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植保技术与机械化共48页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99·农 机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摘要: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
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以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推广力度,推广一次完成精少量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覆盖镇压等作业的复式作业机具与技术,推广中耕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以及种子处理、产后烘干等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
1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我县春季多风少雨,干旱严重,十年九春旱,出苗差、保苗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采用深松整地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对解决旱区农业制约瓶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将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1)可有效地打破长期以来犁耕或灭茬所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地提高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深松后的土壤体积密度恰好适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
机械深松度可达35-50cm,这是用其他方法所根本达不到的深度。
2)机械深松作业极大地提高土壤蓄积雨水和雪水能力,在干旱季节又能自心土提墒,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一般来说,深松作业地块较未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1~22m 3/667m 2,且土壤渗水速率提高5~10倍,可在1h内接纳300~3400mm的降水而不形成径流。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
3)深松不翻动土壤,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节的保护,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的扬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
2 玉米机械播种技术我县春季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块采取机械精量播种的方法进行机械播种作业。
耕地平整后,由30~55马力拖拉机配带玉米精量点播机进行种植。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实施方案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补齐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严格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习总书记提出的“把三农领域短板环节补的更实,农业基础打的更牢”这一要求,加强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玉米薄弱环节生产作业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解决制约生产作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稳步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稳定玉米生产,夯实玉米生产在我省粮食作物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基本原则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
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鼓励农机企业、合作社等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为小农户提供技术培训。
2、规范选型、把握“七好”。
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与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衔接好。
三、实施内容1、示范区建设在壶关县、阳城县、怀仁市、岚县、襄汾县共5个县(市)各建设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2000亩,共10000亩。
示范区应选择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好、流转承包土地面积大、作业服务模式多样化的农机服务组织。
2、短板薄弱环节装备选型考核在省、市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主要机具的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
依据当地生产实际,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主推技术装备引进推荐清单》(见附表1)中选择需引进的高效植保、机械烘干短板环节装备和免耕精量播种、机械收获薄弱环节装备,如有清单外机型引进需求,省农机发展中心批复同意后方可引进;对新购置的装备开展试验选型考核,并提交考核报告。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在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非常庞大,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则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种植、收割、加工等方面介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机械化种植技术1. 玉米种植机玉米种植机是目前种植玉米的主要机械化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整地、施肥、定植等作业。
玉米种植机的种植效率高,能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同时,玉米种植机还能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和作物种植要求,对种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进行调节,适应性强。
2. 灌溉设备玉米生长需要水分,为了保证种植地的水分供给,玉米种植中还需要使用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有喷灌、滴灌、挖槽灌等多种形式,其中,喷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喷灌可以提高作物生长的适宜性、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害虫害等。
3. 农药喷洒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农药防治,这就需要使用农药喷洒机。
农药喷洒机可以精确喷洒和投放农药,使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不浪费、不污染环境。
同时,农药喷洒机还能通过调节参数,将药液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使药液均匀、快速地覆盖到作物的表面,从而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
玉米收割机是机械化收割玉米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成熟期将玉米棵条整齐地割断,然后将棵条输送到后部,并通过振动、清选等装置把玉米棒和玉米粒分离出来。
玉米收割机的收割效率高,能够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
同时,由于玉米收割机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能够对收割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工作场合的需要。
2. 玉米干架玉米干架是一种专用于玉米干燥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强制排风和加热来将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合玉米储存的要求。
玉米干架能够大幅度减少玉米开裂、变色、霉变等问题,并能够延长玉米的贮存期,提高粮食品质。
在玉米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玉米粒进行破碎,从而得到玉米粉。
玉米破碎机是一种专用于破碎玉米粒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干燥的玉米粒破碎成粉,以备后续的加工使用。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1. 引言1.1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概述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装备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玉米种植、收割、加工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力投入,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概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通过机械化操作,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作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生产损耗。
由于机械操作更加精准和高效,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产品质量。
机械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生产稳定性。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降低生产风险,增加稳定性。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概述是指通过机械装备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玉米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不断推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玉米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正文2.1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使用各种机械化设备和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减少人力成本,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大多青壮年农民,但由于城市化和农民流失等原因,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日益严重,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通过精准施肥、喷药、播种等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2.2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

栽培技术Zaipeijishu2017年卢龙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9万亩,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43.9%,卢龙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7.1万千瓦,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已达到54.8%,其中机耕面积56万亩,机械化作业水平84.8%,机播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26.7%,机械收获机收机械化水平26.7%,近年来农业生产“高成本”特征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工成本上涨迅速,农忙季节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
据调查统计,玉米的劳动成本占比均在40%以上,玉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造成的劳动成本高、生产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来节本增效。
全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面提高玉米的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广义的全程机械化概念涵盖制种、耕地、播种、植保、灌溉、收获、运输、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
为了把全程推进行动实施到位,我们把全程机械化聚焦在用工量大、农时最紧迫,并能够量化考核的主要环节,即“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等主要生产环节。
一、机械化耕整地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理耕作可疏松土壤、改善营养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消灭杂草及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为种子发芽提供一个良好的苗床,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耕层。
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40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一次。
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8cm。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是指在玉米生产全部环节上,包括秋翻地或秋冬打捆、耙地或条耕整地、免耕(宽窄行)播种施肥、苗期深松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全程采用机械作业。
它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此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具有明显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一)秋翻地或秋冬打捆在秋季玉米机械收获的同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残茬高度小于10厘米,经粉碎的秸秆和残茬率要大于85%,且秸秆覆盖均匀。
然后及时用双向翻转犁深翻,深度要求30~35厘米,将秸秆深翻至20~30厘米土层,秸秆残茬掩埋率大于90%,地面平整。
秋翻不进行翻地作业的地块,也可用打捆机进行秸秆秋冬打捆,打走全部秸秆的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秸秆进行免耕(少耕)还田。
秸秆打捆(二)耙地或条耕整地秋翻后没来得及整地的地块,在翌年春季土壤化冻15厘米时,即可用动力驱动耙耙地,要求耙深12~15厘米,耙后达到地面要平、根茬要碎、土壤要细、镇压要实,为播种作业和种子发芽创造良好条件。
耙地免耕(少耕)还田的地块,在播种前采用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条耕机)进行整地作业,归行机悬挂于拖拉机的前方,实现秸秆归行处理,形成秸秆带和无秸秆的种植带,而悬挂于拖拉机后方的条带耕整机,只对种植带进行作业,一次可完成深松、旋耕、种床整形、镇压等功能。
条耕整地后要及时抢墒播种,防止失墒。
双垄条旋单垄条旋(三)免耕(宽窄行)播种施肥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单粒播种、侧深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
种子要选用颗粒均匀、发芽率95%以上,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肥料要选用流动性好的颗粒肥料,施用量按当地配方施肥推荐量确定。
播种深度在3~5厘米,化肥深度8~12厘米,种肥间距7厘米以上。
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探讨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机械的免耕和少耕来降低耕地面积。
同时,通过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措施,达到降低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目的。
顺应农业机械化大时代,将农业机械与保护性耕作有机融合,是未来实现该地区农业机械水平迅速提升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探讨了河南省西峡县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概况,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意义与技术应用。
旨在提升区域内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提供技术指导。
将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相结合,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部分乡村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总体要求。
同时,在农田整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秸秆回收等方面,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玉米田的耕作和播种作业的机械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玉米田的耕作质量和产量。
一、河南省西峡县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据了解,农业部组织了第7批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申报和评定,经过各地择优推荐、省级初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西峡县获得了第7批“首个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的荣誉。
西峡县近几年来,在山地的基础上,紧扣创建农业综合机械化示范县的工作目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努力实现“三个结合”。
既要注重领导,又要注重政策支持,县政府组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和部署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的要求,对标对表,实行任务清单化、责任细化、时间节点化,跟踪问效,强力推动。
针对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科学运用农机购置补助,并从县级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促进农机设备的进一步优化,着重发展深松深耕、粮食烘干、精量播种、秸秆粉碎还田、高效植保等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机具,并指导农户购买用于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机具,加速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从2019年到现在,西峡县已经获得了636万元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累计补贴农机具5822台,受益农户5145户。
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

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机械化栽培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从土地准备、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方面介绍玉米机械化生产。
一、土地准备土地准备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
机械化土地准备包括犁耕、耕土、平整、施肥等环节。
1、犁耕:玉米机械化犁耕主要采用旋耕机、反转犁、挂耙补偿犁等机械设备进行施耕。
这些机械设备工作效率高、作业效果好,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3、平整:玉米机械化平整主要采用滚压机、平地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平整。
这些机械设备可以对土地进行较为精细的平整,为后续的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4、施肥:玉米机械化施肥主要采用施肥机、喷雾器等机械设备进行施肥。
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土地上,有效地提高土地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二、播种播种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机械化播种包括播种前的准备、选种、制种、播种等环节。
1、播种前的准备:在播种前需要进行播前作业,主要包括土地归耕、松土、施肥等。
这些作业可以帮助玉米更好的生长发育。
2、选种:机械化播种要选用优质的玉米种子,经过科学的筛选和测试,保证其生长发育性能的良好,提高玉米产量。
3、制种:机械化制种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还要注意保存种子的湿度、温度等条件。
4、播种:玉米机械化播种主要采用播种机、插秧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播种。
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种子插入土壤,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施肥四、灌溉玉米机械化灌溉主要采用滴灌、喷灌、微灌等机械设备进行操作。
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准确、及时地为玉米提供所需的水量和养分,同时还可以节约水源,节约生产成本。
五、收获玉米机械化收获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操作。
联合收割机能够自动地完成玉米收割、脱粒、运输等一系列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