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玉米植保综合解决方案示范方案
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推荐

xx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植保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植保工程二、项目法人xx( 农艺师)三、项目主管xx农业委员会四、建设地点位于xx县城太平路南侧,距太平路与国道G320交叉口约350米的县农业局办公楼内。
五、建设规模建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200m2;建设备及工具房80 m2 ;建养虫网室50m2;购置仪器设备152台(套)。
通过项目建设,使xx农业局植保站成为拥有设备先进、手段一流、功能结构完整的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承担本县、市、省和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防治和抗药性监测等工作,汇总全县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信息、上报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及贵州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并及时、准确与全省及相关网点站进行病虫信息交流。
六、总概算工程总投资90万元。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如下:1、应急药品和器械仓库200㎡,投资12万元(改建)。
2、设备及工具房80㎡,投资5万元(改建)。
3、养虫网室50㎡,投资20万元。
4、仪器设备152台(套),投资42.43万元。
5、防护服40套,投资0.4万元。
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17万元。
七、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90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72万元,地方配套18万元。
八、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的12个月。
九、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1、运行费用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每年将需要网络维护、药品消耗、通讯、培训、系统调查、试验示范等方面的费用20万元,费用将由县级财政负责解决。
2、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缓解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手段落后的局面,使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个百分点,预警时效提早一个月左右,农作物有害生物为害损失率由现在的5%-15%下降到3%—5%之间,每年可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1900-2400万公斤,可增产值2850-3600万元。
每年可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使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造技术平台和生产平台,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杂交玉米新品种明玉6号高产栽培

杂交玉米新品种明玉6号高产栽培作者:刘树新来源:《新农业》2016年第02期玉米种植单产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量的提高有赖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
明玉6号是葫芦岛市明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辽宁特殊条件而选育出来的优质、耐密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对该玉米品种栽培技术的提高,带动耐密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可以提高玉米品质和单产,促进农民增收。
1 品种来源1.1 品种审定明玉6号玉米新品种是葫芦岛市明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以明2325为母本、明98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
母本来源于掖107×铁7922系谱法选育;父本来源于丹598变异株系谱法选育。
在2009~2013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在3000℃以上的春玉米晚熟区种植。
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13030号。
1.2 品种特性明玉6号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相同,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37厘米,穗位高156厘米,成株21片叶。
雌穗花丝绿色,雄穗花药绿色。
果穗锥型,苞叶中,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4克,出籽率84.1%。
倒伏(折)率3.3(0.7)%。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11.9%,粗脂肪含量4.72%,粗淀粉含量71.14%,赖氨酸含量0.32%。
2012~2013年经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叶斑病(1~5级),感茎基腐病(1~7级),感丝黑穗病(病株率0~17.9%)。
该品种一般亩产710~750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
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2.8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18.1%;27点次增产。
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1. 背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传统农业方法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的绿色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本项目旨在推动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实施。
2.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绿色、可持续的措施,实现玉米种植的高质高效创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种子质量和种植技术水平,提高玉米产量;-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科学管理经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3. 实施步骤本项目的实施步骤如下:3.1 选址选择适宜的区域作为试点,考虑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灌溉设施等因素。
3.2 种子筛选和培育按照高质量种子的要求,筛选合适的种子,并进行规范的培育工作,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性。
3.3 种植管理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包括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等,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3.4 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系统推广有机农业和秸秆还田等绿色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5 技术培训和推广组织农民进行玉米种植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意识。
3.6 监测评估和总结经验定期进行项目进展的监测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和教训,不断优化项目实施策略。
4. 时间安排本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为三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年:选址、种子筛选和培育;- 第二年:种植管理、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系统;- 第三年:技术培训和推广、监测评估和总结经验。
5. 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 农田灌溉效率提高15%以上;- 农民种植技能和意识提升。
以上是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
希望能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国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对症出方:一株玉米的全程解决方案

对症出方:一株玉米的全程解决方案作者:文/于平平来源:《营销界·农资与市场肥料版》 2015年第10期文/于平平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墨西哥和秘鲁,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
中国是全球最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
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
主要可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
一株玉米的一生,从一粒种子开始,用金色的果实绽放,以秸秆还田的形式跟世界告别。
一如一个人的一生,从生到逝都少不了全程的呵护和灌注。
作为大田作物的主力军,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每一步,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来自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病害防治等与之贴合的方案的保驾护航。
特别是随着大户时代的到来,专注于一种作物的全程解决方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成为农资行业企业新的竞争战场。
技术+方案释放玉米增产潜力良田+良种+良法配套助力栽培如何提高玉米的增产增收是致力于一株玉米全程解决方案的发端和目标,其中高产一直是玉米的永恒课题,提高玉米单产量更是大户时代行业企业大户都绕不开的敏感点。
其实,我国玉米种植单产潜力巨大,怎样充分发掘释放这份潜在的产量,为增产再创新高,除却常规的一些方法和举措之外,就要在“精”的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方法,无论是栽培、施肥,用药,田间管理,植保都要跳出固有的传统模式,科学合理的为玉米增产配置方案。
对于增产,土方都是靠盲目的走量,认为只要增加种植力度加大密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看来春种一粒籽,夏(秋)收万石粮,一株玉米的高产,七分种,三分管,高产首先从良田开始,深耕整地,做好土壤管理;其次要在良种上下足功夫,选种要择优,选育适宜粒收的高产品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也为后期的机械化粒收打下很好的根基;接着良法配套,发展覆膜栽培,为玉米增温保墒,提高增产增收效果。
玉米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创建方案

玉米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创建方案一、需求分析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玉米产量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不平衡,而且玉米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需要建立玉米万亩高产高效示范。
以下是我国玉米万亩高产高效示范的创建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玉米单产:通过引进高产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技术,使玉米的单产显著提高。
2. 提高农田综合效益:通过合理优化农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综合效益。
3. 推广适宜的玉米种植模式:通过示范推广适宜的玉米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
4.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案1. 引进高产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高产玉米品种,并进行示范种植,以便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些高产品种的种植技术。
2. 种植技术示范: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包括土壤处理、肥料使用、密植和定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玉米种植技术水平。
3. 农田利用优化:通过合理调整农田利用,选择适宜的轮作和套种作物,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资源,达到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的目的。
4. 病虫害防治: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并进行示范,使农民了解和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减少玉米产量损失。
5. 农业机械化推广:引进适应当地玉米种植需求的农业机械设备,并进行示范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6. 建立示范基地:选择适宜的地段,建立玉米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供农民实地参观学习和交流。
四、预期效益1. 提高玉米单产: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适宜的品种选择,达到显著提高玉米单产的目标。
2. 提高农田综合效益:通过合理的农田利用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综合效益。
3. 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通过示范推广适宜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
玉米品种华美368及栽培技术

玉米品种华美368及栽培技术刘守渠 段运平 董民堂 郭 峰 任小燕 石红卫(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31)华美368玉米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8。
该品种双穗率高,适宜宽窄行和立体种植,等行距种植密度以4000株/667m 2为宜,宽窄行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 2为宜;一般每667m 2产量在800kg 以上,高产记录达到1198.05kg 。
该品种子粒脱水快、容重大、半活秆成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适合山西省春播晚熟区、东华北春播区以及部分夏播地区 种植。
1 品种选育华美368是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 作父本,2007年在海南杂交,经过鉴定试验、品比试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逐级选育而成。
父本: P H 4C V ×自选系太系3→F 1×P H4C V →BC 1×PH 4CV →BC2→自交5代。
母本:P H6W C ×自选系2000-1118→F 1×P H6W C →BC 1×P H 6WC →BC2→自交6代。
2 特征特性山西春播生育期127d ,与对照先玉335相当,需要≥10℃活动积温约2700~2800℃。
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绿色。
株形紧凑,总叶片数19片,株高305cm ,穗位高110cm ,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中度下弯,一级分枝3~4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9cm ,花药紫色,颖壳绿带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1.0cm ,穗行16行左右,行粒数40粒,子粒黄色、半马齿型,子粒顶端黄色,百粒重38.0g ,出子率89.5%。
子粒营养成分:由山西省种子站统一提供样品,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测试分析,子粒含粗蛋白10.46%、粗脂肪3.28%、粗淀粉74.25%、子粒容重777g/L 。
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简介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益,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该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选取高产优质品种选取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是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品种筛选和试验,选取适应该地区生态环境、抗病虫害、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
并通过实验田示范,让农民亲眼见证这些品种的好处,提高其种植的积极性。
品种筛选1.调查本地区既有玉米品种的表现,了解其产量、耐逆性等方面的情况。
2.参考其他地区玉米品种的种植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
3.通过实验田试验,对比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势品种。
实验田示范1.在合适的土地上划出实验田,分别种植不同的高产优质品种。
2.精心管理实验田,保证每个品种的生长条件相对一致。
3.统计每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
4.将实验结果向农民进行广泛宣传,增加农民的种植信心和积极性。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化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土壤养分检测1.对玉米种植区进行土壤采样,选取不同深度的样品。
2.对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性质。
3.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了解土壤中缺乏的养分和过多的养分。
施肥方案制定1.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的种类、比例和施肥时间等。
2.结合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施肥方案,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施肥技术培训1.开展玉米施肥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科学的施肥知识和技术。
2.培训内容包括施肥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3.实地示范施肥技术,让农民亲自实践并掌握正确的施肥技术。
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单产,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在以往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工作。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在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产区,针对玉米螟、草地螟、蔬菜主要病虫危害,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以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在全旗推广应用。
二、目标任务(一)目标。
通过内置优化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并使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85%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5%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5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10%,危害损失掌控在10%以内。
电磁辐射推展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至60%以上,防控效果达至80%以上,增加化学农药采用30%以上,亩预防成本平均值减少5%。
保证示范区农药残余掌控在容许水平之内,推动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任务。
以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
物为重点,以玉米螟、向日葵螟、、蔬菜病虫为靶标,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示范推广主要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
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1.3洁净田园。
及时去除收容体,增加病菌侵染源;秋耕裂稃,减少越冬虫源;融合中耕除草,及时去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增加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融合农业研发和农田建设,将集中的小块耕地连结为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增加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合蝗虫、草地螟繁殖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玉米“植保综合解决方案”示范方案
(春播区)
1、示范目的
展示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先正达玉米“植保综合解决方案”对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以及对玉米的增产效益。
2、示范地点选择
1.1代表性:示范地块要求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病虫草害压力中等偏重,使试验结果在该地区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1.2交通条件:要求示范点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和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3、示范设计
设四个处理,不设重复。
处理一:先正达玉米植保方案1。
整个用药包括3个阶段:
(1)播前种子包衣处理:锐胜+满适金+根穗宝(300g+150ml+150ml/100kg种子)
(2)苗后除草(玉米1-3叶期):耕杰( 125-150ml/亩喷液量 15-30公斤/亩。
高温干旱应选择傍晚施药;杂草基数高,杂草叶龄大时要按推荐剂量上限使用)
(3)大喇叭口期(12展开叶):福戈+扬彩(福戈8g+扬彩70ml 喷液量30公斤/亩)
处理二:先正达玉米植保方案2。
整个用药包括3个阶段:
(1)播前种子包衣处理:艾科顿+根穗宝(500ml+90ml/100kg种子)
(2)苗前除草(播后苗前):卢迈克斯(400-450ml/亩喷液量 30-60公斤/亩。
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上使用高剂量;在疏松的土壤上使用低剂量)
(3)玉米小喇叭口期(玉米8-9叶):福戈+扬彩+益施帮(福戈8克+扬彩70ml+益施帮50ml喷液量30公斤/亩)
处理三:当地常规对照
采用当地农户常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清晰记载使用产品和用量、使用时期等。
处理四:在有代表性的位置,留500-100平方米的空白区域,做空白处理区。
要求五个处理安排在一个农户的一块农田上,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品种相同。
处理一、二、三不少于10亩,总共示范面积不少于40亩。
4、药剂喷施方法:
要求统一喷雾器械、喷液量。
施药时期:具体福戈、福奇、扬彩用药时间各地植保站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
5、田间调查
5.1苗期调查(种衣剂效果)
5.1.1保苗率:田间出苗密度与播种密度比值。
田间实际密度
保苗率(%)=(——————————) ×100%
播种密度
调查方法:出苗期后10天,使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0株,依据公式计算出5点的平均
保苗率,并提供照片
5.1.2害虫为害率:单位面积内被害虫为害比例。
∑(每点害虫为害株数)
害虫为害率=————————————×100%
5×20
调查方法:出苗期后10-20天,使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计算为害率。
5.1.3 长势调查
调查方法:出苗后10-20天调查长势,采用目测方式,主要从株高、叶片颜色、长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按照1-9级记载,9级最好,并可添加文字描述,提供整体及局部清晰照片。
表1:苗期长势调查表
5.2除草效果调查:
分别于施药后7天、15天、30天调查全田杂草与空白小区杂草危害情况对比,目测评估各个小区的整体防效(以百分比计),并记录入下表。
同时对各个处理小区药剂防治效果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记录主要防治杂草、什么杂草防治效果不理想、是否有杂草返青等。
提供调查时整体及局部清晰照片。
表2:除草效果调查表
5.3乳熟期调查(福戈、福奇、扬彩效果)
5.3.1大斑病病级调查:
表3:除草效果调查表
调查方法:使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选取5个区域进行评价,具体见下表。
提供整体及局部清晰
照片
5.3.2其他病虫害调查
∑(每点发病株数)
病虫发病率=————————————×100%
5×20
测量方法:使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测量20株。
提供调查照片。
表4:其他病虫害调查表
6、测产:
测产区域划定:每个处理在有代表性的区域选2个测产区,测产面积为4行10米长,要求有长势均匀,不能有缺苗断垄现象,收获株数差别不超过5%。
6.1调查收获小区株数,记入调查表收获株数一栏。
6.2 取收获小区每垄第5株、第10株、第15株的果穗(如果一株双穗,仅收第一个果穗),共收12穗作为样品。
称重记录后装入尼龙网袋,并放入小区号标签。
6.3将收获小区剩余全部玉米穗剥净苞叶后称重、记录(注意加上12穗样品一起称重)。
数全部玉米果穗数(注意把12穗样品也包含在内)并记录,核对株数与穗数是否相符,检查是否丢穗。
6.5 将收获的样品果穗带回晾晒3-5天,脱粒再继续晾晒,加快籽粒脱水。
脱粒后将籽粒及玉米轴仍放在原袋子里。
6.6 待水分达到20%左右进行12穗样品穗干重、12穗样品穗粒、含水量、容中、百粒重的数据采集。
详见收获测产数据收集表。
6.7 产量计算公式:亩产(公斤/亩.含水量15%)=4行果穗鲜重×12穗样品粒重/12穗样品鲜重×(1-含水量%)/85%/(行距×4×10米)×666.667
示范点基本信息
试验地点:省县乡村
合作者姓名:;电话:;
经度:;纬度:;
行距:厘米;株距:厘米;
砂壤粘;
播种时间:月日;
种肥名称:;有效成分含量(N-P-K):;
种肥数量:公斤/亩;
第一次追肥名称:;施用数量:公斤/亩;有效成分含量(N-P-K):第二次追肥名称:;施用数量:公斤/亩;有效成分含量(N-P-K):浇水时间:浇水次数:
除草方法:;除草剂名称:;喷施时间:
气候情况
.
. 表5:穗部形状及产量数据收集表
.
表6:效益分析表
注:每亩净增收益=较对照增加产值-药剂增加成本-喷药增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