总结其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给予可行指导,并从中国学生和教师角度着手,探寻可提供的帮助,使留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汉语知识,提高汉语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汉语话语标记的学习情况调查浅析
本文是笔者对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出现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认为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学生的个体因素,②语言学习环境因素。
笔者希望借此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教材编写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标签:话语标记;语用;认知;偏误原因
话语标记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些具有语用地位的话语标记,如“你知道” “我跟你说” “那个”等话语标记的学习和使用,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话语标记的误用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交际效果。
笔者从输入和输出两方对外国留学生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导致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的个体因素,②语言学习环境因素。
本文是我们对偏误出现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教材编写给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通过一个阶段性的调查研究,我们对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往中所接触到的话语标记进行了统计调查,主要材料为《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和《发展汉语·中级听力》,调查对象为中级汉语学习者,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汉语学习者对话语标记的使用数量呈一个阶段性的上升趋势,但其中50%左右的学生经常因为话语标记而导致交际失败,选择有时和偶尔的学生则分别占到30%和2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留学生来说,话语标记仍是困扰他们交际的一大难点。
汉语学习中话语标记的使用偏误主要有两个方面,母语话语标记的直接使用及目的与话语标记的误用。
我们认为导致外国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的个体因素,二是学生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因素。
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
在对话语标记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的学习交际策略来帮助理解及交际。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中的推理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中的关键环节,学习者可以通过已学到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归纳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在话语标记的接触过程中,推理就是学生们最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在所调查的项目中“对话语标记的理解”一项,只有少数学生選择通过直接查词典来进行词义理解,多数则是通过字义猜词义、上下文语境、问周边的人等一些方法在进行词义的理解,这样的方法有可能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所造成的偏误而导致交际失败。
交际策略的使用。
话语标记是口语交际中所特有的用现象[2]。
口语交际则涉及到交际策略的使用。
根据西方学者对交际策略的分类,其大致可分为: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实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等待、使用其他语言、求助对方[3]。
回避策略、和母语替代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话语标记初期最常使用的交际策略之一。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由于表达需要,话语标记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用母语代替目的语话语标记的运用是留学生常见的偏误,比如日本学生在交谈中经常会使用ぁの、ぇど等。
另外,有些学习者在交谈中对话语标记的刻意回避或将话语标记通过目的语泛化运用在口语交际中,这样不仅会导致表达不清,而且也会产生理解错误,影响交际的结果。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不管对在中国还是外国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课堂都是学习者学习各种汉语相关知识的主要地点对学习者学习汉语十分重要。
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法应运而生,不仅对第二语言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至关重要。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汉语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法的应用还不够灵活,国内的对外汉语教育由于受到语文教育的长期影响,大多数汉语教师仍然使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教学。
就话语标记的学习来说,这项十分依赖语境的语言结构,需要的是如交际法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真实语境的交际来学会对话语标记的使用,体会语义、掌握运用的时机。
通过笔者的调查显示,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将话语标记的字面义教授给学生,少数教师会结合语境为学生进行讲解,直接运用交际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话语标记的教师几乎没有,话语标记的教学在汉语教学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了留学生运用话语标记的偏误产生。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导致留学生话语标记使用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因此,在话语标记的“教”“学”中,不但学生要积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话语标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另外,在教材编写方面,笔者建议应该设立话语标记的相关练习和口语表达锻炼,对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话语标记语可以尝试进行系统地收入,给出相应的注释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冉永平,莫爱屏,王寅.认知语用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45.
[2]刘丽艳.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5).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