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归纳:谈中国诗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古代的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高三阶段,了解古诗文的知识点对于应对语文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高三语文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诗文的鉴赏方法。

1.形象鉴赏法:通过观察古诗文中的形象描写,了解古人对自然、人物、风景等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要注意抓住关键形象词语,分析其含义与象征意义。

2.音韵鉴赏法:古诗文是以平仄、押韵为主的,通过分析句子的平仄、韵脚,可以把握古诗文的音韵美感。

要注意韵律的规律性和变化性。

3.修辞鉴赏法:古诗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4.节奏鉴赏法:古诗文的韵律特点体现了诗文的节奏感。

通过读诗文时的停顿与抑扬顿挫,可以感受到诗文的情感表达。

二、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古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唐文学、盛唐文学和晚唐文学。

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为代表,主要表现为雄浑豪放的文风;盛唐文学以杜甫、李白为代表,主要表现为浪漫豪放的文风;晚唐文学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婉约细腻的文风。

2.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这些作品词句优美,意境深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三、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

1.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其代表性文人有庄子和老子。

2.儒家思想:主张分工、仁爱、中庸的理念。

其代表性文人有孔子和孟子。

3.佛家思想:主张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

其代表性文人有慧能和玄奘。

四、名句的背诵与鉴赏。

1.名句的背诵:通过背诵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可以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名句的鉴赏:通过分析名句中的词语、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可以深入理解名句的内涵与意义。

五、古代诗文与现代诗文的对比。

1.现代诗歌以自由诗为主,自由发挥,表达个人情感;古代诗歌注重形式,追求韵律和平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师用书:谈中国诗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师用书:谈中国诗含答案

10 谈中国诗本课话题——积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钱钟书有如此渊博的学识,与其读书之认真和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日积月累,钱钟书积累了大量的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所以在写本文的时候,信手拈来,很是自然。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还是厨具上都挂着纸片,每片纸上都记录了一些美妙的词汇。

他把纸片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为的是每时每刻都随时记清。

正是这种对语言和素材的不断积累,他在写作时才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铁蹄》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4.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精髓.( ) 简陋.( ) 妨碍.( ) 深挚.( ) 公爵.( ) 羡妒..( )( ) 零碎.( ) 犬吠.( ) 饶恕..( )( ) 洋溢.( ) 梵.文( ) 颦蹙( )( ) 鉴.别( ) 逍.遥( ) 譬.如( ) 【答案】 suǐ lòu ài zhì jué xiàn dù suì fèi ráo shù yì Fàn pín cù jiàn xiāo pì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数⎩⎪⎨⎪⎧数.见不鲜( )数.落( )数.字( ) (2)槛⎩⎪⎨⎪⎧槛.外( )门槛.( ) (3)咽⎩⎪⎨⎪⎧吞言咽.理( )呜咽.( )咽.喉( ) (4)混⎩⎪⎨⎪⎧混.蛋( )混.合( ) 【答案】 (1)shuò/shǔ/shù (2)jiàn/kǎn (3)yàn/yè/yān (4)hún/hùn2.语境辨析法(5)很多人之所以深陷失败的牢笼.( )不能自拔,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目标或人生目标太笼.( )统。

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词鉴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期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诗经》包括了最早期的诗歌作品,它们记录了当时的风俗民情,以及周围各国的风土人情。

《诗经》中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内容多以歌颂君王、劝诫臣民、赞美风俗、讴歌爱情等为主题,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简洁,表现手法多样。

《楚辞》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诗歌集,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楚辞》反映了古代楚国人民的灵魂世界和时代状况,描绘了楚地的山水景色、历史人物与事件、民风民俗,反映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等。

《楚辞》全面地反映了楚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其他重要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文言文具有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阅读价值和思想价值,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阅读和鉴赏文言文时,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文言文有很多独特的语法规则,例如虚词、句式、修辞手法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2. 熟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文言文中有很多特别的词语或者成语,这些词汇的意义、搭配和用法都需要我们仔细地了解和掌握。

3. 注意文言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文言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往往不同于现代文学,而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代历史、宗教、哲学等知识都直接影响着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因此读者需要仔细了解文言文所叙述的事物和现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三、《红楼梦》的阅读和鉴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宝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红楼梦》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语文必修4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4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4知识点总结语文必修4是高中语文的一部分,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设置的课程。

学习语文必修4的知识点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下面将对语文必修4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文诗《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

《关雎》以描述关雎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关雎》这篇古文诗,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风貌,感受古人对家乡的深情。

二、古文散文《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作者对岳阳楼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

三、古代诗歌鉴赏《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静夜思》以夜晚的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现代文学作品鉴赏《范进中举》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范进中举》通过对范进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之声。

通过学习《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对中国现实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五、古代诗学知识古代诗学知识包括古代诗歌的格律、韵律、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代诗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写作规律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写作的能力。

六、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修辞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水平。

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小说、历史、科学等方面的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文言文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1.理解钱氏的通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

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

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

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

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

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傅德岷《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风景》(当代文坛199704)说,学者散文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

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吊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并且学者散文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点、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能够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

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

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

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

从文章里我们能够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

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古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韵律、格律、诗歌创作与鉴赏等方面,总结高考语文古诗的知识点。

一、韵律与格律古诗的韵律和格律是古代诗人表达意境和情感的艺术手段,也是古诗的独特之处。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古代韵律和格律的基本规则。

1. 韵律:韵律是古诗中字音的配合方式,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的是声调平稳的字,仄声则是声调抑扬顿挫的字。

在古诗中,平仄的搭配规则有一定的要求。

2. 格律:格律是古诗中字数、句数和对仗的规则。

古诗的格律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

不同的格律要求有不同的字数和押韵方式,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格律的特点和要求。

二、古诗的创作与鉴赏除了韵律和格律,高考语文还会考查对古诗创作与鉴赏的理解和分析。

1. 古诗创作:古诗的创作是诗人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理解古诗中的意象、象征和情感,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等。

2. 古诗鉴赏:古诗的鉴赏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考生需要通过对古诗词语的解读,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需能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三、知名古诗及其鉴赏在高考语文中,经典的古诗常常会作为阅读材料和作文题目出现。

对于这些知名的古诗,考生需要掌握其作者、背景和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1. 《登鹳雀楼》:这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辉煌历史的向往和对忠诚精神的崇敬。

2. 《静夜思》: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以简洁的语言、深入人心的意境,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里思念远方的情景。

3.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大草原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别离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总而言之,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要求,了解古诗的创作与鉴赏技巧,掌握知名古诗及其鉴赏的要点。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作为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内涵与意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挖掘都会有收获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欢迎阅读!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高三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汇总

高三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汇总

高三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汇总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三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古诗词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扩大诗词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古诗词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供学生参考。

一、古诗词发展历程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唐宋两个阶段。

唐代被视为古代诗词的黄金时期,有着众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宋代则注重细心描写,追求意境和人情味的表达。

二、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可以按体裁、题材、韵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体裁分类:a) 诗:指以表达感情、抒发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古代诗歌一般根据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

b) 词:属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注重音乐性和婉约的艺术效果,一般以两句为一首。

2.按题材分类:a) 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诗歌。

b) 豪放诗:表达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的诗歌。

c) 唐诗:指唐代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唐朝长达三百年的社会风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d) 宋词:宋代的短篇诗歌,一般为四句组成,注重以琵琶、箫笛等乐器伴奏。

3.按韵律分类:a) 五言绝句: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

b) 七言绝句: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多用于长篇叙事诗。

三、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欣赏这些名句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才情,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名句欣赏:a)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d)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 词牌欣赏:a)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b)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c) 《渔家傲·闲云潭影日悠悠》: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归纳:谈中国诗
1.字音字形词义:
精髓( )譬如( )叫嚣( )一蹴而就( )轻鸢剪掠( )
眉眼颦蹙( )( )数见不鲜( )( )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

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管它,就算完事。

了不足奇: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颦蹙:皱着眉,形容忧愁。

2.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人称“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

3.剖析难点
(1)“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

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

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

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

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
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步练习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必较(zīzhū)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谛听(dì)一蹴而至(cù)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píngcù)
D.付梓(zǐ)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酩酊大醉(mǐngdǐng)
解析:C项中眉眼颦蹙(píncù)。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
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
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
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
解析:A项中婉-蜿,B项中采-彩,C项中拔-跋、敬-儆。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郭先生_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_________。

A.照例沉寂含蓄
B.援例岑寂蕴藉
C.照例岑寂含蓄
D.援例沉寂蕴藉
解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感*彩、语境义、用法等几个方面辨析。

从意义上辨析,要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或程度高低不同)、词义范围大小不同、词义
的侧重点不同、词语的个体和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援例:引用成例。

岑寂:寂静,寂寞。

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